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模拟试卷81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模拟试卷81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模拟试卷81及答案与解析.doc(2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模拟试卷 81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欧洲教育界公认的第一所新学校是阿博茨霍尔姆乡村寄宿学校,这个学校的创办者是(A)雷迪(B)利茨(C)德摩林(D)德可乐利2 下列关于新教育发展时期的说法错误的是(A)新教育联谊会的建立(B) 新时代教育杂志的创办(C)教育理论从儿童中心转向社会中心(D)代表人物是罗素3 下列学校中不属于新教育运动的实验的是(A)巴德利.达尔斯学校(B)利茨 .伊尔斯保学校(C)德摩林.罗歇斯学校(D)帕克.昆西学校4 蒙台梭利关于幼儿教育的内容不包括(A)感官教育(B)读写
2、算的练习(C)实际生活的练习(D)艺术教育5 被杜威称作“ 进步教育之父 ”的是(A)帕克(B)拉格(C)康茨(D)约翰逊6 以“强调儿童应处于学校教育的中心;重视学校的社会功能;主张学校课程应尽可能与实践活动相联系;强调培养儿童自我探索和创造的精神”为特征的教学法是(A)昆西教学法(B)葛雷制(C)道尔顿制(D)文纳特卡制7 美国教育家约翰逊在亚拉巴马州的费尔霍普创办了费尔霍普学校,该校以何著称(A)有机教育学校(B)昆西教学法(C)葛雷制(D)道尔顿制8 又称“双校制 ”“二部制”或“分团学制” 的教学制度是(A)有机教育学校(B)昆西教学法(C)葛雷制(D)道尔顿制9 “主张废除课堂教学
3、,废除课程表和年级制,代之以公约或合同式的学习;将各教室改为各科作业室或实验室,按学科的性质陈列参考用书和实验仪器,供学生使用,各作业室配有该科教师一人,负责指导学生;用表格法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既可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也可使学生管理简单化”的是(A)有机教育学校(B)昆西教学法(C)葛雷制(D)道尔顿制10 将课程分为两部分,即共同知识或技能(包括读、写、算等工具性学科)与创造性的、社会性的作业(如木工、织布、绘画、雕刻等)。前者主要按学科进行,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适当进行个别辅导。学习按计划进行,平时有进度记录,最后以考试来检验学习结果。后者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活动或施教、不考试。这种制度是
4、(A)昆西教学法(B)葛雷制(C)道尔顿制(D)文纳特卡制11 被公认为是杜威理论的主要解释者和推广者,并将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和桑代克的学习理论结合,创造出一种教学法。这个人物是(A)帕克赫斯特.道尔顿制(B)克伯屈.设计教学法(C)华虚朋.文纳特卡制(D)拉格.社会课程12 规定英国建立地方教育当局,且地方当局有权建立中等学校,并资助文法学校,向进入文法学校的初等学校的毕业生提供奖学金,同时还要考虑初等教育与中等教育的衔接问题的法案是(A)巴尔福法案(B) 哈多报告(C) 斯宾斯报告(D)费舍教育法13 在英国历史上,首次明确宣布教育立法的实施“要考虑到建立面向全体有能力受益的人的全国公
5、共教育制度”,且调整了中央和地方当局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实行全国统一计划的可能性的教育法案是(A)巴尔福法案(B) 哈多报告(C) 斯宾斯报告(D)费舍教育法14 英国教育史上第一次从国家的角度阐明了中等教育应当面向全体儿童的思想,并从儿童发展的角度,明确提出了初等教育后教育分流的主张,以满足不同阶层人们的需要的教育法案是(A)巴尔福法(B) 费舍教育法(C) 哈多报告(D)斯宾斯报告15 被看成是英国中等教育发展中最有价值的设计草图,推动了英国中等教育的发展,并促进了英国公众接受 “人人受中等教育” 的观念以及中等学校划分为文法中学、现代中学和技术中学的三种类型的主张的法案是(A)巴尔
6、福法案(B) 哈多报告(C) 斯宾斯报告(D)费舍教育法16 被视为是决定了英国战后教育发展的基本方针政策的教育法案是(A)巴尔福法案(B) 哈多报告(C) 斯宾斯报告(D)巴特勒教育法17 “提议大力发展高教事业;提高中学生升入高等院校的人数比例;提高工科学院的地位,使之升格为大学或大学院;把高级工艺学院升格为有学位授予权的工科大学;把培养教师的学校改为能授予学位的教育学院”的英国的教育法案是(A)巴特勒教育法(B) 哈多报告(C) 斯宾斯报告(D)罗宾斯报告18 强调“扩大高等教育入学途径,加快培养各种专门人才” ,“调整高等教育课程内容和结构”, “加强和改进高等教育管理,特别是要加强高
7、校内部专业化的管理,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以承担更多的社会和经济课题”, “ 开辟更多的奖学金和助学金途径,促进学生学习” 的是(A)哈多报告(B) 斯宾斯报告(C) 罗宾斯报告(D)雷沃休姆报告19 在英国的历史上首次以立法的形式规定了学校的基本教学内容的法案是(A)巴特勒教育法(B) 罗宾斯报告(C) 斯宾斯报告(D)1988 年教育改革法20 规定“由国家代替个人承担职业教育的任务”“规定 18 岁以下的青年有接受免费职业教育的义务” 的法案,被称为法国 “技术教育宪章 ”的是(A)费里法案(B) 阿斯蒂埃法(C) 教育改革法(D)富尔法案21 提出法国应该实施 618 岁学生的免费义务教
8、育,并提出战后法国教育改革的六项原则的法案是(A)郎之万一瓦隆教育改革方案(B) 阿斯蒂埃法(C) 教育改革法(D)富尔法案必答题22 论述赫尔巴特的教育学体系。23 论述教育心理学化运动的形成、发展与影响。24 比较洪堡在柏林大学的改革和蔡元培的北大教育改革。25 论述工业时代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模拟试卷 81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新教育运动的形成和发展。欧洲教育界公认的第一所新学校是英国教育家雷迪于 1889 年创办的阿伯茨霍尔姆乡村寄宿学校。这被认
9、为是欧洲新教育运动的发端,该学校也被誉为欧洲新学校的典范。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A。【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新教育运动的形成和发展。1914 一 1944 年是新教育运动的发展时期。1914 年,一批蒙台梭利学派的新教育家在英国举行会议,共同讨论新教育的理论。此后,他们每年开一次年会,并提出建立一个国际新教育团体的要求。1921 年,来自 40 个国家的 100 多人在法国加莱举行了主题为“儿童创造性的自我表现”的讨论会。这个会议标志着新教育联谊会正式成立。新教育联谊会的宗旨是进一步促进世界各国新教育思想的交流和新教育的国际化,它为新教育的发展指明了
10、方向,从而加快了世界各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教育理论从儿童中心向社会中心的转变。代表人物为蒙台梭利、德可乐利、爱伦.凯、梅伊曼、拉伊等。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D。【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新教育运动中的著名实验。欧洲教育界公认的第一所新教育学校是英国教育家雷迪于 1889 年创办的阿伯茨霍尔姆乡村寄宿学校。这被认为是欧洲新教育运动的发端,该学校被誉为欧洲新学校的典范。在英国,1893年巴德利在英格兰南部创办了贝达尔斯学校:利茨先后创办了三所相互衔接的家庭式乡村寄宿学校。这三所学校分别是伊尔森保学校、豪宾达学校、比伯尔史泰因学校,形成了“乡村之家运动”;德
11、摩林在法国创办了第一所新学校罗歇斯学校。帕克的昆西学校是进步教育运动中的代表。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D。【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内容包括:(1)感官教育。重视幼儿感官训练和智力的培养,这是“儿童之家”的重要特色,也是蒙台梭利方法的一大特点。蒙台梭利极为重视感官教育。她的感官教育主要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及触觉的训练,其中以触觉练习为主。在“儿童之家”里,她针对人的各种感官,专门设计了各种有独创性的教具。(2)读写算练习。蒙台梭利认为,36 岁的幼儿已经具备学习文化知识的能力,她经过实验也证明所有儿童都具有学习读写算的能力。教育者应当利用这种
12、能力,为儿童准备适当的教材、教具,并提供正确的学习途径。(3)实际生活练习。主要包括:第一项,日常生活技能的练习;第二项,园艺活动;第三项,手工作业;第四项,体操;第五项,节奏动作。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D。【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19 世纪末,帕克先后在马萨诸塞州昆西市和芝加哥库克师范学校进行教育革新实验,创造了“昆西教学法”,被杜威称作“进步教育之父”。1896 年,杜威创办芝加哥实验学校。在杜威的影响下,许多进步教育实验以各种形式展开。早期的进步教育家们都关心通过学校改变社会,但由于受到不同教育理论的影响,他们的方法不尽相同。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A。【知识
13、模块】 中外教育史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美国进步教育运动的先驱者帕克在担任马萨诸塞州昆西市教育局长时,领导和主持了昆西学校实验。帕克的教育革新措施以“昆西教学法”或“昆西制度”著称。其主要特征是“强调儿童应处于学校教育的中心;重视学校的社会功能;主张学校课程应尽可能与实践活动相联系;强调培养儿童自我探索和创造的精神”。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A。【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1907 年,美国教育家约翰逊在亚拉巴马州的费尔霍普创办了费尔霍普学校,该校以“有机教育学校”而闻名。约翰逊称她的教育方法是“有机的”,因为它们遵循学生的自然生长。有机教育学校的整个课程
14、计划以活动为主。她设计体育活动、自然研究、音乐、手工等活动代替一般课程。学校的目的在于为儿童提供每个发展阶段所必需的作业和活动。她主张以一般的发展而不是以获得知识的分量来作为教育的目标。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A。【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美国教育家沃特于 1907 年被印第安纳州葛雷市教育委员会聘为公立学校的督学,推行一种以“葛雷制”著称的教学制度,亦称“双校制”、“二部制”或“分团学制”。沃特以具有社会性质的作业为学校的课程。他把学校分成四个部分:体育运动场、教室、工厂和商店、礼堂。课程也分成四个方面:学术工作、科学、工艺和家政,团体活动,体育和游戏。葛雷学校以
15、其独特的教学制度而闻名。为了减少学校经费开支,充分利用现有的设施以提高办学效率,沃特在教学中采用二重编法,即将全校学生一分为二,一部分在教室上课,另一部分则在体育场、图书馆、工厂、商店以及其他场所活动,上下午对调,解决了葛雷地区学校少、供不应求的矛盾。相对当时一般公立学校组织中的惊人的浪费来说,沃特的措施是有积极意义的。沃特的葛雷制曾被认为是美国进步教育思想的最卓越的例子。它的课程设置能保持儿童的天然兴趣和热情,管理方式经济而有较高的效率。因此,本题的答案为C。【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美国教育家帕克赫斯特是道尔顿制的创始人。1920 年,她应邀去马萨诸塞州道尔
16、顿市的道尔顿中学实施一项名为“道尔顿实验室计划”的教育革新计划(一般简称“道尔顿制”或“道尔顿计划”)。“道尔顿制”是一种个别教学制度。帕克赫斯特提出以下主张:废除课堂教学,废除课程表和年级制,代之以“公约”或合同式的学习:将各教室改为各科作业室或实验室,按学科的性质陈列参考用书和实验仪器,供学生使用,各作业室配有该科教师一人,负责指导学生;用“表格法”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既可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也可使学生管理简单化。20 世纪 20年代,道尔顿制在许多国家如英国、苏联流行一时,尤其对我国产生过较大的影响。道尔顿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过于强调个体差别,对教师要求高,以及在实施时易导致放任自流等。
17、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D。【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1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美国教育家华虚朋在 19191945 年任伊利诺伊州文纳特卡教育官员期间,从事以“文纳特卡计划”著称的教育实验。华虚朋教育实验的具体做法是将课程分为两部分,即共同知识或技能(包括读、写、算等工具性学科)与创造性的、社会性的作业(如木工、织布、绘画、雕刻等)。前者主要按学科进行,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适当进行个别辅导。学习按计划进行,平时有进度记录,最后以考试来检验学习结果。后者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活动或施教、不考试。因此,本题的答案为D。【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1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设计教学
18、法。克伯屈是杜威的弟子,被公认是杜威的理论的主要解释者和推广者。克伯屈继承了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并使之通俗化;同时吸收了桑代克的学习理论,在两者的基础上,克伯屈提出了独特的设计教学法。设计教学法废除了班级授课制,打破了学科体系,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进行有目的的活动,由此来设计学习单元和组织学校的工作。因此,本题的答案为B。【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1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巴尔福法案与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变化。1902 年,英国通过了巴尔福法案。该法案要求建立地方教育当局,而且地方教育当局有权建立中等学校,并资助文法学校,向进入文法学校的初等毕业生提供奖学金,同时还考
19、虑了初等教育与中等教育的衔接问题。法案第一次把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放在一起论述,使国民教育变为完整的初等教育,并把中等教育纳入地方管理,结束了英国教育长期的混乱状态,提供了建立国家公共教育的基础。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A。【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1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费舍教育法。1818 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教育大臣费舍提出的教育议案,制定了新的初等教育法,也称费舍教育法。法案规定:(1)加强地方当局发展教育的权力和国家教育委员会制约当局的权限。(2)地方当局为 25 岁的儿童开设幼儿学校;规定 514 岁为义务教育阶段;小学一律实行免费教育;禁止雇佣不满 12 岁的儿童做
20、童工。(3)地方教育当局应建立和维持继续教育学校,向进入这种学校的年轻人免费提供适当的学习课程、教学和体育训练,年轻人每年应在继续教育学校中接受 320 个学时的学习。费舍教育法在英国历史上,首次明确宣布教育立法的实施“要考虑到建立面向全体有能力受益的人的全国公共教育制度”,在建立完整的国家教育制度方面迈进了一步,使 14 岁以前的初等义务教育成为国民教育。法案调整了中央和地方当局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实行全国统一计划的可能性。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D。【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1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1926 年,以哈多为主席的英国调查委员会提交了一份关于英国中等教育的报告,该报
21、告称为哈多报告。报告的主要内容为:(1)儿童在 11 岁以前所受到的教育称为初等教育;(2)儿童在 11 岁以后所受到的各种形式的教育均称为中等教育,中等教育阶段设立四种类型的学校:文法学校、选择性现代中学、非选择现代中学、公立小学高级班或高级小学;(3)为了使每个儿童进入最合适的学校,应当在 11 岁时进行选择性考试。哈多报告第一次从国家的角度阐明了中等教育应当面向全体儿童的思想,并从儿童发展的角度,明确提出了初等教育后分流的主张,以满足不同阶层人们的需要。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C。【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1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斯宾斯报告。1938 年,英国教育委员会
22、咨询委员会在主席斯宾斯爵士的领导下提出了关于文法中学和技术中学的中等教育的报告,史称斯宾斯报告。斯宾斯报告在延续哈多报告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改革中等教育,使其适应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经济发展对中等技术人才的需要,促进了综合中学运动的实质性进展。具体而言,报告规定:(1)开办技术中学,将技术教育作为中等教育的一部分。(2)支持广泛建立现代中学,认为这是使低下社会阶层的青少年受到中等教育的一个重要措施。(3)重申各种类型的中等学校享有平等的地位,青少年从 11 岁起进入哪一种类型的中等学校,取决于他们的智力水平。(4)教育应该适合学生的兴趣、需要和社会需求。中等学校可根据选修形式开设职业学科等有用
23、科目,而学生可自由选择。(5)建议设立多科性中学,使它兼有文法中学、现代中学和技术中学的特点。斯宾斯报告强调了社会的需要和学校的社会职能,并且明确提出建立具有综合性质的多科性中学。这是综合中学最早的实践性建议。因此,在英国的教育史上,斯宾斯报告被看成是英国中等教育发展中最有价值的设计草图,推动了英国中等教育的发展。此后,英国公众开始接受“人人受中等教育”的观念以及中等学校划分成文法中学、现代中学和技术中学三种类型的主张。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C。【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1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1944年教育法。1944 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教育大臣巴特勒的教育法案,史称19
24、44 年教育法,亦称巴特勒教育法,它是英国战后教育改革的法律基础,其中心内容在于调整教育领导体制以及谋求初等教育与中等教育的衔接。法案要求所有的人都接受中等教育,并将义务教育的年龄延长至 15 周岁;废除双轨制,确认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继续教育是连续的三个阶段。巴特勒教育法是英国教育制度发展史上的一项重要法令,它决定了英国战后教育发展的基本方针政策。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D。【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1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罗宾斯原则”。巴特勒教育法是英国教育制度发展史上的一项重要法令,它决定了英国战后教育发展的基本方针政策。直到 1963年,英国才进入了所谓的“教育改革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教育学 专业 基础 综合 中外 教育史 模拟 81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