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类试卷]环境影响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试卷21及答案与解析.doc
《[工程类试卷]环境影响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试卷21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类试卷]环境影响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试卷21及答案与解析.doc(5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环境影响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试卷 21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90 分。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备选项最符合题意。1 以下不属于国家已颁布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是( )。(A)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B) 钢铁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C) 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2 我国现行的主要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般可分为( )的环境影响评价导则、各专项或专题的环境影响评价导则、规划和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导则等。(A)各学科(B)各行业(C)各环境要素(D)各部门3 下列关于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说法,正确的是( )。(A)污染物排
2、放标准都是分类别的,分别对应于相应的环境功能区,处在高功能区的污染源执行严格的排放限制,反之,则相反。(B)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定是以区域为依据(C)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级别与环境质量功能区类别不一定一一对应(D)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级别与环境质量功能区类别一一对应4 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的要求,公众意见调查应该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中的( ) 进行。(A)准备阶段(B)正式工作阶段(C)报告书编制阶段(D)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阶段5 对于某一具体建设项目,在划分各评价项目的工作等级时,根据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或当地对环境的特殊要求等情况可作适当调整,但调整的幅度上
3、下不应超过( )。(A)三级(B)二级(C)一级(D)四级6 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大气环境评价工作分级的方法是根据( )计算确定。(A)推荐模式中的 ADMS 模式(B)推荐模式中的估算模式(C)等标排放量的公式(D)推荐模式中的 AERMOD 模式7 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对于建成后全厂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都有明显减少的改、扩建项目,评价等级( )。(A)可低于一级(B)为三级(C)不低于二级(D)不高于二级8 对于以线源为主的城市道路等项目,大气环境评价范围可设定为线源中心两侧各( )的范围。(A)100m(B) 300m(C) 200m(D)400m9 对于
4、三级评价项目,大气污染源调查与分析对象应包括( )。(A)项目的所有污染源(B)评价区的工业污染源(C)评价范围内与项目排放污染物有关的其他在建项目(D)已批复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未建项目污染源10 某项目主要排放 SO2、NO 2、CO、CO 2、TSP 、PM 10 等污染物,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该项目监测因子至少应包括( )。(A)SO 2、NO 2、CO 、TSP、PM 10(B) SO2、NO 2、CO 2、 TSP、PM 10(C) SO2、NO 2、TSP 、PM 10(D)SO 2、CO 、CO 2、TSP、PM 1011 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对于一
5、级评价项目,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调查要求是:距离项目最近的地面气象观测站,( )的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A)近 3 年内的至少连续一年(B)近 3 年内的至少连续二年(C)近 5 年内的至少连续二年(D)近 5 年内的至少连续三年12 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大气环境一级评价项目预测内容中,对于施工期超过( ) 的项目,并且施工期排放的污染物影响较大,应预测施工期间的大气环境质量。(A)半年(B)一年(C)二年(D)三年13 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评价范围大于等于 50km 的一级评价项目,可选择( ) 进行预测。(A)估算模式(B) AERMOD 模式(C) ADMS
6、 模式(D)CALPUFF 模式14 某建设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6 个监测点位的现状监测日平均浓度最大值、平均值、最小值分别是 030mg/m 3、020 mg/m 3、010mg/m 3,预测范围内的日平均浓度最大预测值是 015mg/m 3。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最大地面质量浓度点的环境影响分析应采用的最终质量浓度是( ) mg/m3。(A)015(B) 025(C) 035(D)04515 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基于估算模式计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时,计算污染源强的排放浓度是取 ( )。(A)实际排放浓度(B)场界排放浓度(C)未经处理的排放浓度(D
7、)削减达标后的排放浓度16 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对环境空气敏感区的环境影响分析,应考虑其预测值和同点位处的现状背景值的( )的叠加影响。(A)最小值(B)平均值(C)最大值(D)加权平均值17 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判据的“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 ”中的 “复杂”类别是指( )。(A)污染物类型数3,或者只含有三类污染物,但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12(B)污染物类型数3,或者只含有两类污染物,但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10(C)污染物类型数=2 ,且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10(D)只含有一类污染物,但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 7(E
8、)污染物类型数=1,需预测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718 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一般情况,河口一级评价调查时期为一个潮汐年的( ) 。(A)平水期和枯水期(B)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C)丰水期和枯水期(D)大潮期和小潮期19 某大型木材加工厂设有原木贮木场,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该贮木场面源调查内容可不包括( )。(A)贮木场原木堆放面积(B)贮木场原木堆放形式(C)贮木场原木运输方式(D)贮木场的地面铺装程度20 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公式 ISE=cpQp/(cs-ch)Qh 中的 Qh是指( )。(A)废水排放量(mg/s)(B)河流流量(t/s
9、)(C)废水排放量(m 3/s)(D)河流流量(m 3/s)21 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以下不符合河流取样断面布设原则的是( )。(A)排污口上游应设取样断面(B)调查范围内取水口附近应布设取样断面(C)调查范围内水文站附近可不设取样断面(D)调查范围内河流支流汇入处应布设取样断面22 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下列关于湖泊、水库简化的简化要求说法错误的是( ) 。(A)评价等级为一级时,大湖(库)可以按中湖(库)对待,停留时间较短时也可以按小湖(库) 对待(B)评价等级为一级时,中湖(库)可以按大湖(库)对待,停留时间较短时也可以按小湖(库 )对待(C)评价等级为三
10、级时,中湖(库)可以按小湖(库)对待,停留时间很长时也可以按大湖(库 )对待(D)评价等级为二级时,如何简化可视具体情况而定(E)水深大于 10m 且分层期较长(如大于 30d)的湖泊、水库可视为分层湖(库)23 预测无风时大湖的非持久性污染物环境影响,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推荐的数学模式是( )。(A)湖泊环流二维稳态混合模式(B)湖泊完全混合衰减模式(C)湖泊推流衰减模式(D)湖泊环流二维稳态混合衰减模式24 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以下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模型中可用于河流混合过程段预测的是( )(A)河流完全混合模式(B)河流一维稳态模式(C) S-P 模式(D)河
11、流二维稳态混合模式25 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一般情况下,单项水质参数评价采用( )进行。(A)标准指数法(B)极值指数法(C)自净利用指数法(D)内梅罗指数法26 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评价地面水环境影响时,( )是评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基本资料。(A)水域功能(B)工程性质(C)评价标准(D)环境现状27 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某河平水期平均流量为120m3/s,河流断面形状近似矩形,河宽 60m,水深 42m ,在取样断面上应取( )水样。(A)6 个(B) 3 个(C) 4 个(D)2 个28 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建设项目既
12、拥有固定声源,又拥有流动声源时,应( ) 。(A)只进行固定声源环境影响评价(B)只进行流动声源环境影响评价(C)分别进行噪声环境影响评价(D)只进行叠加环境影响评价29 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突发噪声的评价量为( )。(A)昼间等效声级(Ld)(B)最大 A 声级(Lmax)(C)夜间等效声级(Ln)(D)等效连续 A 声级(Leq)30 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运行期声源为固定声源时,( )作为环境影响评价时段。(A)固定声源投产运行前(B)固定声源投产运行中(C)固定声源施工后(D)固定声源投产运行后31 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某中型新建项目,其附近有一
13、疗养区院,此建设项目声环境影响应按( )进行工作。(A)一级评价(B)二级评价(C)三级评价(D)一级或二级评价32 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某机场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一级,其评价范围一般为( )。(A)以主要航迹离跑道两端侧向各 200m 的范围(B)以主要航迹离跑道两端各 12km、侧向各 612km 的范围(C)以主要航迹离跑道两端各 612km、侧向各 12km 的范围(D)以主要航迹离跑道两端各 210km、侧向各 24km 的范围3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规定的环境噪声现状调查方法的确定依据是 ( )。(A)评价范围(B)评价等级(C)评价标准(D)评价
14、目的34 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声环境影响预测范围与评价范围的关系是( )。(A)预测范围应大于评价范围(B)预测范围应小于评价范围(C)预测范围应与评价范围相同(D)预测范围应大于等于评价范围35 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公路、城市道路交通运输噪声预测内容中,按( )绘制代表性路段的等声级线图,分析敏感目标所受噪声影响的程度,确定噪声影响的范围,并说明受影响人口分布情况。(A)预测值(B)背景值(C)贡献值(D)叠加值36 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进行敏感目标噪声环境影响评价时,以( )作为评价量。(A)敏感目标背景噪声值(B)敏感目标所受的噪声贡献值(C)敏
15、感目标所受的噪声贡献值与背景噪声值叠加后的预测值(D)敏感目标所受的噪声原始值37 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不含建设项目自身声源影响的环境声级为( )。(A)贡献值(B)背景值(C)预测值(D)叠加值38 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非污染生态影响,某工程位于风景名胜区内,工程影响的范围为 10km2,引起物种的多样性减少量为 10%,此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级别为( ) 。(A)3 级(B) 2 级(C) 1 级(D)4 级39 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非污染生态影响,非污染生态影响评价的范围主要根据评价区域与周边环境的( )确定。(A)相互关系(B)生态同质性(C)生态异质性(D)生
16、态完整性40 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非污染生态影响,某公路工程需进行生态影响3 级评价,其生态现状评价中生态制图必须配有的基本图件是( )。(A)植被现状图(B)土壤侵蚀分布现状图(C)工程平纵断面图(D)土地利用现状图41 依据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重点之一是识别开发区的区域开发活动可能带来的主要( ),以及可能制约开发区发展的环境因素。(A)生态环境影响(B)环境影响(C)区域经济影响(D)环境功能影响42 依据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涉及大量征用土地、移民搬迁或可能导致原址居民生活方式、工作性质发生大的变化的开发区规划,需设置( )。(A)环境
17、现状调查和评价专题(B)公众参与专题(C)社会影响分析专题(D)规划方案分析专题43 依据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开发区土地利用生态适宜度评价采用三级指标体系,选择对所确定的土地利用目标影响( )作为生态适宜度的评价指标。(A)最小的一组因素(B)最大的一组因素(C)中间的一组因素(D)最小和最大的一组因素44 依据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开发区确定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主要是( ) 。(A)NO 2,粉尘、SO 2(B)烟尘、NO 2、SO 2(C)烟尘、粉尘、SO 2(D)烟尘、PM 10、SO 245 依据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以下符合开发区水环境容量与污染物总量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程 试卷 环境影响评价 技术 标准 模拟 21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