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刑法学练习试卷16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刑法学练习试卷16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刑法学练习试卷16及答案与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刑法学练习试卷 16 及答案与解析单项选择题第 1-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1 甲于 1995 年 2 月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无期徒刑,1998 年 2 月,因在劳动改造中抗御自然灾害舍己救人有重大立功表现,甲被法院裁定减为有期徒刑 13 年。如无再次减刑,甲将在( ) 年 2 月刑满释放。(A)2010(B) 2011(C) 2008(D)2007多项选择题第 21-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
2、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2 我国刑法规定,法定的量刑情节有( )。(A)自首犯(B)累犯(C)犯罪动机(D)中止犯3 在下列情形中,应当实行数罪并罚的是( )。(A)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的(B)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犯新罪的(C)在缓刑考验期限内,发现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D)在假释考验期限内,发现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4 按照我国刑法的规定,数罪并罚的限制加重原则应受的限制是( )。(A)总和刑期的限制(B)数罪并罚法定最高刑的限制(C)罪责自负原则的限制(D)罪刑相适应原则的限制5
3、我国刑法采取的数罪并罚原则是( )。(A)并罚原则(B)吸收原则(C)限制加重原则(D)从一重原则6 下列情况下,属于刑法规定的立功表现的是( )。(A)揭发他人的犯罪行为,经查证属实(B)提供重要线索,帮助司法机关侦破其他案件(C)主犯揭发同案犯的共同犯罪行为,经查证属实(D)在羁押期间阻止他人的重大犯罪活动7 犯罪分子被判处的刑罚必须是( ),才有可能使用缓刑。(A)拘役(B)三年以下有期徒刑(C)管制(D)五年以下有期徒刑8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自首的条件包括( )。(A)自动投案(B)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C)揭发他人的犯罪事实(D)为侦破其他案件提供重要线索9 我国刑法规定适用数罪并罚
4、的情况有( )。(A)判决宣告以后,刑罚执行完毕之前发现“漏罪”的(B)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数罪的(C)刑满释放以后又犯数罪的(D)判决宣告以后,刑罚执行完毕之前,又犯新罪的10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A)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B)按照考查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C)遵守考查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D)不准迁居的规定11 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有( )。(A)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B)预备犯(C)从犯(D)胁从犯12 一般累犯成立的条件是( )。(A)前罪和后罪均为故意犯罪(B)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都必须是有期徒刑以上(C)后罪发生于前罪刑罚执行
5、完毕或者赦免以后 5 年内(D)前罪和后罪均触犯同一罪名13 关于特别累犯制度,正确的论述包括( )。(A)前罪和后罪都必须是危害国家安全罪(B)前罪和后罪之间的时间间隔不影响累犯的成立(C)前罪只被判处附加刑的,不构成累犯(D)因犯危害国家安全罪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 ,如果在缓刑考验期间再犯危害国家安全罪的,也构成累犯14 缓刑的适用条件包括( )。(A)适用对象是被判处拘役或者 5 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B)不是累犯(C)有自首情节(D)根据犯罪情节和悔改表现,认为适用缓刑不致再危害社会15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A)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B)按照考
6、查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C)遵守考查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D)非经考查机关批准,不得经商16 我国刑法中数罪并罚的原则有( )。(A)限制加重原则(B)吸收原则(C)并科原则(D)先减后并原则17 对犯罪分子判处刑罚,应当根据( ),依照刑法的有关规定判处。(A)犯罪事实(B)犯罪性质(C)犯罪情节(D)犯罪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程度18 危害国家安全罪的累犯的构成条件是( )。(A)前后两罪都是危害国家安全罪(B)前后两罪中有一罪是危害国家安全罪(C)前后两罪是判处了或者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危害国家安全罪(D)后一危害国家安全罪必须发生在前罪刑罚执行完毕或赦免之后简答题第 26-27
7、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12 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19 一般累犯的构成条件。20 我国刑法的量刑原则。法条分析题第 29 小题,10 分。要求符合立法原意和刑法理论。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21 刑法第 72 条第 1 款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可以宣告缓刑。”试分析该法条的法律规定。22 刑法第 66 条规定:“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任何时候再犯危害国家安全罪的,都以累犯论处。”试分析该法条的法律规定。案例分析题第 30 小题,15 分。请将答案写在
8、答题纸指定位置上。23 张某于 1996 年至 1998 年间先后盗窃 10 次,盗得款物 50000 余元。并且,于 1999年 4 月 16 日晚拦路抢劫一个人的手机,于 1999 年 5 月 18 日晚再次拦路抢劫时被发现,张某潜逃。6 月 17 日晚,张某被其父亲找回,在其父母的劝说下前往公安机关自首,在途中恰遇 2 名熟悉此案情况的公安人员,当即上前将张某抓住。张某主动交待了自己的全部罪行。试问:张某是否构成自首?24 甲,男,31 岁,1997 年因犯诈骗罪被判处 3 年有期徒刑,2000 年 7 月刑满释放。乙,女,29 岁,1999 年 7 月因犯诈骗罪被判处 2 年 6 个月
9、有期徒刑,同时宣告缓刑 3 年。2001 年 1 月,甲,乙二人经预谋,潜入丙家实施盗窃,当甲,乙欲携带所盗巨额财物离开丙家时,恰遇丙返回家中,甲,乙二人对丙实施暴力致其轻伤后,逃离现场。数日后,甲,乙被抓获。试分析:(1)甲,乙二人共同构成何种犯罪?(2) 对甲,乙所犯之罪量刑时,应适用何种量刑制度?25 甲于 1991 年 3 月 1 日犯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3 年。1998 年 5 月 7 日,甲趁其妻上夜班之机,乔装打扮后外出作案。甲来到一昏暗僻静之处,见前面有一妇女,便将其击倒后实施奸淫。事毕,甲又强抢该妇女的挎包一只,内有钱财若干,然后逃离现场。被害妇女连夜到公安机关报案。被害
10、妇女报案后回到家中,发现自己的挎包已在家中桌上,知是自己丈夫所为,遂与丈夫发生争吵。甲知道所奸之人为自己妻子,所抢之物为自己家中财物,以为无事,第二天便偕同妻子,前往公安机关说明情况,并主动讲清了前晚所做之事。公安机关依法逮捕了甲。要求:请你就本案应如何处理表明观点 ,并陈述理由。刑法学练习试卷 16 答案与解析单项选择题第 1-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刑法第 80 条规定,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刑期,从裁定减刑之日起计算。【知识模块】 刑法学多项选择题第
11、 21-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2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犯罪动机是酌定量刑情节。【知识模块】 刑法学3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这四种情形都属于在刑罚执行完毕之前犯有数罪的情形,符合数罪并罚的条件。【知识模块】 刑法学4 【正确答案】 A,B【试题解析】 限制加重要受总和刑期,数罪并罚法定最高刑的限制。【知识模块】 刑法学5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刑法第 69 条规定:“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数罪的,除判处死刑和无
12、期徒刑的以外,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但是,管制最高不能超过三年,拘役最高不能超过一年,有期徒刑最高不能超过二十年。如果数罪中有判处附加刑的,附加刑仍须执行。”因此,我国刑法中的数罪并罚原则有并罚原则,吸收原则,限制加重原则。【知识模块】 刑法学6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立功包括一般立功和重大立功。主犯揭发同案犯的共同犯罪行为不应视为立功,而是坦白的一种表现。【知识模块】 刑法学7 【正确答案】 A,B【试题解析】 刑法第 72 条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刑法学 练习 16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