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教育史)模拟试卷21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教育史)模拟试卷21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教育史)模拟试卷21及答案与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教育史)模拟试卷 21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西周还没有出现的教育是( )(A)女子教育(B)家庭教育(C)小学教育(D)大学教育2 以下哪一项不是古代私学兴起的原因?( )(A)受教育的对象越来越多(B)奴隶制的解体(C)学术文化下移(D)养士之风盛行3 在教育上主张主动施教、“强说人” 的学派是( )(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4 “自行束惰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出自哪位教育家 ?( )(A)孔子(B)孟子(C)荀子(D)墨子5 以下哪一个不是太学的法定教材?( )(A)诗(B) 礼(C
2、) 乐(D)易6 郡国学是什么性质的学校?( )(A)中央官学(B)私学(C)地方官学(D)官私合办7 唐朝各学校五月份放的长假称为( )(A)旬假(B)田假(C)授衣假(D)月假8 韩愈的学说代表的是( )阶级的利益。(A)劳动人民(B)农民(C)小生产者(D)封建地主9 四书的作者是( )(A)孔子(B)颜元(C)朱熹(D)王守仁10 从“教”“养”“取”“任”四个方面来综合考察人才的系统理论是由谁提出的?( )(A)韩愈(B)朱熹(C)王安石(D)王守仁11 以下几组人物中,二者都有提出并实行分斋教学的是( )(A)王安石、胡瑗(B)胡瑗、朱熹(C)胡瑗、颜元(D)颜元、王安石12 最早
3、明确表述“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这一概念的是 ( )(A)沈寿康(B)王韬(C)冯桂芬(D)郑观应13 近代中国第一批西学知情者是( )(A)早期改良派(B)洋务派(C)教会学校毕业华人学生(D)中国第一批留美学生14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没有涉及的教育领域是( )(A)职业教育(B)师范教育(C)女子教育(D)幼儿教育15 清末新政时期,派遣留学生主要是去哪个国家?( )(A)美国和法国(B)英国和法国(C)日本和美国(D)英国和日本16 率先发表文章提出“ 收回教育权 ”口号的是( )(A)余家菊(B)蔡元培(C)陈独秀(D)李大钊17 1932 年,国民政府教育部以“系统混杂,目标分歧”
4、 为由整顿全国中学教育,其主要措施是( )(A)中学分设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B)高中分设普通科和职业科(C)高中分设文科和理科(D)中学分设普通学校和职业学校18 以下有关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内容可概括为“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B)它既是文化的方针,也是教育的方针(C)所谓 “民族的” 是指,新民主主义教育主张中华民族的教育独立,反对外国教育(D)所谓“大众的 ”是指,新民主主义教育是为工农劳苦民众服务的19 陶行知创立“ 小先生制 ”的主要目的在于( )(A)解决普及教育的师资问题(B)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C)发挥优秀学生的帮扶作用(D)尽早完成儿童的
5、社会化20 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是( )(A)鼓楼幼稚园(B)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C)山海工学团(D)育才学校二、简答题21 简要介绍学记里的教育思想。必答题22 试从科举制度的演变分析科举制与学校教育的关系及其对学校教育的影响。23 试以康有为为代表,分析维新派对中国教育改革的贡献。24 试分析蔡元培改革北京大学的指导思想、具体措施,及其对我们的启示。三、名词解释25 科举制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教育史)模拟试卷 21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6、 受教育对象的增加是私学兴起的结果而不是原因。【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3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4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5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6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7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8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9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10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11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1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最早表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概念的是沈寿康,1896 年 4 月,他主张:“中西学问本自
7、互有得失,为华人计,易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13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14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15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16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1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1932 年 12 月公布的中学法,进一步明确中学教育的目标为“继续小学之基础训练,以发展青年身心,培养健全国民,并为研究高深学术及从事各种职业之预备。”【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18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1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陶行知认为,“穷国普及教育最重要的钥匙是小先生”,
8、即“小先生制”是为了解决普及教育中师资稀缺、经费匮乏、谋生与教育难以兼顾、女子教育困难等矛盾而提出的。【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20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二、简答题21 【正确答案】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它是先秦时期儒家教育和教学活动的理论总结,主要论述了教育的具体实施,偏重于说明教学过程的各种关系。其作者一般认为是思孟学派,甚至具体到是孟子的学生乐正克。其主要内容包括教育作用与目的,教育制度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的原则与方法等几大部分。(1)教育作用与教育目的。学记把教育的作用和目的概括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化民成俗”
9、(兴办学校,推行教育,教化人民群众遵守社会秩序,养成良好风俗)。学记将教育与政治高度结合起来,使教育成为政治的手段。学记尽管说明了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但它认为人的发展问题是服从于政治与社会的发展的。因此,教育只是人与社会、政治之间的中介。(2)教育制度与学校管理。学制与学年。学记把大学教育定为两段、九年。七年为一段,谓之“小成” ;九年合格后,谓之“大成”。视学与考试。其中,一、三、五、七、九都有考试,分别是,“视离经辨志”“视敬业乐群”“视博习亲师”“视论学取友”“知类通达,强力而不返”。体现国家对教育的重视。(3)教育教学的原则。可归纳为,“ 预、时、孙、摩 ”“长善救失”“启发诱导”
10、“藏息相辅”。“禁于未发之谓豫”预防性原则。“当其可之谓时”及时施教原则。“不陵节而施之谓孙”循序渐进原则。“相观而善之谓摩”学习观摩原则。“长善救失”教师要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帮助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启发诱导”。“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教师引导学生,但又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走;督促勉励,又不勉强、压抑学生;打开学生的思路,但又不给学生提供现成的答案。“藏息相辅”:既有有计划的正课学习,又有课外活动和自习,有张有弛,让学生感到学习的乐趣,劳逸结合。【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必答题22 【正确答案】 (1)科举制度的演变历史。隋唐初创科举。宋代科举改革。a名额扩大;b考试与授官紧密结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教育学 专业 基础 综合 中国 教育史 模拟 21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