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11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11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11及答案与解析.doc(2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 11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从教育学产生与发展的历程来看,教育学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或者说教育学发展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A)科学化问题(B)实践化问题(C)规范化问题(D)艺术化问题2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德国教育家梅伊曼和拉伊创立的教育学说是(A)实验教育学(B)文化教育学(C)批判教育学(D)科学教育学3 下列对教育的概念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广义的教育概念几乎与生活同义(B)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C)把教育与其他现象区别开来的根本特征是它是一种有意识地培养人的活动(
2、D)依据教育的正规化程度,可以将教育分为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4 在教育的历史发展中,教育的终身化理念出现在(A)原始社会(B)古代社会(C)近代社会(D)现代社会5 认为教育不但是一种消费活动,也是一种投资活动的理论是(A)人力资本理论(B)筛选假设理论(C)文凭理论(D)劳动力市场理论6 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帮助学生实现人生价值。这体现了教育的(A)个体社会化功能(B)个体个,陛化功能(C)个体谋生功能(D)个体享用功能7 儿童发展具有顺序性的特点,这要求在教育过程中要遵循(A)因材施教原则(B)循序渐进原则(C)全面发展原则(D)系统性原则8 关于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下列不支持内发论的
3、人物是(A)高尔顿(B)卢梭(C)格塞尔(D)桑代克9 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的法规是(A)1982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 1995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C) 1985 年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D)1993 年中国改革和发展纲要10 包含“两基 ”“两全”“两重” 内容的法规是(A)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B)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C)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D)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11 关于经验主义课程论和存在主义课程论的共同之处,不正确的是(A)都认为课程要根据儿童的需要来确定
4、(B)都主张课程的内容要与儿童的生活相联系(C)都反对固定不变的课程(D)都反对人文学科12 真正的课程是教师与学生联合创造的教育经验,课程实施本质上是在具体教育情境中创生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既有的课程计划只是供这个经验创生过程选择的工具而已。这是课程实施的(A)忠实取向(B)相互调适取向(C)创生取向(D)综合取向13 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主要体现为(A)主导作用(B)主体作用(C)引导作用(D)指导作用14 在教学中,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地安排教学内容,这是坚持了(A)巩固性原则(B)系统性原则(C)量力性原则(D)可接受原则15 由若干教师合作完成一门综合课程的教学任务的是(A)协
5、同教学(B)分组教学(C)复式教学(D)集体教学16 摸底考试是对学生的(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终结性评价(D)总结性评价17 德育过程的基本要素不包括(A)教师(B)德育原则(C)学生(D)德育影影响18 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是(A)劳动(B)课外活动(C)校外活动(D)教学19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A)创造性特点(B)复杂性特点(C)稳定性特点(D)长期性特点20 教师在师生关系的建立与发展中起(A)引导作用(B)辅助作用(C)主体作用(D)主导作用二、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21 终身教育就是专业教育
6、。22 课程目标的来源是对学生的研究。三、简答题23 简述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24 简述德育的体谅模式的理论假设。必答题25 试用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有关理论,分析下列材料。1978 年,中国科技大学开始招收天才儿童,举办少年班,在其走过了 30 年的2008 年,中国科技大学向外界公布了少年班毕业生的跟踪调查结果:30 年来,少年班共招收 31 期学生 1220 人,毕业的 1027 人中,有 935 人考取研究生,比例为91。总体来看,少年班毕业生的升学率高,出国深造率高,就业面广,获国际大奖者多,回国服务的人越来越多。根据中国科技大学的跟踪调查,少年班毕业生主要流向三个领域:国内一流大
7、学、科研机构;国际学术前沿;国内外工商、金融、IT 领域。在毕业生的名单中,不难发现一些闪光的名字:当年以 11 岁低龄入校的 78 级学生张亚勤,曾是美国 IEEE(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百年历史上最年轻的会员,现任微软全球副总裁、微软中国董事长。像他这样年龄在 40 岁左右、毕业 20 年左右的学生,有 18 人在西方一流研究型大学中任正教授,出现了众多国际知名大奖的得主。87 级学生庄小威在 34 岁时成为美国哈佛大学化学与化学生物系、物理系双聘正教授,也是获得美国“ 天才奖 ”的第一位华人女科学家。像她这样年龄 30 余岁、毕业 10 年以上的学生,超过 70 人已经获得国际一流大学的
8、终身教职除了科研领域,少年班毕业生也在海内外各行各业“立脚生根” 。据介绍,科大少年班前 16 届毕业生(1983-1998 年)共 590 人,64获得博士学位,269获得学位。据不完全统计,他们中只有约 20选择了学术研究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另有一大批毕业生在 IT、金融、制造、媒体等领域里崭露头角。但恰是这一点,也引发了不少质疑。按照少年班成立时以培养科学家为目标的标准来评判,大家发现如今继续从事科学研究的毕业生并不是很多,与人们的预期大相径庭。对此,中国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鹿明解释说,少年班成立 30 年来,根据智力早慧少年的特点,已经探索出一条通识教育和因材施教相结合、专业教育和全面素
9、质教育协调发展的培养模式。从成才率的角度说,少年班的毕业生,大部分都没有“泯然众人矣 ”。在成功的背后也有失败的案例。最典型的是昔日的“神童”宁铂如今出家为僧、干政“ 自我封闭 ”、谢彦波“有心理问题”。据了解,科大少年班几乎每年都有 1 至 3 个“问题学生” 被退学,有的自控力差、贪玩、学业跟不上,有的品行不端,还有的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也有个别学生因为生活不能自理被休学。26 下面的材料讲述的是一名考上外地名牌大学的沈阳女孩因不会做家务而退学。阅读下列材料,试运用教育的有关理论加以分析。据 2011 年 8 月 26 日华晨商报报导,小菲是个准大学生,今年高考她考上了南方的一所名牌大学
10、,专业也很热门,8 月 28 日就正式开学了,可在收到了录取通知书后,小菲却哭着告诉爸妈自己不想去南方,想再复读一年考本地的大学,原因是离开了家不知道怎么生活下去。据小菲自己所述,刚出生时父母工作忙,她是奶奶带大的,上小学后才回到家里,可能是父母觉得对她愧疚,回家后使劲地补偿她,吃完饭连洗碗都不舍得用她,她倒开水也会被制止,“我知道爸妈疼我,尤其是我妈,把我照顾得无微不至。”上了高三,妈妈对她的照顾更周到了,每天和小菲一起睡,但会比她早起一小时做营养餐给她。晚上小菲不想学习了,妈妈就连打带闹把她弄精神,对此小菲觉得妈妈很烦。高考估分时预计的成绩不错,父母想让她报考沈阳本地的大学,可小菲拒绝了,
11、她当时的想法是摆脱父母的控制,于是报考了南方的一所大学。8 月初,录取通知书到了,一家人都很高兴,可当天下午,小菲的奶奶突然病了,爸爸、妈妈都赶到了医院。当天晚上小菲一个人在家,在楼下买了饭,吃完就把碗筷放在水池里,想洗出来却把碗打碎了,“收拾碗的时候把手指划破了,那一刻我突然想到我连袜子都洗不好,离开妈妈我怎么生活啊,要是生病了怎么办”小菲说着又哭了,她说她不知道怎么和同寝室的人相处,也不会照顾自己,所以她后悔了,不想去南方上学了。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 11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12、】 本题出自2016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本书简称大纲)第一部分“教育学概述”之第(一)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的理解与掌握程度。教育学最初只是人们对教育经验的一种总结,随着近代以来教育实践活动范围的扩大、结构的复杂和内容的日益丰富,人们对教育问题的论述,逐渐从现象的描述过渡到理论的说明,教育研究也自觉地运用了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但总体而言,教育学的科学性不强,教育学是否称得上是一门科学一直是人们怀疑、争论的焦点,使教育学科学化一直是教育学者们共同的目标。因此,正确答案为 A。【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2 【正确
13、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出自大纲第一部分“教育学概述”之第(三)条“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旨在考查考生对 20 世纪以来教育学发展所形成的理论派别的掌握程度。自 19 世纪末以来,随着教育科学的迅速发展,教育学形成了许多门类和派别,呈现多元化的趋势,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实验教育学、文化教育学、批判教育学和实用主义教育学。其中,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主要是德国教育学家梅伊曼和拉伊;文化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狄尔泰和斯普朗格等;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杜威和克伯屈;批判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鲍尔斯、金蒂斯和布厄迪尔等人。因此,正确答案为 A。【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出
14、自大纲第二部分“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之第(一)条“教育的概念”,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概念的理解与把握程度。教育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广义的教育。广义的教育显然与生活本身并无太大差别。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从教育的内涵上看,把教育看成是一种有意识地培养人的活动,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教育区别于其他现象的根本特征。依据教育的正规化程度,可以将教育分为正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和非正规教育。因此,正确答案为 D
15、。【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出自大纲第二部分“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之第五条“教育的发展”,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的历史发展的了解程度。终身教育思想是 20 世纪60 年代,由保罗朗格朗提出,20 世纪 70 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一书给予确认,已成为人们普遍认同的一种教育思潮。因此,正确答案为 D。【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出自大纲第三部分“教育与社会发展”之第一条“关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主要理论”,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与社会关系主要理论的理解与掌握情况。教育与社会关系的理论主要有教育独立论、教育万能论、人力资本理论、筛选假
16、设理论和劳动力市场划分理论。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认为全面的资本概念应包括物力资本和人力资本。人们用在教育、卫生以及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而进行的国内迁移方面的直接费用乃至为了获得高层次教育而放弃的收入,构成了人力资本投资。选项 B、C 是同一种理论的不同名称,可以排除。劳动力市场理论主要强调教育是将人们分配到不同劳动力市场的重要手段,在不同的劳动力市场中,教育与工资的关系有所不同。劳动力市场理论并没有关注资本和投资的问题。因此,正确答案为 A。【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出自大纲第三部分“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之第(三)条“教育的社会功能”,旨在综合考查考生对教育个体功
17、能和社会功能的理解程度。教育的个体功能主要包括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享用。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表现为促进个体思想意识、个体行为的社会化并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度;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表现为促进人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促进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表现为向学生传授谋生的本领并帮助学生实现人格的提升和完善,体验到精神上的幸福。因此,正确答案为 B。【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出自大纲第四部分“教育与人的发展”之第一条“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对教育的制约”,旨在考查考生对人
18、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对教育的制约的理解程度。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特点主要表现为:发展的顺序性、发展的阶段性、发展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比如身体的发展遵循从上到下,从中间到四肢的顺序;心理的发展总是由机械识记到意义识记,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等。儿童发展的顺序性特点,要求教育要坚持循渐进原则,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因此,正确答案为 B。【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出自大纲第四部分“教育与人的发展”之第二条“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旨在考查考生对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主要观点的掌握程度。根据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是源
19、于内还是源于外,可以将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分为内发论和外铄论。主张性善论者、遗传决定论者以及成熟论者一般强调内在因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决定作用,被称为个体发展动因上的内发论,代表人物有高尔顿、格塞尔。卢梭重视人的自然发展顺序,属性善论者,因此也属于内发论;主张人的发展主要是由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学校的教育与行为训练等决定的,被称为外铄论,代表人物是行为主义者华生,桑代克、斯金纳等都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家,都支持外铄论。因此,正确答案为 D。【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出自大纲第五部分“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第一条“教育目的”,旨在考查考生对我国的教育目的的理解与
20、掌握情况。1982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力等方面全面发展。1995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明确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1993 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各级各类学校要认真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努力使教育质量在 90 年代上一个新台阶。1985 年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则没有这方面的具体内容。此外,1986 年义务教育法的提法与本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教育学 专业 基础 综合 原理 模拟 11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