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类试卷]软件水平考试(高级)系统分析师上午(综合知识)试题章节练习试卷13及答案与解析.doc
《[计算机类试卷]软件水平考试(高级)系统分析师上午(综合知识)试题章节练习试卷13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类试卷]软件水平考试(高级)系统分析师上午(综合知识)试题章节练习试卷13及答案与解析.doc(3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软件水平考试(高级)系统分析师上午(综合知识)试题章节练习试卷 13 及答案与解析 1 在将 E R模型向关系模型转换的过程中,若将三个实体之间的多对多联系m:n:p转换为关系模式,则该关系模式的关键字为 (35)。 ( A)任意两个实体的关键字的组合 ( B)任意一个实体的关键字 ( C)各实体的关键字的组合 ( D)某实体的其他属性 2 若系统中存在一个等待事务集 T0, T1, T2, , Tn),其中 T0正等待被 T1锁住的数据项 A1, T1正等待被 T2锁住的数据项 A2, , Tn-1:正等待被 Tn锁住的数据项 An, Tn正等待被 T0锁住的数据项 A0,则系统处于 (40
2、)的工作状态。 ( A)并发处理 ( B)封锁 ( C)循环 ( D)死锁 3 在一个采用 (41)数据库体系结构的网络数据库应用系统中,计算机 C上运行着DBMS软件和应用程序,并存有所有的用户数据,其余各节点作为终端通过通信线路向计算机 C发出数据库应用请求。 ( A)集中式 ( B)主从式 ( C)客户机 /服务器 ( D)分布式 4 在局部 E-R图合并为总体 E-R图的过程中, (51)是错误的。 ( A)不同局部 E-R图中出现的相同实体,在总体 E-R图中只能出现一次 ( B)在总体 E-R图中可以添加属于不同局部 E-R实体之间的联系 ( C)在总体 E-R图中可以删除在原局部
3、 E-R图中存在的联系 ( D)在总体 E-R图中不能删除任何不同实体间的联系 5 在分布式数据库中, (56)是指各场地数据的逻辑结构对用户不可见。 ( A)分片透明性 ( B)场地透明性 ( C)场地自治 ( D)局部数据模型透明性 6 数据仓库通过数据转移从多个数据源中提取数据,为了解决不同数据源格式不统一的问题,需要进行 (57)操作。 ( A)简单转移 ( B)清洗 ( C)集成 ( D)聚集和概括 7 (61)引起的数据库异常,其破坏性最大。 ( A)事务故障 ( B)系统故障 ( C)介质故障 ( D)病毒引起故障 8 给定关系 R(A1, A2, A3, A4)上的函数依赖集
4、F=A1A2 , A3A2 ,A2A3 , A2A4) , R 的候选关键字为 (66)。 ( A) A1 ( B) A1A3 ( C) A1A3A4 ( D) A1A2A3 9 设关系模式 R U, F,其中 U=A, B, C, D, E, F=ABC , CD , BCE , EA) ,则分解 p=R1(ABCE), R2(CD)满足 (70)。 ( A)具有无损连接性、保持函数依赖 ( B)不具有无损连接性、保持函数依赖 ( C)具有无损连接性、不保持函数依赖 ( D)不具有无损连接性、不保持函数依赖 10 在关于数据挖掘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71)。 ( A)数据挖掘可以支持人们进行
5、决策 ( B)数据挖掘可以对任何数据进行 ( C)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是同一的 ( D)数据来源质量对数据挖掘结果的影响不大 11 关于诊疗科、医师、患者和治疗观察关系模式如下所示,其中带:的表示主键,虚下划线的表示外键。 诊疗科 (诊 疗科代码,诊疗科名称 ) 医师 (医师代码,医师姓名, ) 患者 (患者编号,患者姓名 ) 治疗观察 ( ) (74)表示上述关系模式的 E-R图。图中, *、 1*、和 1 1分别表示多对多、 1对多和 1对 1的联系。 ( A) ( B) ( C) ( D) 12 若对表 8-8按 (75)进行运算,可以得到表 8-9。( A) 条形码 =01020211
6、02110200(表 1) ( B) 商品名 =毛巾 铅柑笔 (表 1) ( C) 价格 8(表 1) ( D) 1, 2, 3(表 1) 13 对 于关系模式 R(X, Y, Z),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76)。 ( A)若 XY , YZ ,则 XZ ( B)若 XY , XZ ,则 XYZ ( C)若 XZ ,则 XYZ ( D)若 XY2 ,则 XZ , YZ 14 Visual Basic是开发 Windows应用程序的良好工具。 Visual Basic是一种 (6)驱动的程序语言,在程序内必须设计各种 (6)的处理程序码,当此 (6)发生时,随即执行相应的程序码。在程序设计时,设计
7、人员可使用 Visual Basic所提供的 (7)建立用户界面,从而大大提高程序设计效率。 ( A)指令 ( B)事件 ( C)数据 ( D)过程 ( A)函数 ( B)子程序库 ( C)工具 ( D)过程调用 16 面向对象技术中,对已有实例的特征稍作改变就可生成其他的实例,这种方式称为 (11)。分类 (classification)指的是对象及其类型之间的关系。若一个对象可用 n个类型表述,而这些类型不必由继承来关联的是 (12)。 (13)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中的一种机制。这种机制实现了方法的定义与具体的对象无关,而对方法的调用则可以关联于具体的对象。 ( A)委托 ( B)代 (
8、 C)继承 ( D)封装 ( A)单一分类 ( B)多重分类 ( C)动态分类 ( D)静态分类 ( A)继承 (inheritance) ( B)模板 (template) ( C)对象自身引用 (self-reference) ( D)动态绑定 (dynamic binding) 19 在面向对象技术中,一个子类的对象同时又属于父类,它继承了父类的一切属性,这种多态性称为 (34)。同一个算子在不同的表达式中可能有不同的操作意义,这种多态性称为 (35)。编译程序根据上下文判定算子的操作意义,这称为 (36)。 ( A)参数 多态 ( B)过载多态 ( C)包含多态 ( D)隐含多态 (
9、A)参数多态 ( B)过载多态 ( C)包含多态 ( D)隐含多态 ( A)算子鉴别 ( B)算子操作 ( C)算子定义 ( D)算子运算 22 UML提供了 4种结构图用于对系统的静态方面进行可视化、详述、构造和文档化。其中 (44)是面向对象系统建模中最常用的图,用于说明系统的静态设计视图;当需要说明系统的静态实现视图时,应该选择 (45):当需要说明体系结构的静态实施视图时,应该选择 (46)。 ( A)构件图 ( B)类图 ( C)对象图 ( D)部署图 ( A)构件图 ( B)协作图 ( C)状态图 ( D)部署图 ( A)协作图 ( B)对象图 ( C)活动图 ( D)部署图 25
10、 已知 3个类 O、 P和 Q,类 O中定义了一个私有方法 F1、一个公有方法 F2和一个受保护的方法 F3:类 P和类 Q为类 O的派生类,其继承方式如下所不: class P: protected O. class Q; public O 在关于方法 F1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54)。在关千方法 F2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55)。在关于方法 F3的描述中正确的 是 (56)。 ( A)方法 F1无法被访问 ( B)只有在类 O内才能访问方法 n ( C)只有在类 P内才能访问方法 F1 ( D)只有在类 Q内才能访问方法 F1 ( A)类 O、 P和 Q的对象都可以访问方法 F2 ( B)类
11、P和 Q的对象都可以访问方法 F2 ( C)类 O和 Q的对象都可以访问方法 F2 ( D)只有在类 P内才能访问方法 F2 ( A)类 O、 P和 Q的对象都可以访问方法 F3 ( B)类 O、 P和 Q的对象都不可以访问方法 F3 ( C)类 O的对象可以访问方法 F3,但类 P的对象不能访问方法 F3 ( D)类 P的对象可以访问方法 F3,但类 Q的对象不能访问方法 F3 28 多路复用 (Multiplexing,也称多路复接 )是通信中常用的技术,在不同的应用场合中可以采用不同的多路复用方式。 (1)大对数电缆方式实际上就是采用这种方式; (2)一条 E1信道可用此方式来传输 30
12、路数字化话音; (3)用此方式 60路话音可复用一个超群 (supergroup); (4)用于移动电话射频通信中; (5)光纤通信时采用此方式在一根光纤中可同时传输多路信号。 ( A)时分 (TDM) ( B)频分 (FDM) ( C)波分 (WDM) ( D)空分 (SDM) ( A)时分 (TDM) ( B)频分 (FDM) ( C)波分 (WDM) ( D)空分 (SDM) ( A)时分 (TDM) ( B)频分 (FDM) ( C)波分 (WDM) ( D)空分 (SDM) ( A)载波侦听 (CSMA) ( B)空分 (SDM) ( C)波分 (WDM) ( D)码分 (CDMA)
13、 ( A)载波侦听 (CSMA) ( B)空分 (SDM) ( C)波分 (WDM) ( D)码分 (CDMA) 33 计算机的发展已进入了网络计算的新时代。不同计算机之间要能相互通信必须遵循相同的标准。世界上有许多从事标准化 工作的组织。例如,开放系统互联基本参考模型最早是由 (11)制定的; CCITT制定了大量与通信有关的标准,但目前已由(12)替代:负责发布 Internet标准的是 (13);常用的 RS-232C则最早是由 (14)制定的,有关局域网的标准则是由 (15)制定并发布的。 ( A) EIA ( B) JIS ( C) ACM ( D) ISO ( A) EIA ( B
14、) JIS ( C) ACM ( D) ITU-T ( A) EIA ( B) JIS ( C) ACM ( D) IAB ( A) EIA ( B) JIS ( C) ACM ( D) IAB ( A) EIA ( B) JIS ( C) ACM ( D) IEEE 38 局域网 (LAN)已广泛应用于办公自动化、制造自动化等各个领域。 LAN的标准化工作最早是由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 IEEE进行的,发布了著名的 IEEE 802标准。在此基础上,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为 LAN制定了相应的 ISO 8802国际标准。它涉及 (21)、 (22)和 (23)等 3种信道访问控制方法以及 (
15、24)和 (25)2种拓扑构形。其中, (23)方法的 (25)网只在 ISO 8802标准中,而不在 IEEE 802标准中。常用的 以太网 (Ethernet)就是采用 (21)方法的 (24)网的典型例子。 ( A)预约 (reservation) ( B)时隙 (sinned) ( C)载波侦听多路访问 /碰撞检测 (CSMA/CD) ( D)令牌传递 (token passing) ( A)预约 (reservation) ( B)时隙 (sinned) ( C)载波侦听多路访问 /碰撞检测 (CSMA/CD) ( D)令牌传递 (token passing) ( A)预约 (res
16、ervation) ( B)时隙 (sinned) ( C)载波侦听多路访问 /碰撞检测 (CSMA/CD) ( D)令牌传递 (token passing) ( A)星型 (star) ( B)环型 (ring) ( C)树型 (tree) ( D)总线型 (bus) ( A)星型 (star) ( B)环型 (ring) ( C)树型 (tree) ( D)总线型 (bus) 43 当前世界范围内最大的计算机互联网络是 (26)。它使不同的计算机之间能互相通信最核心的协议是 (27)。它可以提供 (28)、 (29)、 (30)和文件传输等多种功能,其中 (29)基于 HTTP协议,而 (
17、30)则采用 Telnet协议。 ( A) INTRANET ( B) ARPANET ( C) CERNET ( D) INTERNET ( A) OSI ( B) IP ( C) TCP ( D) FTP ( A) WWW查询 ( B) E-mail ( C)远程电视会议 ( D)远程登录 ( A) WWW查询 ( B) E-mail ( C)远程电视会议 ( D)远程登录 ( A) WWW查询 ( B) E-mail ( C)远程电视会议 ( D)远程登录 48 Intranet是一类新型的企业网络。大体上可以认为 Intranet采用了 (31)技术。 在Intranet内部的用户,可
18、采用 (32)以多媒体方式方便地察看企业内外的有关信息Intranet和 Internet的互通基于 (33)协议。除非得到 (34), Intranet内部的用户无法访问 Internet。为了保证企业网络的安全,在 Intranet与 Internet之间要设置 (35)。 ( A)帧中继 ( B)分组交换网 ( C)互联网 ( D) ATM ( A)数据库工具 ( B)浏览器 ( C)检索工具 ( D)查询程序 ( A) HDLC ( B) TCP/IP ( C) SNMP ( D) X.25 ( A)内部合法的 IP 地址 ( B)内部合法的域名 ( C)外部合法的 IP 地址 ( D
19、)外部合法的域名 ( A)网桥 ( B)路由器 ( C)防火墙 ( D)交换器 53 Intranet正在成为一种流行的企业内部网构造模式,它是由传统 Client/ Server模式结合 (36)技术发展而来的。传统的 Client/Server模式中面向大量用户的客户端由 (37)所替代,其界面更为单一,也更便于用户使用。后端仍保留数据库服务器,但在中间增加了一个 (38)。 (38)在一个方向上直接与 (37)通过 (39)协议进 行通信;在另一个方向上有时候它可直接访问数据库服务器,有时候也可再通过一个 (40)访问数据库服务器。因而 Intranet可以是数据库服务器 (38) (3
20、7)的三级模式,或者是数据库服务器 (40) (38) (37)的四级模式。 ( A)数据仓库 ( B)面向对象 ( C)高速 Ethernet ( D) Internet ( A)应用服务器 ( B)域名服务器 ( C)浏览器 ( D) FTP服务器 ( A)应用服务器 ( B)域名服务器 ( C)浏览器 ( D) Web服务器 ( A) FTP ( B) PPP ( C) HTTP ( D) SMTP ( A)应用服务器 ( B)域名服务器 ( C)浏览器 ( D) FTP服务器 58 在一个计算机网络的通信节点中,报文以随机方式进入该通信节点。平均进入的时间间隔为 2s,每个报文在节点内
21、所需处理时间为指数分布,平均处理时间为1s,处理按先来先服务原则进行。试求报文的平均到达率 =(54)报文 /s。通信节点的利用率,即通信节点为忙的概率 =(55)。报文的平均等待时间 TW=(56)s。在节点中等待处理的报文的平均数 LW=(57),以及一个作业的等待时间超过 10秒的概率 =(58)。 ( A) 0.25 ( B) 0.5 ( C) 2 ( D) 1 ( A) 0.25 ( B) 0.5 ( C) 2 ( D) 1 ( A) 0.25 ( B) 0.5 ( C) 2 ( D) 1 ( A) 0.25 ( B) 0.5 ( C) 2 ( D) 1 ( A) 0.25 ( B)
22、 0.5 ( C) 2 ( D) 0.5exp(-5) 63 目前运行的远程公用数据网普遍采用 (59)技术。对于这类网络的标准化,国际电话电报咨询委员会 CCITT制定了一系列的建议。例如, (60)建议是数据终端设备 DTE接入该网的接口标准。 (61)建议不具有 (60)接口功能的异步字符式终端,必须通过一个称为 PAD的装置接入该网,此建议规定了 PAD的参数与功能。 (62)建议不具有 (60)接口功能的异步字符式终端与 PAD间的接口标准。 (63)建议是两个上述网络 (比如说在两个不同的国家内 )之间互联接口标准。 ( A)电路交换 ( B)报文交换 ( C)分组交换 ( D)令
23、牌传递 ( A) X.1 ( B) X.3 ( C) X.121 ( D) X.25 ( A) X.1 ( B) X.3 ( C) X.121 ( D) X.25 ( A) X.1 ( B) X.3 ( C) X.121 ( D) x.29 ( A) X.1 ( B) X.3 ( C) X.121 ( D) x.75 软件水平考试(高级)系统分析师上午(综合知识)试题章节练习试卷 13 答案与解析 1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E-R模型向关系模型的转换的规则如下。 (1)一个实体型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实体的属性就是关系的属性,实体的码 (关键字 )就是关系的码。 (2)一个1:1联系可
24、以转换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也可以与任意一端对应的关系模式合并。如果转换为一个独立的模式,则与该联系相连的各实体的码以及联系 本身的属性均转换为关系的属性,每个实体的码均是该关系的候选键。如果与某一端实体对应的关系模式合并,则需要在该关系模式的属性中加入另一个关系模式的码和联系本身的属性。 (3)一个 1:n 联系可以转换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也可以与任意 n端对应的关系模式合并。如果转换为一个独立的模式,则与该联系相连的各实体的码以及联系本身的属性均转换为关系的属性,而关系的码为 n 端实体的码。如果与 n端实体对应的关系模式合并,则需要在该关系模式的属性中加入 1端关系模式的码和联系本身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计算机 试卷 软件 水平 考试 高级 系统分析 上午 综合 知识 试题 章节 练习 13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