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79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79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79及答案与解析.doc(2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 79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涂尔干说:“ 教育是成年一代对社会生活方面尚未成熟的年轻一代所施加的影响。其目的在于,使儿童的身体、智力和道德状况都得到激励与发展,以适应整个政治社会在总体上对儿童的要求,并适应儿童将来所处的特定环境的要求。”这种论断正确地指出了(A)教育具有社会性(B)教育是社会复制的工具(C)教育要促进人的个性化(D)儿童对成人施加的影响不是教育2 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使学校、家庭和社会对学生的教育影响相互配合、协调一致。这体现的德育原则是(A)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2、B)发挥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原则(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续性原则(D)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原则3 师生关系表现在教育内容上是(A)平等关系(B)相互促进关系(C)授受关系(D)思想交流关系4 把课程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儿童将来生活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如阅读、拼字、习作、写作、计算等,这类课程属于学科课程,安排在上午进行,要求每个儿童在个别化教学中学得十分纯熟;第二部分是创造的社会活动使儿童个人的能力和社交意识得到发展,如音乐、美术、文学欣赏和各种创造表演等,这一部分属于活动课程,安排在下午进行的教学法是(A)设计教学法(B)道尔顿制(C)文纳特卡制(D)葛雷制5 下面发生了学习
3、的情形是(A)小明喝酒后脾气变得暴躁(B)小刚进到黑屋子里视力水平提高了(C)大猩猩模仿游人吃饼干(D)运动员服用兴奋剂后成绩提高6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从条件反射的角度进行解释,这是因为发生了(A)条件反射的泛化(B)条件反射的分化(C)高级条件作用(D)条件反射的获得7 技能的实质是(A)陈述性知识(B)程序性知识(C)概念性知识(D)事实性知识8 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年龄是( )。 (A)6 岁 (B) 7 岁(C) 8 岁 (D)9 岁9 杨贤江所批判的“ 三论”不包括( )。 (A)教育万能论 (B)教育无能论(C)教育救国论 (D)先教育后革命论10 技能形成的必要条件是
4、( )。 (A)学校教育 (B)知识(C)迁移 (D)应用11 ( )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不仅是智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德育、体育、美育等的基本途径。(A)课外活动(B)时间活动(C)教学活动(D)班主任工作12 斯腾伯格认为在认知性智力活动巾起着最重要的核心作用,它解决问题时使用的策略的智力内部构成成分是( )。(A)操作成分(B)技能获得成分(C)知识获得成分(D)元成分13 打破传统的学科课程的知识领域,组合两门以上学科领域构成一门学科的课程是( )。(A)活动课程(B)综合课程(C)学科课程(D)分科课程14 1908 年,美国决定将一部分赔款退还给中国以发展留美教育,史称( )。
5、(A)壬款兴学 (B)辛款兴学(C)庚款兴学 (D)戊款兴学15 个体在了解一基本的动作机制后,视图尝试做出某种动作的行为属于( )。(A)操作熟练(B)操作整合(C)操作模仿(D)操作定向16 由于看到鸟的飞翔而发明了飞机,这类创造活动的主要心理影响机制是( )。 (A)原型启发 (B)负向迁移(C)功能固着 (D)定势影响17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反映的身心发展观是 ( )。(A)内发论(B)外铄论(C)单因素论(D)内外因交互作用论18 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途径是( )。(A)德行(B)课外活动 (C)教学(D)班级管理19 按照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的观点,学生
6、将“猫”“狗”“鼠”等概括为“ 动物”的学习属于( )。(A)信号学习(B)言语联结学习(C)辨别学习(D)慨念学习20 夸美纽斯主张普及教育的措施不包括( )。(A)广设泛智学校(B)采用班级授课制(C)统一学制(D)实行学年制21 教学过程是以认识过程为基础 ( ) (A)促进教师教的过程 (B)促进学生学的过程(C)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D)形成技能技巧的过程22 在间歇强化的条件下,刺激反应联结的特点是 ( ) (A)建立快,消退也快 (B)建立快,消退慢(C)建立慢,消退快 (D)建立慢,消退也慢23 卢梭是反对 _ 教育的一位伟大的旗手。 ( ) (A)奴隶 (B)封建(C)资产阶
7、级 (D)无产阶级24 已知条件与要达到的目标都比较含糊,问题情境不明确、各种影响因素不确定,不易找出解答线索的问题称为 ( ) (A)有序问题 (B)无序问题(C)有结构问题 (D)无结构问题25 如果利用竞争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则会带来的负面影响是 ( ) (A)不利于课堂气氛的活跃 (B)容易导致学生心理紧张和焦虑(C)不利于提高学生的上进心 (D)不利于团结同学26 以下现象,不属于学习的迁移的是 ( ) (A)由于经常打篮球,小明的跳高能力很不错(B)学会骑自行车后,学骑摩托车的速度特别快(C)由于画画得很好,小红在美术社表现很出色(D)由于从小喜欢剪草,小李长大成了一名出色的理发师
8、27 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是 ( ) (A)德谟克利特 (B)亚里士多德(C)柏拉图 (D)苏格拉底28 “教育即生活 ”、“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 是 _ 的重要主张。 ( ) (A)实践教育学派 (B)实证教育学派(C)传统教育学派 (D)实用主义教育学派29 按照调查手段,教育调查的研究类型不包括( )(A)问卷调查(B)相关调查(C)测量调查(D)涮查表法30 在加涅看来,比概念学习复杂程度高的学习是( )(A)规则学习(B)信号学习(C)辨别学习(D)连锁学习31 有的人“聪明早慧 ”,而有的人则 “大器晚成”,这说明了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 )(A)顺序忡(B)阶段
9、性 (C)不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32 教育活动的主导性因素是( )。(A)教育目的(B)教育者(C)受教育者(D)教育措施33 洛克认为人的好坏是( )的结果。(A)先天禀赋(B)后天教育(C)环境的影响(D)上帝决定34 旨在判定资料的真伪或完整性的确认文献真实性的方法是( )(A)外审法(B)逆查法(C)内审法(D)引文查找法35 根据评价与目标的关系,可以将课程评价划分为( )(A)内部人员评价、外部人员评价(B)过程评价、结果评价(C)目标本位评价、目标游离评价(D)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36 提出公民教育和劳作学校理论的是( )(A)凯兴斯泰纳(B)拉夏洛泰(C)裴斯泰
10、洛齐(D)列宁37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最早使用的,以传记形式对儿童的成长和发展进行观察研究记录的方法是( )(A)取样记录法(B)日记描述法(C)轶事记录法(D)连续记录法38 美国学者古德莱德归纳出五种不同的课程,“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和教材”的课程属于( )(A)理想的课程(B)正式的课程(C)领悟的课程(D)实行的课程39 强调精选材料,教给学生基本性、基础性和范例性的知识,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发展智力。依据这种思想建构的教学模式是( )(A)发现教学模式(B)掌握学习教学模式(C)范例教学模式(D)非指导性教学模式40 首次采用美国“ 六三三制 ”的中国近代学制是( )
11、(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41 被称为“俄国教育科学的创始人” 、“俄国教师的教师”,其主要代表作是人是教育的对象的是( )(A)赞科夫(B)苏霍姆林斯基(C)乌申斯基(D)马卡连柯42 下列对参与式观察和非参与式观察描述不正确的是( )(A)这是按观察者是否直接参与被观察者所从事的活动所分(B)参与式观察是研究者直接参加到所观察对象的群体和活动中去,不必隐藏研究者的真正身份(C)非参与式观察不要求研究者站到与被观察对象同一地位上,而是以“旁观者”身份(D)非参与式观察结论较为客观,但易表面化,难以获得深层次的材料43 德育过程中,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
12、高过程的顺序是(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C)以意为开端,意、知、情、行依次进行(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44 在教育内容上提倡“ 实学 ”,在教学方法上强调 “习行”的教育家是( )(A)王充(B)颜之推(C)颜元(D)黄宗羲45 杜威教育理论成型的标志性著作是( )(A)经验与教育(B) 民主主义与教育(C) 我的教育信条(D)教育与社会二、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46 普通教育职业化、职业教育普通化是现代学校教育制度改革的重要趋势。47 艾里克森提出的心理社会性发展的八个阶段是相互独立的。48 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
13、着决定性作用。三、简答题49 简述教育现代化的内涵。50 简述赫尔巴特的教学进程理论。51 简述“要素主义 ”教育思想。52 简述我国教育研究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53 简述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必答题54 有观点认为目前我国的学制保留了壬戌学制的框架,请评析这个观点。55 在课程改改的背景下,有人认为如果评价方式不能得到相应改革,课程改格的目标就不可能真正实现,因此评价改革的问题应是基本的问题。请用相关知识分析评价价改革的必要性和方向。选答题56 教育研究成果撰写的要求是什么?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 79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4、的。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性质的认识与理解程度。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的活动,旨在培养具有独特个性和创造力的个人,并最终使人由一个“自然人”或“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以适应整个社会在总体上对儿童的要求,即实现个体的社会化。因此,正确答案为 A。【知识模块】 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不同的德育原则的理解与把握程度。使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影响协调一致体现的是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续性原则。因此,正确答案为 C。【知识模块】 德育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
15、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师生关系的掌握情况。师生关系反映的是教学相长的关系。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应当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要求教师要向学生传授一定的知识技能,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向自己的教育对象学习,使教师和学生都得到不断地发展。我国最早的教育名篇学记中指出“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平等关系也是理想师生关系基本特征之一,但平等关系主要表现在相互尊重人格和权利方面。师生关系表现在教育内容上不是简单的传授与接受的关系。因此,正确答案为 B。【知识模块】 教师与学生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文纳特卡制是比道尔顿教学法更为激进
16、的一种个别教学方法(也叫适应个性教学法),由美国教育实验家华虚朋创造。文纳特卡制设定了四个目标:(1)给儿童以优美快乐的生活;(2)充分发展儿童的个性;(3)个人的社会化;(4)养成儿童普遍必需的知识和技能。依据这四个目标,文纳特卡制把课程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儿童将来生活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如阅读、拼字、习作、写作、计算等。这类课程属于学科课程,安排在上午进行,要求每个儿童在个别化教学中学得十分纯熟;第二部分是创造的社会活动使儿童个人的能力和社交意识得到发展。如音乐、美术、文学欣赏和各种创造表演等,这一部分属于活动课程,安排在下午进行。就儿童个人来说,可以发展个人的才能;对团体来说,可以培养
17、社会意识、团队和协作精神。因此,答案为 C。【知识模块】 中国近代教育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学习的定义是因经验而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持久的变化。A、B 和 D 所产生的变化都不是由经验所导致的。【知识模块】 学习及其理论解释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条件反射一旦确立,其他类似最初条件刺激的刺激也可以引起条件反射,称为泛化。本题中,“井绳”与“蛇”类似,也能引起条件反射,这是条件反射的泛化。因此,答案为 A。【知识模块】 学习及其理论解释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现代认知心理学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反映事物的状态、内容及事物变化发展的原因,是关
18、于“是什么”的知识,其表征方式是命题及命题网络。程序性知识反映活动的具体过程和操作步骤,说明做什么和怎么做,其表征方式是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传统上所说的知识实质上是陈述性知识,传统上所说的技能实质上是程序性知识。【知识模块】 技能的形成8 【正确答案】 D9 【正确答案】 B10 【正确答案】 D1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教学活动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不仅是智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德育、体育、美育等的基本途径。12 【正确答案】 D13 【正确答案】 B14 【正确答案】 C15 【正确答案】 B16 【正确答案】 A17 【正确答案】 D18 【正确答案】 C19 【正确答案】 D
19、20 【正确答案】 C21 【正确答案】 C22 【正确答案】 D23 【正确答案】 B24 【正确答案】 D25 【正确答案】 B26 【正确答案】 C27 【正确答案】 D28 【正确答案】 D2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教育科学的调查研究方法是在教育理论指导下,通过运用观察、列表、问卷、访谈、个案研究以及测验等科学方式,搜集教育问题的资料,从而对教育的现状作出科学的分析认识并提出具体工作建议的一整套实践活动。按照调查手段,可分为问卷调查、访谈调查、测量调查和调查表法。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B。3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加涅认为学习由低级到高级可分为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
20、连锁学习、言语联想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学习或原理学习、高级规则学习或问题解决学习。低级别的学习是高级别学习的基础。3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特点主要表现为:发展的顺序性、发展的阶段性、发展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有的人“聪明早慧”,有的人“大器晚成”,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智力发展方面存在早晚的差异,说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差异性是指同一年龄阶段的人,在发展上存在许多个别差异。例如同一年龄阶段的儿童在体重、身高、智力、想象力、记忆力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因此,正确答案为D。本题容易与选项 C 相混淆,的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指发展的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教育学 专业 基础 综合 模拟 79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