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中国近现代史)模拟试卷35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中国近现代史)模拟试卷35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中国近现代史)模拟试卷35及答案与解析.doc(1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历史学基础(中国近现代史)模拟试卷 35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在五四运动中起先锋作用的是( )。(A)青年学生(B)工人阶级(C)农民阶级(D)商人2 下列关于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表述中,不确切的一项是( )。(A)轻重工业比例失调现象有所改观(B)工业中心由东南沿海向北发展(C)中国经济的明显半殖民地化(D)战后经济在外资打击下萎缩3 新文化运动中,把斗争矛头指向孔孟儒学的直接原因是( )。(A)北洋军阀以此维护其反动统治(B)它阻碍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C)它是导致
2、近代中国落后的根源(D)它不利于近代工业生产的发展4 前期的新文化运动不能给灾难深重的中国指明真正的出路,主要是由于( )。(A)没有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B)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C)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极端(D)思想领域内尊孔复古逆流泛滥5 蔡元培“兼容并包 ”教育方针的实质是 ( )。(A)听任各种思想自由发展(B)倡导传播资产阶级文化(C)改革教育(D)鼓励学术研究缓和政治派系矛盾6 李大钊是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最早的革命先驱者,下列李大钊的著作中,不属于揭开了我国马克思主义宣传的第一页的是( )。(A)法俄革命之比较观(B) 庶民的胜利(C)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D)我的马克思主
3、义观7 胡适与李大钊进行“ 问题与主义之争 ”的主战场是 ( )。(A)新青年(B) 每周评论(C) 解放与改造(D)青年杂志8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五四运动和五卅运动相似点的是( )。(A)青年学生发挥了先锋作用(B)发生了罢课、罢工、罢市斗争(C)掀起了反帝爱国斗争的高潮(D)成立了反帝统一战线组织9 中国共产党制定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是在( )(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中共三大(D)中共四大10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在( )。(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中共三大(D)中共四大二、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1
4、1 新青年12 少年中国学会13 醒狮派14 问题与主义之争15 五四运动16 “六三运动 ”17 二七惨案18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19 新三民主义20 “五卅”运动21 沙基惨案22 中山舰事件23 整理党务案24 马日事变25 黄埔军校26 万县惨案27 南京惨案三、史料分析题29-30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60 分。28 阅读下列材料: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拿我们这五十年和别人家的五十年来比,我们可是惭愧无地。试看这五十年的美国何如?这五十年的日本何如? 这五十年的德国何如
5、 ?这五十年的俄国何如 ?他们政治上虽然成败不同哭乐不等,至于学问思想界,真算得上一日千里。就是英、法等老国,有哪一个不是往前飞跑?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请回答:(1)文中的“五十年”概指什么时间?这五十年中,美国、日本、德国、俄国主要有哪些大的变化?(2)文中所说 “这三期”是指哪些历史事件?简评其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四、论述题29 如何看待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30 中国近代出现了哪三次思想解放的潮流?31 试述从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成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情况及其原因。32 简述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引起的三次思想论争。33 试述五四运动的历史评价。34 试论述“五四运动
6、”以后中国社会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的交替变化。35 试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和意义。历史学基础(中国近现代史)模拟试卷 35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2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3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4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5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6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7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8 【正确答案】 D【知
7、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9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10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二、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11 【正确答案】 新青年是“五四” 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著名革命刊物。 1915 年,青年杂志创刊于上海,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名新青年,并从上海迁到北京。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先后成为新青年的编辑和主要撰稿人,主要宣传民主和科学,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十月革命后,新青年开始宣传十月
8、革命,介绍马克思主义,为五四运动作了思想准备。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一度成为党的机关刊物,1922 年 7 月休刊。1923 年 6 月复刊后改为季刊,成为中共中央的理论刊物。新青年从创刊到 1926 年 7 月停刊,前后十年,对中国革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12 【正确答案】 是五四时期的著名社团。成立于 1919 年 7 月,以“创造少年中国”为宗旨。1923 年后出现分化,其左翼多数加人中国共产党,右翼多数加入中国青年党(国家主义派) 。是五四时期会员最多、分布最广、存在时间最长的社团。【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13 【正确答案】 又称国家主义派,国民党左派和当时
9、与国民党合作的中国共产党人认为,国家主义是欧战以后“无产阶级革命潮流高涨所激起的一种极反动的思想” ,国家主义派是“ 帝国主义的走狗 ”,“民族运动的死敌”,“ 干反革命事业的大集合”,“是最反动势力的结晶 ”。国家主义派的主要代表是五四运动时期创建的少年中国学会的一部分成员在法国成立的中国青年党,以及该党党魁曾琦、李璜回国后与左舜生等一起创办的醒狮周报,故而国家主义派又称醒狮派。【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14 【正确答案】 此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出现的第一次思想辩论。1919 年 7 月,胡适在每周评论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主张应研究具体的社会问题,而不要高谈主义。李
10、大钊发表再论问题与主义进行反驳,认为问题与主义不能分离,研究实际问题与宣传主义必须结合,改造社会必须“根本解决”,才能解决一个个的具体问题,挑起了问题与主义之争。双方争论的焦点在于谈什么主义,用什么主义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这一争论实质上是社会改良思想与社会革命思想的争论。其意义在于,改造中国社会,必须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求得根本解决。【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15 【正确答案】 五四运动是 1919 年 5 月 4 日发生于中国北京的一场爱国运动。起因于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巴黎和会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的消息传来后,北京学生开展了集会、游行、罢课等活动。后来得到了各地学生及
11、各界的广泛支持,并最终演变成了全国性的罢市、罢工还有学生罢课活动,从而形成了全国规模的爱国运动,并最终迫使北洋政府拒签了和约。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16 【正确答案】 六三运动是五四运动发展到新阶段的标志。它是以工人阶级为主力军,包括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全国范围的革命运动,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从 1919 年 5 月 4 日至 6 月 3 日,是五四运动的第一个阶段。在这一阶段,运动的中心在北京,主力是青年学生。六三运动之后是五四运动的第二个阶段。在全国人民特别是工人阶级的强大压
12、力下,北京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并下令免去曹、章、陆三个卖国贼的职务,中国代表也未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的直接斗争目标实现。【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17 【正确答案】 二七惨案是由京汉铁路大罢工中的吴佩孚在帝国主义支持下制造的惨案。1923 年 2 月 7 日,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吴佩孚调动军警对汉口、郑州、长辛店罢工工人进行血腥镇压,结果有 50 人惨死,300 多人受伤,40 多人被捕,1000 多人被开除。江岸分会委员长、共产党员林祥谦和武汉工团联合会法律顾问、共产党员施洋先后惨遭杀害,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 。【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18 【正确答案】 中国共产党早期从事
13、领导工人运动的公开机关。1921 年 8 月成立于上海。张国焘任主任,1922 年,总部由上海迁到北京,主任改为邓中夏,改工人周刊为机关刊物。主要活动是对工人进行宣传教育,组织工会,领导工人开展罢工斗争。初期以铁路工人为工作重点。1922 年在广州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接受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的口号。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为全国工人运动的总通讯机关。二七惨案后转入地下活动。在 1925 年,中华全国总工会在广州成立后撤销。【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19 【正确答案】 孙中山重新解释的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范畴的三民主义。孙中山在 1924 年 1 月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重新解
14、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对外主张“中国民族自求解放” ,“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 ”;对内主张 “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主张直接的、普遍的、革命的民权。民生主义规定了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两个原则。新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民主义,它克服了旧三民主义没有明确的反对帝国主义的纲领和彻底的反封建纲领,特别是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纲领的根本弱点。它的政治原则和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基本上是一致的,因而成为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各革命阶级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20 【正确答案】 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以工人阶级为主力军的中
15、国人民反帝革命运动。1925 年 5 月初,上海内外棉纱厂工人为抗议日本资本家无理开除中国工人举行罢工,日本资本家枪杀青年工人、共产党员顾正红,并打伤十余人。这是“五卅”运动爆发的直接导火线。 5 月 30 日,上海学生 2000 余人,在租界内进行反帝宣传,声援工人斗争。以英国为首的租界当局,出动武装巡捕,拘捕学生。随后,万余群众举行示威游行,要求释放被捕学生,遭到了英帝国主义的血腥镇压,当场死伤数十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五卅” 惨案。惨案发生后,上海市工商学联合会召开 20 万人的反帝示威大会,开始罢工、罢市、罢课,号召人民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以上海为中心的“五
16、卅” 运动很快波及全国,形成了一场全国规模的反帝运动。这次运动继“五.四” 运动之后,进一步唤醒了中国人民的反帝精神,并且成为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全国大革命风暴的序幕。【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21 【正确答案】 1925 年 6 月 23 日,广州和由香港返回广州的罢工工人、市郊农民、学生和黄埔军校学生军举行集会游行,当游行队伍经过沙面租界对岸的沙基时,英帝国主义者竟开枪扫射示威的群众,当场打死 52 人,重伤 170 余人,轻伤无数,造成了沙基惨案。这一事件更加激化了广大人民的愤怒,致使省港大罢工迅速发展。【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22 【正确答案】 孙中山逝世以后,国民党右派为争夺革
17、命而制造的事件。蒋介石借口共产党“ 阴谋暴动” ,在黄埔扣押中山舰,逮捕海军局代理局长、共产党李之龙,并扣留军校和国民革命军第一军中的共产党员。中共中央派张国焘至广州,采取妥协退让政策,同意共产党员退出第一军,此即中山舰事件。通过这一事件,蒋介石不仅打击了中国共产党,还打击了国民党左派,并大大地加强了他在政治、军事上的地位。【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23 【正确答案】 蒋介石以“改善中国国民党与共产党间的关系” 为名,提出所谓“整理党务案 ”,并在国民党二届二中会上通过。它的主要内容是,共产党员在国民党高级党部任执行委员的人数,不得超过总数的 13;共产党员不能担任国民党中央各部部长;加入国民
18、党的共产党员名单要交给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保管等。陈独秀、张国焘等继续退让表示完全接受。这样,在蒋介石的策划下,一些右派分子窃取了国民党中央的部长职位,蒋介石也当了国民党中央党务委员会主席和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等职务,为他以后发动反革命政变准备了条件。【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24 【正确答案】 此为“ 四一二 ”反革命政变后蒋介石指使反动军官许克祥在长沙发动的反革命政变。湖北夏斗寅叛变后,蒋介石又指使湖南反动军官叛变革命。1927年 5 月 21 日夜,在国民革命军第 35 军军长何键的策动下,长沙驻军第 35 军第 33团团长许克祥发动反革命政变,封闭湖南省总工会、省农民协会等所有革命团体
19、,释放在押的土豪劣绅,解除工人纠察队和农民自卫军的武装,捕杀共产党人、国民党左派及工农群众。至 6 月 10 日,仅长沙一带就有万余人被杀害,陷入一片白色恐怖之中。因 21 日的电报代日韵目是“马” 字,这次事件故称马日事变。马日事变是蒋、汪两个反革命集团公开合流的信号。【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25 【正确答案】 国民党“一大” 后,孙中山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建立的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因校址设在广州东南的黄埔岛上,故称黄埔军校。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任命蒋介石为校长,廖仲恺为党代表,苏联派来数十名优秀军事干部担任教育工作,并提供办校经费和军械武器。中国共产党选派周恩来等先后到军校任
20、职。学科分步兵、炮兵、工兵、辎重兵、政治等。黄埔军校的最大特点是把政治教育提高到同军事训练同等重要的地位。学校共招收了六期学生,创建黄埔军校的目的,是用这个学校的学生作根本,成立革命军。黄埔学生军曾参加过东征、南征等战役及北伐战争,为革命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26 【正确答案】 此为在北伐胜利发展的情况下,英帝国主义为了维护在中国的权益,加紧对中国革命干涉的事件。1926 年 8 月底,川军扣留了屡次撞沉中国木船的英轮“万流 ”号和“万县”号。英帝国主义即以此为借口调来军舰,于 9 月 5 日炮轰万县城,焚毁民房商店 1000 余家,死伤人民数以千计。此即万县惨案。【知识
21、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27 【正确答案】 1927 年 3 月 23 日,北伐军攻占南京。溃逃的直鲁联军及一些地痞流氓,袭击抢掠了外国领事馆、外人机构和住宅。英美帝国主义竟以保护侨民为借口,命令其停泊于下关江面的军舰对进入南京的北伐军和南京居民进行炮轰,打死军人 24 人,平民 19 人,重伤 26 人,轻伤多人,制造了震骇世界的“南京惨案” 。【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三、史料分析题29-30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60 分。28 【正确答案】 (1)大致指 19 世纪 60 年代至 20 世纪初。美、日、德、俄通过不同途径,进入到资本主义飞速发展的时期。美国通过南北战争,废除了黑人奴隶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历史学 基础 中国 近现代史 模拟 35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