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 (世界近现代史)模拟试卷21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 (世界近现代史)模拟试卷21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 (世界近现代史)模拟试卷21及答案与解析.doc(2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历史学基础 (世界近现代史)模拟试卷 21 及答案与解析一、论述题1 概述文艺复兴的背景和代表人物。(吉林大学 2013 年历史学基础真题)2 试述新航路开辟的历史背景及影响。(南京大学 1998 年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真题)3 简述德国宗教改革。(云南大学 2014 年世界史基础真题)4 简述英国 19 世纪三次议会改革的内容及意义。(东北师范大学 2002 年世界近代史真题;北京师范大学 2003 年世界近现代史真题)5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的表现和原因。(东北师范大学1999 年世界近代史真题)6 简述普鲁士统一德国的社会历史条件。(湖南师范大学 2013 年历
2、史学综合真题)7 论述俄国 1861 年农奴制改革的原因、内容和意义。(南京大学 1999 年世界近现代史真题;南开大学 2002 年世界近现代史真题;华中师范大学 2002 年世界近现代史真题;南京大学 2003 年世界史真题;华南师范大学 2004 年世界近现代史真题;南京大学 2005 年世界史真题;四川大学 2005 年世界近现代史真题)8 比较两次工业革命。(苏州大学 2013 年世界史专业基础综合真题)9 试析独立后拉丁美洲发展缓慢的原因。(东北师范大学 1999 年世界近代史真题)10 简述自由民权运动及其历史作用。(南京大学 2013 年历史学基础(世界史)真题)11 综述 1
3、9 世纪后半期东方国家上层改革运动。(北京大学 2006 年世界通史真题)12 分析近代西欧在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优势。(江西师范大学 2013 年世界通史真题)13 简评斯大林模式。(华东师范大学 2001 年世界近现代史真题;南京大学 2002 年加试世界近现代史真题)14 概述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各大国谋求欧洲集体安全的措施和后果。(南京大学2013 年历史学基础(世界史)真题)15 简述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浙江大学 2001 年世界现当代史真题;北京师范大学 2002 年历史学综合真题)16 简述凯末尔改革及其影响。(北京师范大学 2003 年世界近现代史真题)17 评述苏德互不侵
4、犯条约。(北京师范大学 2004 年历史学综合真题)18 简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主要战场战略性转折的时间及其代表性战役。(华东师范大学 2003 年世界通史真题)19 评论联合国的建立与作用。(南开大学 2013 年世界历史真题)20 简述二战后美国全球霸权战略的表现。(四川大学 2017 年世界通史真题)21 简述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及其扩展。(首都师范大学 2002 年世界近现代史真题)22 简述第三世界国家就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所做的努力。(苏州大学 2013 年世界史专业基础综合真题)23 分析战后美国经济发展出现黄金时期的原因。(厦门大学 2015 年历史学基础真题)24 简述两德统
5、一的过程。(南京大学 1999 年世界近现代史真题)25 论述战后以来日本外交政策的变化。(华东师范大学 1999 年世界当代史真题)26 简述赫鲁晓夫改革。(湖南师范大学 2014 年世界史综合真题)27 概述 20 世纪以来国际关系格局以及这一格局下的历史影响。(江西师范大学2014 年世界通史真题)历史学基础 (世界近现代史)模拟试卷 21 答案与解析一、论述题1 【正确答案】 (一) 背景。文艺复兴运动最早发生在意大利。14 世纪在意大利北部和中部一些发达的城市里,产生了资本主义的最初萌芽,资本主义的产生是资产阶级新文化运动发生的物质前提。此外,意大利还有适宜于新文化发展的政治环境,在
6、北部和中部一些发达的城市里,如佛罗伦萨和威尼斯等,新兴的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建立了独立的城市共和国,形成了比较宽松的政治环境,由于统治者的提倡和鼓励,世俗文化比较容易发展起来。意大利是古罗马文化的中心和继承者,较多地保留了古罗马文化,它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在地中海贸易中的特殊地位,有利于直接吸收或通过拜占庭人和阿拉伯人吸收希腊文化。这些都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最早发生的有利条件。 (二)代表人物。意大利前期文艺复兴是文学的繁荣时期,涌现出一大批文学巨匠,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文坛三杰:但丁、彼特拉克和薄伽丘。意大利后期文艺复兴是艺术空前繁荣的时期,涌现出一批杰出的艺术大师,特别是被称为“艺术三杰”的达.
7、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这一时期,也出现了以马基雅维利和康帕内拉为代表的近代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家和空想社会主义者。15 世纪中叶起,文艺复兴运动传播到德国、法国、英国、西班牙和尼德兰等地,在这些国家和地区涌现出一批著名的人文主义思想家、文学家和艺术家。如伊拉斯莫、拉伯雷、塞万提斯、乔叟和莎士比亚。西欧诸国文艺复兴中出现的重要政治思想家有博丹和托马斯.莫尔。【知识模块】 近代初期的欧洲2 【正确答案】 (一) 新航路开辟的历史背景。(1)对黄金的追求和原有商路不通是新航路开辟的经济上的动因。15 世纪的西欧,商品经济得到了广泛发展,货币需求量增加。与此同时,西欧的货币逐渐过渡到金本位制,黄金成为
8、商品贸易中最主要的支付手段,但欧洲的黄金产量较小,而马可.波罗行记的流传,使欧洲人把注意力集中到东方。15 世纪中叶,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兴起,先后占领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控制传统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使运抵西欧的货物不仅量少,而且比原价高 810 倍。于是,西欧的商人、贵族,迫切希望另辟一条绕过地中海东岸直达中国和印度的新航路。(2)传播基督教和人文主义思想的鼓舞是推动西欧人向海外发展的精神动力。15 世纪时科学技术的提高和地理知识的进步,使远洋航行成为可能,为开辟新航路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当时的欧洲人已能制造多桅快速、载重数百吨甚至千吨适宜远航的大船。古代希腊的地圆说理论在当时的西欧广泛流
9、行,罗盘针和占星仪则被应用于测定船在海上的方位。海上武器和战术的进步,使处于海外扩张时期的西欧在海上占据优势。(3)专制政府的支持。统一政权的大力支持提供了远洋航行的财力和物力来源。在西欧国家中,在海上探险方面走在最前头的是伊比利亚半岛上的葡萄牙和西班牙两国。这是因为:第一,两国都在大西洋沿岸,这个地理位置使它们先天地倾向于向海外发展。第二,两个国家都掌握了航海技术,特别是葡萄牙亨利王子,他的绰号是“航海家”,他的业绩在于:使水手及造船技术的传统经验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从而改进了葡萄牙船舶的航海性能。第三,葡萄牙人与西班牙人的宗教热情特别强烈。这是在与伊斯兰教的斗争中形成的。 (二)新航路开辟的
10、影响。(1)新航路开辟对欧洲经济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它首先引起了商业革命,表现为世界市场的扩大,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商路贸易中心的转移。欧洲与亚洲、非洲之间的商业往来扩大了,并开始与美洲有了商业联系。亚、非、美洲的众多商品,开始或大量出现在欧洲市场上。欧洲的商路和商业中心渐渐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商业城市趋于衰落,里斯本、安特卫普、伦敦等日益繁荣。(2)新航路开辟的另一个经济后果便是“ 价格革命”。美洲的白银大量涌进欧洲,引起通货膨胀及物价上涨,这在历史上被称为“价格革命” 。货币的贬值和物价上涨对西欧国家社会各阶层的经济地位产生了不同影响,加剧了阶级分化的过程,有力地推动了西欧封建制度的
11、解体和资本主义关系的发展。在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上,西欧国家从此超越了亚洲、非洲和美洲的许多国家。(3)开辟新航路和随之而来的殖民掠夺,对世界各国的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亚洲、非洲和美洲许多国家从此逐渐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成为西方殖民者掠夺的对象。葡萄牙和西班牙是殖民掠夺的总先锋。而后起的荷兰、英国和法国等,利用其强大的军事和经济力量挤掉西班牙和葡萄牙,继续在亚、非、美洲进行残酷的殖民掠夺,给这些地区的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知识模块】 近代初期的欧洲3 【正确答案】 (一) 背景。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由来已久,罗马教廷对德意志在政治上的干预、在经济上的搜刮,引起德意志各阶层的不满。教皇利奥十世借口修
12、建罗马圣彼得大教堂,派特使到德意志出售赎罪券,遂引发这场运动。 (二)历程。(1)1517 年,马丁 .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反对教皇派人到德国出卖赎罪券,得到全国响应,成为宗教改革的信号。后来他又相继提出“信仰得救” ,圣经是信仰的最高准则,不承认教会享有解释圣经的绝对权力,主张没收天主教会地产,建立“廉价教会 ”,建立脱离罗马教廷控制的 “民族教会“等主张。(2)在德国宗教改革的推动下,发生了 1522 年骑士暴动和 1524 年的德国农民战争。德国农民战争失败后,宗教改革继续进行,并创立了路德派新教。(3)1530 年,在路德指导下由梅兰希顿等起草的奥格斯堡信纲提交奥格斯堡帝国会议讨论,
13、信纲重申“因信称义” 和反对教皇最高权威的立场。 信纲虽未被会议接受,但以德文和拉丁文版公布于众,成为新教路德宗的信仰纲领。(4)1531 年,新教诸侯结成施马尔卡尔登同盟,迫使查理五世签订纽伦堡和约(1532 年 7 月) ,予新教以宽容。此后新教势力迅速扩大。(5)1555 年 奥格斯堡和约达成,决定结束教派之问的战争,承认新教路德宗的合法地位,各邦诸侯可决定本人及本邦居民的宗教信仰,但不承认其他新教教派。至此,德意志宗教改革运动以路德宗取得合法地位而告终。【知识模块】 近代初期的欧洲4 【正确答案】 (一) 内容。19 世纪英国政治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是以三次议会改革为标志的政治民主化。(
14、1)1832 年议会改革。 1832 年 6 月,辉格党内阁的改革方案得到通过并经国王批准,是为英国第一次国会选举制度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是:调整选区和重新分配各选区议员名额。56 个人口不到 2000 人的选区被取消,31 个有 20004000 人口的选区各减少 1 个议员席位。余出的 143 个议席中,各大新兴工业城市得到 65 个,各郡选区特别是北方郡选区得到 65 个,其余分给了苏格兰和爱尔兰。在选民资格方面,城市居民年收入房租或年缴纳房租 10 镑以上者有选举权,农村中年收入 10 镑以上的土地所有者和年收入 50 镑以上的租地经营者享有选举权。1832 年,改革使英国工业资产阶级
15、上层获得了参加政权的机会。议会在一些新立法中转向自由贸易原则,废除了谷物法(1846 年)和实行了近 200 年的航海条例(1849 年)。(2)1867 年议会改革。 19 世纪 60 年代,激进派和英国工联领袖联合成立了“全国改革联盟”,掀起第二次声势浩大的争取议会改革运动。1867 年,狄斯雷利内阁的改革方案获得议会的通过。这一改革方案规定,在城镇,选举权应给予每一房主和租户,也给予支付租金每年不少于 10 镑和居住不少于一年的房客。在各郡,选票给予从私产承担租金中每年所得不少于 5 镑的人。短期租户如有 12 镑收入,也可获得选举权。另有 46 个“ 衰败选区 ”被取消,所空余出来的席
16、位分配给各大城市。选民的总数从 135 万人增加到 225 万人,但是妇女仍无选举权。1867 年的议会改革是继 1832 年以后废除“ 衰败选区 ”的第二阶段,它完成了工业资产阶级争取参加政权的斗争。贵族地主的势力进一步降低了,在“衰败选区” 被取消后,贵族地主不能够再随心所欲地选送代表到下院去了,资产阶级在下议院的地位进一步得到加强。不过,直到这时,英国仍然只有 12 的成年男子享有选举权,工人中只有高工资的熟练工人能获得选举权。(3)18841885 年议会改革。80 年代,自由党推动了第三次议会改革。1884 年,自由党提出的人民代表制法获得议会通过,把选举权扩大到农业工人,使英国大部
17、分成年男子获得选举权。1885 年又通过了重新分配席位法。除 22 个城市外,其他各城市和各郡一律实行单一代表选区制,大体上每 54 万人选出一个代表,从而接近于平等代表制原则。 (二)意义。通过上述一系列改革,英国在 19 世纪实现了从贵族寡头政治向现代民主政治的转变。英国政治民主一步一步地扩大,其最显著的后果便是工人阶级可以参与政治生活,可以推动政府实行劳工立法。【知识模块】 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转型5 【正确答案】 (一) 表现。18701913 年间,美国的发展速度呈跳跃式进行,工业增长了 81 倍。1894 年,美国工业跃居世界首位。1914 年,美国工业生产总值超过 240 亿美元,
18、占全世界的三分之一以上。在主要的重工业产品中,美国的生铁产量由 1860 年的 84 万吨增加到 1915 年的 3300 万吨。同期,由于新的炼钢法的采用,钢产量也大踏步向前,从原来的 12 万吨上升到 1915 年的 3200 万吨。此外,食品制造和加工、纺织、木材及木材制品工业也成为美国工业的重要支柱。对新兴工业的重视,是美国工业迅速腾飞的重要原因。石油工业自始就是美国的天下,1860 年美国的石油开采量还只不过 50 万桶,1910 年突增至 20960 万桶。1895 年刚刚起步的汽车工业发展更为神速,1914 年创下了生产 56 万辆的水平。 (二)原因。美国经济发展后来居上,除了
19、有赖于它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移民国家的优势、有利的社会政治环境之外,美国人的创新精神值得一提。在这方面,工人出生的工程师泰勒,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新的生产组织方式,这个后来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泰勒制 ”被普遍运用于工厂企业,提高了工厂的生产效率和科学的管理方式。而亨利.福特由于发明了能将汽车零件运送到装配工人所需要的地点的环形传送带,使大量生产成为可能。“福特主义” 的问世使大批种类繁多的产品投放市场,为美国获得了巨大财富。【知识模块】 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转型6 【正确答案】 (一) 普鲁士王朝所依靠的是一个力量雄厚、生气勃勃的容克阶级。容克地主自 17 世纪以来就拥有强大的政治、军
20、事和经济力量,他们不但独占了普鲁士政府、军队中的要职,而且也是资产阶级化了的财力雄厚的统治阶级。与没落腐朽、暮气沉沉的封建地主阶级不同,容克阶级虽然在政治上极端反动,然而却是一个富于进取的阶级,他们有力量、有能力支持普鲁士王朝完成统一大业。 (二)普鲁士拥有欧洲最强大的陆军,其现役军人在人口总数中的比例占欧洲第一位,每年的军事拨款在预算总额中的比例也是最大的。而且,它的军队训练有素,有铁的纪律,因而战斗力很强。他们的军事统帅也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因为普鲁士自从 17 世纪以来就不断靠对外战争扩大疆域。 (三)普鲁士有高度发达的工业和农业,这成为其强大军事力量的重要源泉。 (四)普鲁士有完善的
21、行政系统和教育制度,从而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工作效率高的、忠于职守的管理人才。在康德哲学的熏陶下,普鲁士官僚都养成一种自觉的工作责任心,这不仅是普鲁士国力强盛的重要根源,而且也为它领导全德统一提供了重要条件。 (五)容克作为普鲁士的统治阶级,素来好战,抱有无止境的领土野心。他们多年来就梦想把自己的统治扩大到整个德意志,而且,容克大部分已资产阶级化了,他们和资产阶级一样,也迫切要求统一以便于自身经济的发展。【知识模块】 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转型7 【正确答案】 (一) 原因。经济方面,农奴制所维系的自然经济以及占人口多数的农奴的贫困,使俄国工业的发展落后于西欧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政治方面,俄国农奴主的
22、剥削和压迫激起了农奴的反抗,阶级矛盾激化。思想方面,十二月党人和知识分子激进派积极宣传资本主义新思想,反对沙皇专制,主张废除农奴制。军事方面,克里米亚战争中俄国的失败充分暴露了农奴制的弊端,加剧了社会危机。 (二)内容。1855 年继任的新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面临战争失败和财政危机的内外困境,感到改革的紧迫性,决定依靠自由派官员,推行以废除农奴制为中心的一系列改革。1861 年,沙皇发布了宣言和关于脱离农奴依附关系的农民法令。按照法令,农民获得人身自由,有权订立契约、从事工商业活动,拥有动产和不动产,还可以改变身份,成为市民或商人;农民可以按照规定赎买一半土地,另一半土地归地主所有;农民由村社管理
23、,村社负责征集赎金、赋税和治安。 农奴制废除以后,沙皇政府又在其他方面实行一系列改革。(1)建立地方自治机构。1864 年,沙皇颁布省、县地方机构法令,在省、县都建立了地方自治机构(自治会议和自治局)。1870 年,在城市建立杜马和自治局。这些机构由选举产生,虽然贵族和富人在其中占绝对优势,但也有大约 110 的农民代表。(2)亚历山大二世还颁布司法章程,参照西欧模式进行司法改革,全面建立近代司法体系。章程规定,废除等级法院,实施统一的司法,建立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实行公开审判。司法改革在当时各项改革中是比较彻底的,但是真正落实则十分缓慢。(3)沙皇政府还进行了教育改革:建立了初等国民教育网;
24、除了原有的古典中学外,增设了半职业教育性质的实科中学;大学一度恢复了教授自治权,但教授依然由政府任命。(4)1874 年还进行了军事改革,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年满 20 岁的青年不分等级都要应征入伍,一部分服现役,一部分服预备役。 (三)意义。俄国农奴制度的废除和随后的一系列改革,是由沙皇政府进行的,但按其内容来说是资产阶级性质的。这次改革是俄国历史上从封建生产方式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折点。可是这次改革又是不彻底的,它没有摧毁地主土地所有制和沙皇专制制度,国内保有大量封建残余,资本主义发展仍受到一定阻碍。【知识模块】 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转型8 【正确答案】 同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较,第二次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历史学 基础 世界 近现代史 模拟 21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