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中国近现代史)模拟试卷32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中国近现代史)模拟试卷32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中国近现代史)模拟试卷32及答案与解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历史学基础(中国近现代史)模拟试卷 32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在清末新政中,清政府最终决定自( )年起停止一切科举考试。至此,在中国延续了一千多年的科学考试制度终于被废除了。(A)1904 年(B) 1905 年(C) 1906 年(D)1907 年2 1901 年 6 月,发表立宪法议,首先提出君主立宪要求的是( )。(A)张謇(B)汤寿潜(C)康有为(D)梁启超3 清朝驻法公使孙宝琦率先上书提出立宪时建议的时间是( )。(A)1903 年(B) 1904 年(C) 1905 年(
2、D)1906 年4 1907 年 10 月,梁启超和蒋智由、徐佛苏等在日本发起成立的立宪团体是( )。(A)国民宪政会(B)宪政筹备会(C)爱国社(D)政闻社5 由汤化龙在湖北成立的立宪团体是( )。(A)宪政筹备会(B)宪政公会(C)帝国宪政会(D)国民宪政会6 1908 年 8 月,清政府颁布( ),规定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A)资政院院章(B)钦定宪法大纲(C)议院法要领(D)明定国是诏书7 在预备立宪运动中,清政府在中央设立的机构是( )。(A)资政院(B)宪政公会(C)咨议局(D)国会8 提出西方国家富强的本源并不完全在于船坚炮利,垒固兵强,“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力,物能尽
3、其用,货能畅其流”的是( )。(A)康有为(B)孙中山(C)章太炎(D)蔡元培9 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中,改良派的主要阵地新民丛报的主笔是( )。(A)梁启超(B)章太炎(C)康有为(D)蔡元培10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建立的时间是( )。(A)1893 年(B) 1894 年(C) 1895 年(D)1896 年11 1904年成立的光复会的会长是( )。(A)章太炎(B)黄兴(C)蔡元培(D)宋教仁12 同盟会成立后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是( )。(A)广州起义(B)惠州起义(C)黄花岗起义(D)萍浏醴起义13 同盟会成立后准备最为充分、动员人力和投入财力最多的一次起义是(
4、)。(A)广州起义(B)武昌起义(C)黄花岗起义(D)萍浏醴起义14 1908 年 11 月 22 日的安庆新军起义的领导人是( )。(A)徐锡麟(B)秋瑾(C)熊成基(D)蔡元培二、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15 时务报16 国闻报17 戊戌政变18 戊戌六君子19 南学会20 清末新政21 大清现行刑律22 大清新刑律23 立宪派24 预备立宪公会25 宪政公会26 钦定宪法大纲27 国会请愿运动三、论述题28 评析甲午战后至辛亥革命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和局限性。29 略述晚清政府发展近代工商业的措施。30 评析“同治中兴 ”。31 简述维新思想的主要
5、内容及特点。32 评述维新派与顽固派论战的焦点、意义及其局限性。33 评析清末新政。34 论废除科举对中国近代变迁的影响。历史学基础(中国近现代史)模拟试卷 32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2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3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4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5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6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7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6、中国近现代史8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9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10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11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12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13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14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二、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15 【正确答案】 时务报是清末维新变法运动时期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重要刊物。1896 年 8 月创办于上海,由黄遵宪、汪康年、梁启超等人发起创办。梁启超任主笔,汪康年任总经理,章太炎等参加编撰
7、工作。时务报刊行到 1898 年8 月 8 日,共出版 96 册。它以新颖的言论、流畅的文笔,风行海内。【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16 【正确答案】 清末维新派的报刊、日刊,严复主编,每旬出增刊国闻汇报。1897 年 10 月 26 日,创刊于天津。刊登国内各省要闻,同时译载重要政论及名著,如连载严复译的赫胥黎天演论等。在维新运动中影响很大,成为维新派的重要宣传工具,与上海时务报分掌南北舆论界的领导地位。戊戌变法后遭清政府查办,1898 年 12 月,被迫停刊。1900 年,一度复刊。【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17 【正确答案】 1898 年,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势力向以光绪帝为首的改良派势
8、力发动的一场血腥政变,政变的结果是,持续了百余日的戊戌变法宣告失败,戊戌六君子被杀,康有为、梁启超等逃往国外,光绪帝被囚禁于瀛台,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势力重新掌权。【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18 【正确答案】 戊戌政变时,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大肆捕杀维新党人,维新志士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等 6 人于 1898 年 9 月 28日在北京惨遭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19 【正确答案】 南学会是中国戊戌变法时期成立于湖南讲求新学的团体。由谭嗣同、唐才常等发起,得到湖南巡抚陈宝箴等开明官吏的支持。1895 年中日甲午战争后,谭嗣同等“ 思保
9、湖南的独立 ”,使南中国“可以不亡”,遂组织该会。长沙设总会,各府厅州县设分会。主要活动是讲演,它既与时务学堂相表里,又有湘报配合宣传,思想甚为活跃,影响也相当广泛,对促进湖南推行新政,转变社会风气,起了重要作用。【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20 【正确答案】 清末新政是由清政府主持和领导的一场带有近代化性质的全面改革运动。始于 1901 年 1 月,到 1911 年武昌起义爆发为止,这十余年间推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措施,当时习惯称为“新政” 。其主要内容有:编练新军。筹饷。 废科举、办学堂、奖游学。 改革官制、整顿吏治。清政府为了提高中央至地方的行政效率,对原有机构进行了一些改变、
10、裁减和合并。振兴商务、奖励实业。纵观整个“新政” ,尽管清朝统治集团在主观上是为了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但实际效果却背离了统治者的主观愿望。“新政” 不仅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加快了中国向近代化迈进的步伐,还直接促进了辛亥革命的到来。【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21 【正确答案】 大清现行刑律是颁行于 1909 年的一部刑法法典,由沈家本根据大清律例删改而成,共 30 门,389 条,附例文 1327 条。其主要内容沿袭大清律例,但有重要变更:一是分别民、刑,取消了旧律按吏、户、礼、兵、刑,工部名称区分六律总目,把旧律中民事内容的条款分离出来,改变了旧律中民、刑部分的缺陷。二是确定刑法为
11、死刑(绞、斩)、遣刑、流刑、徒刑、罚金 5 种。三是删去了一些过时的条款,增加了一些新的罪名,如规定了毁坏铁路、电讯和私铸银元罪等。【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22 【正确答案】 是于 1911 年 1 月颁行的一部刑法法典。由沈家木和日本法学家罔田太郎等拟定,总则 17 章,分则 36 章,共 4ll 条,附暂行章程5 条。它仿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刑法体例分为“总则” 、“分则”两篇。刑名分为主刑和从刑两种,主刑包括死刑、无期徒刑、有期徒刑、拘役、罚金;从刑包括褫夺公权和没收。大清新刑律虽在形式上采用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法律,内容上却带有浓厚的封建性。【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23 【正确答案】
12、清末资产阶级的政治派别。以梁启超、张謇、汤寿潜等为代表。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先后在各地成立各种立宪团体,并领导收回利权和保路运动。曾成立全国性组织“ 国会请愿同志会 ”,并发动三次请愿活动,要求速开国会。辛亥革命时,立宪派的成员大都宣布赞成共和。【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24 【正确答案】 清末立宪派的政治团体。1906 年 12 月 16 日成立于上海,会长是郑孝胥,会员主要为江苏、浙江、福建的官绅和上层资产阶级分子,以“奉戴上谕立宪,开发地方绅民政治知识”为宗旨,进行改良主义的政治活动。每年开常会一次。1908 年,两次电请清政府提前召开国会。1909 年 11 月,发起国会请愿运动。武昌起
13、义爆发后,停止活动。【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25 【正确答案】 即宪政讲习会,是立宪派于革命派论战期间成立的立宪团体之一。由杨度与熊范舆等人于 1907 年在日本东京成立。1908 年,杨度在北京设立宪政工会总部,并发表宣言,表示其政治目的在于“团合运动,以翼开国会,布宪法,建设责任政府,消专制之威,免暴动之祸,实行君主立宪”。宪政公会在北京、河南、安徽、山东以及上海、天津等地建有支部。宪政公会在两湖和长江一带很有势力。【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26 【正确答案】 钦定宪法大纲是 1908 年 8 月 27 日清政府颁布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共 23 条,分正文“君上大权”与附录“臣
14、民权利义务”两个部分。其中 14 条规定皇帝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其余 9 条规定广大人民有当兵、纳税、服从清政府统治等义务,却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权利。钦定宪法大纲表明了清政府名为立宪,实则是加强帝制专政。【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27 【正确答案】 清末资产阶级立宪派发起的政治运动。1906 年,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宪政” 后,毫无立宪诚意。资产阶级立宪派对清政府施加压力,于 1908 年 8月发起了第一次国会请愿运动,1910 年 1 月至 10 月,又举行了三次请愿运动,但均以失败告终。国会请愿运动具有民主运动的性质,立宪派企图通过和平请愿的形式,迫使清政府开放政权,迅速转入民主的轨道。对立
15、宪派来说,国会请愿运动是用来抵制革命并达到参与政权的手段,清政府的做法却把立宪派推向了革命的一边。【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三、论述题28 【正确答案】 (1)甲午战后至辛亥革命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的原因:第一,甲午战后马关条约的签订使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一些有识之士开始把发展民族工业、采用西法开办工厂作为挽救民族危机的重要手段,掀起了兴办实业的热潮。第二,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投资建厂的限制。马关条约签订后,清政府需要偿还大量的战争赔款,财政困难,所以放宽了对民间投资建厂的限制,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第三,清政府“ 新政” 所采取的奖励实业、振兴工商的政策和措施,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历史学 基础 中国 近现代史 模拟 32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