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明清练习试卷5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明清练习试卷5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明清练习试卷5及答案与解析.doc(1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明清练习试卷 5及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20小题,每小题 2分,共 4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对清朝平定 “三藩叛乱 ”的评价有误的一项是 ( )。 ( A)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避免了一次大的分裂 ( B)加强了中央对于西南边疆地区的控制 ( C)激化了满汉民族关系 ( D)有利于国内各地区、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2 吴三桂在云南可以自选官吏,被称为 ( )。 ( A)王选 ( B)藩选 ( C)西选 ( D)吴选 3 下列人物与康熙年间 收复台湾无关的是 ( )。 ( A)赵良栋 ( B)郑克爽 ( C)姚启圣 ( D)施琅 4 16
2、62年,荷兰殖民长官 ( )被迫在投降书上签字,终于结束了荷兰侵略者在台湾38年的殖民统治。 ( A)查理 ( B)揆一 ( C)爱德华 ( D)彼得 5 下列事件发生在顺治年间的是 ( )。 ( A)设置驻藏大臣 ( B)册封五世班禅 ( C)土尔扈特回归 ( D)册封五世达赖 6 在清军入关以前就已经归属清朝版图的是 ( )。 ( A)漠北蒙古 ( B)漠南蒙古 ( C)漠西蒙古 ( D)土尔扈特 7 下列不屈于清代漠西厄鲁特蒙古的是 ( )。 ( A)土尔扈特部 ( B)喀尔喀部 ( C)杜尔伯特部 ( D)准噶尔部 8 康熙年间,在西北叛乱的蒙古领袖噶尔丹是 ( )的首领。 ( A)土
3、尔扈特部 ( B)喀尔喀部 ( C)杜尔伯特部 ( D)准噶尔部 9 率领土尔扈特部历经千辛万苦回归祖国的少数民族首领是 ( )。 ( A)车臣汗 ( B)达瓦齐 ( C)渥巴锡 ( D)土谢图 10 驻藏大臣设置于 ( )时期。 ( A)顺治 ( B)康熙 ( C)雍正 ( D)乾隆 11 清朝对西藏的管辖与元朝相比,最大的不同是 ( )。 ( A)任用藏人管理 ( B)利用宗教管理 ( C)设置驻藏大臣 ( D)划为省级辖区 12 明清两朝在西南地区实施了 “改土归流 ”政策,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 ( A)规定按田亩多少纳税,允许人口流动 ( B)在当地大规模推广土司制度 ( C)康
4、熙时为平息 “三藩之乱 ”而加以大规模推行 ( D)由中央政府任命行政官员实施直接统治 13 下列叛乱民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 ( A)噶尔丹叛乱 ( B)罗卜藏丹津叛乱 ( C)达瓦齐叛乱 ( D)张格尔叛乱 14 下列对于南海诸岛的名称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 ( A)唐代, “涨海 ” ( B)南宋, “千里长沙,万里石塘 ” ( C)明代, “石塘 ”、 “万生 (里 )石塘屿 ”、 “石星石塘 ” ( D)清代, “东沙 ”、 “万里长沙 ”、 “千里石塘 ” 15 以下对于清初恢复发展经济的措施论述正确的一项是 ( )。 停止圈地 “更名田 ” 奖励垦荒 整顿赋役制度
5、 废除匠籍 ( A) ( B) ( C) ( D) 16 清初 “更名田 ”中农民所得到的土地主要是 ( )。 ( A)勋戚土地 ( B)中小地主土地 ( C)明末大地主土地 ( D)明末藩王土地 17 清代征收 “地丁银 ”是指 ( )。 ( A)只征土地税,废除人丁税 ( B)土地税、人丁税一律只收白银 ( C)按土地与人口的多少征收白银 ( D)将丁税平均摊入田赋统一征收 18 自汉唐至清前期,在我国赋税制度发展的总趋势中不包括 ( )。 ( A)农民对封建国家人身依附关系趋于松弛 ( B)逐渐消除了农民对 土地和地主的依赖关系 ( C)客观上既反映又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 D)赋税缴
6、纳的形式和内容趋于简化和货币化 19 下列关于中国封建社会赋税制度演变趋势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 A)赋税缴纳方式趋于简化和货币化 ( B)农民对封建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趋于弱化 ( C)客观上反映了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的要求 ( D)人头税在赋税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 二、名词解释 21-28小题,每小题 10分,共 80分。 20 潘季驯 21 一条鞭法 22 土木之变 23 夺门之变 24 曹石 之变 25 “大礼议 ”事件 26 隆庆和议 27 黄教 28 土司制度 29 改土归流 30 建州三卫 31 努尔哈赤 32 上三旗 33 “争国本 ”运动 34 明宫三案 35 永乐大典
7、36 王守仁 37 王艮 38 泰州学派 三、简答题 31-34小题,每小题 30分,共 120分。 39 分析八旗制度兴衰的原因。 40 论述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赋税制度变迁的主要内容。 明清练习试卷 5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20小题,每小题 2分 ,共 4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正确答案】 C 【知识模块】 明清 2 【正确答案】 C 【知识模块】 明清 3 【正确答案】 A 【知识模块】 明清 4 【正确答案】 B 【知识模块】 明清 5 【正确答案】 D 【知识模块】 明清 6 【正确答案】 B 【知识模块】 明清 7 【正确答案】
8、 B 【知识模块】 明清 8 【正确答案】 D 【知识模块】 明清 9 【正确答案】 C 【知识模块】 明清 10 【正确答案】 C 【知识模块】 明清 11 【正确答案】 C 【知识模块】 明清 12 【正确答案】 D 【知识模块】 明清 13 【正确答案】 D 【知识模块】 明清 14 【正确答案】 A 【知识模块】 明清 15 【正确答案】 A 【知识模块】 明清 16 【正确答案】 D 【知识模块】 明清 17 【正确答案】 D 【知识模块】 明清 18 【正确答案】 B 【知识模块】 明清 19 【正确答案】 D 【知识模块】 明清 二、名词解释 21-28小题,每小题 10分,共
9、80分。 20 【正确答案】 明朝水利专家。字时良,号印川,浙江乌程 (今吴兴 )人。嘉靖二十九年( 1550)举进士。曾以御史巡按广东,行均平里甲法。自嘉靖末至万历间,四任总理河道,先后达二十七年。他治黄的办法是:筑堤防溢,建坝减水,以堤束水,以水攻沙,河行旧道,反对改流,讲究修防,借黄通运。他治河的办法对以后数百年的河工都具有深刻影响。但他极力反对以改进航运为目的的开泇河、开胶莱河、通海运等建议,反映出了 他的保守态度。张居正改革中曾起用潘季驯治理黄河、淮河,并兼治运河。此次治黄有效地抑制了黄河泛滥,使漕运畅通,同时,使多年的弃地变为良田。他的著作有两河管见、宸断大工录 (四库全书著录改名
10、两河经略、河防一览 )等。 【知识模块】 明清 21 【正确答案】 一条鞭法又称一条编法,也简称条编、条法、鞭法,是明朝张居正改革中实施的赋役征收的办法,于全国推广的时间是万历九年 (1581)。一条鞭法的内容是 “总括一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一概征银,官为分解,雇役应付。 ”具体说分为以下四点: (1)田赋 和力役都折银征收。 (2)把力役部分地摊入田赋征收。把过去按户按丁征收的力役改为折银征收,称为户丁银。有的地方将户丁银全部摊入田赋征收,有的地方则是以大部分、小部分或平均分配的形式摊入田赋。 (3)归并和简化征收项目,统一编派。把过去对各州县征收的夏税、秋粮、里甲、均徭、杂役以及加派的贡纳
11、等项统统折成银两,合并为一个总数,一部分按丁摊派,一部分按田赋摊派。 (4)赋役的征收解运,由过去的民收民解 (即由里甲办理 ),改为官收官解 (即由地方政府办理 ),由政府用钱顾人应役。明朝一条鞭法的实施减少了赋税征收的环节,简化了 手续,出现了摊丁人亩的趋势,减弱了人身依附关系,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知识模块】 明清 22 【正确答案】 土木之变是蒙古瓦剌部大败明朝的一次战役,因发生于土木堡,故称 “土木之变 ”。瓦剌与明朝有朝贡贸易关系,但是经常假借朝贡的名义大肆讹诈明朝物品。 1449年,也先遣使 2000人到北京贡马,而诈称 3000人,要求按虚报名额给予尝品。王振一定要按实际人
12、数给尝,而且大减马价。也先大怒,于该年七月分兵四路大举南下,进攻大同。王振不做充分准备,不顾群臣反对,就挟英宗领兵 50万亲征。一路上,王振横断专行, 致使人心涣散。八月初,大军抵达大同,听到前线各军屡败后,因惧怕而退兵。回师到土木堡 (河北怀来境 ),被瓦剌军追上,兵士死伤过半,英宗突围不出,王振被护卫将军用锤打死,此即 “土木之变 ”。土木之变后,明朝对北方蒙古不再具有压倒性优势,而处于被动防御的地位。 【知识模块】 明清 23 【正确答案】 土木之变后,也先以英宗要挟明朝的计谋没有得逞,无计可施,乃将英宗放回。此时,英宗之弟朱祁钰已经即位,为景泰帝,他贪恋皇位,于是出现了皇室的内争。英宗
13、归来,被景泰帝禁锢于南宫。 1457年正月,景泰帝病危,不能视朝 。石亨、徐有贞及太监曹吉祥等率兵夜人南宫,拥戴英宗夺门 (东华门 )人皇宫,等殿复位。这一事件史称 “夺门之变 ”,也称 “南宫复辟 ”。 【知识模块】 明清 24 【正确答案】 曹石之变是曹吉祥、石亨阴谋夺权而被平定的事件。英宗复辟之后,对夺门功臣大行封赏。石亨晋封为忠国公,曹吉祥升为司礼监太监,总督京军。徐有贞入内阁,晋升兵部尚书,加封武功伯。不久,徐有贞与曹吉祥、石亨产生矛盾。曹、石在与在与徐有贞的较量中获胜,徐有贞被贬,二人一掌外朝,一掌内廷。天顺四年 (1460),明英宗在大学士李贤的帮助下,靠锦衣卫 果断地处理了石亨
14、。石亨的败亡,使曹吉祥与其嗣子曹钦惊惧不安。曹吉祥一直提督京军,军权在握。次年,曹吉祥在北京发动政变,被怀宁伯孙镗等率领准备开赴陕西的军队平定,曹钦投井自杀,曹吉祥被处以磔刑。此事历史上称 “曹石之变 ”。 【知识模块】 明清 25 【正确答案】 明武宗无子也无亲兄弟,死后由堂弟朱厚熄即位,为世宗。世宗欲尊生父兴献王为帝。首辅杨廷和等认为,继统的同时要继嗣,应尊孝宗为皇考,生父只能是皇叔考,反对世宗尊生父兴献王为帝,维护孝宗、武宗一系的一派称为“护礼派 ”;中下级官吏张璁、桂萼等人为了个 人仕途,迎合世宗的心意,主张尊兴献王为帝,这一派被称为 “议礼派 ”。这就是 “大礼议 ”之争。斗争充满了
15、两个派别之间的较量,斗争的结果,世宗意愿实现,杨廷和罢官,同派官吏有 180余人受杖责, 134人下狱。张璁当了首辅。 “大礼议 ”事件后,内阁倾轧的斗争益趋激烈。 【知识模块】 明清 26 【正确答案】 隆庆和议是隆庆年间蒙古与明朝修好的事件。隆庆年间,明朝边防经过整饬,军事力量有所加强,使蒙古俺答汗的扩张野心有所收敛,愿与明朝修好。隆庆五年 (1517),明廷封他为顺义王,其子侄也都授予了都督同知、指挥同知等官职。万历九年 (1581),子黄台吉,孙楮力克相继嗣顺义王位,而统治权仍归俺答汗妻三娘子。明朝敕封她为忠顺夫人。三娘子继续执行与明廷友好的政策,为明保边守塞,部将畏服,与明朝不用兵二
16、十年。隆庆和议是明朝和蒙古都保持了稳定的局面,促进了边疆的稳定,蒙汉人民的经济、文化联系进一步加强。 【知识模块】 明清 27 【正确答案】 明初,青海湟中藏族僧侣宗喀巴在西藏创立的新教派,也称格鲁派,因其僧侣要戴黄帽,故俗称黄教。黄教教主主张严守戒律,学、行并举,不与世俗争权,因而得到封建农奴主的欢迎与支持,势力日 增。永乐七年,宗喀巴在拉萨举行法会,明成祖遣使征聘宗喀巴,宗喀巴命弟子释迦也失于永乐十二年赴京朝见。宗喀巴死后,由其两大弟子世世转生,传其衣钵。这两大弟子后来被追称为一世达赖和一世班禅。万历初,蒙古俺答汗崇信黄教,迎三世达赖锁南坚错长期在西宁等地居住,使黄教在蒙古地区盛行起来。万
17、历九年 (1581),三世达赖在甘州上书明内阁首辅张居正,请求承认他在西藏所取得的地位并如期通贡,明政府准许了他的请求。 【知识模块】 明清 28 【正确答案】 土司制度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在少数民族地区通过分封地方首领世袭管 职来统治当地人民的一种特殊政治制度。以少数民族的酋长担任当地的土官,称为 “土司 ”。因为土司是世袭制,名义上是朝廷命官,实际上往往自行其是,形成独立王国,与中央政府相对抗;在土司制度下,少数民族群众不仅深受土官作威作福之害,还要忍受封建国家和土司的双重剥削,因而于国于民都大有弊害。 【知识模块】 明清 29 【正确答案】 自明朝以来,为了加强中央权力,消弭土司之患,即开
18、始实行改土归流政策。所谓改土归流,就是把永久世袭的土官改为可以随时任免的流官。清廷也不断地实施这一政策。 1726年 1731年,雍正 帝任命鄂尔泰任云贵总督,在云南、贵州、四川、广西等省次第展开了改土归流。即撤销土司,在原土司地区设立府、厅、州、县,实行和汉族地区一样的制度,如清丈土地,编制户口等。这就大大加强了西南地区与内地的联系,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及巩固西南边防。 【知识模块】 明清 30 【正确答案】 明朝设立的三个管辖满族的机构建州卫、建州左卫、建州右卫的统称。洪武四年 (1371),明朝接替了元朝在东北地区的统治,设立了辽东卫指挥使司。洪武八年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明清 练习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