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S 13827-2007 Measurement management systems - Requirements for measurement processes and measuring equipment《量测管理系统-量测过程与量测设备要求》.pdf
《CNS 13827-2007 Measurement management systems - Requirements for measurement processes and measuring equipment《量测管理系统-量测过程与量测设备要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NS 13827-2007 Measurement management systems - Requirements for measurement processes and measuring equipment《量测管理系统-量测过程与量测设备要求》.pdf(2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 印月968月 本標準非經本局同意得翻印 中華民國國家標準 CNS 總號 號 ICS 03.120.20 Z405113827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印 公布日期 修訂公布日期 863月10日 968月9日 (共20頁)量測管理系統量測過程 與量測設備要求 Measurement management systems Requirements for measurement processes and measuring equipment 目錄 節次 頁次 前言 2 簡介 2 1. 適用範圍 . 4 2. 引用標準 . 4 3. 名詞與定義 . 4 4. 一般要求 . 5 5. 管理階層責任 5
2、5.1 度量衡職能 . 5 5.2 顧客為重 . 5 5.3 品質目標 . 5 5.4 管理階層審查 6 6. 資源管理 . 6 6.1 人力資源 . 6 6.2 資訊資源 . 7 6.3 物資資源 . 7 6.4 外部供應者 . 8 7. 度量衡確認與量測過程之實現 8 7.1 度量衡確認 . 8 7.2 量測過程 . 11 7.3 量測不確定度與追溯性 13 8. 量測管理系統分析與改進 . 14 8.1 概述 . 14 8.2 稽核與監控 . 14 8.3 不符合之管制 15 8.4 改進 . 16 附錄 A(參考附錄) 度量衡確認過程概述 18 參考資料 . 20 2 CNS 1382
3、7, Z 4051 前言 本標準係依據國際標準組織 2003 年第二版發行之 ISO 10012Measurement management systems Requirements for measurement processes and measuring equipment,不變更技術內容及其標準程式,譯成中文為中華民國國家標準者。有關該國際標準之制定經過如下: 國際標準組織 (ISO)是由各國家標準團體 (ISO 會員團體 )所組成世界性聯盟。正常情形下,國際標準之擬訂由 ISO 之技術委員會執行。每個會員團體對於技術委員會已設立之主題有興趣者時,皆有權派代表參加該委員會。與 ISO
4、 有聯繫之政府與非國際組織,亦可參與。 ISO 與國際電工協會 (IEC)密切地合作進行所有電工標準化之事務方面,與。 國際標準係依據 ISO/IEC 指令第三部分之規則起草。 技術委員會的主要工作是制定國際標準。技術委員會接受的國際標準草案會分送至各會員團體表決,至少需要 75參與投票之會員團體贊成始得公布為國際標準。 注意本標準的某些部分可能是專利權論題。 ISO 不負責鑑別任何或所有這種專利權。 ISO 10012:2003 由 ISO/TC176 品質管理與品質保證技術委員會, SC3 支援技術分委員會所制定。 本標準 ISO 10012:2003 用以取消及取代 ISO 10012-
5、1: 1994 與 ISO 10012-2: 1997,包括對這些文件的技術性修訂。 簡介 一個有效的量測管理系統可確保量測設備和量測過程適合其預期用途,它對達到產品品質目標和管理不正確量測結果的風險是重要的。量測管理系統目標是管理因量測設備和量測過程可能產生的不正確結果而影響組織產品品質之風險。用於量測管理系統的方法包括從基本的量測設備的查證到量測過程管制中統計技術的應用。 在本標準中,名詞量測過程適用於實際的量測活動(譬如在設計、試驗、生產及檢驗中)。 以下情況可以引用本標準: 顧客規定所要求的產品時; 供應者規定所提供的產品時; 法令或規章制定機構引用時;及 量測管理系統的評鑑與稽核時。
6、 CNS 12680(品質管理系統 基本原理與詞彙)標準闡明的管理原則之一是強調過程導向法。量測過程須視為支援該組織產品品質的特定過程,適用於本標準的量測管理系統模式之應用,顯示如圖 1。 為了實施量測管理系統,本標準包括要求與指導兩部分,可用於改進量測活動與提高產品品質。在相應的要求段落後面方框內的指導,係作為參考而不是對要求的增加、限制或修改。 組織有責任規定量測管理系統要求與決定所需的管制程度作為其 整個管理體系的一部分。除非經過認同,本標準不擬增加、節略或代替其他標準的任何要求。 3 CNS 13827, Z 4051 遵從本標準的要求有利於符合其他標準中規定的量測與量測過程管制的要求
7、,例如,CNS 12681(品質管理系統要求)的第 7.6 節與 CNS 14001(環境管理系統附使用指引之要求事項)的第 4.5.1 節 圖 1 量測管理系統模式 顧客量 測要求 顧客 滿意 7 度量衡確認與量測過程之實現7.1 度量衡確認7.2 量測過程 8 量測管理系統分析與改進 6 資源管理 5 管理階層責任 量測結果輸入 輸出 8.4 改進 4 CNS 13827, Z 4051 量測管理系統量測程序與設備需求 Measurement management systems Requirements for measurement processes and measuring eq
8、uipment 1. 適用範圍 本標準規定量測過程與量測設備度量衡確認之管理的一般要求,並提供指導,用於支援與證明符合度量衡要求。它規定了量測管理系統之品質管理要求,可由執行量測的組織作為整個管理體系的一部分,以確保符合度量衡要求。 本標準不擬作為用於證明符合 CNS 12681、 CNS 14001 或任何其他標準的必要條件。但利害相關者可以允許在驗證活動中使用本標準作為滿足量測管理系統要求的輸入。 本標準不擬替代或增加 CNS 17025(測試與校正實驗室能力一般要求)標準的要求。 備考: 影響測結果的特定要素存在於其他標準與指引中,如:測方法的細節、人員能和實驗室間比對。 2. 引用標準
9、 下列參考資料中所包含之條款,被引用作為本標準之部分條款。對標有年份或日期的參考資料,僅選用的版次適用。對未標年份或日期的參考資料,則適用參考到規範性文件的最新版本(包括任何修訂) 。 CNS 12680 品質管理系統 基本原理與詞彙 VIM:1993 國際度量衡基本詞彙及一般名詞, 由 BIPM、 IEC、 IFCC、 ISO、 IUPAC、IUPAP 及 OIML 共同發行。 3. 名詞與定義 為本標準之目的, CNS 12680 與 VIM 中及下列名詞與定義均適用。 3.1 量測管理系統 measurement management system 為完成度量衡確認並持續管制量測過程所必
10、需的一組相互關聯或相互作用的要素。 3.2 量測過程 measurement process 用以決定某量之值的一組操作。 3.3 量測設備 measuring equipment 實現量測過程所必需的量測儀器、 軟體、量測標準、參考物質或輔助器具或其組合。 3.4 度量衡特性 metrological characteristic 能影響量測結果可區別的特徵。 備考 1. 量測設備通常有若干個度量衡特性。 2. 度量衡特性可作為校正的對象。 3.5 度量衡確認 metrological confirmation 為確保量測設備符合預期使用要求所需的一組操作。 備考 1. 度量衡確認通常包括:
11、校正與查證 、任何必要的調整或修理及隨後的再校正、與設備預期使用的度量衡要求相比較,以及任何要求的封印和標籤。 2. 只有量測設備經證實適合於預期使用要求並予以文件化,度量衡確認才5 CNS 13827, Z 4051 算完成。 3. 預期使用要求包括:量測範圍、解析度、最大允許誤差等。 4. 度量衡要求通常與產品要求不同,並不在產品要求中規定。 5. 度量衡確認過程圖如圖 2。 3.6 度量衡職能 metrological function 對界定與實施量測管理系統具有行政及技術責任之職能。 4. 一般要求 量測管理系統應確保滿足規定的度量衡要求。 指導 從產品要求導出規定的度量衡要求。這些
12、要求為量測設備與量測過程所需。上述的要求可以最大允許誤差、允許不確定度、量測範圍、穩定性、解析度、環境條件或作業員技能來表示。 組織應規定屬本標準所確定的量測設備與量測過程,在決定量測管理系統的範圍與內容時,應考量由於不符合度量衡要求而帶來的風險與後果。 量測管理 系統由設定的量測過程管制、量測設備的度量衡確認(參照圖 2)及必須的支援過程所組成。 量測管理系統中的量測過程應經管制(參照第 7.2 節) 。量測管理系統內所有的量測設備應經確認(參照第 7.1 節) 。 量測管理系統的變更應依組織的程序辦理。 5. 管理階層責任 5.1. 度量衡職能 組織應界定度量衡職能。組織的最 高管理階層應
13、確保備妥所需要的資源,以建立與維持度量衡職能。 指導 度量衡職能可能是單一的部門或分散在整個組織中。 度量衡職能的管理階層應建立量測 管理系統,予以文件化,並加以維持及持續改進其有效性。 5.2. 顧客為重 度量衡職能的管理階層應確保: (a) 確定及轉換顧客的量測要求為度量衡要求; (b) 量測管理系統滿足顧客的度量衡要求; (c) 能展現符合顧客規定的要求。 5.3 品質目標 度量衡職能的管理階層,應界定並 建立可衡量之量測管理系統品質目標。量測過程性能判定之客觀準則與程序及其管制亦應予以界定。 6 CNS 13827, Z 4051 指導 在不同的組織階層,這種品質目標的例子有: 不會因
14、不正確的量測以致合格的產品被拒收而不符合產品被允收; 量測過程失控的發現不超過一天; 按照允許的時間完成所有的度量衡確認; 不存在不清晰的度量衡確認紀錄; 按訂定的計畫時程完成所有技術訓練方案; 量測設備無法運作的時數要減少到所訂的百分比。 5.4 管理階層審查 組織的最高管理階層在所規劃的期 間內,應確保量測管理系統有系統的審查,以確保其持續的充分性、有效性及適用性。最高管理階層應確保備妥所需資源,以審查量測管理系統。 度量衡職能的管理階層應利用管理 階層審查的結果對系統進行必要的修正,包括改進量測過程(參照第 8 節)與審查品質目標。所有的審查結果與所採取的所有措施應予以記錄。 6. 資源
15、管理 6.1 人力資源 6.1.1 人員責任 度量衡職能的管理階層應界定量 測管理系統中所有人員之責任,並予以文件化。 指導 這些責任可用組織架構圖、職位說明書及工作說明書或工作程序書來界定。 本標準不排除使用度量衡職能之外的專業人員。 6.1.2 能力與訓練 度量衡職能的管理階層應確保涉 及量測管理系統之人員可展現其能力,以執行指派的任務。任何所要求的 特殊技能應予以規定。度量衡職能的管理階層應確保提供訓練以滿足經鑑 別的需求,維持訓練活動的紀錄,評估訓練的有效性並予以記錄。人員應 瞭解其責任範圍,以及他們的活動對量測管理系統有效性或產品品質的影響。 指導 能力可經由教育、訓練及經驗來 獲得
16、,並藉由測試或所觀察到的表現予以展現。 當使用正在訓練中的人員時,應給予適宜的監督。 7 CNS 13827, Z 4051 6.2 資訊資源 6.2.1 程序 量測管理系統的程序應予以文件 化至必要的範圍,並經確認,以確保適當的實施、應用的一致性及量測結果的有效性。 新的程序或更改文件化程序應經 核准與管制。程序應符合現況、備妥及當有要求時予以提供。 指導 技術程序可依據經發布的標準量 測實務,或者是顧客或設備製造者的書面指導書。 6.2.2 軟體 量測過程與結果的計算中所用的 軟體應予以文件化、識別及管制,以確保持續使用的適當性。軟體及其任 何修改,在初次使用前應予以測試與或確認,並經核准
17、使用與存檔。測 試應在所需的範圍內進行,以確保有效的量測結果。 指導 軟體可有幾種形式,如內建式、可程式化或現成的套裝軟體。 現成的套裝軟體可以不要求測試。 測試可包括病毒檢查、使用者撰 寫程式邏輯檢查或必要時為達到要求的量測結果而做的組合。 軟體型態管制可幫助維持使用軟 體的量測過程完整性與有效性。檔案建置可藉由建立備份、異地儲存或其 他任何方法來達成,以保護程式、確保可取得性及提供所需的可追溯性水準。 6.2.3 紀錄 量測管理系統運作所需資訊的紀 錄應予以保存。文件化的程序應確保紀錄的識別、儲存、防護、檢索、保存期限及處置。 指導 紀錄的例子有確認結果、量測結 果、採購、操作資料、不符合
18、資料、顧客抱怨、訓練、資格或其他支持量測過程的歷史資料。 6.2.4 識別 量測管理系統中所用的量測設備 與技術程序應單獨地或集中地清楚識別,設備應有度量衡確認狀態的識別 。經確認用於某個特定的量測過程或某些過程的設備應清楚地識別或管制 ,以防止未經授權使用。量測管理系統中所用的設備應可與其他設備區分。 6.3 物資資源 6.3.1 量測設備 8 CNS 13827, Z 4051 在量測管理系統中,所有滿足規 定度量衡要求的必要量測設備應予備妥並加以鑑別。量測設備在確認前應 處於有效的校正狀態。量測設備應在受控的或已知符合需要的環境中使用 ,以確保有效的量測結果。用於監控與記錄影響量的量測設
19、備應包括在量測管理系統內。 指導 由於度量衡要求的不同,量測設 備可予以確認用於某些特定的量測過程,及不經確認用於其他量測過程。 量測設備的度量衡要求來自產品的規定要求或應予以校正、查驗及確認的設備之規定要求。 最大允許誤差可參考量測設備製造者公布的規範或由度量衡職能予以設定。 量測設備的校正也可由負責度量衡確認的度量衡職能以外的組織進行。 參考物質的特性可符合校正要求。 度量衡職能的管理階層應建立、 維持及使用文件化的程序來接收、處理、搬運、儲存及調度量測設備,以防濫用、誤用、 損壞及改變其度量衡特性。量測管理系統應備有納入或移除量測設備的處理程序。 6.3.2 環境 量測管理系統涵蓋的量測
20、過程有效運作所要求的環境條件應予文件化。 應監控與記錄影響量測的環境條 件。根據環境條件所進行的修正應予以記錄並用於量測結果。 指導 影響量測結果的環境條件可包括 溫度、溫度變化率、濕度、照明、振動、塵粒管制、清潔度、電磁干擾及 其他因素。為設備之正確使用,設備製造者通常提供量測範圍與最大負載的規格,以及環境條件限制。 6.4 外部供應者 度量衡職能的管理階層應對外部供 應者為量測管理系統提供的產品與服務之要求予以界定並文件化。依據符合文 件規定要求的能力,以評估與選擇外部供應者。選擇、監控及評估的準則應予 規定並文件化,且記錄評估結果。應保存外部供應者提供產品或服務的紀錄。 指導 如果利用外
21、部供應者進行測試或校正服務,供應者應依實驗室標準,如 CNS 17025展現其技術能力。由外部供應者提供的產品與服務需按規定要求進行查證。 7. 度量衡確認與量測過程之實現 7.1 度量衡確認 7.1.1 概述 應設計並實施度量衡確認(參照圖 2 與附錄 A),以確保量測設備的度量衡特性符合量測過程之度量衡要求。度量衡確認包括量測設備校正與查證。 9 CNS 13827, Z 4051 指導 如果量測設備已處於有效的校正 狀態,則不必重新校正。度量衡確認程序須包括查證量測不確定度與或 量測設備誤差在度量衡要求所規定允許界限內的方法。 量測設備的作業員應可方便得到 與量測設備度量衡確認狀態相關之
22、資訊,包括任何限制或特殊要求。 量測設備之度量衡特性應適合其預期用途。 指導 量測設備特性的例子包括: 範圍; 偏差; 重複性; 穩定性; 遲滯性; 漂移; 影響量之效應; 解析度; 辨識度(最小顯示值); 誤差;及 無感帶。 量測設備的度量衡特性是影響量測不確定度的因素(參照第 7.3.1 節),它可以與度量衡確認中的度量衡要求直接比較以實現度量衡確認。 須避免使用定性術語表達度量衡特性,例如量 測設備所要求的準確度。 7.1.2 度量衡確認週期 用於確定或改變度量衡確認週期 的方法在文件化程序中應予說明。度量衡確認週期必要時應予以檢討調整以確保持續符合規定之度量衡要求。 指導 可利用先前校
23、正與度量衡確認所 獲之歷史數據與先進之知識與技術用以決定度量衡確認週期。利用統計過 程管制技術所獲之量測紀錄,可用於決定是否修改度量衡確認週期。 校正週期可與度量衡確認週期相同(參照 OIML D10)。 每當不符合的量測設備予以修理 、調整或修改時,其度量衡確認週期應予以檢討。 7.1.3 設備調整管制 對於經確認且其設定會影響性能 的量測設備,之調整方法與裝置應予封印或採取其他防護措施,以防止未 經授權的改變。封印或防護措施應予設計與實施,使遭擅自改變時會被發現。 10 CNS 13827, Z 4051 度量衡確認過程程序應包括當封 印或防護措施經發現損壞、破損、繞接或遺失時將要採取之措
24、施。 指導 凡是不需要外部參考物質而僅供 使用者自行設定的調整方法或裝置(如:歸零調整器),不適用於封印的要求者。 防止對軟體或韌體進行未授權改變所用的防寫技術須予以特別注意。 對何種量測設備須予封印,對何 種調整或管制裝置會予以封印,以及封印材料,如標籤、接合劑、線材、油漆等方 面事項通常留供度量衡職能決定,度量衡職能所實施封印方案須予文件化。並非所有量測設備都適用於封印。 7.1.4 度量衡確認過程紀錄 適當時,度量衡確認過程的紀錄 應註明日期並經權責人員認可,以證明結果的正確性。 此等紀錄應予以維持並可供調閱。 指導 紀錄之最短保存時間取決於許多 因素,包括顧客要求、法令與規章要求及製造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CNS138272007MEASUREMENTMANAGEMENTSYSTEMSREQUIREMENTSFORMEASUREMENTPROCESSESANDMEASURINGEQUIPMENT 管理 系统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633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