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反应时法)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反应时法)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反应时法)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反应时法)模拟试卷 2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反应时间随着信号在视野中的方向不同而有差异,刺激出现在( )时反应最快,反应时最短(A)上(B)下(C)左(D)右2 被试在主试者发出“ 预备 ”口令到刺激呈现这段预备时间内具有一种准备状态,在该时距内,被试处于积极准备状态,力求尽快对刺激做出反应,反应时与预备时间的关系是( )(A)预备时间越短反应时越短(B)预备时间越长反应时越短(C)预备时间过短或过长都会影响到反应时(D)预备时间与反应时无关3 如在一个实验中,对红光信号灯按 A 键,对绿光信号灯按 B 键,对蓝光信号灯按 C 键,对白光信号灯按 D
2、 键,共四个刺激和四个对应的反应,那么记录到的反应时是( )(A)简单反应时(B)选择反应时(C)辨别反应时(D)复杂反应时4 首先提出加因素法实验逻辑的是( )(A)斯腾伯格(B)汉弥尔顿(C)霍克基(D)宿德斯5 20 世纪 70 年代初,库柏和谢波德证明了心理旋转的存在的反应时实验是( )(A)减法反应时技术(B)加因素法(C)开窗实验(D)内隐联想测验6 加因素法假设:如果两个因素有交互作用,那么它们是( )(A)作用于不同加工阶段(B)作用于同一加工阶段(C)是独立的(D)可以相加的7 序列反应时任务试图将反应时实验的逻辑应用于( )心理过程的研究(A)有意识(B)无意识(C)前意识
3、(D)潜意识8 序列反应时任务应推出内隐学习的发生的反应时技术是( )(A)减法反应时技术(B)加因素法(C)开窗实验(D)速度一反应权衡9 内隐联想测验是对( )进行测量(A)内隐社会认知(B)内隐记忆(C)无意识想象(D)无意识推理10 霍克基等人发展了一种新的反应时实验技术,能够直接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的称为( )(A)“开窗”实验(B)加因素法(C)反应时相减法(D)ABC 反应时11 在测量下面( ) 的时候,需要加入侦察实验(A)A 反应时(B) B 反应时(C) C 反应时(D)选择反应时12 运动员百米赛跑中听到枪声就起跑,起跑时间属于( )(A)视觉反应时(B)听觉反应时(
4、C)触觉反应时(D)视听联合反应时13 司机在十字路口遇到红灯或绿灯时的反应属于( )(A)选择反应(B)简单反应(C)辨别反应(D)延缓反应14 反应速度与准确性之间是( )(A)先后关系(B)因果关系(C)互换关系(D)正相关关系15 “开窗”实验通过对( )的分析,可把每一种认知加工成分所经历的时间都比较直接地估计出来,因而它比反应时的相减法和相加因素法具有更明显的优点(A)心理旋转(B)短时记忆信息加工(C)字母转换作业(D)句子一图形匹配16 库柏等假设有两个任务,除了被知觉对象需要心理旋转的角度不同外别无差异,那么两者的( ) 应当就是心理旋转完成两者间角度差所需的时间(A)反应时
5、之和(B)反应时之差(C)辨别时间之差(D)呈现时距17 斯腾伯格认为,人的信息加工过程是( )进行的而不是平行发生的(A)系列(B)同时(C)个别(D)独立18 唐德斯提出反应时 A、B、C 之后,心理学之父冯特很快就意识到唐德斯指出了实验心理学的一条重要途径,他带领自己的学生对简单反应时和选择反应时进行了一系列的测量,比如对注意、知觉、联想和选择过程等的反应时测量。冯特指的这条重要途径是( )(A)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心理学研究(B)细致的分析心理过程(C)分解心理的结构为各种元素(D)心理活动的时间测定工作二、多选题19 反应的潜伏期包括( )(A)感觉器官接收刺激的时间(B)大脑加工所需的
6、时间(C)神经传入传出所需时间(D)肌肉效应器反应所需的时间2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刺激选择数目越多,反应时越长(B)刺激相似程度越低,反应时越长(C)刺激选择数目越少,反应时越长(D)刺激相似程度越高,反应时越长21 通过减法反应时技术计算选择过程和辨别过程时间的公式是( )(A)辨别过程=C(辨别反应 )-A(简单反应)(B)辨别过程-B(选择反应)-C(辨别反应)(C)选择过程=B( 选择反应)-C(辨别反应)(D)选择过程=B(选择反应 )-A(简单反应)22 加因素法假设:如果两个因素没有交互作用,那么它们是( )(A)作用于不同加工阶段(B)作用于同一加工阶段(C)独立的
7、(D)可以不相加的23 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斯腾伯格从反应时变化上确定了对提取过程有独立作用的因素分别是( )(A)测试项目的质量(B)识记项目的数量(C)反应类型(D)反应类型相对频率24 反应时实验中防止“ 假反应 ”的办法是( )(A)改变每次发出预备信号与呈现刺激间的距离(B)取消被试(C)实验前口头警告(D)插入“侦察试验 ”三、简答题25 A、B、C 类反应时分别是什么 ?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四、综合题26 什么是反应时间的相加因素分析法?举例说明它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范式。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反应时法)模拟试卷 2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
8、析】 反应时间随着信号在视野中的方向不同而有差异。首先是方向“下”反应最快,反应时最短,其次是方向“左”“左下”与“右下”,再次是方向“上”与“右”,“右上“与“左上”反应最长,反应时间的值最大。各方向反应时间的方差分析表明,差异非常显著。在坐标图中,反应时曲线呈现出“V“字形。【知识模块】 反应时法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预备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不好,如果预备时间太短,被试可能来不及准备;如果太长,被试的准备又可能松懈而延误反应。【知识模块】 反应时法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三种不同反应时的掌握情况。选择反应时或 B 反应时是指给被试呈现几种不同的刺激,要求被试
9、做出几种相应的反应。【知识模块】 反应时法4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反应时法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心理旋转实验证明被试操作心理表象,角度越大,需要的反应时也就越大,这正好符合减法反应时的规律。【知识模块】 反应时法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加因素法假设的理解和掌握。加因素法假设:如果两个因素有交互作用,那么它们是作用于同一个加工阶段的;而如果两个因素不存在交互作用,即相互独立,那么它们作用于不同的加工阶段。【知识模块】 反应时法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序列反应时任务的理解和掌握。序列反应时任务用减法反应时技术逻辑推出内隐学习的发
10、生,内隐过程就是人的无意识过程。被试并没有可以去学习实验的序列顺序,但是随着实验的重复,反应时也降低,这是被试对实验的序列发生了内隐学习,产生了预期而导致的结果。内隐过程就是人的无意识过程。潜意识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弗洛伊德提出的概念,在精神分析中它就是指无意识,而在认知心理学领域不用这个概念。前意识是指介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它所包含的内容是可召回到意识中去的,即其中的经验经过回忆是可以记起来的。【知识模块】 反应时法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反应时的不断减少正好对应了对于序列内隐学习的效果。【知识模块】 反应时法9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反应时法1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心理学 统考 专业 基础 综合 应时 模拟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