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2017年西南大学考研(教育学综合)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2017年西南大学考研(教育学综合)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2017年西南大学考研(教育学综合)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7 年西南大学考研(教育学综合)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一、简答题1 课程评价的功能是什么?2 如何理解现代学生观?3 简述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教育办学的主要经验。4 简述生活教育理论的主要内涵。5 简述经典条件作用的主要规律。6 简述开题报告的功能。二、材料分析题7 案例:1997 年 6 月,中国曾派出一个访问团去美国考察初级教育。回国后,访问团写了一份三万字的报告,报告这样叙述了访问团的见闻:“美国学生无论品德优劣、能力高低,无不趾高气扬、踌躇满志,大有我因我之为而不同凡响的意味,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大字不识一斗,加减乘除还在掰手指头,就整天奢谈发明创造,在他们眼里,让地球掉个头,好
2、像都易如反掌似的;重音、体、美,而轻数、理、化,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学校,音、体、美活动无不如火如荼,而数、理、化则乏人问津;课堂几乎处于失控状态,学生或挤眉弄眼,或谈天说地,或跷着二郎腿,更有甚者,如逛街一般,在教室里摇来摇去。”由此,访问团得出下面的结论“ 美国的初等教育已经病入膏肓,可以这么预言,再用 20 年的时间,中国的科技和文化必将赶上和超过这个所谓的超级大国。”有意思的是,在同一年,作为互访,美国也派出了一个考察团来中国,他们在看了北京、上海、西安的几所学校后,也写下了自己的见闻:“中国的学生在上课时喜欢把手端在胸前,除非老师发问时,举起右边的一只,否则不轻易改变;幼儿园的学生则喜
3、欢把手背在后面,室外活动除外;中国的学生喜欢早起,七点钟之前,在中国的大街小巷上见到的最多的是学生,并且他们喜欢边走路边用早点;中国学生有一种作业叫家庭作业,据一位中国老师解释,它的意思是学校作业在家庭的延续,中国把考试分数最高的学生称为最优秀的学生,他们在学期结束时,一般会得到一张证书,其他人则没有。”在结论中,美国考察团这样写道:“ 中国的学生是世界上最勤奋的,在世界上也是起得最早、睡得最晚的;他们的学习成绩和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同年级学生相比,都是最好的。可以预测,再用 20 年的时间,中国在科技文化方面必将把美国远远甩在后面。”历史给中美两个考察团开了一个玩笑,25 年过去了,美国“病
4、入膏肓” 的教育制度培养了 43 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 197 位知识型亿万富翁,而中国还没有哪一所学校培养出一名这样的人才。请用教育学相关理论对中美教育进行分析。三、名词解释8 课程实施的创生取向9 教育管理10 “活教育”11 苏格拉底方法12 问卷13 文献综述四、填空题14 教育学的历史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前教育学阶段、_、教育学的多样化发展阶段。15 依据课程的管理层级,可以把课程划分为三类,即国家课程、_、校本课程。16 发现教学模式的理论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_。17 我国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是_。18 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著作是_。19 西
5、周的学校教育内容主要表现为“六艺” ,它们分别指的是礼、乐、射、御、书、_。20 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是_。21 认知发展理论是著名的心理学家_所提出的,被公认为 20 世纪发展心理学上最权威的论著。22 根据访谈过程中是否有严格设计的访谈提纲,可以把访谈调查分为结构性访谈调查和_。23 教育研究方法主要有量化研究、 _和思辨性研究。五、论述题24 请谈谈你对师生关系的理解。25 试评科举制度的作用和影响。26 如何才能作出一个好的实验设计?2017 年西南大学考研(教育学综合)真题试卷答案与解析一、简答题1 【正确答案】 课程评价是指对课程计划及其实施实际达到教育目的的程度的价值判断活动。其功
6、能主要包括:(1)需要评估。在一项课程计划拟定之前,应首先了解社会或学生的需要,以作为课程开发的直接依据。这项任务可以由课程评价来承担。(2)诊断功能。一项课程或教学计划在实施后究竟有哪些成效,可以通过评价进行全面衡量而作出判断。还可以通过评价有效地找出优缺点及其成因,为修订提供建议。(3)导向功能。通过对课程的评价,可以引导我们走更适合国情的课程道路,引导课程修订,使之更适合社会需要和学生的需要。(4)调控功能。为了确保课程的正确实施,必须有强有力的管理制度,定期进行课程评价,做好奖惩工作,做好监督、调节和控制工作,以确保课程建设和实施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5)激发功能。课程评价能够反映现行
7、课程同主体需要的矛盾,促进课程试验健康地发展,以保证课程的正确实施。2 【正确答案】 学生观是指对学生正确的认识态度和看法。现代学生观的主要内容有:(1)学生是独立的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2)学生是权利的主体,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正当权益;(3)学生是独特的个体,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选择;(4)学生是能动的主体,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观点;(5)学生是发展的主体,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并处于发展之中,正确地评价他们;(6)教师要研究并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7)教师要尊重学生个性的丰富性,使课程焕发生机、活力;(8)教师要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9)教师要尊重学
8、生的兴趣。3 【正确答案】 共产党的革命根据地教育积累了大量的成功经验,成为时代奇迹,也成为中国教育史上一笔宝贵的遗产。(1)教育为政治服务。坚持教育为革命斗争和阶级斗争服务。在安排各类教育的发展时,正确了处理轻重缓急;在教育内容的确定上,始终以服从战争需要为原则;在教育教学的组织安排上,充分考虑到战争条件和政治需要,课程少而精,与现实紧密联系。(2)新型的教育体制。包括干部教育、群众教育、儿童教育三部分。三部分有主次之分,群众教育重于儿童教育,干部教育又重于群众教育,在干部教育中,现职干部的教育重于未来干部的教育。(3)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政治活动紧密联系。在教育内容上,紧密联系当时、当地的
9、生产和生活实际,进行劳动知识和技能教育;在组织形式上,适应生产需要,要求学生参加实际生产;师生广泛参加各类革命斗争和政治活动,有助于提高其思想觉悟,锻炼其革命意志。(4)采取多种形式的办学途径,依靠群众办学。“民办公助” 的办学形式发挥了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即群众集资,自己出力办学,政府给予方针上的指导、物质上的补助和师资上的支援。(5)教学制度和方式上的改革。革命根据地采用了更加实际的教学制度和方法,如缩短学制、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实际、注重实效的教学方法等。4 【正确答案】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陶行知曾赴美留学,深受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和进步教育运动的影响,回国后针对中国的现实,他提
10、出了“生活教育”理论,集中反映了他在教育目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主张,反映了陶行知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时代需要的教育理论的努力。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内涵受启发于裴斯泰洛齐,受杜威教育思想直接影响。1927 年在晓庄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其内涵为:“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实际上,生活教育理论包含三个意思: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生活即教育:这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第一,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主张人们积极投入到生活中,在生活的矛盾和斗争中向
11、前、向上。第二,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教育要通过生活来进行,其方法和内容都要根据生活的需要。第三,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教育的目的、原则、内容和方法都由生活决定。社会即学校:这是 “生活即教育 ”的具体化。第一,指“社会含有学校的意味” 或者说“以社会为学校 ”。因为到处是生活,所以到处是教育,整个社会就像一个教育的场所。第二,指“学校含有社会的意味” 。也就是说,学校通过与社会生活结合,一方面“运用社会的力量,使学校进步” ,另一方面“动员学校的力量,帮助社会进步”,使学校真正成为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社会即学校” 扩大了学校教育的内含和作用,使传统的学校观、
12、教育观有所改变,使劳苦大众能够受到起码的教育,贯穿了普及民众教育的苦心。教学做合一是教育法。第一,要求“ 在劳力上劳心”。针对传统教育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割裂,造成“田呆子、书呆子” ,长不出科学的种子而提出。第二,“行是知之始 ”。行是知识的重要来源,教育必须从行动开始,以创造完成。第三,要求“有教先学 ”和“有学有教”。教人者先教自己,学到知识就要去教别人。第四,是对注入式教学法的否定,即教育要与实践结合。这就是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归纳起来是民主的、大众的、科学的、创造的教育。5 【正确答案】 经典条件作用是心理学家巴甫洛夫通过狗分泌唾液的实验而得出的结论。经典条件反射,是一种刺激替代过
13、程,即由一个新的、中性的刺激替代了原先自然引发反应的无条件刺激。由于条件刺激引发的反应,就称为条件反应。其主要规律有:(1)习得与消退。 将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同时或近于同时地多次呈现,就能让条件刺激代替无条件刺激,使有机体作出反应,这就叫作条件反射的习得。如果反应行为得不到无条件刺激的强化,即使重复条件刺激,有机体原先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也会减弱或者消失,这称为条件反射的消退。(2)泛化。条件反射一旦建立,那些与原来刺激相似的新刺激也有可能唤起反应,这叫作条件反射的泛化。例如,用 500 赫兹的音调与进食相结合来建立唾液分泌的条件反射,在实验初期,许多其他相似的音调也会引起唾液分泌。(3)分化
14、。分化是与泛化互补的过程,是指只对特定刺激予以强化,而对引起条件反射泛化的类似刺激不予以强化。这样,条件反射就会得到分化,类似的不同刺激就会得到辨别。(4)高级条件作用。由一个已经条件化了的刺激来使另外一个中性刺激条件化的过程,叫做高级条件作用。例如,当狗对响铃产生条件作用时,同时给它另外一个中性刺激,比如灯光,几次之后,不响铃,仅仅给灯光,狗也会分泌唾液。(5)两个信号系统理论。凡是能够引起条件反应的物理性条件刺激叫作第一信号系统的刺激;凡是能引起条件反应的,以语言符号为中介的条件刺激叫作第二信号系统的刺激。6 【正确答案】 开题报告,就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2017 西南 大学 教育学 综合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