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高段教材分析.ppt
《小学数学高段教材分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高段教材分析.ppt(6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小学数学高段教材分析,兰州市王家堡小学 田兰莉,数学内容结构表,一、数与代数,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数感和符号意识,发展运算能力,初步形成模型思想。,(一)低段数与代数知识结构:,(二)高段数的认识和数的运算内容:,(三)教学重、难点:,1、数的认识部分 重点: 亿以内数的认识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负数的意义,难点: 亿以内数每级中间或末尾带0的数的写法 理解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理解分数的意义及产生 理解比、比例、正反比例的意义,教材中数的认识编排的特点,重视数的概念、
2、数的组成、数位等内容的教学,并通过实际操作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的经验来学习数的组成和数位的概念。 注意将数的认识与相应的计算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在小学阶段,第七册学习结束后,有关正整数的认识的内容将全部教学完。紧接着第二学段还会学习小数、分数、百分数、负数,这些知识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学会用较大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掌握较大数范围内的计算技能,进一步发展数感;另一方面通过十进制计数法的学习,对有关数概念的各方面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融会贯通,为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数学认知结构奠定基础;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分数及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做好铺垫。,问题与对策,1为什么改变“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3、的规律” 中“扩大倍”“缩小倍”的说法?,2“扩大到倍”“缩小到分之一”的这种表述涉及到了分数,学生还没有学习分数运算的知识,如何进行教学?,对于亿这样比较大的计数单位,怎样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数感? 有关“负数”教学的问题认识负数的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 加深对正负数的认识 。 (2)注意正确地理解正号和负号的含义。,2、数的运算部分,重点: 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掌握小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的计算方法 理解运算性质和定律及简便运算 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难点:,掌握“四舍五入”的试商的方法。 准确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
4、算方法; 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运算意义和算理,能灵活进行计算,教育教材中数的运算编排的特点,以口算教学为笔算教学的算理作准备,按照“先口算再估算再笔算”的编排顺序进行 。 重视计算原理的形成过程 。,课例分析,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乘整数一、学生的角度 0.725 725的计算方法有什么联系? 难点:如何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二、站在教师的角度,挖掘教材中隐含的两条线。一是知识点这条明线一是隐藏在知识点中的数学思想方法这条暗线,自学提示中设计以下四个问题: (1)你能将它转化成已学过的乘法算式吗? (2)转化后,因数有什么变化,对积有没有影响,有什么影响? (3)积应该怎么处理,才能得到0.725的
5、积? (4)想一想:3.60末尾的“0”为什么可以去掉?,计算教学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形结合的思想转化思想 方程思想函数思想,问题与对策,算法多样与算法最优化的“度”怎样把握?(1)找准算法多样化的前提。各种不同算法要建立在思维等价的基础上,否则多样化就会导致泛化。(2)把握算法优化的标准。判定基本算法的三个维度:一是从心理学维度看,多数学生喜欢的方法;二是从教育学维度看,教师易教,学生易学的方法;三是从学科维度看,对后续知识的掌握有价值的方法。,教材中介绍了计算器的使用,但实际教学中一般不允许使用计算器,应如何处理这一矛盾?,估算方法有好坏之分吗?应怎样展开估算教学?1、估算意识与估算技能的
6、培养同样重要,前者的重要性有时甚至超过后者。2、估算策略的灵活性问题。3、估算策略的有效性问题。 4、要明确一点,估算不是万能的。,案例1. 59乘以41,可以估算得到2400,也应该可以估算得到2460,我们要认识到估算实际上就是一种无需获得精确结果的计算,是对计算结果做出的一种大致判断。其所得结果也只是在一定范围内对答案的估计。,案例2. “估一估,一枚大头针大约长多少”,“玩具店大约有70种玩具”,这些也是估算吗?其实这是“估量”而不是“估算”。,估算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问题:,创设情境,激发估算的欲望鼓励估算方法多样化加强估算的准确性培养估算的习惯,3、式与方程部分,重点: 理解等式的意
7、义。 会利用等式的性质求出方程的解 会用字母表示数和数量关系,难点: 会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 会利用等式的性质求出方程的解, 问题与对策,怎样帮助学生经历用字母表示数,由数过渡到字母,形成抽象的认知过程1、关注由具体到一般的抽象过程2、正确看待解方程方法的改变3、正确处理好解方程及应用的关系,4、探索规律部分,重点:发现给定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 难点:发现并判断给定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 解决思路和方法:,问题与对策,学生不容易发现数、图形等蕴含的变化规律 怎么办?例如,在植树问题教学中应渗透这样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思想。数形结合方法。,教学实例 例1教学:引导探究,发现“两端要种
8、”的规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2举简单例子画一画验证,发现规律。 安排了两个小层次: 按老师要求画。 学生任意画。 通过按老师要求画,学生对棵树和段数的关系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然后让学生再任意画一画,种一种,更丰富了学生的感性材料,为学生顺利发现并总结规律打下了基础。这里实际上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形结合方法。,3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应用规律,验证前面例题哪个答案是正确的。 应用规律,解决插多少面小旗的问题。 这样一方面巩固刚发现的规律,另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植树问题的规律不仅仅能解决植树的问题,还能解决生活中很多类似的问题。,例2教学:合作探究“两端不种”的规律 1猜测“两端不种”的规律。2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数学 教材 分析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