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类试卷]软件水平考试(中级)软件设计师上午(基础知识)试题模拟试卷11及答案与解析.doc
《[计算机类试卷]软件水平考试(中级)软件设计师上午(基础知识)试题模拟试卷11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类试卷]软件水平考试(中级)软件设计师上午(基础知识)试题模拟试卷11及答案与解析.doc(1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软件水平考试(中级)软件设计师上午(基础知识)试题模拟试卷 11及答案与解析 1 在计算机系统中,表征系统运行状态的部件是 (18)。 ( A)程序计数器 ( B)累加计数器 ( C)中断计数器 ( D)程序状态字 2 若项目集 IK含有 A. ,则在状态 k时,仅当面临的输入符号 a FOLLOW(A)时,才采取 “A.” 动作的一定是 (19)。 ( A) LALR 文法 ( B) LR(0)文法 ( C) CLR(1)文法 ( D) SLR(1)文法 3 在下列存储器中,访问速度最快的是 (24)。 ( A)硬 盘存储器 ( B)软盘存储器 ( C)磁带存储器 ( D)半导体 RAM(内
2、存储器 ) 4 基本块内的优化为 (25)。 ( A)代码外提,删除归纳变量 ( B)删除多余变量,删除无用赋值 ( C)强度削弱,代码外提 ( D)循环展开,循环合并 5 线性表采用链式存储时,其地址 (31)。 ( A)必须是连续的 ( B)部分地址必须是连续的 ( C)一定是不连续的 ( D)连续与否均可以 6 要使下表中描述的状态安全,可用资源的最小数目应为 (32)。 ( A) 2 ( B) 3 ( C) 4 ( D) 5 7 下列程序段执行后 s值为: (38)int i=1, s=0; do if(!(i%2)continue; s+ =i; while(+ +i 10); (
3、A) 1 ( B) 45 ( C) 25 ( D)以上均不是 8 以文档作为驱动,适合于软件需求很明确的软件项目的生存周期模型是 (49)。 ( A)喷泉模型 ( B)增量模型 ( C)瀑布模型 ( D)螺旋模型 9 设有以下程序段 int x=0, s=0; while(!x!=0)s+=+x; printf(“%d”, s); 则 (50)。 ( A)运行程序段后输出 0 ( B)运行程序段后输出 1 ( C)程序段中的控制表达式是非法的 ( D)程序段执行无限次 10 面向对象分析阶段建立的三个模型中,核心的模型是 (62)。 ( A)对象模型 ( B)动态模型 ( C)功能模型 ( D
4、)分析模型 11 优化可生成 (62)的目标代码。 ( A)运行时间较短 ( B)占用存储空间较小 ( C)运行时间短但占用内存空间大 ( D)运行时间短且占用存储空间小 12 软件是一 种逻辑产品,它的开发主要是 (1)。软件工程和计算机科学性质不同,软件工程着重于 (2)。 ( A)研制 ( B)拷贝 ( C)再生产 ( D)复制 ( A)原理的理论 ( B)理论研究 ( C)原理讨论 ( D)建造软件系统 14 某趾 M芯片,其存储容量为 16K8位,则该芯片引出线的最小数目应为 (3)。存储器芯片的地址范围是 (4)。 ( A) 8 ( B) 14 ( C) 16 ( D) 26 (
5、A) 0000H 00FFH ( B) 0000H OFFFH ( C) 000FH 00FFH ( D) 0000H 3FFFH 16 某机主存的读写周期为 1s,今采用增设 Cache 方案和多体交叉存取方案来使其有效访问周期减少到 0.2s,设 Cache的命中率为 90%,则 Cache的读写周期应为 (42)才能满足要求。设在多体交叉存取访问时,产生存储体访问冲突的概率为10%,则应由 (43)存储体并行工作才能满足要求。 ( A) 0.05 ( B) 0.1 ( C) 0.2 ( D) 0.4 ( A) 6 ( B) 8 ( C) 9 ( D) 10 18 考虑一个具有等距间隔的站
6、点的基带总线 LAN,数据输率为 10Mbps;总线长度为 1000m,传播速度为 200m/s,发送一个 1000bit的帧给另一个站,从发送开始到接收结束的平均时间是 (49);如果两个站严格地在同一时刻开始发送,它们的帧将会彼此干扰,如果每个发送站在发送期间监听总线, (50)可发现干扰。 ( A) 100 ( B) 105 ( C) 102.5 ( D) 110 ( A) 2 ( B) 2.5 ( C) 5 ( D) 5.5 20 在微型计算机中,下列设备属于输出设备的是 (52)。下列设备属于输入设备的是 (53)。 ( A)硬盘 ( B)键盘 ( C)鼠标 ( D)打印机 ( A)
7、硬盘 ( B)键盘 ( C)鼠标 ( D)打印机 22 一棵深度为 1的满 k叉树有如下性质:第 1层上的结点都是叶子结点,其余各层上每个结点都有 k棵非空子树,如果按层次顺序从 1开始对全部结点编号,则各层的结点数目是 (42);编号为 n的双亲结点 (若存在 )的编号是 (43);编号为 n的结点的第 i个孩子结点 (若存在 )的编号是 (44);编号为 n的结点有右兄弟的条件是(45),其右兄弟的编号是 (46)。 ( A) Ki-1 ( B) ki-1 ( C) ki ( D) Ki+1 ( A) ( B) ( C) ( D) ( A) n*k+i ( B) n*k+i+1 ( C)
8、(n-1)*k+i ( D) (n-1)*k+i+1 ( A) (n-1)MOD k=O ( B) (n-1)MOD k 0 ( C) n MOD k=0 ( D) n MOD k 0 ( A) n-1 ( B) n ( C) n+1 ( D) n+2 27 按照规范的设计方法,一个完整的数据库设计一般分为以下 6个阶段: (51):分析用户的需求,包括数据、功能和性能需求。 (52):主要采用 ER 模型进行设计,包括画 ER图。 (53):通过将 ER图转换 成表,实现从 ER模型到关系模型的转换。 (54):主要是为所设计的数据库选择合适的存储结构和存取路径。 (55):包括编程、测试和
9、试运行。 (56):系统的运行与数据库的日常维护。 ( A)需求分析 ( B)概念结构设计 ( C)逻辑结构设计 ( D)数据库物理设计 ( E)数据库的实施 ( A)需求分析 ( B)概念结构设计 ( C)逻辑结构设计 ( D)数据库物理设计 ( E)数据库的实施 ( A)需求分析 ( B)概念结构设计 ( C)逻辑结构设计 ( D)数据库物理设计 ( E)数据库的实施 ( A)需求分析 ( B)概念结构设计 ( C)逻辑结构设计 ( D)数据库物理设计 ( E)数据库的实施 ( A)需求分析 ( B)概念结构设计 ( C)逻辑结构设计 ( D)数据库物理设计 ( E)数据库的实施 ( A)
10、需求分析 ( B)概念结构设计 ( C)逻辑结构设计 ( D)数据库物理设计 ( E)数据库运行与维护 33 The notion of NP-completeness has provided a(66)mathematical definition for(67)intractability of NP problems. But this measure applies only to worst-case complexity. Being NP-complete does not(68)that a problem is intractable on the average case
11、. Indeed, some NP-complete problems are “(69)on average“, though some may not be. Levin initiated the study of average-case intractability, He showed that a bounded tiling problem under a simple distribution is average-case NP-complete. Since then, several additional average-case NP-complete problem
12、s have been shown within Levins(70). This paper is intended to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survey of average-case NP-complete problems that have been published so far, and the techniques of obtaining these results. ( A) relaxed ( B) rough ( C) rigorous ( D) feasible ( A) accessing ( B) calculating ( C)
13、counting ( D) measuring ( A) direct ( B) navigate ( C) indicate ( D) show ( A) difficult ( B) easy ( C) hard ( D) intractable ( A) framework ( B) problem ( C) basis ( D) foundation 38 The Turing machine is an abstract(71)of computer execution and storage introduced in 1936 by Alan Turing to give a m
14、athematically precise definition of(72). or mechanical procedure. As such it is still widely used in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especially in(73)theory and the theory of computation. The thesis that states that Turing machines indeed capture the informal notion of effective or mechanical method i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计算机 试卷 软件 水平 考试 中级 设计师 上午 基础知识 试题 模拟 11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