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2013年中山大学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2013年中山大学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2013年中山大学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 年中山大学考研教育硕士(Ed.M )教育综合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1 学制2 讲授法3 强化4 元认知5 社会规范学习6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7 要素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有哪些?有何主张?8 简述近代留学教育的意义。9 简述良好师生关系的具体特征。10 简述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11 阐述维果茨基有关教学与认知发展关系的观点。12 试述书院的特色及其对当前教育改革的借鉴意义。13 什么是个性的全面发展?为什么要培养受教育者的独立个性?14 评述“六艺 ”教育与“七艺”教育的异同。2013 年中山大学考研教育硕士(Ed.M )教育综合真题试卷答案与解析1 【正确答案】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
2、制” ,亦称“学校系统”,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体系,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衔接和关系。学校教育制度内容有:幼儿园、小学、中学、各种专业学校、大学和业余学校等。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国家形成了不同的学校教育制度:按教育程度来划分,有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机构;按教育类型划分,有普通教育、专业教育等教育机构;按受教育的时间来划分,有全日制、半日制、业余教育等机构;按主要教育手段和场所划分,有面授、函授、巡回、广播、电视等教育机构;按教育对象的年龄划分,有学龄期教育、成人教育机构;按主办单位划分,有国家办、地方办、企事业办和私人办的教育机
3、构,组成了一个纵横交叉的学校教育网。学校教育制度是整个教育制度的主体,它的建立主要受以下几方面的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 社会制度的制约;青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 吸取原有学制中有用的部分,参照外国学制的经验。2 【正确答案】 讲授法是指教师通过语言传授和示范操作使学生接受、掌握系统知识与技能的方法。在教学活动上,主要依靠教师来组织进行,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积极地学习;在教学方法上,以教师系统讲授、演示和学生练习为主,其他方法都被选用来配合讲授与练习;在教学过程上,从学习教材的书本知识出发,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运用,从而使书本知识转化为他们的精神财富和智能。3
4、【正确答案】 强化理论是斯金纳理论的最重要部分和基础,在斯金纳的体系中,强化是主要的自变量。他认为行为之所以发生变化就是因为强化作用,因此对强化的控制就是对行为的控制。强化可以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两种类型,正强化是指给予一种好刺激来增强行为的频率;负强化是指去掉一个坏刺激而引发所希望的行为的出现。在斯金纳的体系中,他使用强化而不是奖励,因为奖励是对与愉快情景相联系的行为的主观解释,而强化则是一个中性术语,可以简单地定义为能增强反应率的效果。4 【正确答案】 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是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知识的认知和控制。元认知具有两个独立但
5、又相互联系的成分,即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控制。元认知知识是指人们对于什么因素影响人的认知活动的过程与结果、这些因素是如何起作用的、它们之间又是怎样相互作用的等问题的认识;元认知控制是对认知行为的管理和控制,概括起来,包括计划、监控和调节三个方面。5 【正确答案】 在教育系统中,社会规范学习指的是个体接受社会规范,内化社会价值,将规范所确定的外在于主体的行为要求转化为主体内在的行为需要,从而建构主体内部的社会行为调节机制的过程,即社会规范的内化过程。社会规范学习的目的在于使个体适应社会生活。社会规范学习的特点主要有社会规范学习的情感性、社会规范学习的约束性以及社会规范学习的延迟性。6 【正确答案】
6、 创造性是指根据一定目的和任务,运用已有知识,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它是人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也是创造型人才的重要特征。(1)创造性的心理结构创造性的心理结构包括创造意识、创造人格、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方法几个部分。创造意识创造意识是人们在创造活动体验、经验和创造认识基础上形成的对创造的高度敏感性和自觉、自发进行创造活动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创造意识是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不是创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创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是创造的前提,也是创造意识形成的必要条件。创造人格创造人格是指主体在后天学习活动中逐步养成,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和发展起来,对促进人的成才
7、和促进创造成果的产生起导向和决定作用的优良的理想、信念、意志、情感、情绪、道德等非智力素质的总和。创造人格对个人的成才,对创造活动的成功和创造成果的产生能起导向作用和内在动力作用。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的过程,离不开推理、想象、联想、直觉等思维活动。创造方法创造方法是指人们在创造活动过程中运用创造的具体思维方法和创造技能,创造方法的训练可以诱发个体的潜在创造性。目前人们常用的创造方法有类比模拟法、聚焦发明法、设问探究法、列举法、移植法、逆向求索法等。(2)创造性的培养措施创造意识的形成根据发现问题和明确
8、问题的能力,创造性的培养首先应该形成一种创造意识。创造意识是指创造的愿望、意图等思想观念。创造意识是创造活动的起点和前提,对于创造者来说,创造意识是一种最为可贵的品质,不仅表现在他能时时、处处、事事想到创造,而且能将创造的原理与技巧化作个人的内在习惯,变成一种自觉行为和生活方式。因此,要想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必须首先打破意识结构中固有的平衡状态,培养习惯性的发现问题的意识。创造性思维的开发a扩展思维的视角尽量多地增加头脑中的思维视角,学会从多种角度观察同一个问题。b提高想象力想象力是人类特有的把已有的知识和新的信息在头脑中重新组合的能力,只有经过想象力的推动,才会与行为整合,转变为创造性的思想
9、。c把握直觉和灵感直觉和灵感是创造者孜孜以求,长期顽强劳动的结果,直觉和灵感可以帮助人在创造活动中作出预见。凭借卓越的直觉和灵感能力,科学家能够在纷繁的事实材料面前,敏锐地察觉出某一类现象和思想具有重大的意义,预见到将来在这方面会产生重大的科学创新和发现。创造个性的培养创造个性的培养,要做到以下几点:a培养创造个性,要树立坚定的信念创造的本质特征就是不随俗、不模仿、不盲从、不迷信。如果模仿别人的创造成果,就不会有所前进;如果盲从潮流,就不敢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如果迷信权威,就不会有所创造。b培养创造个性,必须坚持目标始终如一一个成功的创造者在为达到预期目的的行动中,必须要不怕任何失败和挫折,努
10、力克服各种障碍和困难,不达到既定目标誓不罢休。c培养创造个性,要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只有具有顽强的毅力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才有可能正确面对挫折和失败,克服种种难关,锲而不舍,上下求索,最终到达成功的彼岸。创造机遇的把握创造机遇的把握需要个体努力使自己具备丰富的知识和较高的素质,并且主动寻找机会。创造机遇有三种方式:a发现,就是留心观察生活,在现存的事物中,找出未被注视、未经利用的地方;b发明,就是瞄准新的需求,进行新的设计,创造出在那个特定的时期尚未存在的东西;c组合,就是把现存事物重新排列,把不同的因素重新组织,在看似没有关系的事物中间发现联系,并重新予以编排。7 【正确答案】 要素主义教
11、育是 20 世纪 30 年代末作为实用主义教育和进步教育的对立面出现的。1938 年在美国成立的“要素主义者促进美国教育委员会” 是要素主义教育形成的标志。(1)代表人物要素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有巴格莱、科南特等人。(2)基本主张要素主义教育是 20 世纪 30 年代末作为实用主义教育和进步教育的对立观点出现的一种教育思想。1938 年在美国成立的“要素主义者促进美国教育委员会“,是要素主义教育形成的标志。要素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为巴格莱、科南特,主要观点包括:(1)与美国进步主义教育思想尖锐对立要素主义教育深刻揭示了进步主义教育理论的缺陷,认为进步主义教育已经导致美国教育质量的严重滑坡,削弱了美
12、国的统治秩序,使美国学校教育失去了明确的方向。(2)把人类文化的 “共同要素”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要素主义教育家认为,人类的文化遗产中那些永恒不变的、共同的、超越时间和空间的要素是种族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基础,而教育的最重要功能就是尽可能高水平地保持共同的文化。因而,要素主义教育家要求美国普通中小学重新审查他们的课程计划,以保证学生学到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3)教学过程必须是一个训练智慧的过程在教学上,要素主义教育家强调坚持传统的心智训练,他们认为,真正的教育就是智慧的训练,学校要特别注重“天才” 的发掘和培养,学校的社会责任是发现最有能力的学生,激发他们最大的潜力。(4)强调学生在学习上必须努力和
13、专心要素主义教育家指出,对学生的学习应该坚持严格的学业标准,使学生刻苦和专心地学习,不能像实用主义教育和进步教育那样只强调儿童个人的兴趣和自由。如果有的学生对基本要素的学习不感兴趣,那就要强迫他们学习。(5)强调教师在教育和教学中的核心地位从强调系统的学习和智慧的训练出发,要素主义教育家反对“儿童中心主义” ,认为应该把教师放在整个教育体系的中心,充分发挥教师的核心地位的作用,树立教师的权威。总之,要素主义教育对美国的学校教育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它的教育理论和策略曾受到美国政府的重视,对西欧和苏联也有一定的影响。但由于其忽视学生自己的兴趣和身心特点以及能力水平,片面强调系统的、学术性的基本知识学
14、习,加上所编教材脱离学校教育实际,因而受到一些社会和教育界人士的抨击。8 【正确答案】 近代的留学教育对我国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留学教育打破了中国 2000 多年来沿用的整套僵化封闭的教育制度,开始向西方学习近代先进的自然科学知识,培养了管理、外交、翻译等方面的人才,初步建立了近代教育的框架,促进了中国教育的现代化,揭开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序幕。(1)第一次留学教育不仅培养了以詹天佑为代表的中国第一代工程师,造就了刘步蟾、林泰曾等在抵抗外来侵略的战争中血染疆场、为国捐躯的海军名将,而且还出现了像严复那样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代表人物,传播了资产阶级社会的政治学说和哲学思想,促进了中国近代思想的解放。(
15、2)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出国留日学习浪潮的主要贡献是培养了一大批在中国政治舞台上留下深刻足迹的风云人物。另外,还培养造就了一批中国现代文学艺术史上的宗师巨擘和学术思想方面的文化名人,其中主要有鲁迅、郭沫若、郁达夫、李叔同、田汉、夏衍、杨树达、陈望道、成仿吾、周作人等等。(3)1911 年之后的留美教育的主要贡献在于科学技术领域。化学家侯德榜、桥梁专家茅以升、气象学家竺可桢、经济学家马寅初、语言学家赵元任等就是其中的佼佼者。(4)之后的留法、留苏浪潮,则主要是为中国共产党培养造就了一大批杰出的领导人。所有这些人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作用都是显而易见的,中国近现代史的各关键环节上都有他们作用的痕
16、迹。9 【正确答案】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顺利进行和教育目标顺利完成的基本保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工作者的共同追求,又是教育规律的必然要求。良好的师生关系的特征:(1)尊师爱生,相互配合尊师就是尊重教师,尊重教师的劳动和教师的人格与尊严,对教师要有礼貌,了解教师工作的重要意义,理解教师的意愿和心情,主动支持和协助教师工作,虚心接受教师的指导。爱生就是爱护学生,它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重要体现,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感情基础,是教师的基本道德要求,也是培养学生热爱他人、热爱集体的道德情感基础。现代“尊师爱生”体现了新型师生关系,是师生交往与沟通的情感基础、道德基础,其目的主要是使师生相互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2013 年中 大学 教育 硕士 EDM 综合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