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及答案与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历史学基础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2 及答案与解析一、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1 四民月令(华东师范大学 2005 年中国通史真题)2 官渡之战(北京大学 1986 年中国史真题)3 夷陵之战(2008 年历史学统考真题;南京大学 20l3 年中国古代史真题)4 九品中正制(郑州大学 2012 年中国古代史复试真题)5 士家制(北京大学 2003 年中国通史真题)6 平定南中(北京大学 1986 年中国史真题)7 高平陵事变(首都师范大学 2012 年北京史复试真题;南京大学 2013 年中国古代史真题)8 八王之乱(中国人民大学 2005 年中国古代史真题)9 淝
2、水之战(山西大学 2012 年中国古代史复试真题)10 北府兵(2010 年历史学统考真题)11 元嘉之治(北京大学 1986 年中国史真题)12 侯景之乱(华东师范大学 2000 年中国通史真题)13 侨置(首都师范大学 2012 年北京史复试真题;北京大学 2013 年中国史真题)14 土断(北京大学 2001 年中国通史真题)15 宗主督护制(湖南师范大学 2012 年中国史复试真题)16 河阴之变(南京师范大学 20lo 年中国古代史复试真题)17 僧祗户与寺户(北京大学 1986 年中国史真题)18 均田制(北奠) (南开大学 2013 年中国历史真题)19 三长制(浙江大学 200
3、0 年中国古代史真题)20 户调制(北魏)21 魏晋玄学(西北大学 2011 年思想史复试真题;西北大学 2013 年专门史真题)22 齐民要术(浙江大学 2001 年中国古代史真题)23 彍骑(兰州大学 2003 年中国古代史真题)24 三省六部制(武汉大学 2003 年中国古代史真题)25 科举制(南京大学 2011 年中国古代史复试真题)26 开皇律(兰州大学 2003 年中国古代史真题)27 大索貌阅(武汉大学 2003 年中国古代史真题;南京师范大学 2013 年历史学综合真题)28 府兵制(华东师范大学 2001 年中国古代史真题)29 唐律疏议(延安大学 2011 年中国古代吏复
4、试真题;北京大学 2013 年中国史真题)30 安史之乱(南京农业大学 2001 年中国通史真题)31 藩镇(北京大学 1986 年中国史真题)32 南衙北司之争(华东师范大学 2000 年中国古代史真题)33 永贞革新(华东师范大学 2001 年中国古代史真题)34 甘露之变(南京师范大学 2012 年中固史复试真题)35 神策军(南京师范大学 2011 年中国古代史复试真题)36 牛李党争(北京大学 2006 年中国古代史真题)37 榷盐法(北京大学 1986 年中国史真题)38 飞钱(陕西师范大学 2013 年中国史真题)39 羁康府州(华东师范大学 2002 年中国古代史真题)40 吐
5、谷浑(南京大学 1996 年中国古代史真题)41 唐蕃会盟碑(华东师范大学 2001 年中国古代史真题)42 鉴真(厦门大学 1999 年中国古代史通史真题;南京大学 2013 年中国古代史真题)43 怛罗斯之战(南京大学 2001 年综合卷真题)44 天台宗(西北大学 2013 年专门史真题)45 禅宗(湖南大学 2012 年中国思想史复试真题)46 古文运动(山西大学 2012 年中国古代史复试真题)47 周世宗改革(华东师范大学 2006 年中国通史真题)48 圩田(2007 年历史学统考真题)49 陈桥兵变(中国人民大学 2005 年中国古代史真题)50 官职差遣(浙江大学 2001
6、年中国古代史真题)历史学基础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2 答案与解析一、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1 【正确答案】 东汉崔塞编撰的月令式体裁农书。四民月令是东汉后期叙述一年例行农事活动的专书,成书于 2 世纪中期,叙述田庄从正月直到十二月中的农业活动,对古时符类、瓜菜的种植时令和栽种方法有所详述,亦有篇章介绍当时的纺织、织染和酿造、制药等手工业。2 【正确答案】 东汉末年曹操和袁绍为争夺黄河中下游的统治权而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199 年,袁绍以大军攻许。200 年,双方在官渡对峙,曹操夜袭乌巢,火烧袁绍粮草,并大破袁军主力。官渡之战消灭了袁军主力,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
7、础。3 【正确答案】 三国初年蜀吴之间的一次战役。建安二十四年(219 年),孙权乘关羽集中兵力在襄樊一线进攻曹军之际,派吕蒙袭杀关羽,夺回荆州。222 年,刘备企图重新夺同荆州,于是以替关羽报仇为名,调集所有兵力,亲征东吴,孙权任陆逊为大都督,在夷陵(今湖北宜昌东南)用火攻大败蜀军。此役将蜀的势力控制在长江三峡以西,三国鼎立的局面最终形成。4 【正确答案】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曹丕称帝后,采纳陈群的建议,制定了九品官人法。具体内容是通过品评,将士人分为九等,朝廷任命中正官到各地主持品评,被评为上等的人十将被推荐到各级行政机构中去做官。九品中正的实行结束了两汉以来乡举里选的察举制度,是中
8、国古代选官制度的重大改革,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5 【正确答案】 三国曹魏推行的军事政策。为保证有足够的兵源和防止士兵逃亡,规定士兵及其家属另立户籍,称为“士家” 。士家集中居住邺城一带,由军营或郡县管理,社会地位很低。士家的子孙必须世世代代当兵,娶妻也必须是士家的女子。士家制保证了曹魏时的兵源,是曹操称霸北方的重要条件。6 【正确答案】 三国初年蜀对后方南中叛乱的平定。夷陵之战后,少数民族首领孟获起兵反蜀。诸葛亮首先与吴恢复邦交,切断了南中的外援。建兴三年(225 年),诸葛亮率军征伐南中,采取攻心战术,七擒七纵,使孟获心悦诚服。南中的平定,促进了汉族和西南少数民族的融合,促进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9、。7 【正确答案】 司马懿消灭曹魏宗室势力的军事政变。魏明帝之后,世家大族的代表司马懿和他的儿子司马师、司马昭逐渐控制了军政大权。嘉平元年(249 年),曹爽等陪同曹芳去洛阳城南拜谒明帝高平陵,司马懿乘机在洛阳发动政变,把曹爽集团一网打尽,夺取了朝中大权,史称“高平陵事变” 。从此,曹魏政权落入司马氏父子手里。8 【正确答案】 西晋皇族内部因争夺政权而引发的动乱。290 年,晋武帝司马炎病死,惠帝即位,贾皇后为独揽大权与辅政的外戚杨骏发生矛盾。291 年。贾皇后杀死杨骏,统治阶级内部开始了一连串的政治残杀和战争,先后有八个分封为王的皇族参与进来,历时 16 年之久。306 年东海王另立怀帝,八
10、王之乱结束。八王之乱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使得五胡乘虚而入。9 【正确答案】 公元 383 年东晋与前秦间的一次决定性战役。前秦在基本统一北方的基础上,于 383 年由秦王苻坚亲率大军攻晋,东晋命谢安、谢玄率军迎战。双方在淮河对峙。结果晋军大获全胜,前秦数十万大军溃散。此战虽巩固了东晋在南方的统治,但是东晋却无力收复中原,于是南北对峙的局面长期延续下来。10 【正确答案】 东晋在招募北方流民基础上形成的一支军队。接受驻地在京口(今江苏镇江)的军府指挥,拱卫首都建康,称为北府兵。该军为当时精锐部队,士兵皆骁猛勇敢,屡战皆捷。太元八年(383 年)前秦进攻东晋,东晋以北府兵为主力,在淝水之战中击败前
11、秦军队。后成为南朝刘宋政权创立的军事基础。11 【正确答案】 南朝宋文帝时出现的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的局面。其时宋文帝(424 453 年在位) ,因年号为元嘉,故名。主要措施:提倡文化,整顿吏治,清理户籍,重视农业生产;在东晋义熙土断的基础上清理户籍,下令免除百姓欠政府的“通租宿债”;又实行劝学、兴农、招贤等一系列措施,使百姓得以休养生息,社会生产有所发展,经济文化日趋繁荣。453 年,宋文帝被太子邵所杀,元嘉之治结束。12 【正确答案】 南朝萧梁时发生的军事叛乱。548 年,东魏降将侯景举兵谋反,攻占建康,软禁梁武帝。梁武帝饿死后,侯景立太子萧纲。552 年,梁元帝派大将陈霸先攻下建康,侯景兵
12、败被杀。侯景之乱历时五年,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13 【正确答案】 东晋政府为解决南渡的北方人口的户籍问题而推行的户籍管理政策。永嘉南渡的北方人口被称为侨人、侨户。为了控制侨人,在侨人比较集中的地区,暂时借地重置了许多侨人的原籍州郡县,并仍用旧名,称侨州、侨郡、侨县,是为侨置。南方原来的郡县称为“土郡县” 。初置侨州侨县时,规定侨人有户籍的,免除赋役,这对招徕北方人和鼓励登录户籍都起了一定的作用。侨置设立后引发了许多的严重问题,诸如户籍混乱等,影响了财政收入。后东晋和南朝废除侨置,采取土断,将侨人户口编入土郡县。14 【正确答案】 东晋和南朝为解决侨置问题而推行的整理户籍及调整地方行政区划的
13、政策。由于侨置引起户籍混乱,影响财政收入,从晋成帝时开始推行“土断” 。所谓土断,就是以土(居住地)作为断定户籍的依据,使之著籍,取消侨人原来的临时户籍(白籍),改由居住地编制统一的黄籍,同时也就取消了侨人免除调役的优待。兴宁二年(364 年) 三月庚戌日,由桓温主持庚戌土断,严厉清查户口,对隐匿户口的豪族地主也给予惩处,收效很大。义熙九年(413 年),刘裕主持的“义熙土断” 也很有成效。土断推行后,国家控制的户口大量增加,赋税收入明显增加。15 【正确答案】 北魏前期的基层政权组织制度。五胡十六国时期未南逃的大地主多筑堡自守,聚族而居,拥有很多的依附农民及一定的武装力量。北魏统一北方后,为
14、在汉族地区确立统治,实现“混一戎合” 的理想,于是承认这些宗族的既有利益为合法,并对社会基层组织进行了变革,任命他们为宗主。以督护百姓。宗主督护制对维护地方治安有一定的作用。但由于豪强地主趁机隐瞒其控制的人口,逃避赋税、徭役,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16 【正确答案】 北魏末年统治集团间争夺中央政权的一次变乱。因事件发生在河阴县,故名。武泰元年(528 年)二月,胡太后毒杀北魏孝明帝元诩。同年四月,尔朱荣立长乐王元子攸为孝庄帝,改元建义,以“人匡朝廷” 为名向洛阳进兵,先“沉胡太后及幼主于河” 。后尔朱荣借口祭天,将北魏王公大臣集合至河阴,屠戮殆尽,死者达两千多人,北魏诸王皆遇害。
15、通过此次军变,尔朱荣把迁到洛阳的汉化鲜卑贵族和出仕北魏政权中的汉族大家消灭殆尽,从而完全控制了北魏朝政。17 【正确答案】 北魏时隶属于寺院地主庄园的民户。北魏时期佛教发展很快,寺院都有自己的田产。僧祗户是国家拨给寺院的民户;寺户亦名佛图户。是由官府拨给寺院的犯罪百姓或官奴;两者均不再负担国家的租税和徭役。僧祗户和寺户在寺院田地上从事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生产,促进了寺院地主庄园经济的发展。18 【正确答案】 北魏孝文帝改革推行的土地制度。太和九年(485 年),冯太后接受李安世的建议,颁布均田令。主要内容:男子十五岁以上,授露田四十亩、桑田二十亩;妇女授露田二十亩。年满七十岁,还田于官。桑露田均不
16、得买卖,“但盈者得卖其盈,不足者得买所不足”。奴婢授田数量、办法与农民相同,地方官吏在职的给予公田。均田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征收赋税和调发徭役,并为三长制和户调制奠定了基础。19 【正确答案】 北魏孝文帝改革确立的基层政权组织制度。太和十年(486 年),北魏政府下令实行三长制以代替宗主都护制。主要内容:每五家为邻,设一邻长;五邻为里,设一里长;五里为党,设一党长。三长的职责是检查户口田地,征收赋税,调发徭役,维护治安。此制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统治,增加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同时也打击了世家大族地主的利益。20 【正确答案】 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推行的赋税政策。太和十年(486 年)
17、,北魏政府下令颁行户调制,同时废除九品混通制。户调制实行定额租税制,即一夫一妇之家,纳户调帛一匹、粟两石。民年十五岁以上未娶者,四人出一夫一妇之调,奴婢八口出一夫一妇之调,耕牛二十头出一夫一妇之调。产麻之乡,以布代帛,数同。此制度改变了过去赋税征收的混乱现象,对于自耕农来说,户调制减轻了他们的负担;对于大地主来说,由于对女婢和耕牛征税,加重了他们的负担。户调制的推行,增加了国家的赋税收入。21 【正确答案】 魏晋时期的一种哲学思潮。这一哲学思潮把老子、庄子、周易三部书称“ 三玄”,尊奉为最高经典,把老庄思想和儒家经义相融合,构造出具有高度抽象性和思辨性的理论体系,以取代汉代的神学体系。玄学家多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历史学 基础 历年 汇编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