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中国文学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1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中国文学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1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中国文学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1及答案与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中国文学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11 及答案与解析1 “比兴”“风雅”的意义以及对后世的影响。(西北师范大学 2013 年)2 王充文学观述要。(浙江大学 2001 年)3 比较高适、岑参诗歌的异同。(山东大学 2009 年)4 辛弃疾的词有怎样的艺术成就?(江西师范大学 2008 年)5 简述诗经的艺术特点。(西北师范大学 2015 年)6 论述汉赋的发展阶段及代表人物、作品。(四川大学 2011 年)7 简述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征。(陕西师范大学 2010 年)8 简述王维山水诗的艺术特色。(山东师范大学 2007 年)9 分析西厢记在语言上有何特点。(南京师范大学 2003 年)10 三国演义
2、“ 尊刘抑曹” 倾向。 (辽宁大学 2009 年)11 洪升长生殿的题材流变(北京大学 2015 年)三、填空题请完成下列各题,在各题的空处填入恰当的答案。12 诗经“ 卫风” 中的( )是弃妇诗的代表作。( 北京师范大学 2014 年)13 标志着东汉赋风转变的作品是张衡的( )。(南京师范大学 2002 年)14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出自( )的( ) 。(浙江大学2010 年)15 大历十才子的“ 钱刘” 指的是钱起和 ( )。(中山大学 2010 年)16 宋初宗唐三体是( ) 、( ) 、( )。(四川大学 2011 年)17 被称为曲状元的是( )。(华中
3、师范大学 2005 年)18 徐渭的一部由四个短剧组成的作品集是( )。(浙江大学 2007 年)19 一家言的作者是( )。(四川大学 2013 年)20 我愿天公重抖擞,( )。(首都师范大学 2012 年)21 神话(江南大学 2009 年)22 抒情小赋(南京师范大学 2001 年)23 左思风力(辽宁大学 2009 年)24 沉郁顿挫(首都师范大学 2017 年)25 词“别是一家 ”(北京师范大学 2010 年)26 永嘉四灵(东北师范大学 2017 年)27 科介(南开大学 2006 年)28 神魔小说(四川大学 2011 年)29 神韵说(陕西师范大学 2017 年)30 (红
4、楼梦) 评论(北京大学 2009 年)中国文学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11 答案与解析1 【正确答案】 诗经表现出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后人概括为“风雅” 精神,直接影响了后世诗人的创作。 离骚及九章中忧愤深广的作品,兼具了“国风”“二雅”的传统。汉乐府诗缘事而发的特点,建安诗人的慷慨之音,都是这种精神的直接继承。后世诗人往往倡导“风雅”精神,来进行文学革新。陈子昂感叹齐梁间“风雅不作”(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他的诗歌革新主张,就是要以“风雅” 广泛深刻的现实性和严肃崇高的思想性,以及质朴自然、刚健明朗的创作风格,来矫正诗坛长期流行的颓靡风气。不仅是陈子昂
5、,唐代的许多优秀诗人,都继承了“风雅” 的优良传统。李白慨叹“大雅久不作,吾衰竞谁陈”(古风其一) ;杜甫“别裁伪体亲风雅 ”(戏为六绝句其六),白居易和新乐府诸家,所表现出的注重现实生活、干预政治的意旨和关心人民疾苦的倾向,都是“ 风雅 ”精神的体现。而且这种精神在唐以后的诗歌创作中,从宋代陆游到清末黄遵宪,代有其人。诗经于比兴中有寄托,屈原在楚辞中,极大地发展了诗经比兴寄托的表现手法。同时,诗经中不一定有寄托的比兴,在诗经被经学化后,往往被加以穿凿附会,作为政治说教的工具。因此,有时“比兴” 和“风雅”一样,被用来作为提倡诗歌现实性、思想性的标准。其后汉乐府民歌中的寓言拟物诗,阮籍的咏怀,
6、郭璞的游仙,李白的古风,李商隐的锦瑟,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以及元曲清戏中的美刺讽喻作品,无不是对诗经比兴手法的继承发展,从而形成了我国文学韵味悠长、含蓄蕴藉的民族特色。至于其赋的手法,对后世文学也有颇深远的影响。赋体文学是由它直接发展而来的。此外,诗歌、词、戏曲、小说中亦有很多作品糅进了赋的手法。【知识模块】 先秦文学2 【正确答案】 王充,字仲任,东汉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所著论衡八十五篇是我国思想史上一部重要著作。在这里,王充以唯物主义观点批判了当时统治者所提倡的对于天道神权命运的迷信。他自言论衡是一部“疾虚妄” 之书。这种鲜明的态度表现了作者反正统思想的战斗精神。从这种精神出发,作者对当时以
7、辞赋为主的正统文学“ 华而不实,伪而不真 ”的文风也进行了尖锐的批判,并在许多篇章如艺增超奇佚文案书对作自纪等篇中提出了不少进步的主张,对魏晋以后的文艺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王充重视文章的实用价值。他要求文人能负起“劝善惩恶”“匡济薄俗”的教育任务。正是从文章这一实用目的出发,他要求文章的内容与形式统一,但二者的关系他认为内容是主要的,起决定作用的,而形式也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因为“情见乎辞”,所以 “文辞美恶”又“足以观才”。文章既有充实的内容,又有绚烂的文采,才能使读者“ 诚见其美,欢气发于内 ”,从而收到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因此,王充虽然反对“著文垂辞,辞出溢其真,称美过其善,进恶
8、没其罪” 的做法,但他并不完全反对夸张。他曾列举了诗书论语的实例说明夸张的必要,认为夸张可以“令恍惑之人,观览采择,得以开心通意,晓解觉悟” 。这确实说出了文学夸张手法的用意。(2)为了更好地发挥文章的教育作用,王充主张书面语言和口语的一致,主张用明白易晓的语言写文章。这正是对当时流行的“深复典雅,指意难睹” 的赋颂的批判,也是对当时文坛“ 尊古卑今 ”,以古语代今语的崇古风气的批判。作者还从要求书面语和口语一致的前提出发,讨论了古今语异的原因。他说:“经传之文,贤圣之语。古今言殊,四方谈异也;当言事时,非务难知,使指隐闭也。后人不晓,世相离远,此名日语异,不名日材鸿。”这样的看法说明王充分析
9、问题具有一定的历史发展的眼光,这是他的唯物主义思想的体现。(3)王充要求文章的创新,反对模仿和因袭,这是他的反对盲目崇古精神进一步的表现。他认为文章不能千篇一律,每篇文章都应有自己的特殊面貌。他要求文章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创造性的革新精神,对那些迷信所谓古圣先贤、不断重复先人文字的人予以辛辣的嘲笑和有力的批判。【知识模块】 秦汉文学3 【正确答案】 高适和岑参是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诗史上以“高岑” 并称,是因为二人的诗歌代表作都以边塞生活为题材,呈现出慷慨悲歌的雄壮风貌,他们的创作有同工之妙,又因他俩所处时代和经历不同,又有异曲之别。(1)从选材看,他俩都着力描绘边塞风光和边塞战争,但高诗主理
10、,岑诗主景,高适的边塞风光带着一种悲壮感,“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便是被广被传诵的名句。岑参以边塞奇异的风土景物和气候环境人诗,寓情于景物描写中。(2)从风格看,他俩的诗作都慷慨悲壮,但高诗多悲,岑诗多壮。高适诗歌中有战士意气昂扬的出征、战场上艰苦卓绝的苦战、征人思妇刻骨的思念。其中有边塞的烽烟和萧瑟的穷秋,更有浴血沙场的战士与耽于歌舞的将帅的尖锐对照。诗作将这些画面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构成一幅广阔的边塞画卷。诗人从各个不同层面反映揭露战争,将鲜明的爱憎倾注于作品,笔力深厚,声情顿挫,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岑参诗中常有一种昂扬的情绪和乐观的精神,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令人读之备受鼓舞,
11、精神振奋。(3)从表现手法看,他们都善用对比、夸张、拟人等手法,但高诗尚实,岑诗尚奇,高适诗多直抒胸臆,或夹叙夹议,用比兴手法较少。如燕歌行,开篇就点出国难当头,突出紧张气氛:“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结尾处直接评论:“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岑参诗歌除有部分直抒胸臆外,还侧重于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善于运用夸张的手法和奇特的想象描写塞外雄奇壮丽的自然景物,以个人感受来写客观实在的景物,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状雪景之句。(4)从语言看,他俩都注意提炼推敲,但高诗尚偶,岑诗尚散。高适在语言风格上用词简净,不加雕琢。诗歌中凭借才气之盛,吐其所快,不受拘束的词句很多,读
12、了撼人心弦。岑参在歌行体音韵、句式上的探索与创新是高适所缺少的,岑诗形式的丰富多变与诗风的奇峭相一致,而高诗则显得质朴遒劲,深沉浑厚。【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文学4 【正确答案】 (1)稼轩词创造了一种雄奇阔大的意境。比之苏轼,辛词是更生动,更突兀,有时笔酣墨饱,气势飞舞,那是苏词里所没有的意境。(2)辛词出色地运用了比兴寄托的手法。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是在这方面较有代表性的作品。借助历史典故比兴寄托群奸小人的诋毁。鹤林玉露说宋孝宗“见此词颇不悦 ”。(3)全新的意象:稼轩词所创造的战争和军事活动的意象,又使词的意象群出现了一次大的转换。密集的军事意象群,连续成雄豪壮阔的审美境界,更能体现
13、辛词的个性特色,也反映出两宋词史的又一重大变化,即男子汉气概的激扬,词中女性柔婉美最终让位于血性男子的力度美和崇高美。抒情意象的军事化,是稼轩词所独具的艺术特色。(4)以文为词:稼轩词不仅转换了意象群,而且更新了表现手法,在苏轼“以诗为词”的基础上,进而 “以文为词 ”,将古文辞赋中常用的章法和议论、对话等手法移植于词。以文为词,既是方法的革新,也是语言的变革。前人作词,除从现实生活中提炼语言外,主要从前代诗赋中吸取语汇,不仅运用古近体诗的句法,还吸收了散文、骈文、民间口语入词。不论经、史、诸子、楚辞以至李杜诗、韩柳文,往往拈来便是。不仅赋予古代语言以新的生命活力,而且空前地扩大和丰富了词的语
14、汇。(5)多样化的风格:内容的博大精深,表现方式的千变万化,语言的不主故常,构成了稼轩词多样化的艺术风格。雄深雅健,悲壮沉郁,飘逸闲适,秾纤婉丽,都兼收并蓄,其中最能体现他个性风格的则是刚柔相济和亦庄亦谐两种词风。写豪气,而以深婉之笔出之;抒柔情,而渗透着英雄的豪气。悲壮中有婉转,豪气中有缠绵,柔情中有刚劲,是稼轩词风的独特外,也是辛派后劲不可企及之处。(6)辛词风格的多样化还表现在嬉笑怒骂,皆成佳篇;亦庄亦谐,俱臻妙境。稼轩本富有幽默感,遂利用一度流行的谐谑词并加以改造,来宣泄人生的苦闷和对社会种种丑行的不满,从此谐谑词具有了严肃的主题和深刻的思想内蕴。【知识模块】 宋代文学5 【正确答案】
15、 诗经无论是在形式体裁、语言技巧,还是在艺术形象和表现手法上,都显示出了我国最早的诗歌作品在艺术上的巨大成就。(1)朴实自然的艺术风格。诗经作品以朴素自然的写实风格为基调,主要表现为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和纯真坦率地表达思想感情。无论是积极干预时政的怨刺诗,抒写民间疾苦的徭役诗,还是来自生活的婚恋诗、农事诗、爱国诗,大都紧贴现实,直面人生,反映人民朴实的生活和愿望,是他们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诗经中的作品,很少有虚幻的描写,抒情叙事都有很强的写实性,产生出真实自然的艺术效果,体现了现实主义的艺术精神。如豳风七月周南芣苢魏风硕鼠等是代表性作品。(2)赋、比、兴表现手法。关于赋、比、兴的含义,朱熹解释说
16、:“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赋”就是对事物进行直接的陈述描写,如豳风七月几乎通篇都用赋的手法进行描述。“ 比” ,就是打比喻,对事物加以形象的比况,如卫风硕人用一连串比喻来展示庄姜的美丽。“兴” ,即是起兴或发端,一般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用一两句话写一下周围的景物,以引出所要歌咏的对象,“兴” 还可以起到联想、象征、烘托气氛的作用,如周南关雎以关雎鸟的呜叫引出描写主人公对窈窕淑女的思慕。(3)叠章结构和四言句式。章节回环复沓是诗经作品篇章结构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所谓复沓,就是指一首诗若干章的字句基本相同,只是在这些章节
17、的对应位置上更换少数字词,反复地咏唱。这种结构形式便于记忆和传唱,起到加强抒情的效果。如周南芣苢秦风蒹葭等就是这种结构。诗经的句式多是四言一句,但也依据需要而灵活多变,从一言到八言的句式都有。(4)生动的语言与和谐的韵律。首先,动词、形容词使用精当准确。其次,灵活运用多种修辞格,使作品异彩纷呈。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以“子衿”借代所思念的人,用“ 谁谓荼苦? 其甘如荠 ”反衬主人公的痛苦心情,都令人赞叹。再次,双声叠韵的运用很有特色。如“参差”“窈窕”“辗转” 等,增加了形象性和音乐性,而用“关关”“灼灼”拟声状貌则声情。【知识模块】 先秦文学6 【正确答案】 汉代辞赋的发展演变历程大致
18、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西汉开国至武帝初年,是汉赋的形成期。这一时期的辞赋呈现着由楚辞向汉赋过渡的形态,并最终确立了汉大赋这种新体赋的形式。代表作家有贾谊和枚乘。枚乘的七发标志着汉大赋的正式形成。第二阶段,从汉武帝初年至东汉中叶,是汉赋的全盛时期。这一时期以新体赋即汉大赋的创作为主流,并达到了完全成熟和极度兴盛的境地。武帝、宣帝之时是汉赋创作的鼎盛时期,西汉末年以降则出现了创作中的模拟风气。形成了劝百讽一,润色鸿业,“ 铺采摘文,体物写志 ”(刘勰文心雕龙诠赋)的内容和艺术上的特点。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是最典型的作品,著名的还有班同的两都赋。第三阶段,从东汉中叶至东汉末,是汉赋的转变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中国 文学史 历年 汇编 11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