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B T 5750-2014 气象仪器防盐雾、防潮湿、防霉菌 工艺技术要求.pdf
《JB T 5750-2014 气象仪器防盐雾、防潮湿、防霉菌 工艺技术要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JB T 5750-2014 气象仪器防盐雾、防潮湿、防霉菌 工艺技术要求.pdf(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0ICS 07.060 N 95 备案号: 47384 20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JB/T 57502014代替 JB/T 5750 1991气象仪器防盐雾、防潮湿、防霉菌 工艺技术要求 Proventing salt mist, moisture and mould for meteorological instrument Technological requirement 2014-07-09 发布 2014-11-01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JB/T 57502014 I 目 次 前言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2、 4 覆盖层使用环境严酷程度分级 . 2 5 产品电镀工艺技术要求 .2 6 产品的铝阳极氧化工艺技术要求 . 6 7 产品涂漆工艺技术要求 .6 8 产品设计、外协时应满足的要求 . 8 附录 A(规范性附录)钝化膜鉴别试验 . 9 附录 B(规范性附录)延展性试验 . 9 附录 C(规范性附录)铬镀层裂纹和孔隙率的测定 . 10 附录 D(规范性附录)铝阳极氧化膜封闭质量试验方法 . 10 表 1 钢铁上的铬、镍镀层 . 3 表 2 钢铁上的铜、镍、铬镀层 . 3 表 3 铜或铜合金上的铬、镍镀层 . 4 表 4 钢铁上的镀锌层 . 4 表 5 镍镀层、铬镀层腐蚀试验 . 5 表 6 对双
3、层镍和三层镍的有关要求 . 5 表 7 铝阳极氧化 +着色 +封闭层的耐蚀性试验 . 6 表 8 产品涂漆层配套选用方案 . 7 JB/T 57502014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 JB/T 5750 1991气象仪器防盐雾、 防潮湿、 防霉菌 工艺技术要求 , 与 JB/T 5750 1991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删除了第 1章前面的内容; 对术语和定义进行了补充和修改; 将原标准表 5的表注内容加入到本标准的 5.4.4; 将原标准表 7的表注内容加入到本标准的 6.4。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
4、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机械工业气象仪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CMIF/TC22)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长春气象仪器研究所、长春希迈气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文芝、王启万、赵玉兰、王明蕊、吴展。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JB/T 5750 1991。 JB/T 57502014 1 气象仪器防盐雾、防潮湿、防霉菌 工艺技术要求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气象仪器及其附件(以下简称产品)常用的以防护、装饰为目的的镀镍、铬、锌、铝阳极氧化,以及有机涂装工艺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气象仪器。海洋仪器亦可参照采用。 2 规范性引用
5、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732 漆膜耐冲击测定法 GB/T 2423.4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 2 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 Db:交变湿热( 12 h+12 h 循环) GB/T 2423.16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 2 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 J 及导则:长霉 GB/T 4955 金属覆盖层 覆盖层厚度测量 阳极溶解库仑法 GB/T 4956 磁性基体上非磁性覆盖层 覆盖层厚度测量 磁性法 GB/T 4957 非磁性基体金属上非导电覆盖层
6、 覆盖层厚度测量 涡流法 GB/T 5270 金属基体上的金属覆盖层电沉积和化学沉积层附着强度试验方法评述 GB/T 6462 金属和氧化物覆盖层厚度测量显微镜法 GB/T 6463 金属和其它无机覆盖层厚度测量方法评述 GB/T 6465 金属和其他无机覆盖层 腐蚀膏腐蚀试验( CORR 试验) GB/T 6466 电沉积铬层 电解腐蚀试验( EC 试验) GB/T 6807 钢铁工件涂装前磷化处理技术条件 GB/T 6808 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着色阳极氧化膜耐晒度的人造光加速试验 GB/T 9797 金属覆盖层 镍 +铬和铜 +镍 +铬电镀层 GB/T 10125 人造气氛腐蚀试验 盐雾试
7、验 GB/T 14165 金属和合金 大气腐蚀试验 现场试验的一般要求 JB/T 4159 2013 热带电工产品通用技术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覆盖层 overlay 本标准所提出的电镀层和化学覆盖层的总称。 3.2 主要表面 main superficies 覆盖层对于工件的外观和使用性能起主要作用的表面部分。 3.3 最小厚度 minimum gauge 工件主要表面上能被直径 20 mm 的球接触到的任何一处,镀层厚度必须达到的最小值。 JB/T 57502014 2 4 覆盖层使用环境严酷程度分级 产品实际使用环境严酷程度分为四级: a) 4极严酷
8、大气腐蚀环境(空气中含少量腐蚀气体或盐分的潮湿户外大气,如湿热带地区的工业城市和沿海地区) ; b) 3严酷大气腐蚀环境(空气中不含腐蚀气体或盐分的一般潮湿户外大气) ; c) 2中等大气腐蚀环境(空气中不含腐蚀气体或盐分的干燥地区户外大气或湿热带室内大气) ; d) 1轻微大气腐蚀环境(干燥的室内大气) 。 5 产品电镀工艺技术要求 5.1 镀前预处理要求 5.1.1 镀前预处理包括粗糙表面整平、脱脂、浸蚀几个方面: a)粗糙表面的整平包括磨光、机械抛光、化学或电化学抛光、滚光、喷砂处理等; b)脱脂包括溶剂脱脂、化学脱脂和电化学脱脂; c)浸蚀包括电化学浸蚀和弱浸蚀(活化) 。 注: 上述
9、工序的选择应根据基材性质及其表面状态、油锈程度及使用质量要求而定。 5.1.2 镀前处理后应使被镀件表面无沾污、无油膜及氧化膜,平整光滑。 5.2 镀层分类 5.2.1 镀层分类标记构成如下: a) Fe钢铁基体,后续以斜线。 b) Zn锌镀层的化学符号,表示基体金属(锌合金)时,后续以斜线。 c) Cu铜镀层的化学符号,表示基体金属(铜或铜合金)时,后续以斜线。 d) Ni镍镀层的化学符号。 e)表示镍镀层类型的符号: 1) b光亮镍镀层; 2) p暗镍或半光亮镍镀层,欲得到全光亮镍镀层需要抛光; 3) d双层或三层镍镀层。 f) cr铬镀层的化学符号。 g)表示铬镀层种类及最小厚度的字符:
10、 1) r普通铬; 2) mc微裂纹铬; 3) mp微孔铬。 h)镀层后面的数字表示镀层的最小厚度,单位为微米( m) 。 示例: 钢铁上由 20 m(最小厚度)铜、 25 m(最小厚度)光亮镍和 0.3 m(最小厚度)微裂纹铬构成的镀层的分类标记可写成: Fe/Cu20Ni25bcrmc。 5.2.2 对应于使用环境严酷程度等级的镀层分类标记见表 1表 4。 5.2.3 对提高产品镀层的防护 -装饰性能,对钢铁、铜基体应逐步采用多层镍套铬工艺体系,具体镀层组合可以是半亮镍 -亮镍 -铬、半亮镍 -高硫镍 -亮镍 -铬、半亮镍 -亮镍 -封闭镍 -铬、半亮镍 -亮镍 -高应力镍 -铬、半亮镍
11、-高硫镍 -光亮镍 -封闭镍(或高应力镍) -铬等。 5.2.4 对产品的防护性镀层,一般采用锌镀层或在锌镀层上再加一层罩光层进行保护,如有特殊需要,经供需双方协商亦可采用镉镀层。 JB/T 57502014 3 表 1 钢铁上的铬、镍镀层 使用环境严酷程度等级 分 类 标 记 4 Fe/Ni30bcrmc Fe/Ni30bcrmp Fe/Ni30pcrr Fe/Ni25pcrmc Fe/Ni25pcrmp Fe/Ni30dcrr Fe/Ni25dcrmc Fe/Ni25dcrmp 3 Fe/Ni30bcrr Fe/Ni25bcrmc Fe/Ni25bcrmp Fe/Ni25pcrr Fe/N
12、i20pcrmc Fe/Ni20pcrmp Fe/Ni25dcrr Fe/Ni20dcrmc Fe/Ni20dcrmp 2, 1 Fe/Ni20bcrr Fe/Ni10dcrr l Fe/Nil0bcrr 表 2 钢铁上的铜、镍、铬镀层 使用环境严酷程度等级 分 类 标 记 4 Fe/Cu20Ni25bcrmc Fe/Cu20Ni25bcrmp Fe/Cu20Ni25pcrr Fe/Cu20Ni20pcrmc Fe/Cu20Ni20pcrmp Fe/Cu20Ni25dcrr Fe/Cu20Ni20dcrmc Fe/Cu20Ni20dcrmp 3 Fe/Cu20Ni25bcrr Fe/Cu20N
13、i20bcrmc Fe/Cu20Ni20bcrmp Fe/Cu15Ni25pcrr Fe/Cu15Ni20pcrmc Fe/Cu15Ni20pcrmp Fe/Cu15Ni25dcrr Fe/Cu15Ni20dcrmc Fe/Cu15Ni20dcrmp 2 Fe/Cu20Ni10bcrr 1 Fe/Cu10Ni5bcrr JB/T 57502014 4 表 3 铜或铜合金上的铬、镍镀层 使用环境严酷程度等级 分 类 标 记 4 Cu/Ni20bcrmc Cu/Ni20bcrmp Cu/Ni25pcrr Cu/Ni20pcrmc Cu/Ni20pcrmp Cu/Ni25dcrr Cu/Ni20dc
14、rmc Cu/Ni20bcrmp 3 Cu/Ni20bcrr 2 Cu/Ni10bcrr 1 Cu/Ni8bcrr 表 4 钢铁上的镀锌层 使用环境严酷程度等级 分类标记 工件类别 4 Fe/Zn 25c 3 Fe/Zn 12c 2 Fe/Zn 8c 1 Fe/Zn 5c 一般结构件 4, 3 Fe/Zn 12c 2, 1 Fe/Zn 5c 小零件及弹簧零件 注: 字符“ c”表示已经过彩虹、军绿或黑色铬酸盐钝化处理。 5J18/Ni20dcrmp 5J18/Ni20dcrmc 5.2.5 弹簧和弹簧垫圈应采用锌镀层,直径或厚度小于 0.4 mm 且不能在静槽中电镀者,应选用不锈弹簧钢、铍青铜
15、、磷青铜或锡青铜等材料。 5.2.6 双金属片的镀层,既要防护性能好,又不宜过厚,推荐采用多层镍镀层: 5J18/Ni25dcrr 5.2.7 镀层的厚度及性能质量考核按 5.4 的规定执行。 5.3 钝化与去氢 5.3.1 镀锌件应采用形成有色膜的钝化处理,而不准许采用“白钝化”处理。 5.3.2 弹簧件进行钝化处理时,应先进行去氢处理,以消除氢脆。 5.3.3 钝化膜的性能考核按 5.5 的规定执行。 5.4 镀层质量 5.4.1 在主要表面上,镀层应无明显的起泡、麻点、粗糙、裂纹及漏镀等现象,也不应有污点和变色,工作表面应洁净、无损伤。 5.4.2 接在化学符号后面的数字,表示该镀层的最
16、小厚度。根据产品不同的使用环境,选用相应的使用环境严酷程度等级所对应的镀层组合。按 GB/T 4955 阳极溶解库仑法测量铬、镍(总厚)的厚度,按GB/T 6462 显微镜法测各层镍和铬的厚度。用上述方法或按 GB/T 4956 磁性法、 GB/T 6463 规定的方法测量锌镀层厚度。 JB/T 57502014 5 5.4.3 镀层的结合力应按 GB/T 5270 的规定进行测试。即使在测试后,镀层与基体仍应牢固结合。 5.4.4 各种组合的镍、铬镀层,其耐蚀性试验,应按表 5 所列的方法和条件选择一项进行,并判定是否合格。必要时,可按 GB/T 14165 进行敞开暴露试验。除表 5 所列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JB 5750 2014 气象 仪器 防盐雾 潮湿 霉菌 工艺技术 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