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类试卷]环境影响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试卷5及答案与解析.doc
《[工程类试卷]环境影响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试卷5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类试卷]环境影响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试卷5及答案与解析.doc(4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环境影响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试卷 5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90 分。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备选项最符合题意。1 下列术语定义表述有误的是( )。(A)环境标准体系是指各种不同环境标准依其性质功能及其间客观的内在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相互制约所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B)环境标准是为了防治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群健康,对环境保护工作中需要统一的各项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所做的规定(C)组织实施标准,是指对标准贯彻执行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处理的活动(D)体系是指在一定系统范围内具有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2 环境质量标准的内涵不同于产品质量标准,指的是(
2、)。(A)制订环境质量标准的目的在于发挥其普遍通用性(B)环境质量标准中的技术指标是完全可以人为加以控制的(C)环境因素具有高度特异性,不存在通用性和互换性的问题(D)不同城市和地区完全可以使用同样的环境标准3 下列关于国家环境标准体系结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B)推荐性环境标准被强制标准引用时无须强制执行(C)地方环境标准是对国家环境标准的补充和完善(D)地方环境标准只包括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4 按项目实施的不同阶段可以将环境影响时期划分为建设阶段、生产运行阶段和服务期满后阶段三种;其中生产运行阶段还可分为( )分别进行评
3、价。(A)运行初期和运行后期(B)运行初期和运行中后期(C)运行正常期和非正常期(D)运行初期、中期、后期5 环境影响预测范围确定工作中的具体预测范围、断面设置,因环境要素的不同而不同,对此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大气环境的影响预测范围以边长和面积表示(B)河流水环境的影响预测范围以河流上下游距离和预测断面表示(C)大气环境的影响预测点以相距污染源的方位和距离表述(D)河流水环境的影响预测点以与污染源的位置的相对位置确定6 环境影响报告书结论中最重要的内容当属( )。(A)概括描述环境现状,同时说明现已存在的主要环境质量问题(B)清楚说明建设项目的影响源及污染源状况(C)对项目建设环
4、境可行性的结论(D)概括总结环境影响的预测和评价结果7 对造成环境污染为主的建设环境影响评价,其项目工程分析的重点是( )。(A)资源、能源的储(B)场地的开发利用(C)工艺过程(D)交通运输8 对于某一具体建设项目,在划分各评价项目的工作等级时,根据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或当地对环境的特殊要求等情况可作适当调整,但调整的幅度上下不应超过( )。(A)三级(B)二级(C)一级(D)四级9 在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的方法中,( )要求时间长,需投入的工作量大,所得结果较准确。(A)系统分析法(B)物料平衡计算法(C)类比分析法(D)查阅参考资料分析法10 所有建设项目均应预测生产运行
5、阶段( )情况的环境影响。(A)正常排放和不正常排放(B)不正常排放(C)正常排放(D)正常排放或不正常排放11 一般情况下,环境影响预测范围( )现状调查的范围。(A)等于(B)略小于(C)等于或略小于(D)大于12 若有两个污染源对某关心点的地面浓度贡献分别为 0.05mg/m3 和 0.15mg/m3,关心点的地面浓度是 0.20mg/m3,则这两个污染源对该关心点的污染分担率分别为( )。(A)25%. 和 75%.(B) 30%.和 70%.(C) 33%.和 67%.(D)75%. 和 25%.13 进行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时,最终应明确给出( )。(A)对敏感区域、关心点及评价区域的
6、大气环境质量的预测结果的分析和评价(B)项目选址、污染源的排放强度、排放方式、污染控制措施等的评述(C)对各种方案进行比较分析,给出推荐方案对评价区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D)推荐方案对评价区域的大气环境质量影响的可行性结论14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最初于 1982 年制定,经 1996 年修订和 2000 年发布的相应修改单后,形成现在的( )污染物的空气质量标准。(A)7 项(B) 8 项(C) 9 项(D)10 项1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对监测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季平均统计中要求每季至少有分布均匀的( )个日均值,每月至少有分布均匀的( )个日均值。(A)20 7(B) 20 10(C) 15
7、 5(D)15 616 下列有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一些常用规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排气筒高度应高出周围 200m 半径范围内的建筑 5m 以上,达不到该要求的应按其高度对应的表列排放速率标准值严格 50%.执行(B)若某排气筒的高度位于标准中某两个值之间,其执行的最高允许排放速率按内插法计算(C)新污染源的排气筒一般不应低于 20m(D)工业生产尾气确需燃烧排放的,其烟气黑度不得超过林格曼 1 级17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大气污染源面源统计参数的是( )。(A)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B)烟气排放温度(C)面源有效排放高度、网格面源或单个面源的平均海拔高度(D)网格面源分类,若源分布
8、较密、排放量较大,当其高度差较大时,可酌情按不同平均高度将其分为 23 类18 在进行评价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时,需收集评价区内及界外区域各例行大气监测点的( ) 监测资料。(A)近一年(B)近两年(C)近三年(D)近四年19 由于界外区域对评价区的影响,对于地形、地理特征和排放高度、排放量较大的点源的调查,还应扩大到界外区域,各方位的界外区域的边长大致为评价区边长的( ) 。(A)0.5 倍(B) 1 倍(C) 1.5 倍(D)2 倍20 已知一工程项目的主要大气污染因子为 SO2,结合该区域内例行监测的数据算得其等标排放量 Pi 为 2.3103m3/h,则考虑大气环境现状监测布点时( )。
9、(A)监测点不应小于 10 个(B)监测点不应小于 6 个(C)须布置 13 个监测点(D)可不再安排 SO2 排放量的监测21 现行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日平均浓度二级标准限值为( ) 。(A)0.10mg/m 3(标态)(B) 0.15mg/m3(标态)(C) 0.20mg/m3(标态)(D)0.30mg/m 3(标态)22 环境空气质量常规项目中总悬浮颗粒物和可吸入颗粒物的分析都可使用( )。(A)重量法(B)化学发光法(C)紫外分光光度法(D)Saltzman 法23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规定了最高允许排放速率的分级
10、,现有污染源分( )级,新污染源分( )级。(A)一、二、三 一、二、三(B) 15 15(C)一、二、三 二、三(D)15 2524 某地拟新建一家造纸厂,则按照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的规定,对于其厂内的烟囱高度一般不能低于( )m,否则其应按照正常标准值的( ) 执行。(A)20 50%.(B) 15 50%.(C) 20 10%.(D)15 20%.25 下面对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93)实施的规定叙述错误的是( )。(A)排污单位排放泄漏的恶臭污染物,在排污单位边界上规定监测点 (无其他干扰因素)的一次最大监测值(包括臭气浓度)都必须低于或等于
11、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B)排污单位排放无组织排放的恶臭污染物,在排污单位边界上规定监测点(无其他干扰因素)的一次最大监测值(包括臭气浓度)都必须低于或等于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C)排污单位经烟、气排气筒(高度在 15m 以上)排放的恶臭污染物的排放量和臭气浓度都必须低于或等于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D)排污单位经排水排出并散发的恶臭污染物和臭气浓度必须低于或等于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26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7191)其优先级(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A)低于(B)高于(C)同等于(D)视情况而定27 新的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按锅炉建成使用年限,
12、分和两个时段,执行不同的大气污染排放标准。时段和时段分别指的是( )。(A)1999 年 12 月 31 日前,2000 年 1 月 1 日后(B) 2000 年 12 月 31 日前,2001 年 1 月 1 日后(C) 2001 年 12 月 31 日前,2002 年 1 月 1 日后(D)2002 年 12 月 31 日前,2003 年 1 月 1 日后28 下列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 1996)中规定的新污染源大气污染物常规项目排放限值不正确的是( )。(A)排气筒高度 30m 的二氧化硫最高允许排放速率三级标准为 22g/h(B)排气筒高度 40m 的氮氧化物最高允
13、许排放速率三级标准为 11g/h(C)排气筒高度 20m 的炭黑尘、染料尘最高允许排放速率三级标准为 1.3g/h(D)排气筒高度 30m 的氯化氢最高允许排放速率三级标准为 1.3g/h29 污染物充分混合段是指当断面上任意一点污染物的浓度与断面平均浓度之差小于平均浓度的( ) 时,可以认为污染物达到充分混合,形成充分混合段。(A)2%.(B) 3%.(C) 4%.(D)5%.30 对某海湾水质进行预测,评价等级为一级,污染物为持久性,则建议采用( )。(A)Joseph-Sendner 模式(B) ADI 潮流及水质模式(C)特征理论潮流及水质模式(D)特征理论混合模式31 河流水质采样断
14、面一般情况下应设置( )。(A)对照、控制、选择三种类型(B)对照、选择两种类型(C)对照、控制、消减三种类型(D)控制、消减两种类型32 在河流水质取样断面处,应按照( )布置水质取样垂线。(A)水深(B)河宽(C)流速及水深(D)流速及河道弯曲情况33 某建设项目,拟建成后向某条河流中排放锅炉中的循环冷却水(温度 80的间接冷却水)、大量酸性物质、部分在河流水中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且需要监测污水的水质参数小于 10 个,那么,根据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划分依据,此例属于( )。(A)复杂(B)简单(C)中等(D)以上均不对34 根据上面题目所述的建设项目,如果其所排放污水的河流水质要求为级,此
15、河流属于一条大河流,即河流水域规模大,且此项目建成后污水排放量为 5000 m3/d,那么,根据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判据,此项目评价工作属于( )。(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35 非点源调查的原则是( )。(A)以搜集现有资料为主,进行现场实测(B)采用间接搜集资料的方法,须进行现场实测(C)以搜集现有资料为主,不进行现场实测(D)采用间接搜集资料的方法,一般不进行实测36 现行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类水 DO 的标准值是( )mg/L。(A)5(B) 5(C) 3(D)637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依据我国地下水水质现状、人体健
16、康基准值及地下水质量保护目标,并参照了生活饮用水、工业、农业用水水质最低要求,将地下水质量总共划分为五类,其中( )地下水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背景含量,适用于各种用途。(A)类(B) 类(C) 类(D)类38 下面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CJ 302093)的水质分级叙述错误的是( )。(A)属于一级水源水的地下水只需消毒处理即可供生活饮用(B)属于一级水源水的地表水经简易净化处理(如过滤)、消毒后即可供生活饮用(C)二级水源水经常规净化处理(如絮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即可供生活饮用(D)水质浓度超过二级标准限值的水源水,不宜作为生活饮用水的水源39 按照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
17、1996)对其适用范围的规定,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不仅适用于现有单位水污染物的排放管理,对新、改、扩建项目水污染物的排放管理同样适用(B)不仅适用于现有行业水污染物的排放管理,对新兴行业水污染物的排放管理同样适用(C)不仅适用于新建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对改、扩建项目同样使用(D)不仅适用于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设施设计、竣工验收,对项目投产后的排放管理同样适用40 污水中污染物类型数=1,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7,这类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属( ) 。(A)复杂(B)中等(C)简单(D)一般41 对湖泊和水库,“ 水域规模 ”划分为“大湖(库)、中湖(库)、小湖(库)”的依据是( )。
18、(A)平水期湖泊或水库的平均水深以及水面面积(B)丰水期湖泊或水库的平均水深以及水面面积(C)枯水期湖泊或水库的平均水深或水面面积(D)枯水期湖泊或水库的平均水深以及水面面积42 对于海湾,在水深大于等于 10m 时,在水面下 0.5m 处和水深( )并距海底不小于 0.5m 处各设一取样点。(A)5m(B) 8m(C) 6m(D)10m43 当建设项目污水排放量大于 50000m3/d 时,小型湖泊的一级评价每( )布置一个取样位置。(A)0.51.5km 2(B) 12km 2(C) 1.53.5km 2(D)24km 244 当排入大湖(库) 的( ) 时,可以简化成一个排污口。(A)两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程 试卷 环境影响评价 技术 标准 模拟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