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文学风格)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文学风格)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文学风格)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文学风格)模拟试卷 2 及答案与解析1 文学风格2 创作个性3 文学流派4 文学流派的风格5 文学流派和文学思潮6 日常个性7 风格构成8 风格的简分法9 文学风格的繁分法10 规范语体11 自由语体12 作家风格在作品内容上表现在哪些方面?13 为什么说创作个性的形成是一个作家成熟的表现?14 说明创作个性与风格的关系。15 “风格就是人 ”,但为什么文学风格和人格存在着不一致?16 如何正确理解杨雄的“文如其人” 与布封的“风格即人”的观点?17 风格的基本内涵是什么?18 为什么说“ 风格是文体的最高范畴和体现 ”?19 日常个性、创作个性、文学风格这三者是如何相
2、互转化的?20 如何正确理解“ 风格即人 ”“文如其人”?21 话语情境指本文中由语词、体裁、结构等要素构成的具体话语环境。作家的个性和作品的风格,就是通过这些话语情境体现出来的。试举例说明文学风格与几种主要话语情境要素之间的关系。22 用文学现象说明文学的风格形成与文化的关系。23 如何理解风格的时代性、地域性、民族性。24 试述风格与话语情境的关系。25 如何理解文学的民族风格?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文学风格)模拟试卷 2 答案与解析1 【正确答案】 文学风格就是作家创作个性与具体话语情境造成的相对稳定的整体话语特色,它是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的特定融合,是一个作家创作趋于成熟、其作品达
3、到较高艺术造诣的标志。作家作品风格是文学风格的核心和基础,但也包括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域风格、流派风格等内涵。文学风格,是文学活动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具有特征性的文学现象。文学风格主要指作家和作品的风格。文学风格既涉及作家的创作个性和言语形式,也与时代、民族、地域文化有关系。【知识模块】 文学风格2 【正确答案】 创作个性属于文学风格的主观方面,在与客观方面结合之前,它只是潜在于作家的内心,表现为独特的个性气质、人格精神、艺术情趣、审美追求和文学才能等。当它一旦付诸实践并与客观方面相结合,便成为文学风格的有机组成部分。创作个性不能单方面决定和构成风格,风格的形成离不开题材、主题、体裁等形式因素的
4、影响。但是上述种种因素都必须由成熟的作家的独特的审美个性所把握、浸透、点化和整合,才能成为文学风格的构成要素。因而,风格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经创作个性的有机整合后所显现的独特的艺术风貌和格调,创作个性是风格的灵魂。【知识模块】 文学风格3 【正确答案】 文学流派是指文学发展过程中,一定历史时期内出现的一批作家,由于审美观点一致和创作风格类似,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的文学集团和派别,通常是有一定数量和代表人物的作家群。文学流派是在文学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从基本形态上看,大体有这样两种类型:一种是有明确的文学主张和组织形式的自觉集合体。这种流派,从作家主观方面来看,是由于政治倾向、美学观点和艺术趣味相
5、同或相近而自觉结合起来的,具有明确的派别性。他们一般有一定的组织和结社名称,有共同的文学纲领,公开发表自己的文学主张,与观点不同的其他流派进行论战。但这些还只有文学集团的意义,只有进而在创作实践上形成了共同的鲜明特色,这才是严格意义上的文学流派,这种有组织、有纲领、有创作实践的作家集合体,是自觉的文学流派。例如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曾经出现过的“ 文学研究会 ”和“创造社”等。另一种类型是不完全具有甚至根本不具有明确的文学主张和组织形式,但在客观上由于创作风格相近而形成的派别。这种半自觉或不自觉的集合体,或者是因某一个作家的独特风格,吸引了一批模仿者和追随者,逐渐形成了一个有特定核心和共同风格的派别
6、;或者仅仅是由于一定时期内的一些作家创作内容和表现方法相近、作品风格类似而被后人从实践和理论上加以总结,冠以一定的流派名称。这样的流派,在中国文学史上大量存在,如唐代诗坛上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田园诗派和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宋代词坛上的婉约派和豪放派,近现代文学史上专写才子佳人的鸳鸯蝴蝶派等。【知识模块】 文学风格4 【正确答案】 一般说来,文学流派的形成有自觉和不自觉两种情况,前者是自然形成的,既无组织,也无纲领,甚至可能是跨国界、跨时代的。后者是以结社的形式出现的,有纲领、有组织,甚至有刊物和出版社,这是严格意义上的文学流派。同一个流派的作家,既有个人独立的风格,又有流派的共同风
7、格。因此,所谓的流派风格是指一些在思想感情、文学观念、审美趣味、创作主张、取材范围、表现方法、语言格调方面相近的作家在创作上所形成的共同特色,是一种群体文化的表现。流派并出造成了多种多样的流派风格,形成了风格竞争的格局,这无论是对文学的繁荣,还是对大众的审美选择,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知识模块】 文学风格5 【正确答案】 文学流派是指以结社的形式出现的,有特定的组织、有一定的纲领、有固定的作家群体和作品,有的还有固定的出版刊物和出版社。而文学思潮是一定历史时期和一定地域内形成的,与社会的经济变革和人们的精神需求相适应的,具有广泛影响的文学思想和文学创作的潮流,表现为许多有影响的作家,通过各种
8、各样的方式,自觉地实践某种共同的文学纲领,形成一种遍及全社会的思想趋向。它们二者的相似之处是明显的,但文学流派与文学思潮也存在着差异。文学流派通常表现为由思想和艺术的共性而不一定由纲领上的共性联系着的作家集团,出现文学流派并不一定能形成文学思潮,而文学思潮则可以包容各种不同的文学流派。【知识模块】 文学风格6 【正确答案】 日常个性人皆有之,是人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人格构成方面的独特性,部分来自先天的遗传基因,部分来自后天环境中的习得,具体如心理性格、气质情性、禀赋才能、处世态度、思维习惯、表达方式等。在文学创作中它是作家在世俗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习性,是创作风格形成的基础。【知识模块】 文学风
9、格7 【正确答案】 风格的构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创作个性是风格形成的内在根据;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是风格存在的基本条件;文体和言语组织是风格呈现的外部特征。主体和客体、内容和形式以及话语格调、形象层表达体系、存在意蕴的表现形态等方面共同构成了文学的风格。【知识模块】 文学风格8 【正确答案】 中国的简分法是将风格分为“刚” 和 “柔”两类。也有“ 虚”和“ 实”“ 奇”和“正”等二分法。这与中国古代 “一阴一阳为之道”所蕴涵的阴与阳、刚与柔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一脉相承。其中以刚、柔两字分类影响最大,并且源远流长。许多文论家在此基础上阐释了文学艺术中阳刚与阴柔的不同性质和内涵,如后来的“豪
10、放”与“婉约”,“沉着痛快”与“优游不迫” 等,可见中国美学对刚柔相济风格的强调和重视。【知识模块】 文学风格9 【正确答案】 繁分法是与简分法相对的概念,因为将文学风格分为较多、较繁复的类型而得名。因为风格形成因素是多重合力作用的结果,每个作家个体的创作个性又截然不同,风格的具体形态呈现出纷纭复杂的状况,所以,更多的理论家注重细致的划分,划分的种类也有很大的不同。我国古代的文学理论家,在风格的划分方面,也有许多人做过细致的工作,其中贡献最大的是刘勰和司空图。【知识模块】 文学风格10 【正确答案】 文学创作中每一种体裁都由具体的语言形式来体现,因此便都有了自己的语言体式,构成了一种带有规定性
11、、规范性的语体,这样的语言形式就可以成为规范语体,体现了一定体裁的风格。规范语体在具体文本中可以表现为抒情语体、叙述语体和对话语体这样三种基本的语言形式。【知识模块】 文学风格11 【正确答案】 自由语体的概念与规范语体相对应,它是指在规范语体的基础之上加以自由创造的语体,它体现了在不同的体裁和规范语体的基础上,作家如何灵活运用和自由创造的问题。自由语体使作家的个性得到充分外化,是创作个性发展为风格的唯一途径。自由语体本身就是风格的有机组成部分,真正体现了作家的艺术人格。【知识模块】 文学风格12 【正确答案】 就作家风格在内容方面的表现来说,主要表现在题材选择的一贯性、主题的独特性以及人物画
12、廊的一致性等方面。美国作家、批评家马.肖勒说:“布封的话应该纠正,应说风格即题材。” 这不无道理。例如蒋子龙主要以工厂、车间的如火如荼的生活、轰轰烈烈的改革为题材,主题思想中洋溢着一种豪迈雄壮、英雄史诗般的情调,人物形象则大多是生龙活虎的开拓者形象;张一弓主要以农村的物质贫困所带来的磨难以及为摆脱贫困所进行的抗争为题材,主题思想显得严峻凝重,人物形象往往是一些与命运抗争的小人物;刘心武主要以十年动乱中城市青少年的生活经历和内心世界为题材,以他们所经受的磨难与锤炼为主题,人物形象以青少年学生和走出校门不久的青年为主。【知识模块】 文学风格13 【正确答案】 创作个性即体现于创作实践和创作结果中的
13、个性特征,它显示了一个作家在感受生活、理解生活和表现生活上的与众不同的个性特点。对于作家的创作来说,有无创作个性至关重要,它影响到一个作家的创作生命和艺术成就。读者往往根据作家的创作个性,以及由此体现的个人风格来判断作品的优劣。创作个性是在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它体现为一个作家在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和艺术表现上都有自己的特点,并将这种创作上的个性特点保持下来,成为他的一种特色和标志。创作个性的形成取决于创作实践,是作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追求自己的创作特色的结果。与个性的形成以生理素质为基础不一样,创作个性的形成只能通过创作实践、艺术活动,在创作个性的生成过程中,主体因素的发挥有着更
14、大的空间。个性不等于创作个性,但是创作个性的形成却和个性有着密切的关系。个性会影响作家对生活的感受和理解,影响他对题材的选择和表现题材的方式。但是从创造心理学和文学的虚构性、想象性上讲,个性与文学创作的关系又表现得非常复杂。“文如其人”未必是一种规律,文不如其人倒是常见的现象。中国古代文论中“才性”一词,与现代文学理论所说的创作个性极为接近。体现在创作过程和作品中的创作个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审美理想与审美趣味上的个性化。其次是在艺术形象的塑造和作品意蕴的提炼上的个性化。再次,创作个性还体现在作家的艺术表现中。创作个性直接影响着文学创作的个人化程度,是一个作家的文学创作有无创造性的
15、重要标志之一。它的形成取决于创作实践。不能在创作实践中想成自己与众不同的创作经验,并将其保持下来,就不可能形成创作个性。具体来说,风格的形成有两个因素:一是社会的客观因素,即一定的时代潮流、民族信仰、社会习俗和文化传统对作家的影响;二是作家个人的主观因素,也就是作家的世界观、阶级立场、生活道路、艺术修养和美学趣味对创作的影响。由于客观因素是事物的外因,主观因素是内因,外因总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因此作家主观方面的因素,常常直接决定风格的特征。【知识模块】 文学风格14 【正确答案】 创作个性是指作家在创作实践中养成并表现在他作品中的性格特征。这种性格特征,是作家世界观、艺术观、审美趣味、艺术才能
16、及气质禀赋等综合形成的一种习惯性行为方式的表现,它制约和影响着文学风格的形成和表现。创作个性属于文学风格的主观方面,它一旦诉诸实践并与客观方面相结合,便成为文学风格的有机组成部分。创作个性不能从主观的单方面决定和构成风格,风格的形成还离不开题材、主题、体裁等形式因素的影响。创作个性是文学风格的内在根据,是文学风格形成的主观原因,但风格并不是由创作个性单方面组成和决定的,两者不应混为一谈。要将创作个性与日常个性和人格区别开来:日常个性人皆有之,如心理性格、气质情性、禀赋才能、处世态度、思维习惯、表达方式等,人格则是指伦理学意义上的道德人格,指个人的尊严、价值和道德品质等。日常个性是在日常生活中表
17、现出来的人格结构的独特性,创作个性却并非人所尽有,它是在创作实践中也只有通过创作实践才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日常个性是作家在世俗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习性,世俗生活往往为俗世功利困扰,而创作个性是作家在精神活动中体现出来的习性,精神的想象活动往往具有审美的超功利性。日常个性是自在的,而创作个性是有为有待的,为了实现而右待于形式化。所以,创作个性是作家气质禀赋、思想水平、审美趣味、艺术才能等主观因素综合而成的审美情性和心理结构,是在日常个性的基础上经审美创造的升华而形成的独特的艺术品格,是文学风格的内在根据,它支配着文学风格的形成和显现。【知识模块】 文学风格15 【正确答案】 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
18、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和言语结构中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的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而人格则是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显而易见,文学风格和人格无论是在所包含的范围,还是形成的过程都有很大的差异。人格是先天遗传、后天习得,以及在生活中通过日积月累而逐步形成和确定下来的,从而表现出来的人格结构方面的独特性。而文学风格是通过审美创造的升华,从而形成的独特的艺术品格。作家对世界进行审美的把握,进而自然而然的转化为了风格。【知识模块】 文学风格16 【正确答案】 扬雄认为,言为心声,书为心画,从诗文中可以看出人格的高低,这是最早的“ 文如其人” 的思想。钱钟书认为,人格与文格不是一回事,
19、不能一味地以文观人,因为文学可以饰伪,生活中既有言行一致、文如其人的现象,也有言不符行、文不符人的情况。他认为文如其人的“文” ,不是指 “所言之物”,而是指作品中的格调。格调是作者性格“本相” 的自然流露,并非有意为之,我们可以从中领略到其人的创作个性和风度。布封说的“风格即人” ,也是指的作家的创作个性。他们重视生成风格的内在主观方面的因素,找到了探索风格本质的关键,但是忽视了风格与客观内容的联系。歌德看到了这一点,认为风格必须“奠基于最深刻的知识原则上面,奠基在事物的本性上面”。马克思也引用布封“ 风格即人”的观点,并作了辩证的解释,他说:“ 真理占有我,而不是我占有真理。我只有构成我的
20、精神个体性的形式。” 他认为写作还必须 “用事物本身的语言说话,来表达这种事物的本质特征”。他一方面把 “用自己的风格去写 ”,来表露自己的精神面貌,看作是作家的权利。另一方面他又明确要求作家在发挥自己“精神个体性” 的时候还须遵循客观规律。这才是对“文如其人 ”与“风格即人”的较全面的理解。【知识模块】 文学风格17 【正确答案】 要准确理解风格的基本内涵,应该从以下的两个方面来考虑:(1)主体与对象的关系。一切文学作品的诞生,都是作家主体与表现对象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主体与对象相结合的产物。尽管并非每一个作品都是具有独特风格的,但也应该是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的特定的融合。风格要求作家对所描
21、写的对象不仅要有深刻的理解,而且要用适当的语言写出事物的本性。诚如布封所说“风格即人”,是就人的独特的精神个性而言。正是这与众不同的精神个性才是造成风格差异的最后根源,而精神个性的差异正是文学风格形成的重要方面。文学风格就是作家在用客观事物本身的语言表达和突出客观事物本质特征的同时,通过对象表现自己精神个性的形式和方式,所以我们说主体与对象的和谐统一是风格存在的基本条件。(2)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创作个性作为作家潜在的心理构成,有待于外化、形式化到具体的作品中,才能形成风格。独特的文体结构和语言组织是风格呈现的外部特征,只有在具体的作品中,在特定的文体或言语组织中,风格才得以展现。在这个意义上说
22、,文体和言语组织是风格的载体。文学的风格是从作品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中表现出来的,但这并不等于说内容与形式在作品中的特点和比例是千篇一律的,更不意味着人们对风格的领会和品评不能有所侧重。实际上,风格既表现于内容,也表现于形式,要具体分析。总之,风格的内涵是丰富的,表现是多样的,但风格并不是任何作家、作品都具有的。风格既是一个作家创作成熟的标志,也是一部作品达到较高的艺术造诣的标志。如歌德所说的,风格是“用来表明艺术已经达到和能够达到的最高境界” 。【知识模块】 文学风格18 【正确答案】 风格必须落实到具体的体制、样式和类型中,只有在具体的文学作品中,以恰当的文体,才能呈现出作家的创作个性和独到风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研究生 入学考试 文学理论 文学 风格 模拟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