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综合练习试卷156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综合练习试卷156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综合练习试卷156及答案与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综合练习试卷 156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19 世纪晚期,在侵略非洲的过程中,几次入侵连遭失败,最后彻底战败的帝国主义国家是( ) 。(A)意大利(B)法国(C)德国(D)英国2 1929 年国大党在拉合尔召开代表大会,决定把( )定为印度“独立日” 。(A)1 月 26 日(B) 3 月 18 日(C) 7 月 14 日(D)12 月 23 日3 20 世纪 5070 年代初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是( )。(A)稳步恢复发展(B)缓慢、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C)工业生产大幅度下降
2、,贸易赤字猛增(D)稳定、持续、迅速发展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形成了美苏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标志是( )。(A)雅尔塔体系的建立(B)杜鲁门主义的提出(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D)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二、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5 宪章运动6 余粮收集制7 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8 不结盟运动三、史料分析题29-30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60 分。9 材料一:为了加强人民之间的相互信任与合作,两国政府从下述原则出发,审查了作为此次谈判目的的各项问题:和平不可分,它是集体安全赖以建立的唯一基础。尊重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尊重两国相互关系中以及与
3、其他国家的关系中的平等地位。承认并发展国家之间的和平共处,而不论其意识形态分歧和社会制度的不同,这意味着一切国家在一般国际关系中,特别是在经济与文化联系中进行合作。互相尊重,不以任何(无论是经济、政治或意识形态性质的)理由干涉他国内政,因为国内的政治结构问题、不同的社会制度问题以及发展社会主义不同的具体形式问题完全是各国人民自己的事情。南斯拉夫和苏联两国的贝尔格莱德宣言(1955 年 6月 2 日)材料二:1968 年 8 月 20 日,苏联等华沙条约 5 国入侵捷克斯洛伐克,遭到了包括铁托和南斯拉夫人民在内的世界舆论的谴责。勃列日涅夫则认为:当社会主义的内外敌对势力试图扭转某个社会主义国家的
4、发展,复辟资本主义制度,当那个国家的社会主义事业遭到了危险对整个社会主义共同体的安全构成威胁这就不再仅仅是那个国家人民的问题,而变成了一个共同的问题即所有社会主义国家关心的问题。勃列日涅夫在波兰共产党代表大会上的讲话(1968 年 11月 12 日)(1)根据材料,指出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国家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是什么?(2)从材料看,促使苏联在苏南两国关系准则上作出重大让步的原因是什么?四、简答题31-34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120 分。10 简要分析地理大发现的原因和条件,并分析同处于 16 世纪的中国的郑和下西洋为什么没有加入到其中?11 简述工业革命的影响。12 凯末尔世俗化改革
5、的内容和意义。13 试论 19 世纪的自由主义思潮的背景和特征。五、填空题14 1879 年,亨利.乔治出版了_一书,呼吁人们注意当代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情况下,贫穷依然存在的问题,并引发了“黑幕揭发运动” 。15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是_,英法联军和德军双方投入兵力超过 150 个师,在这次战役中联军牵制了德军在凡尔登的攻势。16 在_中,美国以“门户开放” 、“_”的原则,使中国又恢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17 两次大战期间,印度爆发了两次“非暴力不合作” 运动,时间分别为_年至_年、_年至_年,运动的领导人是_,被誉为_,他采用的斗争策略是_。“非暴力不合作” 计划
6、是在国大党_特别会议上通过的。1929 年底,国大党_代表大会通过“争取印度完全独立”的决议,宣布 1 月 26 日为独立日。18 1997 年提出“ 知识经济 ”的美国总统是_ 。综合练习试卷 156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综合2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综合3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综合4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综合二、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5 【正确答案】 19 世纪 3050 年代英国出现的争
7、取实现人民宪章的工人运动。1832 年英国的议会改革后人民群众仍处于无权地位。1836 年伦敦工人协会成立,提出年满 21 岁的男子普选权、秘密投票、废除议员候选人的财产资格、议员支薪、设立平等的选区和议会每年改选一次等 6 条要求,并于 1838 年 5 月 8 日以人民宪章的名称发表,宪章运动由此得名。宪章拥护者在全国各地集会、游行,要求实现宪章。1839 年运动进人第一次高潮。2 月 4 日,全国的宪章派在伦敦召开第一届代表大会,并通过致议会请愿书。1840 年 7 月,全国宪章协会成立,恩格斯称之为第一个近代工人政党。1842 年的经济危机促使第二次宪章运动高潮的到来。2月,宪章派向议
8、会递交新请愿书,除要求普选权外,还提出废除新济贫法,限制工时和实行政教分离等要求。1848 年出现第三次高潮,约 197 万人在请愿书上签名。这 3 次运动都被政府镇压。1848 年后,运动逐渐衰落。宪章派内部从运动一开始就存在着严重分歧。以洛维特为首的道义派主张用和平宣传的手段争取政治权利。以奥康纳为首的暴力派主张用革命手段争取普选权。随着运动的高涨和衰落,他们先 后脱离运动成为改良主义者。宪章运动在 19 世纪 50 年代末期结束。【知识模块】 综合6 【正确答案】 苏维埃俄国在 19181920 年国内战争期间所采取的一种临时性的粮食政策。1919 年 1 月 11 日,苏俄人民委员会颁
9、布了余粮收集制的法令,规定除留下必要的口粮、饲料、种子外,其余全部上交国家,国家按规定价格付给纸币。征集制的原则是:富农多征,中农少征,贫农免征。实行余粮收集制的目的是为了“紧急供应红军和缺粮区所需要的粮食” 。为执行这一政策,苏维埃政府派出了 “余粮收集队”。余粮收集制的实行,保证了城市居民和前线的需要,但它不利于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知识模块】 综合7 【正确答案】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建立的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组织。在苏德战争发生后,英美等很多国家共产党发表宣言,强烈要求本国政府与苏联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1942 年 1 月 1 日,美、英、苏、中等 26 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
10、,宣言表示赞同大西洋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宣告:各签字国政府保证使用全部的军事和经济资源,反对同它们处于战争状态的德、意、日三国及其仆从国;每个国家的政府保证互相合作,不与敌人单独缔结停战协定或和约。宣言还声明,凡在战胜希特勒法西斯主义斗争中给予物质援助和贡献的国家,均可加入本宣言。宣言的签署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加强了反法西斯力量的团结,为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并为后来联合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知识模块】 综合8 【正确答案】 不结盟运动是 20 世纪 60 年代由奉行和平、中立和不结盟政策的国家所进行的旨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发展的运
11、动,是第三世界发展中的重要里程碑,在不结盟运动的发展中,南斯拉夫及其领袖铁托起了积极作用。1961 年 9 月,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召开。出席会议的有25 个国家,通过了会议宣言和关于战争的危险和呼吁和平的声明等文件。不结盟运动先后设立了四个机构:首脑会议、外长会议、协调局和协调委员会。这次会议标志着以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为基本原则和宗旨的不结盟运动的兴起。至今,不结盟运动共召开了 13 次会议,成员国达到 116 个。不结盟运动兴起后,已经历了 40 多年的风风雨雨,不仅规模不断扩大,而且组织形式也逐渐完善,成为仅次于联合国的国际讲坛,是国际舞台上一支强
12、大的政治力量。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是继万隆会议之后,第三世界发展道路上的又一里程碑,标志着第三世界的形成。【知识模块】 综合三、史料分析题29-30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60 分。9 【正确答案】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如材料一所体现的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但如材料二所宣扬的原则来处理国家关系则会为国际关系蒙上阴影。(2)苏联领导人放弃了以前所谓的国际利益高于民族利益的说法,承认苏南两国的平等地位,相互尊重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并承认每个国家都有权按照自己的方式建设社会主义,他国元权干涉。其原因在于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担任了苏联的领导人,面对国内外的新情况,暂时同有关社会主义国家缓和
13、矛盾。【知识模块】 综合四、简答题31-34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120 分。10 【正确答案】 (1)地理大发现的动因: 经济上的动因。15 世纪以前欧洲贸易的主要对象是东方国家如中国、印度及东南亚等。但是到 15 世纪中叶形势突然发生了变化。1453 年,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攻陷君士坦丁堡,占领巴尔干、小亚细亚及黑海北岸等地区,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通商要道,导致欧洲市场上东方商品的价格猛涨。在这种情况下,欧洲商人很自然地渴望另辟一条通往东方的商路。对黄金的追求是另一经济动因。1500 年左右,欧洲商品货币关系日益发展,货币成了普通的交换手段,而黄金是最贵重的交换手段,人人都渴望黄金。自从
14、马可波罗行记在欧洲流传以来,欧洲人一直把东方看成是黄金遍地的人间天堂。传播基督教是推动西欧向海外发展的一种精神动力。基督教更多地渗透着普救主义,他们认为凡有人类的地方都应该有基督教,教会应该成为大一统的世界教会,异教徒必须皈依 基督教。基督教的思想是探险、发现、扩张的催化剂,1500 年前后完成地理大发现的航海家们从事海上冒险活动的动机之一,便是弘扬基督教于海外诸国。人文主义思想对西欧人向海外发展也起了积极促进作用。人文主义讴歌现世生活,相信人的力量,认为人应当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发挥自己的才能来创造幸福。人文主义思潮实质上反映了资产阶级的个人进取精神和物质利益至上的价值观,是海外冒险事业的一种思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综合 练习 156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