[考研类试卷]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童年期儿童的心理发展)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童年期儿童的心理发展)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童年期儿童的心理发展)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1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童年期儿童的心理发展)模拟试卷 1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儿童进入学校以后,其主要的活动形式为( )(A)学习活动(B)游戏活动(C)社交活动(D)以上答案都不对2 ( )标志着儿童个性的基本形成(A)角色意识的建立(B)自我意识的成熟(C)自我概念的确立(D)自我认识的成熟3 儿童采取他人的观点来理解他人的思想与情感的认知技能称为( )(A)社会认知(B)性别认同(C)观点采择(D)换位思考4 儿童开始意识到他人不同的观点,但不能理解这种差异的原因。此阶段属于( )(A)自我反省角色采择(B)相互性角色采择(C)社会和习俗系统的角色替换(D)社会信息
2、角色采择5 罗森塔尔关于教师期望的实验研究说明了( )(A)教师期望具有广泛影响力(B)教师总是有偏见(C)教学中的不公正现象(D)学生的智力情况会影响教师的偏见6 童年期的社会交往主要指( )(A)亲子(B)同伴(C)师生(D)亲友7 在同伴关系上,以团伙式交往为主的时期在( )(A)幼儿期(B)中学时期(C)小学时期(D)初中时期8 小学儿童道德动机( )(A)独立性发展很快,可以摆脱对成人的服从(B)由具体、近景向抽象、远景发展,完全摆脱具体形象性(C)道德动机的激烈斗争开始频繁出现(D)高年级以社会需要作为道德动机的基础,也还离不开具体形象性9 小学儿童概念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方面(
3、A)深刻性(B)丰富性(C)系统性(D)以上皆是10 学生在学习上希望获得好名次,其学习动机是( )(A)责任(B)成就(C)交往(D)任务11 皮亚杰对儿童道德判断能力的研究指出,小学低年级儿童往往以( )作为判断行为好坏的标准(A)道德原则(B)道德信念(C)行为后果(D)道德情感12 下列童年期自我评价的特点不正确的是( )(A)独立性日益增长(B)批判性有一定程度提高(C)内容逐渐扩大和深化(D)稳定性很强13 可以在头脑中进行抽象的符号运算,在头脑中把事物的形式和内容分开,进行逻辑运演,这属于认知发展的( )(A)形式运算阶段(B)具体运算阶段(C)前运算阶段(D)感知运动阶段14
4、( )年级儿童能运用演绎推理来解释个别现象,但如果其解释与事实在表面上不相似时,判断中的逻辑关系就会受到破坏(A)一(B)三(C)四(D)五15 小学阶段的儿童的数字记忆广度( )(A)远低于成人(B)远高于成人(C)略高于成人水平(D)已经与成人水平接近16 蒙达.哈特尔认为自我评价内容的发展顺序为( )(A)从身体的自我、活动的自我向社会的自我和心理的自我发展(B)从社会的自我、心理的自我向身体的自我和活动的自我发展(C)从身体的自我、社会的自我向活动的自我和心理的自我发展(D)从身体的自我、心理的自我向社会的自我和活动的自我发展17 “外部特异性假设 ”理论认为儿童的欺负行为是( )(A
5、)由欺负人格造成的(B)由于其自身具有一些外部异常特征(C)由儿童早期形成的不安全依恋造成的(D)是对在学校受到挫折和失败的一种反应18 小学阶段的儿童伙伴集团形成的阶段依次划分为( )(A)依从性集合关系期、整合性集合关系期、平行性集合关系期(B)依从性集合关系期、平行性集合关系期、整合性集合关系期(C)平行性集合关系期、整合性集合关系期、依从性集合关系期(D)整合性集合关系期、依从性集合关系期、平行性集合关系期19 儿童先会画圆后会画方;先说“不” 后说“是”;先会辨认上下,后会辨认前后,所有这些,都说明心理发展具有( )(A)连续性阶段(B)普遍性、差异性(C)方向性、顺序性(D)不平衡
6、性20 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儿童能发现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与物体排开的水量有关,而与物体的质地无关,说明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已处在(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21 儿童脑的发展在 420 岁之间存在两个显著的加速时期,即( )(A)56 岁和 1314 岁(B) 67 岁和 1213 岁(C) 45 岁和 1214 岁(D)4 岁左右和 12 岁左右二、多选题22 童年期儿童的学习( )(A)是一种社会义务(B)学习活动是以班集体为单位(C)完全按自己的意愿和兴趣行事(D)是通过教学活动来实施的23 儿童逐步形成对作业的自觉负责的态度,表现在( )(
7、A)能按一定时间准备功课(B)集中、细心地完成作业(C)被动地安排作业时间(D)排除外界的干扰,认真完成作业2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学习障碍儿童存在性别差异(B)语言障碍是学习障碍的一个重要症状(C)学习障碍儿童不存在性别差异(D)男孩比女孩更容易产生学习障碍25 儿童思维的独创性表现在( )(A)独立性(B)发散性(C)合作性(D)有价值的新颖性26 儿童处于相互性角色采择阶段的特征是( )(A)自己和他人的观点可能会有冲突(B)能同时考虑自己和他人的观点(C)能以客观的旁观者身份看问题(D)不能同时考虑自己和他人的观点27 小学儿童道德动机( )(A)独立性发展很快,但并不能摆脱
8、对成人的服从(B)由具体、近景向抽象、远景发展,完全摆脱具体形象性(C)道德动机的激烈斗争开始出现(D)高年级以社会需要作为道德动机的基础,也还离不开具体形象性28 影响儿童道德行为的因素有( )(A)社会性强化(B)榜样(C)行为目标(D)行为后果29 小学儿童的道德行为的特点是( )(A)依随社会的风尚(B)遵从集体的决策(C)能采取果断的行为(D)自己不采取单独的主张30 小学儿童的品德是( )(A)从习俗水平向原则水平过渡(B)从依附性向自觉性过渡(C)从外部监督向自我监督过渡(D)从服从型向习惯型过渡31 元认知的基本内容包括( )(A)元认知控制(B)元认知知识(C)元认知体验(D
9、)元认知监控32 童年期自我评价的特点有( )(A)独立性日益增长(B)批判性有一定程度提高(C)内容逐渐扩大和深化(D)稳定性很强33 关于产生儿童学习障碍的原因,目前有几方面的假设,包括( )(A)在胎儿期或出生时有严重的脑损伤(B)遗传基因导致(C)生物学上的原因(D)后天的不良生长环境34 依据儿童在同伴交往当中的人气特点,可以把儿童划分为( )(A)受欢迎的儿童(B)不受欢迎的儿童(C)受忽视的儿童(D)受攻击的儿童35 童年期思维的基本特点有( )(A)经历一个思维发展的质变过程(B)没有发生质变(C)不能摆脱形象性的逻辑思维(D)逻辑思维可以摆脱形象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
10、合(童年期儿童的心理发展)模拟试卷 1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儿童期主导活动的掌握。从六七岁开始,儿童进入学校,开始了正规的、系统的学习,学习活动成为了儿童的主要活动形式。【知识模块】 童年期儿童的心理发展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童年期儿童的自我意识正处于客观化时期,是获得社会性自我的时期,自我意识的成熟标志着儿童个性的基本形成。在这一阶段,儿童受到相对多的社会文化的影响,这为角色意识的确立提供了条件,使儿童的社会自我观念趋于形成。【知识模块】 童年期儿童的心理发展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观点采择概念的理解和掌
11、握。观点采择,是指儿童能采取别人的观点来理解他人的思想与情感的一种必需的认知技能。由于儿童在 7岁时就克服了思维上的自我中心性,所以在小学阶段,儿童观点采择能力获得了很明显的发展。【知识模块】 童年期儿童的心理发展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塞尔曼的观点采择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塞尔曼关于儿童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阶段模式分以下几个阶段:阶段 0:自我中心的或无差别的观点(36 岁) 。儿童不能认识到自己的观点与他人的不同,往往根据自己的经验对问题进行判断。阶段 1:社会信息角色采择(68 岁) 。儿童开始意识到他人有不同的观点,但不能理解产生这种不同观点的原因。阶段 2:自我反省
12、式观点采择(810 岁) 。儿童能认识到即使面临同样的信息,自己和他人的观点也可能会有冲突,已能考虑他人的观点,并据此预期他们的行为反应。阶段 3:相互性角色采择(1012 岁) 。儿童能同时考虑自己与他人的观点,能以一个客观的旁观者的身份对事件进行解释和反应。阶段 4:社会和习俗系统的角色替换(1215 岁)。【知识模块】 童年期儿童的心理发展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影响的了解和掌握。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研究了教师对学生期望所产生的影响,发现了惊人的效果,称为皮克马利翁效应或罗森塔尔效应。其发现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使学生提高了成绩,教师对他们的评语也更好,证明
13、了期望的积极作用。好的期望使老师对学生互动更多、提供更多的帮助并容易分析学生的进步,学生的进步又证实了教师的期望,从而形成一个循环作用。【知识模块】 童年期儿童的心理发展6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童年期儿童的心理发展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小学五六年级是同伴关系依从性的高峰期,即团伙现象,表现为六七个儿童经常在一起交往和游戏。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后,开始需要有一个能够倾吐烦恼并能保守秘密的对象。这样,原先的团伙已经不能满足这种需要了,交友范围开始缩小,初中生最要好的朋友一般只有一两个,而且是同性别。选择朋友的标准包括:志趣相同; 烦恼相同; 性格相近;能相互理解。【知识模块】 童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心理学 统考 专业 基础 综合 童年 儿童 心理 发展 模拟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