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GDW 11686-2017 《海底电力电缆输电工程勘测技术规程》.pdf
《Q GDW 11686-2017 《海底电力电缆输电工程勘测技术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Q GDW 11686-2017 《海底电力电缆输电工程勘测技术规程》.pdf(3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29.240 Q/GDW 国 家 电 网 公 司 企 业 标 准 Q/GDW 11686 2017 海底电力电缆输电工程勘测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nvestigation and surveying of submarine power cable transmission project 2018 - 02 - 12 发布 2018 - 02 - 12 实施 国家电网公司 发布 Q/GDW 116862017 I 目 次 前 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缩略语 . 2 5 总则
2、. 3 6 路由预选勘测 . 3 7 路由测量 . 4 7.1 一般规定 . 4 7.2 控制测量 . 4 7.3 导航定位 . 5 7.4 地形测量 . 6 7.5 单波束测量 . 7 7.6 多波束测量 . 8 7.7 侧扫声纳探测 10 8 路由岩土工程勘察 11 8.1 一般规定 11 8.2 勘测方法 12 8.3 土工试验 14 8.4 腐蚀性环境参数测定 14 8.5 土壤热物理参数 15 9 路由水文气象 15 9.1 一般规定 15 9.2 海洋水文气象调查 15 9.3 海洋水文气象观测 16 9.4 海洋水文气象条件分析 16 10 勘测报告编制 . 17 10.1 路由
3、预选勘测报告编制 . 17 10.2 路由勘测报告编制 . 18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路由勘测地形图 . 21 附录 B(资料性附录) 海底面状况图 . 22 附录 C(资料性附录) 路由综合图 . 23 编制说明 . 24 Q/GDW 116862017 II 前 言 为规范海底电力电缆输电工程勘测工作的技术要求、工作深度、成果和报告等,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基建部提出并解释。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 本标 准起草单位:国网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东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工
4、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河北省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浙江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湖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于明国、严福章、程平、李伟强、王彦兵、欧子春、朱洪英、 田文文、 李鹏、郑勇峰、彭斌、顾裕兵、涂新斌、龙维、沈杰、王琼、 陈明星、 邵峰、白景、王新安、邱海珊、周欢良、洪倩、 陈枫楠、徐志详、董治军、曹鹏财、张文杰 。 本标准 2017 年月首次发布。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 Q/GDW 116862017 1 海底电力电缆输电工程勘测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
5、标准 规定了海底电力电缆输电工程测量、岩土及水文气象 等 专业勘测的内容、方法、技术要求。 本 标准 适用于 110kV500kV 海底电力电缆输电工程的勘测,其他电压等级的 海底 电力电缆输电工程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2319 中国海图图式 GB/T 12763.2 海洋调查规范 第 2 部分 海洋水文观测 GB/T 12763.3 海洋调查规范 第 3 部分 海洋气象观测 GB/T 12763.6 海洋调查规范 第
6、 6部分 海洋生物调查 GB/T 12763.8 海洋调查规范 第 8部分 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 GB/T 12763.11 海洋调查规范 第 11部分 海底工程地质调查 GB/T 14914 海滨观测规范 GB 17501 海洋工程地形测量规范 GB/T 17502 海底电缆管道路由勘察规范 GB/T 20257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 GB 5002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T 50123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 DL/T 5001 火力发电厂工程测量技术规程 DL/T 5159 电力 工程物探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路由 submarine cable
7、 routing 海底电力 电缆路径。 3.2 登陆点 landing point 海底电力电缆与 陆地的交界点 。 3.3 登陆段 landing section 海底电力电缆输电工程登陆点附近水深小于 5m 的路由走廊带 。 3.4 近岸段 near shore section 水深零米至水深 20m 的路由海区。 Q/GDW 116862017 2 3.5 浅海段 shallow sea section 水深 20m1000m 的路由海区。 3.6 深海段 deep sea section 水深大于 1000m 的路由海区。 3.7 海床 静力触探 seabed cone penetra
8、tion test 以设备 自重作为反力,将圆锥形探头从海底面按一定速率匀速压入土中, 量测 其贯入阻力( 锥尖 阻力、侧壁阻力、孔隙水压力) 等 的过程。 3.8 深度基准面 depth datum 海图、水深图及各种水深资料 等 海洋测量深度的起算面 。 3.9 测线 survey line 测量船的计划航线和实际航线的总称。 3.10 声速 剖面 测量 sound velocity profiling 对不同深度海水的声传播速度进行的垂直同步观测。 3.11 声速改正 correction of sound velocity 水中实际声速与回声探测仪设计声速不等而引起对实测水深的改正。
9、3.12 水位改正 correction of water level 将瞬时海面的实测深度 换 算到深度基准面起算的 水深 。 3.13 测深精度 accuracy of sounding 水深测量中以中误差数值表示的技 术指标。 3.14 星站差分系统 (星基增强系统) Satellite-Based Augmentation System 将地面数据处理中心分析计算得到的 GNSS 卫星轨道改正数和钟差改正数通过注入站传输到地球同步通讯卫星,用户接收机通过接收通讯卫星发送的差分数据进行结算,进而得到高精度坐标信息的方法 。 3.15 理论最低潮面 theoretical lowest t
10、ide level 理论深度基准面, 是根据多年潮位资料算得理论上可能的最低水深作为理论深度基准面 。 4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Q/GDW 116862017 3 GNSS: 全球导航卫星系 统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RTK: 实时动态测量 (Real Time Kinematic) DGNSS: 差分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Differential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CORS: 连续运行参考站 (Continuously Operating Reference Stations
11、) kn:专用于航海的速率单位节( knot, n mile/h) ,1kn 相当于 1.852km/h。 PDOP:位置精度因子( Position Dilution Of Precision) PPP:精密单点定位( 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 PPK:动态后处理技术( Post Processed Kinematic) 5 总则 5.1 海底电力电缆输电工程勘测 应 贯彻执行国家的基本建设方针和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可靠、先进适用、经济合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 5.2 海 底电力电缆输电工程勘测应按规划、设计阶段的技术要求,分阶段完成 勘测内容。可分为路由预选
12、、路由勘测两个阶段。路由预选勘测工作主要为设计选线、路由审批提供技术资料,路由勘测工作主要为设计、施工 、通航安全评估、风险评估提供技术资料。必要时根据设计要求 进行专项 勘测。 5.3 路由预选阶段应包括下列 工作 内容: a) 以采取搜集资料为主,必要时进行现场勘测 。 b) 搜集拟建工程海域相关资料、同海域或附近海域已建工程项目资料等 。 c) 对登陆段进行现场踏勘,对登陆点及附近的条件进行调查,选择符合海洋 功能区划、离登陆站近、与其他海洋规划与开发活动交叉少、有利于电力 电缆登陆施工和维护的区段作为登陆段 。 d) 配合设计,在图上选出登陆点、路由拐点及拟建工程路由方案,至少有两个预
13、选路由方案 。 e) 编制路由预选 勘测 报告。 5.4 路由勘测阶段 应包括下列 工作 内容: a) 测量专业取得登陆段及海底的地形、地貌、海底及海面障碍物等资料。 b) 岩土专业取得登陆段及海底工程地质条件、土壤热导系数、腐蚀性环境参数等资料。 c) 水文气象专业取得潮汐、 海流 、 波浪 及 海洋气象 等资料。 d) 编制相应专业的 技术 报告。 5.5 使用的测量仪器设备应定期检校,作业时应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作业前应进行检视或检测合格,检视或检测的记录应作为原始资料归档;使用软件应合格并适当检测;作业人员应具备相应技术能力。 5.6 海底电力电缆输电工程勘测工作除 符合本标准外 ,尚应
14、符合国家 现行 有关 标准 的规定 。 6 路由预选勘测 6.1 路由 预选 勘测工作应配合设计确定 电力电缆的总布局 、 登陆点及海域路由位置, 搜集 测量、岩土、水文气象、海洋规划和开发活动等 资料, 对各路由方案进行专业比选。 必要时, 开展 现场 勘测工作 。 6.2 测量专业应搜集下列资料: a) 路由区地形资料 。 b) 路由区海底沉船、废锚、废弃电缆、管道等障碍物资料 。 c) 测区附近控制点资料 等 。 d) 其他相关资料。 6.3 岩土专业应搜集下列资料: a) 区域地质地震资料 。 b) 路由周边海域相关工程的地质资料 。 c) 灾害地质因素资料,如裸露基岩、陡崖、沟槽、古
15、河谷、浅层气、浊流、活动性沙波、活动断层等 。 d) 海水及浅地层的腐蚀性资料 。 e) 路 由海 域矿产资源资料,包括海洋油气田和砂矿区等。 f) 其他相关资料。 Q/GDW 116862017 4 6.4 水文气象专业应搜集下列资料: a) 气象资料,包括风、气温、降水、雾、雷暴等。 b) 灾害性天气资料,包括热带气旋、温带气旋、强冷空气影响。 c) 潮汐资料。 d) 海流资料。 e) 波浪资料。 f) 水温、盐度、含沙量、海冰资料。 g) 海洋灾害资料,包括风暴潮、灾害性海浪、海啸。 h) 其他相关资料。 6.5 现场勘测工作 应满足下列要求: a) 宜 采用 适宜 的测量手段,获取 水
16、下地形 地貌 和水下障碍物 情况。 b) 宜采用 适宜的勘探手段,获取 地层分布情况及物理力学性质。 c) 宜现场调查 路由区域的海洋水文、气象条件,补充收集 水文气象灾害资料。 d) 配合设计 绘制 路径图。 7 路由测量 7.1 一般规定 7.1.1 海底电缆路由地形测量在沿路由中心线两侧一定宽度的走廊带范围内进行。测量带宽在登陆段一般为 500m;在近岸段一般为 500m;在浅海段一般为 500 m l 000 m;在深海段一般为水深的 2倍3 倍;最终测量范围根据设计需求制定。 7.1.2 本标准 平面及高程测量精度和指标均应采用 DL/T 5001 相关规定。测量应以中误差作为衡量测
17、量精度的标准,并以二倍中误差为极限误差 。 7.1.3 作业前应搜集、分析、检核和利用已有资料,并应进行现场踏勘,制定经济合理的测量方案。作业中应 加强各工序质量控制和互相检核。作业后应对测量成果进行检查验收。 7.1.4 测量宜采用现行的国家大地坐标系,同一工程坐标系统应保持一致。选择坐标系统时应考虑投影长度变形,投影长度变形不应大于 10cm/km。 7.1.5 测量宜采用现行的国家高程基准,同一工程高程基准应保持一致,根据需要提供与深度基准面的换算关系。 7.1.6 路由测量首级平面控制网等级不应低于一级,平面控制联测精度不应低于首级控制测量精度,联测点数不应少于 3个。 7.1.7 首
18、级高程控制测量等级不宜低于四等,高程联测精度不应低于首级控制测量精度,联测点数不应少于 2 个。 7.2 控制测量 7.2.1 控制点选 点埋石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在设计和选点时,应充分利用已有点位,并使之构成良好图形。 b) 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宜同点布设。 c) 控制点位应选在靠近路由、交通方便、视野开阔、便于保存的位置,特别注意控制点不得埋设在可能被潮水淹没的区域。 d) 控制点周围应设置明显的标识,并绘制点之记。 e) 登陆点附近应至少布设三个控制点。 7.2.2 平面控制测量一般采用 GNSS 测量或导线测量方法,测量技术要求应符合 DL/T 5001相关规定。 7.2.3 高
19、程控制测量可采用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和 GNSS 水准测量,测量技术要求应符合 DL/T 5001相关规定。 7.2.4 特殊 情况下需要跨海高程传递时可利用海水面传递高程,其潮汐性质应相似,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开阔海域利用海水面传递高程,可采用高低潮法或同步期平均海面法。 Q/GDW 116862017 5 b) 采用高低潮法,应以各组高低平潮平均值推算高差的平均值作为传递高差值;观测时间间隔和各组高低平潮平均值推算高差互差应符合表 1的规定。 表 1 高低潮法观测时间间隔和推算高差互差限差 距离 (km) 高低平潮观测组 观测时间间隔 (min) 各组平潮平均值推算高 差互差限值
20、(mm) 1 2 5 40 15 4 5 40 高潮或低潮 1小时前开始观测,至落潮或涨潮时观测停 止;当互差超限时,应查明原因,予以重测。 注 1: 高低平潮观测组是指相邻的一个高平潮和低平潮。 c) 采用同步期平均海面法,应以同步期平均海面推算高程作为传递高程值,其连续观测时间及观测时间间隔应符合表 2 的规定。 表 2 同步期平均海面法连续观测时间及观测时间间隔 距离 (km) 连续观测时间 (昼夜 ) 观测时间间隔 高低平潮前、后半小时之间(min) 其他观测时间 10 3 10 整点 1050 7 10 整点 高程传递距离超过 50km时,应根据潮汐的具体情况适当增加连续观测时间。
21、d) 水尺零点高程应按四等水准 测量的要求进行引测,传递工作结束后,还应对水尺零点进行校核。 7.2.5 进行水位测量时,水位站布设和观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a) 水位站布设的密度应能控制全测区的水位变化,宜在海底电缆登陆端附近布设。相邻水位站之间的距离应满足最大潮高差小于 0.4 m,最大潮时差不大于 1h,且潮汐性质应基本相同。当沿岸水位站不能控制全测区水位变化时,可利用自动验潮仪、高精度差分 GNSS 测量水位或潮汐数值预报方法预报水位。 b) 水位站水尺前方应无浅滩阻隔,海水可自由流通,低潮不干出,高潮不淹没 ,能充分反映当地海区潮波传播情况的地方。水尺要牢固、垂直 于水面。 c) 水位
22、站的工作水准点、水尺零点的高程控制精度不低于四等水准。 d) 水深测量时的水位观测,宜提前 10min 开始,推迟 10min结束,观测时间间隔不大于 30min;在高低潮前后适当增加水位观测次数,其时间间隔以不遗漏潮位极值水位值为原则;水位观测准确度应优于 5cm,时间准确度应优于 1min。 7.2.6 深度基准面采用 “1985 国家高程基准 ” ,或根据需要采用其他基准面,此时应给出所采用的基准面与理论 最低潮面( 理论 深度基准面) 和 1985国家高程基准的关系。 7.3 导航定位 7.3.1 导航定位测量宜采用 GNSS方法(包括 DGNSS、 RTK、星站差分 系统 、 COR
23、S、 PPP、 PPK等方法),其中 PPP、 PPK技术应用于不需要实时提供 高精度 位置信息的定位服务。 7.3.2 导航定位精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a) 进行海底地形测绘,比例尺小于等于 1:1000 且大于 1:5000 时,定位中误差不应大于图上1.5mm;比例尺小于等于 1:5000且大于等于 1:10000 时,定位中误差不大于图上 1.0mm。 b) 海上勘探点的定位偏差应符合 GB/T 17502 的相关规定。 7.3.3 采用的导航定位测量技术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导航定位的作用范围能够有效覆盖工程区域;能够连续、稳定、可靠作业,定位数 据更新频率不低于 1 次 /秒。 b
24、) 使用 DGNSS 进行导航定位,工作前应对差分 GNSS 的定位中误差进行比对实验。导航定位应有差分信号,有效观测卫星数不小于 4 颗,卫星仰角不小于 5, PDOP 值 不大于 6,差分信号更新率不大于 30s。 Q/GDW 116862017 6 c) 使用 GNSS进行定位时,天线中心应与定位中心重合,偏心距不应超过定位精度的 1/3,否则应进行偏心改正。 d) 使用 RTK、 CORS系统进行定位时,应采用固定解。 e) 采用 GNSS方法进行导航定位应在测区附近选择不少于 3 个控制点求解转换参数。 f) 采用 GNSS方法进行导航定位应对至少 2 个已知点进行校验。 7.3.4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1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QGDW116862017 海底 电力电缆 输电 工程 勘测 技术规程 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