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2017年厦门大学考研(教育学综合)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2017年厦门大学考研(教育学综合)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2017年厦门大学考研(教育学综合)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7 年厦门大学考研(教育学综合)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一、简答题1 书院和科举的关系。2 民国时期的教育设计改革。3 简述进步教育运动。4 夸美纽斯的教学原则。5 我国教育研究的发展趋势。6 教育叙事研究的价值和局限。7 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8 建构主义的教学启示。9 多元智力理论。10 经典条件反射中的分化。二、材料分析题11 材料一:老师讲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一个学生说砸缸是破坏公物,老师觉得不能打击这个学生的积极性,于是鼓励说这个同学很有想象力,然后其他同学纷纷开始批评司马光。材料二:某学校规定老师只能占用一节课的 15 分钟时间用于讲解知识,其他时间留给学生自己讨论交流。(注:
2、此处材料为概述材料,不是材料原文,敬请读者见谅!)问:材料是否体现了“ 以学生为中心 ”的教学理念?你对其怎样理解?三、名词解释12 大学13 福建船政学堂14 德国双元职业教育15 明了一联想一系统一方法16 效果律17 学习动机18 研究假设19 效度20 班级授课制21 教育无目的说四、论述题22 科举制的特征和历史影响。23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和影响。24 从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的角度评述我国的教育目的。2017 年厦门大学考研(教育学综合)真题试卷答案与解析一、简答题1 【正确答案】 书院属于学校系统中的高级私学,与科举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1)相互促进:唐朝时期科举制促进了当
3、时私学的发展,从而使高级私学在唐末发展为书院的萌芽;书院产生以后,培养了大量人才参加科举的选拔。(2)相互制约:书院和整个学校系统的兴衰直接影响着科举取士的质量和数量;科举制的标准和方法制约着书院学习的内容与方法。(3)当统治者过于偏重科举时,会使得书院乃至整个学校系统沦为科举的附庸,虽然出现了诂经精舍、学海堂、漳南书院等对科举制的反抗,但最终并未改变书院的命运。(4)需要说明的是,决定书院发展的终极因素,是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而科举制只是一个辅助因素,并非科举制的产生导致了书院或学校教育的衰落。2 【正确答案】 新文化运动以来,西方国家的教学法逐渐传入中国,推动了当时的教育设计改革。
4、(1)设计教学法。这是由美国教育家克伯屈提出来的。其内容包括:放弃固定的课程体制,取消分科教学,取消教材;分为四种类型:生产者的设计、消费者的设计、问题的设计、练习的设计;包括四个步骤:决定目的、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评判结果。这种方法发挥了儿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尊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培养了儿童的合作精神,但是容易忽略系统知识的学习。(2)道尔顿制。这是由美国教育家帕克赫斯特针对班级授课制的弊端提出来的。其内容包括:废除课堂教学、课程表和年级制,代之“ 公约”或“合同式” 的学习;把教室改为作业室或实验室;用表格法来了解学生进度;最重要的原则是自由与合作。该方法注重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社会意识,但是
5、过于强调个体差异,对教师要求过高,实施时容易放任自流。(3)文纳特卡制。这是由美国教育家华虚朋提出来的。其内容包括:重视学校的功课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将个别学习和小组学习结合起来;把课程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知识与技能,第二部分为创造性地参与社会性的活动。该方法加强了儿童之间的联系,培养了合作精神,但是实施起来比较困难。3 【正确答案】 进步教育运动是 19 世纪末美国出现的教育革新运动,其理论来源于欧洲历史上的教育思想,也深受现代科学尤其是生物科学和进化论的影响。(1)过程。兴起:19 世纪末,帕克创造了昆西教学法,他被杜威称作“ 进步教育之父”。杜威创办了芝加哥实验学校,在其影响下许多进步
6、教育实验以各种形式展开。成型:1919 年,科布发起进步教育发展协会;1924 年,进步教育协会创办进步教育杂志;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成为进步教育运动的中心。转折:1929 年,经济大萧条严重影响了进步教育运动的发展,从强调儿童中心到强调学校的社会职能。衰落:1944 年,运动进入衰落阶段,进步教育协会更名为“ 美国教育联谊会”;1957 年,进步教育杂志停办,标志着美国教育史上一个时代的终结。(2)实验。帕克的昆西教学法强调儿童应处于学校教育的中心;约翰逊的有机教育学校主张遵循学生的自然生长;沃特的葛雷制将学生一分为二;帕克赫斯特的道尔顿制废除了课堂教学和年级制;华虚朋的文纳特卡制重视儿童的
7、个别差异;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取消分科教学,等等。(3)意义。对美国:a促进了美国教育现代化的转变,制约着现代美国教育发展的方向和格局;b对形成美国学校的特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根本上改变了美国学校和教室的气氛;c促进了美国教育理论研究的发展和教育理论研究的美国化。对世界: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并且成为中国、日本、苏联、印度等国的现代教育历史的重要篇章;与西欧新教育运动一起,共同构成了西方现代教育的重要开端。4 【正确答案】 (1)直观性原则。认为教学应从观察事物开始,这是教学工作的一条金科玉律,是一切教学的基础。(2)激发学生求知欲原则。在传授知识之前,父母、教师、国家必须采取一切可能的方式激
8、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他们自觉自愿地学习。(3)巩固性原则。为了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夸美纽斯强调,要教给学生真正有用的知识,要循序渐进,真正打好基础。(4)量力性原则。他从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出发,在教育史上率先提出了量力性原则。(5)系统性和循序渐进性原则。要求教学工作要依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理解能力,循序渐进地进行。5 【正确答案】 (1)教育研究方法的统一性与多元性。多种教育理论流派的形成导致教育研究方法的统一性和多元性。(2)现代科学研究成果及其研究方法的移植。教育现象涉及人类科学的所有领域,借鉴移植各门科学的研究方法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3)教育研究的可操作性。教育实验的人工控制和数
9、学方法与计算机技术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都体现了可操作性。(4)关注教育研究的价值标准。注重教育研究的价值导向、伦理因素以及研究结果的价值判断等。(5)教育科学研究的自然化和生态化。在自然情境中进行研究,目的在于提高研究的外在效度及其实际应用部分。6 【正确答案】 (1)价值。教育叙事具有解放气质。教育叙事是不同于宏大叙事的另一种言说方式,它更关注基于个体专业生活的具体事件及其经验的详细描述。这使教育当事人,尤其是一线教师获得发出自己声音的机会。教育叙事是诞生原创性、本土化教育理论研究的沃土。教育叙事研究通过叙述教育当事人的故事,来寻找本土概念,发展本土案例,进行充满本土文化意蕴的解释,创造本土
10、化的教育理论,从而为我国成为教育理论输出国作出贡献。教育叙事提供了另一种研究视角。首先,教育叙事提供了从内向外的研究视角。其次,从经典教育思想到一般知识、信念与思想。教育叙事指向的不是“ 故事 ”,而是“意义”及其理解。支撑叙事研究的正是人文科学独特的方法论,即狄尔泰的“体验表达理解” 。教育叙事研究是一种质性研究,是对科学实证主义研究范式的有益补充。(2)局限。教育叙事研究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叙事有两种情形:当事人叙述自己的教育故事或者旁观者叙述当事人的故事,但是两种情形都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色彩。量化程度较低。教育叙事研究有时缺乏精准数据的支持,导致量化程度低。外在效度较低。教育叙事研究大多是
11、以个案的方式展开的,并不一定具有代表性。7 【正确答案】 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1)二者相互区别。个人全面发展,就是每个社会成员的智力和体力都获得尽可能多的、充分的、自由的和统一的发展。我国的宪法和教育法中都提到人的全面发展,具体而言,就是人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等方面全面发展,即人自身在各方面都得到发展。个性发展是指个体在需求、生活习惯、性格、能力、兴趣、价值观念等方面形成稳定的心理特征。人全面发展的目的是使人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育等各方面得到完整的、全方位的、自由的发展。个性发展的目的则是强调选择个性中具有优势的方面发展,并促使该优势的方面获得充分的发展
12、。(2)二者相互促进。全面发展是个性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全面发展要求培养学生达到国家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基本范畴规定的所有受教育者都应达到的基本标准,最终实现身心和谐发展。个性发展也必须以尊重基本的道德价值规范、遵守国家法律为基础和前提,是在全面发展基础上的选择性发展。因此,教育是要培养全面发展而富有个性、既德才兼备又保持个性的人。这种教育观应贯穿于教育发展的全过程。8 【正确答案】 建构主义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流派之一,其思想观点已经渗透到当今的教学实践当中。(1)建构主义学习观。知识观:在知识的意义上,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只是人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并不是最终的答案;在知识的应用上,建构
13、主义强调应用的情境性;在知识的学习上,建构主义认为理解只能由个体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学生观:首先,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他们在日常学习中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教学要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 出新的经验;其次,教学要为学生创设理想的学习情境,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激发学生的推理、分析等思维活动。学习观:第一,学习的主动建构性,每个学生都在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构建自己的理解;第二,学习的社会互动性,学习任务是通过各成员在学习过程中的沟通交流、共同分享学习资源完成的;第三,学习的情境性,知识只有通过实际情境中的应用活动才能真正被人理解。(2
14、)教学实例。强调主体性:当今所提倡的探究性学习就是重视学生主体性的体现,使学生自己通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来建构知识。注重情境性:当今的教学实践也特别重视情境性教学。例如,抛锚式教学将学习活动与某种有意义的情境挂钩,侧重于教学开始前的情境性;认知学徒制使经验较少的学生在专家指导下参加某种真实性活动,侧重于教学过程中的情境性;随机通达教学对同一内容的学习在不同时间多次进行,每次的情境都经过改组,侧重于不同情境之间的学习迁移。主张互动与合作:当今教学中所提倡的合作学习,很好地体现了这一思想。同一小组的学生通过合作共事,共同完成小组的学习目标。合作学习的目的不仅是培养学生主动求知的能力,而且发展了学生
15、在合作过程中的人际交往能力。综上所述,建构主义学习观强调学生主体性,注重情境性,主张互动与合作,对当今的教学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 9 【正确答案】 多元智力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来的。(1)其内容是认为人类的心理能力至少应该包括八种智力,即言语智力、数理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体能智力、社交智力、自知智力、自然智力。这八种智力的不同组合使每个人的智力都有独特的表现方式和特点。(2)其特点是有一定的生理学基础,且不否认文化历史的作用,强调教育的作用。(3)该理论突破了传统的智力范畴,提出了多维智力理念,并相应引发了人们对教育、人才、智力开发、教育评价的思考。10 【正确答案】 经
16、典条件反射是巴甫洛夫通过狗分泌唾液的实验所提出来的理论。其规律包括习得、消退、泛化、分化等。分化是对刺激的差异的不同反应,即只对特定刺激给予强化,而对引起条件反射泛化的类似刺激不予强化,这样,条件反射就可以得到分化,类似的相同的刺激就可以得到辨别。例如,当狗对类似响铃的声音也产生条件反射时,却不给它肉,几次之后,狗就发现这种声音与响铃有区别,不再产生对它的条件反射。二、材料分析题11 【正确答案】 (1)概括材料。材料一,老师为了不打击学生积极性,误导了学生的答题思路甚至价值观。材料二,老师把大部分课堂时间都安排给学生,导致时间没有被有效利用,过于极端。因此,两则材料都没有体现正确的“以学生为
17、中心” 的教学理念。(2)理解。“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含义是教学要尊重学生的能动性,尊重学生的兴趣,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而不是由学生主导教学的全过程。科学的教学理念或者师生关系应该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即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学生是教学认识的主体。整个教学过程应该以教师为主导,同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二者统一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实践中。例如,在材料一中,教师在肯定学生想象力以维持其积极性的同时,要予以正确引导,使学生有清晰的前提,司马光在砸缸的故事中是个积极正面的形象;在材料二中,教师应该自己领导并掌控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同时给学生留有讨论的空间。三、名词解释12 【正确答案】 大学
18、是礼记的一篇,是“四书” 之首,是春秋战国时期思孟学派所作。主要阐明大学之道,即大学教育的纲领。其内容包括“ 三纲领、八条目 ”。三纲领即“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八条目即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中心环节是“ 修身” 。大学具有逻辑性、可行性、层次性,具有极强的伦理性和人文色彩,对中国人的立德修身产生了深远影响。13 【正确答案】 福建船政学堂是在洋务运动时期由左宗棠奏请创办的一所军事学堂。其主要目的是培养造船和驾驶人才。其机构分为前学堂和后学堂,前学堂学习制造技术,后学堂学习驾驶和轮机技术。后来前学堂增添了“ 绘事院 ”和“艺圃”。“绘事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2017 厦门大学 教育学 综合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