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教育史)模拟试卷20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教育史)模拟试卷20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教育史)模拟试卷20及答案与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教育史)模拟试卷 20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古代,原为养马之地,后用于军事训练和习武场所的学校形态是( )(A)校(B)序(C)庠(D)瞽宗2 将教师视为治国之本,从教育的地位和维护学术思想的统一性出发强调尊师,其尊师思想对后世“ 师道尊严 ”的形成有很大影响的教育家是 ( )(A)孔子(B)老子(C)荀子(D)孟子3 “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出自哪位教育家?( )(A)孔子(B)孟子(C)荀子(D)董仲舒4 汉代首先提出“ 独尊儒术 ”思想的是( )(
2、A)王充(B)董仲舒(C)贾谊(D)郑玄5 察举制发展为一种较为完备的仕进制度是在( )时期。(A)汉文帝(B)汉武帝(C)汉高祖(D)汉景帝6 唐朝各类学校中,属于东宫管辖的是( )(A)弘文馆(B)崇文馆(C)广文馆(D)国子学7 唐朝时期,中国与日本文化交流的本质是( )(A)文化输入(B)文化融合(C)文化输出(D)文化隔离8 以下蒙学教材,不属于诗歌类的是( )(A)蒙求(B) 训蒙诗(C) 千家诗(D)唐诗三百首9 程朱理学控制科举与学校始于哪个朝代?( )(A)宋代(B)元代(C)明代(D)清代10 以下对颜元思想的评价,错误的一项是( )(A)在批判传统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思想,
3、具有历史进步意义(B)以维护封建统治为目的是颜元思想的阶级局限性(C)冲破了理学教育的桎梏,具有鲜明的经世致用的特性(D)冲破了封建思想的阶级局限,认识到封建教育的根本问题所在11 “不拘一格降人才 ”反映的是清末 ( )的教育主张。(A)改革派(B)启蒙家(C)改良派(D)洋务派12 近代第一所主要面向华人的新式学校是( )(A)英华书院(B)马礼逊学堂(C)宁波女塾(D)徐汇公学13 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首次以专文论述师范教育的文章是( )(A)大同书(B) 劝学篇(C) 变法通议论师范(D)学记14 中国的师范教育开始于( )(A)上海南洋公学(B)京师大学堂(C)经正女学(D)湖南时务学堂
4、15 杜威的思想在五四时期表现为哪一种教育思潮?( )(A)科学教育思潮(B)国家主义教育思潮(C)平民教育思潮(D)实用主义教育思潮16 1928 年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上通过的教育方针是( )(A)五育并举(B)党化主义(C)三民主义(D)战时须作平时看17 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是由( )确定的。(A)周恩来(B)毛泽东(C)晏阳初(D)杨贤江18 陶行知是( ) 理论的代表人物。(A)生活教育(B)乡村教育(C)活教育(D)平民教育19 我国活动时间最长的人民教育团体是( )(A)山海工学团(B)晓庄学校(C)中华职业教育社(D)育才学校二、简答题20 大学里的“ 三纲领 ”“八条目”是指什
5、么?21 简述 1922 年学制的历史意义。必答题22 阐述朱熹的教育思想及其历史地位。23 试评述梁启超的教育思想。三、名词解释24 学在官府25 四馆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教育史)模拟试卷 20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荀子特别重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竭力倡导尊师。【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3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4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5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6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
6、国教育史7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8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9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10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11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12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13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14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15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16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17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18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19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
7、二、简答题20 【正确答案】 大学提出了“三纲领” 和“八条目”。大学开头就说:“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就是后人所说的大学“ 三纲领”。所谓“明明德 ”,就是发扬光大人所固有的天赋的光明道德。所谓“亲民”,是指发扬了善性之后,即从事治民,治民要亲爱人民。所谓“止于至善” ,就是要求达到儒家封建伦理道德的至善境界。“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这是大学提出的教育纲领和培养目标。大学还说:“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
8、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后世称之为大学的“八条目” 。这是实现 “三纲领”的具体步骤。“格物”“致知”是八条目的基础。所格的“物” ,所致的“ 知”都是指伦理和道德原则,是指修己治人的道德修养,其实就是指学习儒家经典,提高自身素质。所谓“诚意”,就是要不自欺,要慎独。在与别人相处时这样,独处时也应该这样。所谓“正心”,就是教人防止个人感情、欲望的偏向。“修身”是“ 八条目”的基本,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所要达到的目的,即将个人修养提高到完善的地步,也是大学中讲培养人的最高要求。只有这样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21 【
9、正确答案】 1922 年学制采取了美国的“六三三学制” ,是中国近代学制改革由日本转向美国寻求借鉴的标志。虽说带有模仿和抄袭的痕迹,但从学制的制定过程来看,它经过了长期的酝酿和广泛的讨论,在一定程度上集中了教育界的智慧和经验,考虑到了我国民族工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也考虑到了学龄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年龄分期问题。学制比较彻底地摆脱了封建传统教育的束缚,重视基础的、民众的教育。学制比较简明,又具有灵活性,它的颁布与实施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新教育制度的确立,也标志着中国近代以来的学制体系建设基本完成。【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必答题22 【正确答案】 朱熹,字元晦,祖籍江西,生于福建南剑(今南平),是南
10、宋著名的理学家,一生主要从事学术活动和教育事业。他还编撰了很多书籍,其中影响最广、最深的是四书章句集注(简称四书集注或四书),包括大学章句中庸章句论语集注和孟子集注,四书集注是科举考试的标准答案和各级学校必读的教材,其地位甚至高于五经,影响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教育长达数百年。作为宋明理学的杰出代表人物,在谈到朱熹的教育思想时,就不得不牵扯到其理学思想,这种关系最为明显地表现在他的“明天理,灭人欲” 的思想与教育作用的关系上。朱熹的教育思想建立在其理学思想基础之上。朱熹认为:宇宙万物是由“理” 和“气”两种因素构成的。“ 理” 是精神性的范畴,是创造万物的本源,也是万物运行的目的,是第一性的;“
11、气” 是物质性的范畴,是构成万物的材料,也是“理”的载体,是第二性的。朱熹认为人和万物一样,是理与气结合而成的,人性的主流,禀受于“理” 的部分,就是“天命之性 ”。天命之性是纯然至善的,是超越个体而普遍存在的。理和气结合在一起,就体现为“ 气质之性 ”。“气质之性”有善有恶,有清有浊,清明至善即为天理,昏浊不善则为人欲,而每一个人所秉受的气质之性各不相同。圣人之性清明至善,没有丝毫昏浊,不教而自善。贤人之性次于圣人,通过教育也可达到“无异于圣人”的地步。中人之性则善恶混杂,界于君子和小人之间,“ 教化之行,挽中人而进于君子之域;教化之废,推中人而堕于小人之涂”。这是继承发展了董仲舒和韩愈“性
12、三品”的学说。此外,朱熹还认为人心也与人性有关,就一般人的内心而言,都有“人心” 和“道心”两种成分。“ 道心” 体现天理, “人心”体现人欲,“道心”被包含在“ 人心”里面,是隐性的。教育的作用就在于要让“道心” 显现出来,也就是把 “天理”突出出来,把人的私欲藏起来,这就是“ 存天理,灭人欲 ”,使“人心”服从“ 道心”。这个过程也就是“明人伦”的过程。除了上面讲的对教育作用的分析以外,朱熹的另一个重要贡献则是对小学和大学的划分:朱熹在总结古代教育的基础上,对小学和大学的教育阶段划分及教育内容作了系统论述。人在 8 岁人小学,15 岁人大学。小学和大学是不可割裂的两个学习阶段,即都是为了体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教育学 专业 基础 综合 中国 教育史 模拟 20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