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课程)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课程)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课程)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2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课程)模拟试卷 1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目前在我国高中及部分小学、初中所开设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就其主要性质而言是一种( )(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综合课程(D)研究课程2 我国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微观背景是( )(A)多元文化时代的到来(B)素质教育的实施(C)知识经济的出现(D)政治的民主化3 通过课程评价可以找出课程计划的优点和不足,从而为其进一步完善提供建议,这体现了课程评价的功能是( )(A)判断成效(B)比较与选择课程(C)诊断与修订(D)了解目标达成程度4 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的代表人物
2、是( )(A)杜威(B)怀特海(C)布鲁纳(D)克伯屈5 综合课程论把合并数门相邻学科内容形成的综合课称为( )(A)融合课程(B)广域课程(C)核心课程(D)合并课程6 1967 年提出目标游离评价模式的教育家是( )(A)斯塔克(B)斯塔佛尔比姆(C)斯克里文(D)普洛沃斯7 布鲁纳指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据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A)存在主义课程论(B)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C)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D)后现代主义课程论8 在教育史上真正为课程论建立起心理学基础的教育家是( )(A)亚里士多德(B)桑代克(C)赫尔巴特(D)夸美纽斯9 我国中小学课程(
3、教学) 计划的最基本部分是( )(A)课程设置(B)课时分配(C)学科顺序(D)学周安排10 学校课程改革中主要是改革( )(A)课程设计(B)课程制订(C)教材编制(D)课程设置1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基础教育建立新的课程体系,试行( )(A)国家课程(B)地方课程(C)校本课程(D)以上三项都正确12 国家对某一学科的教学内容及进度作出规定的指导性文件称为( )(A)教学计划(B)课程计划(C)教科书(D)课程标准13 后现代主义课程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学者( )(A)奈勒(B)多尔(C)杜威(D)巴格莱14 突破了学科界限,体现某类知识体系之间内
4、在联系的课程是( )(A)综合课程(B)选修课程(C)活动课程(D)学科课程15 学科课程又称( )(A)综合课程(B)分科课程(C)活动课程(D)核心课程16 指出“无论我们选教何种学科,都必须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 的教育家是( )(A)布鲁纳(B)克伯屈(C)赞科夫(D)怀特海17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三个目标是( )(A)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B)知识、情感、意志(C)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18 体现学科的设置和安排是通过( )(A)课程计划(B)课程标准(C)教学内容(D)教科书19 “公认的课程定义,已从课程的内容
5、、科目及课程表,变为在学校领导或指导下给学习者提供的一切经验。”这一课程观倾向于认为课程是( )(A)学科(B)文化(C)目标(D)体验20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人们已不再满足于对课程计划制定的重视,纷纷开始重视课程改革过程中的( )(A)课程内容的选择(B)课程内容的组织(C)课程实施(D)课程评价21 由中央政府负责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是( )(A)综合课程(B)隐性课程(C)国家课程(D)校本课程22 制定课程计划的首要问题是( )(A)课程设置(B)学科顺序(C)课时分配(D)学年编制23 课程评价可分为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其划分的依据是( )(A)评价实施阶段的不同(B)评
6、价主体的不同(C)评价对象的不同(D)评价所发挥作用的不同24 主张学生应尽可能多地参与到社会中去的课程理论是( )(A)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B)存在主义课程论(C)经验主义课程论(D)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25 综合课程不包括( )(A)融合课程(B)核心课程(C)广域课程(D)潜在课程26 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重心是( )(A)教学改革和实验(B)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C)实施素质教育(D)个性发展27 课程的一般结构是( )(A)课程计划一课程标准一教科书(B)课程总目标一领域目标一学科目标(C)课程目的一课程评价一课程实施(D)知识一经验一活动28 取消课程问题特殊性的课程理论流派是( )(A
7、)存在主义课程论(B)经验主义课程论(C)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D)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29 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努力使课程计划与班级或学校实践情境在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组织模式诸方面相互调整、改变,以促使双方彼此协调,这是课程实施的( )(A)忠实取向(B)相互适应取向(C)课程创生取(D)课程创新取向30 “学校课程中相关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是历史,不是地理,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这一观点反映的课程理论是( )(A)后现代主义课程论(B)经验主义课程论(C)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D)存在主义课程论31 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
8、( )(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综合课程(D)隐性课程32 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综合实践活动反映出对( )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A)知识(B)能力(C)直接经验(D)间接经验二、简答题33 简述影响课程改革的因素。34 简述课程理论流派。35 简述课程实施的几种价值取向。必答题36 试述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37 联系实际,分析影响课程实施的主要因素。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课程)模拟试卷 1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活动课程又称经验课程或儿童中心课程,它是以学生的兴趣或需要为基础
9、、根据心理逻辑而编排的课程。具有生活性、实用性、开放性(因为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没有边界,所以课程也没有边界,是开放的)等特点。【知识模块】 课程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多元文化、知识经济及民主政治都是新课改的背景,但它们是一种宏观背景,只有素质教育的实施才是其微观层面的背景。【知识模块】 课程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诊断与修订课程功能表现为对正在形成中的课程计划,可以通过评价有效地找出其优缺点及成因,为修订提供建议。这种反复的过程可使课程达到尽可能完善的程度。【知识模块】 课程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识记性知识。【知识模块】 课程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综
10、合课程论把合并数门相邻学科内容形成的综合课称为广域课程。【知识模块】 课程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识记性知识。【知识模块】 课程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结构中心主义课程论也可称作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知识模块】 课程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识记性知识。【知识模块】 课程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理解性知识。【知识模块】 课程1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学校课程改革中主要是改革课程设置。【知识模块】 课程1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常识性知识。【知识模块】 课程1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
11、、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知识模块】 课程1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识记性知识。【知识模块】 课程1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综合课程是指突破了学科界限,体现某类知识体系之间内在联系的课程。【知识模块】 课程1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理解性知识。分科课程是指以分门别类的学科知识体系为基础的课程。【知识模块】 课程1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布鲁纳强调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知识模块】 课程1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三个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模块】 课程1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12、 课程计划具体规定了学校应设置的学科、学科开设的顺序及课时分配,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划分。【知识模块】 课程1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这是一种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它强调的是人的体验。【知识模块】 课程2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理解性知识。【知识模块】 课程2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国家课程是由国家根据自身利益及公民的基本素质要求而开发设计的课程,是一个国家课程的主体,大多体现为核心课程。【知识模块】 课程2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制定课程计划的首要问题是课程设置。【知识模块】 课程2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根据评价的主体来划分的。【知识模块】
13、 课程2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这一课程流派的主要观点包括:社会改造是课程的核心;学校课程应以建造新的社会秩序为方向;应该把学生看作社会的一员;课程知识应该有助于学生的社会反思;吸收不同社会群体参与到课程开发中来。社会问题而非知识问题才是课程的核心问题。【知识模块】 课程2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综合课程包括:融合课程、核心课程、广域课程。【知识模块】 课程2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重心是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知识模块】 课程2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课程的结构是指课程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知识模块】 课程28 【
14、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树立了一种新的课程观念,开辟了课程研究的新方向。但它取消了课程问题的独特性。【知识模块】 课程2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课程实施的相互适应取向认为,课程实施过程是课程计划与班级或学校实践情境在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组织模式诸方面相互调整、改变与适应的过程。【知识模块】 课程3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经验主义课程论的主要观点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学生是课程的核心;学校课程应以学生的兴趣或生活为基础;学校教学应以活动和问题反思为核心;学生在课程开发中起重要作用。这一论点正是来自经验主义课程论的典型代表人物杜威。【知识模块】 课程31
15、【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理解性知识。【知识模块】 课程3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理解性知识。直接经验强调活动者亲身参与,是获得知识、培养能力的有效途径。【知识模块】 课程二、简答题33 【正确答案】 影响课程改革的主要因素。(1)政治因素。主要表现: 制约课程变革的目标。 制约课程变革的内容选择。制约课程的编制过程。(2)经济因素。主要表现: 提高劳动力素质的客观要求制约着课程目标。 经济的地区差异性制约着课程变革。市场经济与课程变革。市场经济的发展对课程有着直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课程价值取向的变化、课程目标的综合性和课程结构的优化等多个方面。(3)文化因素。主要表现: 文化模
16、式与课程变革。不同的民族文化有着不同的文化特质。民族文化的基本模式要求学校变革课程时,依据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质,设置与不同民族文化相适应的课程,在课程内容、实施、评价等方面考虑和体现民族特色。近年来,新的课程计划中,推行一纲多本,实施双语教学,强调乡土教材的重要性,取得了一定成效。文化变迁与课程变革。学校课程作为传递、传播和创造文化的载体,应随文化的变迁作相应的调整。在科技突飞猛进、文化变迁较为激烈的时期,学校课程应进行较大的变革。在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实施等方面都要调整,或大量增减科目、删添内容,或重新组合课程结构。文化多元与课程变革。现代社会的文化日益呈现多元的趋势,学校课程如何体现文化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教育学 专业 基础 综合 课程 模拟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