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2010年中山大学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2010年中山大学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2010年中山大学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0 年中山大学考研教育硕士(Ed.M )教育综合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1 教育学2 因材施教3 教育目的4 陶冶5 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6 知识领会7 简谈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8 简谈教师劳动的基本特点。9 简述汉武帝文教政策的基本内容。10 简述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11 谈谈影响人的发展因素及其相互关系。12 谈谈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13 论述要素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14 联系实际谈谈在教学中如何运用迁移的原理和规律促进学生的学习。2010 年中山大学考研教育硕士(Ed.M )教育综合真题试卷答案与解析1 【正确答案】 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归纳总
2、结人类教育活动的科学理论与实践,探索解决教育活动在产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教育问题,从而揭示一般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当代教育学的特征包括: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教育学的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呈现多样化; 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教育学加强了对自身的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理论。教育学的价值可以概括为反思日常教育经验、科学解释教育问题以及有效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三个方面。2 【正确答案】 因材施教是指教育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
3、这是教育原则之一,也是德育原则之一。德育中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是:深人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这是因材施教的前提和基础;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要找到能适合学生特点、开启学生心灵的德育内容和方法,创造性地进行教育;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3 【正确答案】 教育目的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质量规格的设想或规定。教育目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教育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历史上教育思想家对教育目的有不同论述,大致可分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两类。从社会的需要来认定教育目的,是社会本位论;从个体发展来确
4、定教育目的,是个人本位论。教育目的对一切教育工作都有意义,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方向,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目的的实现是教育活动的归宿。4 【正确答案】 陶冶是通过创设良好的生活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它有自己的特点,既不向学生传授系统的道德知识,也不对他们提出明确的要求,而是寓教育于情境之中,通过按教育要求预先设置的情境来感化与熏陶学生;既没有强制性的措施,也难有立竿见影之功,然而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效果,能给学生品德发展以深远的影响。陶冶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方式。运用陶冶法要做到创设良好的情境;与启发引导相结合;引导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等。5 【正确答案】 有
5、意义学习是指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任意的和实质性的联系的过程。有意义学习是奥苏贝尔在认知同化学习理论中的重要定义,奥苏贝尔认为,当学生把教学内容与自己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时,有意义学习也便发生了。他提出有意义学习的条件包括:学习材料必须具有逻辑意义;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有意义学习可分为表征性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三种基本类型。由于概念和命题的意义既可以由学习者发现,也可以接受,故又可分为有意义接受学习和有意义发现学习。6 【正确答案】 知识领会是指了解传输知识的媒体的含义,懂得词所标志的事
6、物的情形、性质,获得对事物间接认识的过程。知识的领会是掌握知识的首要阶段,主要是通过对教材的直观与概括两个认识环节来实现的。教材直观即学生对教材所做出的感性的能动反映;教材概括就是加工改造感性知识以形成发展理性知识的过程。7 【正确答案】 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掌握知识的活动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活动,而学生掌握知识又是按课题周而复始地进行的。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包括以下六个环节:(1)引起求知欲学习过程需要做好物质的、心理的、组织的和方法的准备,其中,主要是心理的准备,即引起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明确学习的课题、任务和要求。(2)感知教材教材是一种系统的书本知识,是他人的实践经验。学生的学习主要是
7、掌握书本知识,为了理解和掌握这种知识,必须有感性认识作基础。(3)理解教材理解教材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教师要善于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逻辑思维方法和归纳、演绎等逻辑推理形式,引导和组织学生的思维过程,并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4)巩固知识学生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牢牢记住所学的基础知识,才能顺利地吸收新知识,自如地运用已有的知识,知识巩固的最基本途径是复习。(5)运用知识学生通过运用知识于实际,可以形成技能、技巧,还可以检验所学知识,丰富直接经验,使认识深化,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检查知识、技能和技巧在教学中,学生掌握知识、技能与技巧的质量怎样,
8、只有通过检查才能确定。检查学生知识、技能和技巧的掌握情况,主要由教师负责进行,一般采取课堂提问、检查课内外作业和测验等方式来进行。8 【正确答案】 教师劳动是整个社会劳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一种特殊的劳动范畴,教师的劳动成果不是一般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而是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思想观点的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因此,教师劳动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教师劳动的对象是发展变化中的,主要是未成熟的“ 人”;教师的工作任务是多方面的;教育过程是复杂的;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是广泛的,不限于学校内部。(2)教师劳动的示范性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活动的这一本质特点,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必然带有严格的示范
9、性。教师劳动与其他劳动的一个最大区别就在于,教师的劳动对象是未成熟而又相对独立的“ 人” 。教师以自己的思想、学识、言行和人格,通过示范的方式去直接影响学生。(3)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教师工作是变动不居、最富有创造性的劳动,这主要是由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和教育情境的复杂性所决定的。教师的劳动对象 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是自我教育的主体。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具有面对各种突发情况时做出及时反应、妥善处理的应变能力,即教育机智。(4)教师劳动的专业性教师劳动的专业性突出表现在教师对育人的崇高敬业精神和道德修养上,对教育教学专门化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以及教育活动的自主权上。9 【正确答案】 西汉首先提出“独尊
10、儒术” 思想的是董仲舒,他从 春秋大一统的观点出发,确立了“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文教政策,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确立的文教政策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点:(1)设五经博士汉武帝设置五经博士,此后,博士的职位就只有被官方认可的儒家五经大师才能担任,其他学派虽然没有像秦代那样被明令取缔,但已不能取得官方学术的地位了。(2)建立太学汉武帝采纳公孙弘的建议,由朝廷为五经博士选置弟子,有固定的名额和选拔标准,并享有官方给予的待遇,博士弟子制的设置标志着汉代太学的建立。学习儒经者日益增多,并逐渐成为一种社会风尚。(3)以儒术取士武帝时逐步确立了以察举为主的取士制度,在取士的标准上,强调精通儒术和具有
11、儒家伦理道德修养。察举最盛的孝廉科,就是选取具备儒家的“孝”“廉”美德的人士,而明经科则是专取通晓一门儒经的学者。(4)视学制度汉代帝王对其最高学府太学非常重视,有时亲临太学视察或指令要员视察太学。东汉时,皇帝视学成为一种制度。视学时要举行各种隆重的仪式,要召集博士讲论五经,有时还要考察学生的学业,还要与师生欢聚。为了弘扬儒学,皇帝在每次视学时,还要聚众宣讲。“独尊儒术 ”文教政策的确立,标志着封建统治阶级树立起符合自身利益的意识形态。这一文教政策此后一直维系了两千多年,直到古代史的终结。10 【正确答案】 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表现出入文主义的特征。在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出现了不同于中世纪教育
12、思想体系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即人文主义教育思想。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特征包括以下几点:(1)人本主义人文教育思想在培养目标上注重个性发展,在教育教学方法上反对禁欲主义,尊重儿童天性,坚信通过教育这种后天的力量可以重塑个人、改造社会和自然。这些都表现出人本主义的内涵,充分肯定了人的力量和人的价值。(2)古典主义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吸收了许多古人的见解,人文主义教育实践尤其是课程设置亦具有古典性质,但这种古典主义绝非纯粹的“复古” ,而是含有古为今用、托古改制的内涵。(3)世俗性不论是从教育目的还是从课程设置等方面来看,人文主义教育充溢着浓厚的世俗精神,教育更关注今生而非来世,这是人文主义教育与中
13、世纪教育的根本区别。(4)宗教性人文主义教育仍然具有宗教性,几乎所有的人文主义教育家都信仰上帝,他们虽然抨击天主教会的弊端,但不反对宗教更不打算消灭宗教,他们希冀以世俗和人文精神改造中世纪陈腐专横的宗教性,以造就一种更富世俗色彩和人性色彩的宗教性。(5)贵族性人文主义教育的贵族性重要体现为:人文主义教育的对象主要是上层子弟;教育的形式多为宫廷教育和家庭教育而非大众教育;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上层人物。综上可见,人文主义教育具有两重性,即进步性与落后性并存。尽管人文主义教育还有不足之处,但它扫荡了中世纪教育的阴霾,展露出新时代教育的灿烂曙光,开辟了欧洲近代教育的先河。11 【正确答案】 (1)影响
14、因素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包括环境、教育、遗传等因素,遗传因素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环境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外部条件;教育在人的发展中也属于外部条件,但由于其特殊性质,起到了主导性的作用。(1)遗传遗传素质是指个体从上代继承下来的一些天赋特点,也称为与生俱有的解剖生理特征,如机体的特点、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等。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的作用表现在: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遗传素质对人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不能过分夸大遗传素质在人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2010 年中 大学 教育 硕士 EDM 综合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