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模拟试卷7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模拟试卷7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模拟试卷7及答案与解析.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模拟试卷 7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学记中“ 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 反映的是西周时期的(A)小学(B)大学(C)乡学(D)塾2 主张“故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的是(A)韩非子(B)商鞅(C)李斯(D)管仲3 下列说法不是王充关于教育对人的作用的观点的是(A)强调胎教(B)教育决定人性的发展方向(C)教育是人类实现自身价值的必然途径(D)性相近、习相远4 以生员实行动态管理为特点,被称为清朝地方官学管理上的一个重要创新的措施是(A)六等黜陟法(B)监
2、生历事(C)积分法(D)分斋教学5 主张“学必原本于经术 ”,“不为迂腐,必兼读史”,教授诗文,传授天文、数学、地理等自然科学知识的是(A)王守仁(B)黄宗羲(C)王夫之(D)王廷相6 近代中国政府派出的首批留学生的出发时间是(A)1872 年(B) 1863 年(C) 1868 年(D)1873 年7 清末学部设立于(A)1904 年(B) 1905 年(C) 1906 年(D)1909 年8 把课程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儿童将来生活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如阅读、拼字、习作、写作、计算等,这类课程属于学科课程,安排在上午进行,要求每个儿童在个别化教学中学得十分纯熟;第二部分是创造的社会活动使儿
3、童个人的能力和社交意识得到发展,如音乐、美术、文学欣赏和各种创造表演等,这一部分属于活动课程,安排在下午进行的教学法是(A)设计教学法(B)道尔顿制(C)文纳特卡制(D)葛雷制9 规定小学教育“ 发展儿童身心,并培养儿童民族意识、国民道德基础及生活所必需的基本知识技能” 的文件是(A)1931.三民主义教育实施原则(B) 1932.小学法(C) 1932.小学课程标准(D)1933.小学规程10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是(A)生活即教育(B)社会即学校(C)教学做合一(D)生活教育理论11 公元前 6 世纪以前的印度教育常称为(A)婆罗门教育(B)古儒学校(C)佛教教育(D)宫廷教育12 古罗马
4、共和时代的教育中,是希腊化的产物的学校是(A)文法学校(B)修辞学校(C)初等教育(D)私人教育13 修道院学校的教学方法不包括(A)教义问答(B)抄写(C)背诵圣经(D)辩论14 法国大革命时期,共提出了近 25 个不同的教育法案和教育计划,其中三个最为著名,共同的特点都是建立统一的国民教育体系。这三个法案不包括(A)塔列兰法案(B)孔多赛法案(C)雷佩尔提法案(D)进一步普及知识的法案15 于 1872 年颁布,规定 614 岁的 8 年初等教育为强迫义务教育阶段的法案是(A)福斯特法(B) 普通学校法(C) 费舍法案(D)基佐法案16 为了扩大教育对象、改善教学效果,夸美纽斯提出并全面系
5、统地论述了(A)学制(B)班级授课制(C)学年制(D)大学区制17 赫尔巴特为课程设计提出了“相关” 和“集中”两项原则,这两项原则的理论基础是(A)统觉原理(B)多方面兴趣原理(C)符合儿童经验原理(D)符合儿童的年龄发展阶段原理18 下列学校中不属于新教育运动的实验的是(A)巴德利.达尔斯学校(B)利茨 .伊尔斯保学校(C)德摩林.罗歇斯学校(D)帕克.昆西学校19 强调“扩大高等教育入学途径,加快培养各种专门人才” ,“调整高等教育课程内容和结构”, “加强和改进高等教育管理,特别是要加强高校内部专业化的管理,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以承担更多的社会和经济课题”,“ 开辟更多的奖学金和助学金
6、途径,促进学生学习” 的是(A)哈多报告(B) 斯宾斯报告(C) 罗宾斯报告(D)雷沃休姆报告20 将日本各级教育的发展转向以强调民族主义和加强国家对教育控制的轨道的是(A)1890.教育敕语(B) 1918.大学令(C) 1947.教育基本法(D)1947.学校教育法21 杜威主张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这三个命题揭示的教育观不包括(A)教育既要尊重儿童,又要联系社会(B)教育不仅应尊重儿童的需要、兴趣和能力,同时也应为促进儿童这些心理因素的发展提供外部条件,尤其是社会性的条件(C)儿童的教育、儿童的发展应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且应有明确的社会定向(D)教育只需要联系儿
7、童的日常生活22 美国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创立的一种全新的教育形式,有力地促进了美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发展,又被称为“中等以上教育” 或 “中学后教育”。这种形式是(A)综合中学(B)初级学院(C)社区学院(D)职业学校二、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23 康有为在大同书中设计了前后衔接完整的教育体系。24 18 世纪,启蒙思想家们提出了建立一个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性王国的口号。代表此浪潮的教育思想是以卢梭为代表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潮。三、简答题25 简述墨子的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26 简述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模拟试卷 7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
8、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学记中的“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说的是西周时期的“大学学程”,由此可见大学学程为 9 年。因此,答案为 B。【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是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的主张,其首倡者是商鞅。韩非子在韩非子五蠹中指出“故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这是法家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的一个基本概括。【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王充肯定了教育的作用。他强调胎教;认为教育决定人性的发展方向;教育是人类实现
9、自身价值的必然途径。因此,答案为 D。【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清朝对于生员的管理,建立了严格的“六等黜陟法”,其基本特点是对生员实行动态管理,生员的等级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学业成绩或升或降。“六等黜陟法”是在明朝的“六等试诸生优劣”方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它比明朝的方法更为周密、成熟,也更为有效,可以说,这是清朝在地方官学管理上的一个重要创新。【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黄宗羲关于教育内容的思想,具有广泛、实用的特点,具体包括经学、史学、文学和自然科学四部分内容。其一是“学必原本于经术,而后不为蹈虚”,又指出“受业者必先求经
10、”,“以经术为渊源”。其二是“学者必先穷经,经术所以经世。不为迂腐,必兼读史”。其三,除经学、史学外,诗文也是黄宗羲教授的重要内容。他根据长期的教学经验,提出教授诗文的主张,是只有“好之”才能“专于是”,“聚一生之精力而为之”。他反对模仿,倡导独创,主张兼通经史百家之学。黄宗羲精研天文、数学、地理、乐律等,曾撰有授时历故西历假如等天文著作10 种,圆解割圆八线解等数学类著作 6 种,今水经四明山志等地理类著作 5 种,以及律吕新义乐律著作 1 种。并在甬上证人书院中,向学生讲授天文、地理、六书、九章等。【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1872 年留美幼童首批留学生出发
11、。他们的成行得力于容闳的倡导。1863 年容闳因朋友介绍成为曾国藩的幕僚。1868 年容闳向江苏巡抚丁日昌提出了他酝酿多年的派遣留美学生的梦想。1872 年,第一批幼童詹天佑等人经上海预备学校培训后,从上海出发去美国。1873 年、1874 年、1875 年第二、三、四期幼童也按计划出发。【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为保证学制颁布后新学政策的落实,1904 年学务纲要规定专设总理学务大臣。废科举后,为适应教育形势的新变化,加强教育管理,清政府又进一步对教育行政体制进行了改革。1905 年 12 月,清廷批准成立学部,作为管辖全国教育的中央教育行政机关,并将原来的国
12、子监并入。【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文纳特卡制是比道尔顿教学法更为激进的一种个别教学方法(也叫适应个性教学法),由美国教育实验家华虚朋创造。文纳特卡制设定了四个目标:(1)给儿童以优美快乐的生活;(2) 充分发展儿童的个性;(3)个人的社会化:(4) 养成儿童普遍必需的知识和技能。依据这四个目标,文纳特卡制把课程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儿童将来生活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如阅读、拼字、习作、写作、计算等。这类课程属于学科课程,安排在上午进行,要求每个儿童在个别化教学中学得十分纯熟。第二部分是创造的社会活动使儿童个人的能力和社交意识得到发展。如音乐、美术、文学欣赏和各种
13、创造表演等,这一部分属于活动课程,安排在下午进行。就儿童个人来说,可以发展个人的才能对团体来说,可以培养社会意识、团队和协作精神。因此,答案为 C。【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学校教育发展问题。在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通过制定和颁布一系列法令法规,如 1931 年的三民主义教育实施原则、1932 年的小学法、1932 年的小学课程标准以及 1933 年的小学规程,1936 年又对小学课程标准加以修订。其中小学规程规定“发展儿童身心,并培养儿童民族意识、国民道德基础及生活所必需的基本知识技能”。因此,答案为 D。【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1
14、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的思想与实践。“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集中地反映了他在教育目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主张。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是“生活即教育”在学校与社会关系问题上的具体化:“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在教学方法问题上的具体化。因此,答案是 D。【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1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公元前 6 世纪以前的印度教育常称为婆罗门教育。婆罗门教育以维持种姓压迫和培养宗教意识为核心任务。记载印度历史的古籍吠陀被崇奉为经典,也是主要的学习内容。入学校、习经典的权利只能为婆罗门、刹帝利和吠舍所享
15、有,但三者享有的受教育权利的内容不完全相同。公元前 8 世纪以后,出现了一种办在家庭中的婆罗门学校,通称“古儒学校”。在此类学校中,教师被称为“古儒”。儿童学习的内容主要为吠陀。古儒学校的课程以神学为主。公元前 6 世纪释迦牟尼创立佛教。佛教将讲道与个人的钻研结合起来。当时的寺院不仅是教学机构,而且也是学术机构,堪称学术研究中心。宫廷学校是古埃及的学校。因此,答案为A。【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1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共和时期的古罗马的教育。罗马在征服希腊并受希腊文化影响之前是一个农业城邦,没有正式的学校,家庭教育是这一时期的主要教育形式。罗马人征服希腊后,受处于更高水平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教育学 专业 基础 综合 中外 教育史 模拟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