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教育史)模拟试卷28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教育史)模拟试卷28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教育史)模拟试卷28及答案与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教育史)模拟试卷 28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下列哪个选项不是西周学校“六艺” 教育的内容?( )(A)射(B)御(C)诗(D)数2 在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中,( )是最高的道德概念。(A)礼(B)仁(C)孝(D)德3 被认为是“ 初学人德之门也 ”,揭示了“古人为学次第”的著作是( )(A)中庸(B) 学记(C) 大学(D)乐记4 学记中的“ 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指的是 ( )(A)藏息相辅(B)教学相长(C)及时施教(D)长善救失5 论衡是哪位思想家的代表作?( )(A)王充(B)王阳明(
2、C)韩愈(D)董仲舒6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科举制度的合理性?( )(A)明确了学校教育的目的(B)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使选士与育士结合(D)使选拔人才较为公正客观7 “开成石经 ”是由哪位皇帝命令篆刻的 ?( )(A)唐太宗(B)唐玄宗(C)唐文宗(D)武则天8 北宋第一次兴学期间,胡瑗用于太学的教学制度称为( )(A)苏湖教学法(B)三舍法(C)朱子读书法(D)实学教学法9 以下有关三舍法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舍法是我国古代首创的以考试成绩选拔人才的制度(B)融养士和取士于太学,提高了太学的地位(C)三舍法是我国古代大学管理制度的一项创新(D)对学生的考查和选拔力求做到将平时
3、行艺与考试成绩相结合10 以下几种教学制度中,不是把学生学业成绩与等级地位相连的是( )(A)积分法(B)三舍法(C)苏湖教学法(D)六等黜陟法11 提倡学校应成为民主议政场所的思想家是( )(A)颜元(B)黄宗羲(C)李贽(D)王夫之12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福建船政学堂培养的人才范围( )(A)政治人才(B)军事人才(C)军工技术人才(D)艺术人才13 科举制正式废除的时间是( )(A)1902 年(B) 1875 年(C) 1905 年(D)1915 年14 宣扬“体用一致 ”的文化教育观的是 ( )(A)康有为(B)梁启超(C)严复(D)黄宗羲15 民国初年,“ 五育并举 ”的方针是由(
4、)提出来的。(A)蔡元培(B)陈独秀(C)李大钊(D)吴玉章16 蔡元培主张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要( )(A)养成健全的人格(B)健全中华人民的体魄(C)培养有生产和知识技能的人(D)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17 1928 年在中华民国大学院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上,以 1922 年学制为基础并略加修改,提出了( )(A)壬寅学制(B)戊辰学制(C)癸卯学制(D)壬戌学制18 陈鹤琴的活教育主要是从( )的教育实践中总结出来的。(A)国立幼稚师范学校(B)晓庄师范学校(C)农民运动讲习所(D)乡村学校二、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19 简要评价教会学校对中国教育的影响。三、简答题20 简述汉武
5、帝“ 独尊儒术 ”的文教政策。21 简述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采取的学校管理措施。22 请解释“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 文化教育方针。23 简述陶行知“ 生活课程论 ”的特点。必答题24 评述孔子的教育思想。四、名词解释25 “六等黜陟法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教育史)模拟试卷 28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2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宋代理学家对大学有一个基本估价,认为它是“初学人德之门也”。【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4 【正确答案】 A
6、【试题解析】 孟子讲“人皆可以为尧舜”。【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5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6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7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8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9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10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11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12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13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14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15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16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国
7、教育史17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18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二、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19 【正确答案】 主要从积极方面评价,教会学校促进了中国从传统教育过渡为近代教育。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促进了西学的传播。传递了先进教育理念、制度、方法。扩大了国人的教育视野,如女学、幼稚园等。培养了新式学堂急需的教师。【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三、简答题20 【正确答案】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国家政策和文化教育皆以儒术为本,儒学成为统一的指导思想,经学的昌盛有力地推动了学校教育的发展,教育目的、内容、教材空前地统一起来。以儒家经典为教育内容,用严格的
8、师法代替自由讲学,书本知识在教学中占主要地位,长句古训代替了现实问题的探讨,这便是“独尊儒术” 政策对教育的重大影响。(2)兴办太学。实行设太学养士,这是落实“独尊儒术” 教育政策的重要步骤。汉武帝下令为五经博士设弟子,标志着太学正式成立,以经学教育为内容的中国封建教育制度正式确立。(3)建立察举制度。察举制始于汉文帝时期,在汉武帝时期得以确立,是先经考察举荐、再经考试,据考试成绩优劣选拔人才的制度,是对太学养士选材的补充。其保障了读书做官、以儒术取士的落实,是科举制度的先导。【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21 【正确答案】 “ 整饬学风 ”,建立训育制度;实行童子军训练和军训;颁布课程标准,实行教
9、科书审查制度;实行毕业会考制度。【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22 【正确答案】 毛泽东指出,“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就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这既是文化的方针,也是教育的方针。所谓“民族的 ”,是指新民主主义教育是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尊严,带有民族特性的教育。它不一概排除外国教育,也不“全盘西化” ,而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具有民族的形式和特点而与新民主主义的内容相结合,即为新民主主义的教育。所谓“科学的 ”,是指新民主主义教育是反对一切封建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主张客观真理,主张理论与实践统一。它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对中国
10、古代和近代教育既不一概否定,也不因循守旧,而是剔除封建糟粕,吸取其民主性精华。所谓“大众的 ”,是指新民主主义教育是为全民族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农劳苦民众服务的,并逐渐成为他们的教育,因而又是民主的。它把革命干部和群众的教育互相区别和联系,把普及和提高互相区别和联系,是人民大众的有力武器,是革命总战线中一条必要和重要的战线。【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23 【正确答案】 把书作为一种工具,一种生活的工具,一种做的工具,主张过什么生活用什么样的书;主张将以生活为中心的生活指导书代替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主张把社会之需要与能力,个人之需要及生活事业本体之需要作为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安排的主要依据。【知识模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教育学 专业 基础 综合 中国 教育史 模拟 28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