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中国文学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7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中国文学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7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中国文学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7及答案与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中国文学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17 及答案与解析1 分析“五经 ”在中国文化发展上的奠基作用。 (四川大学 2009 年)2 结合具体作品,试论从陶渊明到谢灵运诗歌岂术的转变。(西北师范大学 2015 年)3 白居易说:“ 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中国社会科学院 2015 年)4 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说道:“以唐涛喻之,则汉卿似乐天;以宋词喻之,则汉卿似耆卿” ,请结合- 三人的作品、生平等分析这句话。 (陕西师范大学 2015 年)5 四家诗(陕西师范大学 2016 年)6 “劝百讽一 ”(南京师范大学 2001 年)7 比显兴隐(南开大学 2015 年)8
2、 玉台新咏(扬州大学 2014 年)9 晚唐小品文(首都师范大学 2016 年)10 苏梅(山东大学 2006 年)11 诸宫调(沈阳师范大学 2017 年)12 元曲四大家(山东大学 2007 年)13 四声猿(东北师范大学 2014 年)14 南洪北孔(厦门大学 2005 年)15 简述战国策寓言的特点。(陕西师范大学 2011 年)16 简述汉代乐府和乐府诗。(复旦大学 2014 年、南京师范大学 2014 年)17 分析刘禹锡的咏史诗。(四川大学 2015 年)18 周邦彦词师于柳永,而有不同。二人在铺陈上都有特色,请分析二人区别。(浙江大学 2013 年)19 汤显祖的“ 临川四梦”
3、 有哪些重要创造 ?(南京师范大学 2014 年)20 清人纪昀曾批评聊斋志异“一书而兼二体”,请结合具体作品,谈谈你对这一说法的理解和评价。(北京大学 2014 年)四、填空题请完成下列各题,在各题的空处填入恰当的答案。21 国语又名( ) 。(浙江大学 2010 年)22 前四史是( ) 、( )、 ( )、( )。(浙江大学 2016 年)23 阮籍的代表作是( )(复旦大学 2005 年)24 写出南唐三位词人( )、( ) 、( )。(东北师范大学 2014 年)25 陆游、范成大、杨万里、尤袤合称为南宋诗坛的( )。(华中师范大学 2005 年)26 现在认为最早的话本小说集是(
4、)。(山东师范大学 2004 年)27 汤显祖的“ 临川四梦” 有 ( )、( )、( )、( )。(北京师范大学 2014 年)28 蒋士铨、赵翼与( ) 并称“ 乾隆三大家”。(中山大学 2011 年)29 1906 年在日本东京成立的( ),是在外国文化影响下产生的中国第一个戏剧团体;1909 年成立于苏州的( ),是清末民初一个活跃的革命文学团体。(中山大学2011 年)中国文学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17 答案与解析1 【正确答案】 “ 五经” 是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具有奠基意义的五部经典,包括诗书礼易春秋,本来有“六经” ,因乐在秦焚书后亡佚,故以“五经”行世。汉武帝建元五年 (前 13
5、6)置五经博士,始有 “五经”之称。班固白虎通五经:“ 五经谓何 ?谓易尚书 诗礼春秋也。”大体说来,“五经 ”并非是一时一地一人之作,而是在广泛的地域里成于众手,又经历了长时间的流传,逐渐系统化,在春秋战国之时方才基本定型。此后它们还不断被人整理修改,在秦汉之后也时有伪书窜人。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汇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的诗作 305 篇,成为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诗经在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诗经开创了中国诗歌的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为后世诗人的创作提供了成功
6、的艺术借鉴;诗经确立了民间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后世许多优秀诗人词家都注意学习民间文学。尚书在西周末年成书,它是我国第一部历史散文集,汇编了商周的记言资料,尚书是中国古代散文已经形成的标志。书中文章,结构渐趋完整,有一定的层次,已注意在命意谋篇上用功夫。后来春秋战国时期散文的勃兴,是对它的继承和发展。秦汉以后,各个朝代的制诰、诏令、章奏之文,都明显地受它的影响。尚书中部分篇章有一定的文采,带有某些情态。如盘庚三篇,是盘庚动员臣民迁殷的训词,语气坚定、果断,显示了盘庚的目光远大。礼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随着周初分封制的推行,自周公“制礼作乐”到春秋时孔子“ 克己复礼”,旧的巫术宗教文化逐渐被
7、取代,礼乐文化成了主流。周易成书于商周之际,保存了部分古代歌谣,有朴素的文学色彩,是甲骨卜辞的发展。周易奠定了诗歌的基础,萌发了诗歌的雏形。从内容结构和表现形式上看,可说它与诗经作品并无二致,皆以诗歌特有的比兴手法描绘形象,创造意境。“鸣鹤 ”写禽鸟同类应和,相与为欢,悠然自得,以兴起主人公“我”邀请对方同席共宴的友好情意,表达一种和谐、欢愉的情感,当视为朋友宴饮诗。同时也是散文之萌芽,从散文特征看,卦爻辞虽大多比较简短,但一般语意明确,句子完整,表现形式富于变化,客观上运用了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写作手法,显得灵活、生动、而富有形象性。春秋相传是孔子所著,属早期的记事历史散文,是我国第一部
8、编年体断代简史。春秋开创了借史寓意的“春秋笔法” 。所谓 “春秋笔法”,就是在看似平常的记事之中加入深刻的褒贬劝惩之意,就春秋来说,它看似是平白的历史著作,其目的却不是为了客观反映当时的历史情况,而是借此表达编者的主观意图,这种主观意图被人称为“ 微言大义 ”。“简而有法”的叙事特点也成为该书的一大特点。“五经”为后代文艺提供了一些基本的思想准则及艺术原则:经世致用的评价原则;温柔敦厚的批评方式等等。“五经” 本身也深远地影响着众多的文学样式。【知识模块】 先秦文学2 【正确答案】 沈德潜将谢诗与陶诗作过比较:“陶诗合下自然,不可及处,在真在厚。谢诗经营而反于自然,不可及处,在新在俊。陶诗胜人
9、在不排,谢诗胜人正在排。”(说诗啐语)从诗歌发展史的角度看,魏晋和南朝属于两个不同的阶段:魏晋诗歌上承汉诗,总的诗风是古朴的;南朝诗歌则一变魏晋的古朴,开始追求声色。而诗歌艺术的这种转变,就是从陶谢的差异开始的。陶渊明是魏晋古朴诗歌的集大成者,谢灵运却另辟蹊径,开创了南朝的一代新风。具体说来,从陶到谢,诗歌艺术的转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从写意到摹象。在谢灵运之前,中国诗歌以写意为主,摹写物象只占从属的地位。陶渊明就是一位写意的能手。他的生活是诗化的,感情也是诗化的,写诗不过是自然的流露。因此他无意于模山范水,而只是写与景物融合为一的心境。谢灵运则不同,山姿水态在他的诗中占据了主要的地位,
10、“极貌以写物” 和“尚巧似”成为其主要的艺术追求。他尽量捕捉山水景物的客观美,不肯放过寓目的每一个细节,并不遗余力地勾勒描绘,力图把它们真实地再现出来。谢灵运的那些垂范后世的佳句,无不显示着高超的描摹技巧,如:“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 过始宁墅),“晓霜枫叶丹,夕曛岚气阴”( 晚出西射堂),语言工整精练,境界清新自然,犹如一幅幅鲜明的图画,从不同的角度向人们展示着大自然的美。尤其是“池塘生春草”更是意象清新,浑然天成,深得后人激赏。谢诗不像陶诗那样以写意为主,注重物我合一,表现出整体的自然美,而是更注重山水景物的描摹刻画,这些山水景物又往往是独立于诗人性情之外的,因此他的诗歌也就很难达到陶
11、诗那种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的境界。同时在结构上,谢灵运的山水诗也多是先叙出游,次写见闻,最后谈玄或发感喟,如同一篇篇旅行日记,而又常常拖着一条玄言的尾巴。(2)从启示性到写实性。陶渊明的诗歌,十分注重言外的效果,发挥语言的启示性,以调动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去体会那些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东西。陶诗中的物象描写,常采用白描的手法,虽然只是淡淡的几笔,但在平淡的外表下,却蕴含着炽热的感情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如他笔下的青松、秋菊、孤云、归鸟等意象,无不渗透着诗人的性情与人格,甚至成为诗人的化身和人格的象征。而谢灵运的诗歌语言,则更注重写实性。他充分发挥了语言的表现力,增强了语言描写实景实物的效果。他凭着细致
12、的观察和敏锐的感受,运用准确的语言,对山水景物作精心细致的刻画,力求真实地再现自然美。因而他笔下的物象,就更多地带有独立性和客观性。他写风就是风,写月就是月,写山就要描尽山姿,写水就要描尽水态,而且写来也鲜丽清新、自然可爱。陶渊明对言不尽意的道理似乎深有体会,他说“拥怀累代下,言尽意不舒”( 赠羊长史);“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酒 其五)。所以他采取的办法是以不辨为辨,启发读者自己去体会和补充。而谢灵运所采取的办法却不同。他作诗的态度本来就十分认真,又要尽量捕捉自然景物的客观美。也许由于语言自身的局限和不足,当他面对千姿百态、变化无穷的自然景物时,也同样有着语言表达的苦恼,所以他才有“
13、 空翠难强名”(过白岸亭)的慨叹。但他还是要充分发挥语言的写实性,努力地探索新的表现方法,创造新的语汇,运用各种技巧去描摹或形容它们,并从不同的角度再现大自然的美,显示出其高度的驾驭语言能力。如果没有这种执著的探索与创新精神,他的诗也就不会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从陶渊明到谢灵运的诗风转变,正反映了两代诗风的嬗递。如果说陶渊明是结束了一代诗风的集大成者,那么谢灵运就是开启了一代新诗风的首创者。在谢灵运大力创作山水诗的过程中,为了适应表现新的题材内容和新的审美情趣,出现了“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和“ 性情渐隐,声色大开 ”的新特征。这一新的特征乃是伴随着山水诗的发展而出现的创新现象。这种新
14、的特征成为“诗运转关” 的关键因素,深深地影响着南朝一代诗风,成为南朝诗风的主流。而且这种诗风对后来盛唐诗风的形成,也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知识模块】 魏晋南北朝文学3 【正确答案】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谈到“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 ,明确、系统地表述了白居易的人生哲学和诗歌主张。白居易是中唐时期极可注意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诗歌主张,也主要是就早期的讽喻诗的创作而发的。在新乐府序中,他明确指出作诗的标准是:“其辞质而
15、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其体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这里的“ 质而径”“ 直而切”“核而实”“顺而肆”,分别强调了语言须质朴通俗,议论须直白显露,写事须绝假纯真,形式须流利畅达,具有歌谣色彩。也就是说,诗歌必须既写得真实可信,又浅显易懂,还便于入乐歌唱,才算达到了极致。白居易对诗歌提出的上述要求,全部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补察时政。所以他紧接着说:“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新乐府序 ) 在与元九书中,他回顾早年的创作情形说:“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
16、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为时为事而作,首要的还是“ 为君”而作。他也说:“但伤民病痛,不识时忌讳”(伤唐衢二首 其二) ,并创作了大量反映民生疾苦的讽喻诗,但总体指向却是“ 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寄唐生)。因为只有将民情上达天听,皇帝开壅蔽、达人情,政治才会趋向休明。由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讽喻,到提倡为君为民而作,白居易提出了系统的诗歌理论,他的秦中吟新乐府等讽喻诗便是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创作的。这一理论以其突出的现实针对性和通俗化倾向,有可能使诗歌更接近于社会现实,以至于干预政治。这一理论,是儒家传统诗论的直接继承,也是杜甫的写时事的创作道路的进一步发展。从写时事这一点说,白居
17、易与杜甫是相同的;但杜甫唯写所见所感,生民疾苦与一己遭遇之悲怆情怀融为一体,虽于写实中时时夹以议论,含讽喻之意,却并非以讽喻为出发点。杜诗出之以情,白居易与杜甫之不同处,正在于他出之以理念,将“ 为君” 而作视为诗歌的主要目的,从而极度突出了诗歌的现实功利色彩,将诗歌导人了狭窄的路途。因过分重视诗的讽刺功用,从而将诗等同于谏书、奏章,使不少诗的形象性为讽刺性的说理、议论所取代。因评诗标准过狭过严,导致历史上不符合此一标准的大量优秀作家、作品被排斥在外。所有这些,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文学4 【正确答案】 (1)关汉卿与白居易的相似点主要是对社会问题的关注,白
18、居易主导的“新乐府 ”运动,强调对 “时”“事” 的关注,关汉卿所以他的作品却仍表露了鲜明的儒家思想,他以杂剧作为他抒情写志的工具,用杂剧来表现他对社会的观察与思考。他以儒者的视野观察社会、体味人生、审视历史,体会出现实的丑陋、历史的变幻、人性的弱点以及卑微生命与命运的抗争。而这一切使得他的剧本流露出一种儒者的悲思。他的作品更多地表现了弱势人物的生活和命运。关汉卿的作品中不仅有众多的市井细民、妓女奴婢的形象,而且还以极大的同情来描写他们的不幸命运,以理解、肯定的态度来描写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看重他们善良、勤劳、勇敢、机智,对感情忠贞不渝,对朋友肝胆相照等优秀品质。他有一种鲜明的执着于现实的人生态
19、度。作品中受压迫、遭困厄的人物,尽管行路艰难,却总是靠自己的有限能力,尽最大的努力,顽强地追求可能获得的理想结局和最好出路,表现了十分可贵的坚韧信念和乐观态度。他的剧作中包含了儒家的道德思考。关汉卿虽自称是风流浪子,但这并无损于他儒者的情怀与道德思考,如窦娥冤通过窦娥这个弱者的命运,表达了他对社会黑暗和不公的愤怒;蝴蝶梦中通过对贤德继母的颂扬,表达了他对这种道德境界的肯定;调风月则通过对虚荣的侍女燕燕内心的挖掘,显示了他对人性的思索;单刀会中则借关羽之口传达了一种正统的历史观和深沉的历史沧桑感。(2)关汉卿与柳永的相似点是二者对女性人物的关注上。关汉卿一生创作杂剧颇多,其中很多是以女性为主角进
20、行创作的,体现了他对女性问题的关注,代表性作品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金线池谢天香玉镜台等,可见女性角色在关剧中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首先,在女性问题的关注上。窦娥冤讲寡妇遭冤刑,救风尘讲已婚女子遭负心郎虐待,望江亭讲官宦之妻遭强占,诈妮子讲婢女丫头被遗弃。关汉卿在金线池谢天香玉境台等具有喜剧色彩的作品中,也写到女主人公们生活在没有安全感的环境里,她们流露出对自身处境的不满,她们的忧愁、苦恼,虽然往往出于误会,而且最终以欢乐终场,但也曲折地反映出封建时代女性地位的卑下及其受男性摆布的命运。关汉卿站在同情和支持女性的立场上,揭示女性问题的复杂性、社会性和严重性,唤起整个社会对女性悲苦处境的关注。其次,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中国 文学史 历年 汇编 17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