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国际经济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国际经济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国际经济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及答案与解析.doc(1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国际经济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1 及答案与解析1 机会成本不变时,生产可能性曲线是凸向原点的。( ) (中南财大 2006 研)(A)正确(B)错误2 产品周期理论解释了初级产品贸易的原理。( )(中南财大 2008 研)(A)正确(B)错误3 出口退税是一种直接的出口补贴。( ) (中南财大 2008 研)(A)正确(B)错误4 国际收支(Balance 0f PaymeIIts)(北师大 2003 研)5 错误与遗漏账户(Errors and Omissions)(东北财大 2007 研)6 自主性交易(Autonomous Transactions)(南开大学 2000 研,上海外贸学院
2、2006 研)7 直接标价法(Direct Quotation)(南开大学 2000 研,中南财大 2008 研)8 Cross Exchange Rate(上海财大 1997 研)9 Foreign Exchange Swap(南开大学 2000 研)10 一价定律(the law of one price)(人行 1994 研,对外经贸大学 2004 研)11 J 曲线效应(JCurve Effects)(华东师大 1998 研,东北财大 2006 研)12 三元悖论(中南财大 2006 研,人行 2007 研)13 黄金输送点(华东师大 1999 研,北邮 2008 研)14 格雷欣法则
3、(金融联考 2004 研)15 特里芬难题(金融联考 2003 研,人大 2000、2009 研,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2004研,武汉理工大学 2006 研,北大 2006 研,西南大学 2009 研)16 最适度货币区理论(北京工商大学 2006 研)17 什么是国际投资头寸(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position)?它和国际收支有何区别与联系?(对外经贸大学 2007 研)18 如何分析国际收支平衡表?(东北财大 2006 研)19 套期保值的基本原理,并举例说明。(上海交大 200l 研)20 试论新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基本内容与运行状况。(东北财大 2007
4、研)21 简述决定汇率应考虑的因素。(人大 2000 研)22 简述汇率决定的资产组合分析法。(人行 1994 研)23 比较国际收支调节理论中的吸收分析法和货币分析法。(厦门大学 2000 研,武汉理工大学 2006 研)24 什么是蒙代尔分配原则?(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2003、2005 研)25 蒙代尔一弗莱明模型得出的主要理论是什么?(北师大 2004 研)26 谈谈现有的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人大 2000 研)27 试论比较优势理论及其发展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的意义。(浙江大学 200l研)28 你认为比较优势理论在今天能否作为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的指导思想?简述理由。(厦门大学
5、2002 研)29 假设在自由贸易下,某一制成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为 1000 元,该产品在国内生产每单位产出需要使用 500 元的中间投入品。现在假定对该产品征收 30的从价进口关税,并假设关税不影响世界市场价格,另外,假设对生产该产品所使用的中间产品不征收进口关税,问:征收关税后,该制成品的关税有效保护率是多少?这意味着什么?(东北大学 2003 研)国际经济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1 答案与解析1 【正确答案】 重商主义(mercantilism) 是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出现的代表商业资本利益的经济思想和政策体系。重商主义经济学家认为,金银货币是财富的惟一形式,对外贸易是获取财富的源泉。为了积累
6、国内财富,他们主张国家必须干预对外贸易,扩大出口,限制进口。重商主义又可分为早期重商主义和晚期重商主义。其中,早期重商主义主张绝对禁止贵金属外流,因此又被称为重金主义;晚期重商主义则主张追求有利的贸易差额,因此又被称为贸易差额论。【知识模块】 古典贸易理论2 【正确答案】 HO 定理又称赫克歇尔一俄林定理,由两位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师生俩提出。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虽从生产成本的角度解释了两个国家进行国际分工的原因,但并没有解释这种生产差异产生的原因。H O 定理对比较优势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的拓展,从各国要素禀赋方面的差异解释了生产成本差异的原因,从而解释了国际贸易发生的根本性原因,为现代国
7、际贸易理论奠定了基础。该定理认为:在国际分工中,一国应出口密集使用本国相对丰裕要素生产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本国相对稀缺要素生产的产品。即如果一个国家劳动丰裕,资本稀缺,则应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相反,如果一个国家劳动稀缺,资本丰裕,则应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知识模块】 要素禀赋理论3 【正确答案】 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是指在国际贸易中,由于贸易商品价格的变动会引起生产要素在各个国家的再配置,最终达成要素价格的均等化。虽然生产要素在国际间不能自由流动,但在国际间商品的自由流动将会导致这两个国家的工人取得同等的实际工资、资本获得同等的利息、土地获得同等的地租。这
8、是因为两国在实行分工和发生贸易之后,各自经常大量的使用本国丰裕要素进行生产,从而使这类要素价格日趋上涨;同时,由于各自不断进口本国稀缺要素生产的外国产品,将使本国这类要素价格不断下跌。这样,通过国际贸易导致了两国间的工资差异和利息差异的缩小,并使要素价格趋向均等化。【知识模块】 要素禀赋理论4 【正确答案】 斯托珀一萨缪尔森定理(111e Stolper Samuelson Trheorem)是指某一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提高,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则下降。根据斯托珀一萨缪尔森定理可以得出结论:国际贸易会提高该国丰裕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降
9、低稀缺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即国际贸易虽改善了一国整体的福利水平,但并不是对每一个人都是有利的,因为国际贸易会对一国要素收入分配格局产生实质性的影响。【知识模块】 要素禀赋理论5 【正确答案】 罗伯津斯基定理(Rybezynski Theorem)是指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部门的生产增加,而另一部门的生产则下降。罗伯津斯基定理只适用于国际贸易中的“小国” 。对于开放条件下的大国,如果一国某一要素增加,对方国家一切保持不变,那么要素增加后,在国际市场上密集使用该要素的商品的相对价格会下降。所以,若该商品是要素增加国家的出口商品,则该国贸易条件恶化,相应地,
10、对方国家贸易条件改善;若该商品是要素增加国家的进口商品,则该国贸易条件改善,对方国家贸易条件恶化。【知识模块】 要素禀赋理论6 【正确答案】 要素密集度逆转(factor intensity reversal)是指同一种产品中要素的比例在不同的国家会有重大不同,如某些产品在落后国家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而在一些发达国家却属于资本密集型产品。要素密集度逆转原因在于当要素价格发生变化时,某种产品比另一种产品更容易进行要素替代。 如图 3 一 11 所示,、y 两种产品使用 L、K 两种生产要素,图中曲线是它们的等产量曲线,直线 AB、CD分别与等产量曲线相切,切线斜率表示劳动力价格与资本价格之比(r
11、),r为 AB 所表示的直线斜率,可以看到 相对 y 而言是资本密集型产品,而 y 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当要素价格变为 CD 所表示的直线斜率时, 变为劳动密集型产品而 y 变为资本密集型产品,产品的要素密集度发生了逆转。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一种产品的要素替代弹性有很大的差别,在等产量曲线上一种产品比另一种产品的弯曲程度要大得多,造成等产量曲线相交二次,出现两次均衡状态。【知识模块】 要素禀赋理论7 【正确答案】 产业内贸易是产业内国际贸易的简称,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段时间内,同一产业部门产品既进口又出口的现象。产业内贸易具有如下特点:(1)它与产业间贸易在贸易内容上有所不同。产业内贸易是
12、产业内同类产品的相互交换,而不是产业间非同类产品的交换。(2)产业内贸易具有双向性,即同一产业的产品,可以在两个国家之间流动,流向具有双向性。(3)产业内贸易的产品具有多样化。这些产品中既有资本密集型产品,也有劳动密集型产品;既有高技术产品,也有标准技术产品。(4)产业内贸易的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在消费上能够相互替代;二是在生产中需要相近或相似的生产要素投入。【知识模块】 需求、技术变化与国际贸易8 【正确答案】 进口附加税也称“进口税附加” ,是指一国海关对本国进口商进口商品时除征收一般关税外,根据某种目的所加征的一种关税。征收进口附加税通常是作为限制进口的一种临时性的措施来实施的,其
13、目的主要有:应付国际收支危机以及进口激增对国内产业造成的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威胁;纠正外国商品倾销或由于享受补贴而造成的不公平竞争;对某个国家实行贸易歧视或报复等。【知识模块】 关税与非关税壁垒9 【正确答案】 从价税是指根据贸易商品的价格或单价征收的关税。从价税额的计算公式为:从价税额=货物价值 从价税率。从价税的特点是:课税对象的价格越高,其征收税额就越多;课税对象的价格越低,其征收税额就越少。事实上,从价税是按纳税人实际收入的比例征收的税。【知识模块】 关税与非关税壁垒10 【正确答案】 出口商以低于本国国内价格或成本的价格向国外销售商品的行为称为倾销。反倾销税是指进口国政府在确认外国出口
14、商销售到本国市场的商品有倾销行为时,对该商品征收的进口附加税,即在倾销商品进口时,除征收进口关税外,再另征反倾销税。征收反倾销税的目的在于抵制外国商品倾销,保护本国的市场和工业。【知识模块】 关税与非关税壁垒11 【正确答案】 参考价格是国际贸易中一国对另一国征收反倾销税的基准价格。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第六条中,将参考价格规定为“正常价格” ,是指相同产品在出口国用于国内消费时在正常情况下的可比价格,如果没有这种国内价格,则是相同产品在正常贸易情况下向第三国出口的最高可比价格;或产品在原产国的生产成本加合理的推销费用和利润。【知识模块】 关税与非关税壁垒12 【正确答案】 “Voluntary
15、”Export,Quotas 即“自动 ”出口配额制,又称自愿出口限制,是指商品出口国或地区在进口国的要求或压力之下,“自动” 规定某一时期向进口国输出某种特定商品的限额,在限定的配额内自行控制出口,超过配额即禁止出口。“自动 ”出口配额制实际上是进口国为限制进口,保护国内工业而对出口国施加压力的结果,因而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进口配额。【知识模块】 关税与非关税壁垒13 【正确答案】 技术性措施是指为实现维护国家基本安全、保护人类健康或安全、保护动植物的生命或健康、保护环境、保证出口商品质量、防止欺诈行为等合法目标而采取的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等。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指进口国以实现合法目标为由,
16、采取技术性措施以妨碍其他国家商品自由进入该国市场。【知识模块】 关税与非关税壁垒14 【正确答案】 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 继承和发展了亚当 斯密的观点。亚当.斯密认为国际分工应按地域、自然条件不同形成的商品成本绝对差异来分工,即一个国家输出的商品一定是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生产成本绝对低于他国的商品。李嘉图发展了这个观点,他认为各国不一定专门生产劳动成本绝对低的商品,而只要专门生产劳动成本相对低的商品,便可进行对外贸易,并能从中获益和实现社会劳动的节约。因此,他认为国家应该按照“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 的比较优势原则进行分工。如果一个国家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有利的地位,但有利的程度不
17、同,而另一个国家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不利的地位,但不利的程度也不同。在这种情况下,前者应专门生产最为有利的商品,后者应专门生产其不利程度最小的商品,通过对外贸易,双方都能取得比自己以等量劳动所能生产的更多的商品,从而实现社会劳动的节约,给贸易双方都带来利益。李嘉图的“ 比较成本说”强调自由贸易可以带来整个社会福利的增加。在自由贸易的体系下,每个国家都可以有自己的比较优势,通过分工生产自己有优势的产品,进口自己没有优势的产品,这样可以获得最大的贸易收益。从这个理论也可以看出李嘉图对世界国际分工非常重视。【知识模块】 古典贸易理论15 【正确答案】 (1)比较优势是指一国在生产某种产品时所
18、具有的相对成本优势。按照比较优势理论,一国生产时决定生产哪种产品所遵循的原则是“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 ;机会成本是因一种选择而放弃的最优替换物或失去最好机会的价值。任何一种资源供给的有限性和稀缺性是分析机会成本的前提。从机会成本的角度可以这样解释比较优势:在一国有限的资源条件下,该国决定生产哪种产品取决于生产该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的大小。如果相比较而言,生产 A产品的机会成本比生产 B 产品的机会成本小,即生产 A 产品所放弃的价值较少,也就是说 A 产品具有比较优势,那么该国生产 A 产品是有利的。(2)在封闭条件下,一国最多只能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消费。而在开放经济中,该国将按照比较
19、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通过国际贸易换取自己需要的产品。由于按照比较优势生产比在封闭条件下生产的机会成本低,即资源利用率高,从而能够从同样的资源中获得更多的经济效应。故当一国存在比较优势时,国际贸易使得该国能够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之外进行消费,从而提高该国的福利水平。【知识模块】 古典贸易理论16 【正确答案】 (1)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的含义及假设条件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是指在国际贸易中,由于贸易商品价格的变动会引起生产要素在各个国家的再配置,最终达成要素价格的均等化。虽然生产要素在地区间不能自由流动,但在地区间商品的自由流动将会导致这两个地区的工人取得同等的实际工资、资本获得同等的利息、土地获得同
20、等的地租。这是因为两地在实行分工和发生贸易之后,各自经常大量的使用本地区丰裕要素进行生产,从而使这类要素价格日趋上涨;同时,由于各自不断进口本国稀缺要素生产的外国产品,将使本国这类要素价格不断下跌。这样,通过国际贸易导致了两地区间的工资差异和利息差异的缩小,并使要素价格趋向均等化。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存在一系列的假设条件,它假设:两个国家、两种生产要素、两种商品;在所有市场上都有竞争;每一种生产要素的供应量都是固定的,在各国之间没有生产要素的移动;两种商品生产的技术水平完全一样,但要素密集度不一样,并且不发生生产要素密集度变换;两个国家不论有无贸易都生产两种商品;没有关税和运输成本,商品在国际间
21、能完全自由流动。(2)分析在本题中,之所以美国国内工资水平也会存在巨大的差异,其原因在于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仅仅是从理论上来讨论价格均等化存在的可能性,但现实的环境可能并不能完全满足理论假定,这样的结果可能阻碍要素价格的均等化,这点也可以从美国国内要素价格存在差异可以看出。首先,要素在国内自由流动可能存在问题。虽然美国是世界上市场化程度最充分的国家之一,但是并不意味着要素在国内流动就非常顺利。由于障碍的存在,导致了美国国内要素价格的差异。其次,运输成本的存在阻碍了要素价格的均等化。实际上,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有一个重要的假设条件,即国际间商品流动的成本为零。但是,在现实中,这种假设是不存在的。就美
22、国国内而言,也存在这种情况,即使同一种商品,由于运输问题,在不同的地域其价格也是不一样的,这也就导致了要素价格的不一致。最后,国际贸易利益在区域间的分配是不平衡的。根据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可以知道,要素价格的均等化,从某种意义上看,是一种收入在不同国家的重新分配。但是,在不同的地域,这种分配是不平衡的。例如以美国为例,美国出口和进口的商品较多采用东海岸的港口,这就导致了这些口岸成为全球重要的贸易金融口岸,这样在收入分配中,这些口岸的利润分配必然较高。西海岸由于贸易量较少,导致了收入分配的利润转移量就必然较少,而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的发展又会反作用于该地区的经济,制约该地区经济的发展。【知识模块】
23、要素禀赋理论17 【正确答案】 如果本国在布的生产方面取得技术突破,贸易方向是否会发生变化,取决于本国生产要素的调整速度以及技术在两国之间的转移速度。(1)如果生产要素的调整速度慢于技术在国家间的转移速度如果生产要素在产业间的调整速度慢于技术在两国间的转移速度,贸易方向就不会发生变化。这是因为,当该国还没有扩大布的生产的时候,其他国家已经得到了这种产品的新技术,这些国家就不会进口采用这种新技术所生产得到的布,而是自己生产这些布。如果生产要素的调整速度足够地慢,以至于该国可能要进口这种布。(2)如果生产要素的调整速度快于技术在国家间的转移速度如果生产要素在产业间的调整速度快于技术在两国间的转移速
24、度,、贸易方向就会发生变化:本国会从原来出口劳动密集的麦转变为出口资本密集的布,而进口劳动密集的麦。这种贸易方向的逆转将持续到外国模仿学习到布的生产的新技术为止。从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创新国为了维持自己的优势,通常会延缓技术在国际上的传播速度,例如美国对中国就实行了严格的技术转让限制。所有的这些措施都阻碍了国际贸易在国际上的发展。【知识模块】 要素禀赋理论18 【正确答案】 (1)需求偏好相似理论的主要内容需求偏好相似理论是从需求的偏好角度来解释产业内贸易的理论。该理论认为,需求偏好相似是产业内贸易发生的动因。国际贸易是国内贸易的延伸,因为厂商首先满足的总是国内市场,即为自己熟悉的国内市场而创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国际 经济学 历年 汇编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