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中国古代史)模拟试卷54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中国古代史)模拟试卷54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中国古代史)模拟试卷54及答案与解析.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历史学基础(中国古代史)模拟试卷 54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清朝入关初期执行了一些错误的政策,在社会上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其中不包括( )。(A)逃人法(B)离主条例(C)圈地(D)剃发令2 明末民谣“ 金刀莫试割,长弓早上弦,求田买马(马士英)即为官” ,“职方贱如狗,都督满街走” 描述了哪一政权的腐败状况 ?( )(A)福王(B)鲁王(C)唐王(D)桂王3 下列不属于福王时期南明反清运动的是( )。(A)嘉定反剃发(B)江阴反剃发(C)李定国桂林大捷(D)史可法死守扬州4 以下南明
2、政权中并未称帝的是( )。(A)唐王(B)福王(C)桂王(D)鲁王5 以下抗清行动不属于明末农民起义军余部参加的是( )。(A)郑成功抗击清军(B)李过、高一功抗清(C)李定国衡州大捷(D)夔东十三家抗清6 清初,负责对俄交涉等外交事务的机构是( )。(A)外务部(B)总理衙门(C)礼部(D)理藩院7 清朝,皇帝通过军机处把机密谕旨直接寄给地方督抚,称为( )。(A)廷寄(B)奏折(C)圣旨(D)圣谕8 清朝,各地督抚将重大问题径寄军机处交皇帝审批,称为( )。(A)廷寄(B)奏折(C)弹劾(D)密信9 ( )是清代管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事务的机关,也掌管一部分外交事务。(A)宗务处(B)内务府
3、(C)理藩院(D)军机处10 以下不属于清代八旗的是( )。(A)满洲八旗(B)藏军八旗(C)蒙古八旗(D)汉军八旗11 以下文字狱发生于康熙年间的是( )。(A)吕留良案(B)胡中藻案(C)徐骏案(D)明史案12 下列不属于清初“ 三藩 ”的是( )。(A)平西王吴三桂(B)定南王孔有德(C)靖南王耿精忠(D)平南王尚可喜13 对清朝平定“ 三藩叛乱 ”的评价有误的一项是( )。(A)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避免了一次大的分裂(B)加强了中央对于西南边疆地区的控制(C)激化了满汉民族关系(D)有利于国内各地区、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14 吴三桂在云南可以自选官吏,被称为( )。(A)王选(B)
4、藩选(C)西选(D)吴选15 下列人物与康熙年间收复台湾无关的是( )。(A)赵良栋(B)郑克爽(C)姚启圣(D)施琅二、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16 三司17 内阁18 给事中制度19 锦衣卫20 大诰21 三途并用22 南北榜案23 八股文24 空印案25 靖难之役26 东厂、西厂27 三法司28 匠班银29 张居正30 考成法31 潘季驯32 土木之变三、论述题33 明初采取了哪些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如何评价这些措施?34 明朝在防御蒙古贵族方面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其代价和影响如何?35 试论述清朝前期是如何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学基础(中国古代史
5、)模拟试卷 54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2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3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4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5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6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7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8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9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10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11 【正确答
6、案】 D【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12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13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14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15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二、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16 【正确答案】 三司是明朝地方机构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的合称。1376 年,朱元璋废除行省,在全国陆续设置了 13 个承宣布政使司,主管一省的民政和财政;另设提刑按察使司,掌管司法;设都指挥使司或称都司,掌管地方军政。三者互不统属,分别归辖于中央相关的部门。【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17 【正确答案】
7、 官署名。明初为加强中央统治,废丞相,依宋制设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等大学士,为皇帝顾问。明成祖时,殿阁臣僚入职文渊阁当值,参与机务,称为内阁。仁宗之后,内阁的权位渐高,入阁者多为尚书、侍郎,但实际掌握宰相权力。清代相沿,内阁名义上仍为清代最高级的官署。但因国家实权掌握在满洲贵族手中,参与重要政务的人由皇帝委任,内阁的职权逐渐降低。尤其是在军机处成立之后,内阁逐步成为传达谕旨、公布文告的机关。【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18 【正确答案】 给事中制度是明朝独立于都察院之外的另一套监察制度。明初统设给事中,洪武六年(1373 年)始按六部的建制分设六科。洪武十年隶承敕监,十二年改隶通政司。十三
8、年置谏院,成为独立机构。后谏院虽罢,六科给事中仍独立存在,负责稽查各部。凡大臣章奏发下,分类抄出;如有违误,则予驳正。【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19 【正确答案】 官署名,明太祖时设立的特务机构,原为护卫皇宫的亲军,掌管皇帝出入依仗。太祖为加强专制统治,特令监管刑狱,赋予巡察缉捕的权力。下设镇抚司,有监狱和法庭。除负责侍卫、密缉盗贼奸宄之外,北镇抚司还掌管“诏狱” ,各地重罪逮至京师,往往由该司严刑审理,而后直接奏请皇帝。明中叶后与东、西厂并列,成为厂卫并称的特务组织。【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20 【正确答案】 大诰是洪武中后期明太祖亲自撰写、刊布的刑事法规,分“大诰”、“大诰续编”、“ 大诰三
9、编” 、“大诰武臣”四部分,共 236 条。其书并非抽象性的法律规定,而是汇集了大量惩治官民贪赃受贿、转嫁赋役、侵吞税粮、抗租误役、流亡隐匿等案例和凌迟、枭首等重刑案例,辅以明太祖本人的训导之辞,成为一部集重刑恫吓与宣传说教于一体的特种法典。大诰更加充分地体现了明太祖用重典治乱世的施政思想。【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21 【正确答案】 三途并用是明代选官的几个途径。明太祖在兴办学校、开科举的同时,又通过荐举途径选官,时称“三途并用” 。科举停废期间,举荐尤为兴盛。其方法为订立人才名目,由各级官吏推举,具体名目有耄儒、秀才、聪明正直、贤良方正、孝弟力田等十余种。被荐者人数众多,往往得到破格超擢。明
10、初三途用人,学校、荐举为盛,相比之下,科举的地位不算重要。以后,则科举独尊,荐举渐成虚文,学校在选官方面的地位也日益下降,主要成为为科举储人之所。【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22 【正确答案】 明朝洪武三十年(1397)发生的科举作弊案件,因是年会试录取者皆为南方人,明太祖疑期间有弊,杀主考官,重试结果全取北方人。后来明朝科举会试遂分为南、北北两榜分别录取。【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23 【正确答案】 八股文是明朝考试制度所规定的一种特殊文体。八股文专讲形式、没有内容,文章的每个段落死守在固定的格式里面,连字数都有一定的限制,人们只是按照题目的字义敷衍成文。分为破题、承题、起讲、人手、起股、中股、后
11、股、束股等组成部分,也称“ 时文 ”、“时艺”、“制艺” 、“ 制义”、“八比文” 、“四书文”。这种僵化的文体也是明代科举的局限之一。【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24 【正确答案】 “ 空印” 指预先盖好官印的空白帐册。空印案是一起明太祖严惩地方财政人员持空印帐册至户部结算钱谷的重大案件,发生在洪武八年(1382)至九年。明朝规定,每年,地方的省、府要派计吏到京师户部核算钱粮数目,他们担心数目不合,还要回去加盖印章,来往耽搁太多时间,于是将空白的钱粮文册预先钤印携来,若部驳即改,重新填写。这种做法经年相承,由来已久,无有异议。太祖朱元璋发觉后,猜疑其中有诈,便滥施淫威,下令将地方衙门主印长官一律
12、处死,佐贰以下杖一百,戍边。与此案有关者多不被免,被杀者达数百人,史称“空印案” 。 【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25 【正确答案】 靖难之役是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中绝无仅有的一次地方藩王叛乱成功的案例。明太祖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将自己的 24 个儿子和一个从孙分封在各地。1398 年,明太祖死,长孙朱允坟继位,即建文帝。时诸王势焰,建文帝采取齐泰、黄子澄的计策,开始实行削藩。1399 年,燕王朱棣援引皇明祖训,以“清君侧”,诛除朝中奸臣齐、黄等人为名,誓师北平,起名“靖难军”。双方军队相互征伐长达 4 年之久,史称“靖难之役” 。通过“靖难之役”,燕王朱棣夺取了帝位,定次年为永乐元年,是为明成祖。
13、【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26 【正确答案】 东厂和西厂是明朝设立的特务机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的重要体现。明成祖即位之后,委任宦官以军政大权,开宦官干政之端。明成祖朱棣即位之后,为清除建文帝余党,设立了东厂,由亲信太监掌管,专门“缉访谋逆、妖言、大奸恶等” 。东厂只对皇帝负责,毋需经司法机关批准即可随意缉拿官民。西厂设立于成化十三年(1477)正月,是皇帝的私人侦缉机构,设立之初由太监汪直提督厂事。西厂特务横行各地,陷害忠良。明中叶后与锦衣卫并列,成为厂卫并称的特务组织。【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27 【正确答案】 三法司是明清两代刑部、都察院和大理寺的统称。遇有重大案件时,由三法司会审。【
14、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28 【正确答案】 匠班银是明代匠户以银代役的产物。匠班银实行之前,不论是轮班匠还是住坐匠,都必须向政府服劳役。他们因不满政府的奴役,纷纷用怠工、避班、隐冒和逃亡等方式反抗。在明代,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市场商品种类的繁多,政府改变了对工匠的直接剥削方式。成化年间,工部奏准,轮班匠不愿当班者,听其出银代役。南将每月出银九钱,北匠六钱。嘉靖四十一年(1562 年),政府又下令,班匠一律以银代役,每名每年纳银四钱五分,称为“匠班银” 。匠班银制度的实行,是政府对人身隶属关系的削弱,有利于民营手工业的发展。【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29 【正确答案】 明政治家,字叔大,号太岳,
15、湖北江陵人。隆庆元年入内阁,隆庆六年升任内阁首辅。万历初年,神宗年幼,国事都由他主持,前后当国十年。当时,军政败坏,财政入不敷出,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危机严重。于是,他实行了一系列旨在富国强兵的改革,包括:丈量土地,政治改革,军事改革,水利整治,实施一条鞭法等。他的改革缓和了社会矛盾,但是因触动了大地主、官僚的利益,其死后改革措施大部分被废除。著有张文忠公集传世。【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30 【正确答案】 考成法是张居正改革中整顿吏治方面实行的主要措施,正式推行于万历元年(1573) 。考成法的精神是“ 立限考事”、 “以事责人”。具体办法是,对中央部、院到地方州县各级衙门所处理的公事,根据道里
16、远近,事情缓急,而立定“程限“,并置立“文簿” 存照,做到“ 月有考,岁有稽” 、“误者抵罪”,使每件公文都落实到实处。为此,张居正又健全六科的职权,建立起以内阁控制六科,以六科督察六部,再以六部都察地方藩、臬等司及抚案官,再以两司督察府、州、县官,这样层层督察,以提高上下各级行政部门的办事效率,从而形成一个从内阁到地方官逐级督察的严密的考核考绩制度。考成法的实施整顿了吏治,提高了办事效率。【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31 【正确答案】 明朝水利专家。字时良,号印川,浙江乌程(今吴兴)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 举进士。曾以御史巡按广东,行均平里甲法。自嘉靖末至万历间,四任总理河道,先后达二十七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历史学 基础 中国 古代史 模拟 54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