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讲 公共卫生与医疗服务社会政策.ppt
《第十三讲 公共卫生与医疗服务社会政策.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三讲 公共卫生与医疗服务社会政策.ppt(14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第十三讲 公共卫生与医疗服务社会政策,民谣:新“三座大山”:住房、医疗和教育 民谣:豪华医院盖起来,有病无钱莫进来,穷人门前愁徘徊,富人来了很很宰 哈尔滨二院的天价医疗费事件 深圳人民医院的医疗费欺诈事件 老人王某儿子遗弃医院事件 中国的医疗怎么了?,一、公共卫生与医疗服务的基本概念,公民健康:身体和心理的良好状态。健康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完好状态,并不仅是指没有疾病和损伤。 公民健康保障: 公共卫生:卫生教育、卫生环境、疾病预防等; 医疗服务:疾病诊断、治疗、康复(应对不健康); 医疗救助:穷人的救治【见到医生、吃有质量保证的药】; 资金筹资:国家【公共卫生、医疗服务(供方、需方)】企业【
2、税费、员工福利】、个人。,社会环境,物质环境,遗传天赋,卫生保健,疾病,幸福,健康/功能,满足感,个体 反应:-行为 -生物,健康的多种决定因素模式,普遍不满的经济学解释,幸福(满意)=效用/期望 -萨缪尔森(美),严格的讲,公共卫生与医疗服务不是一回事,政府在其中的责任也不一样,公共卫生作为一种纯粹的公共物品,政府负有供给之责,对此理论界与政策实践领域,人们并无争议,但我国公共卫生建设依然任重道远,尤其是广大农村,后面我们将来讨论;而对于医疗服务的性质则争议颇多,而“看病贵”亦是当前民众所关注的重大问题,因此我们首先来讨论这个问题。,一、当前我国医疗服务问题的实质,(一)我国医疗服务问题的主
3、要表现: 看病贵、医疗费用个人负担过高过重,导致公众尤其是低收入阶层看不起病 医疗费用的上涨幅度远远超过了民众收入的增长幅度。 在1993年,因为没钱而无力看门诊的民众仅为5.2%,但是到了2003年,这一比例上升到了18.7%; 在1993年,因为没钱而放弃住院服务的比重为20.1%;2003年,这一比重为20.7%。 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目标,不仅没有实现,反而恶化了。,全国综合医院医疗费用的增长指数,中国居民患病后因经济困难未就诊者的比重,中国居民因经济困难而未接受住院服务者的比重,(二)医疗服务问题的实质: 政府责任缺失: 那么,政府在医疗服务中的责任是什么? 一般认为政府的责任主要
4、是两点:服务供给与服务监督 在这两个方面,政府都存在责任缺失的问题,尤其是在第一方面,1、问题的提出 一般的公众以及不少政府官员都把矛头指向医疗服务的市场化改革。 一方面,公众指责医院,尤其是公立医院,见利忘义,罔顾社会公益;另一方面,公立医院的管理者和医生们则大呼冤枉,他们反过来指责政府的投入过低,不仅无法维持医院的正常运作,甚至无法保障医护人员的基本生存。 要求政府增加医疗卫生事业投入的呼声此起彼伏。,2、政府在医疗服务中的主导性,政 府,公 民,政策制定,直接提供,筹资,管制,服务提供者:委托代理,权利/权力,拨款/补贴,商品/服务,纳税/付费,如何理解政府在医疗服务中的主导性: (1)
5、两个问题: 公共服务治理中的国家与市场 市场化社会公益性弱化? 政府主导社会公益性加强? 政府、市场与社会公益事业的制度安排 :政府主导医疗保障体系筹资与管理:非营利性组织服务递送,(2)问题的实质:社会服务的市场化与社会公益性能否兼得 医疗服务市场化与医疗服务的社会公益性能否兼顾 医疗服务的社会公益性能否成为政府垄断医疗服务市场的理由 政府主导如何在保障医疗服务的社会公益性的同时,不损害服务效益与质量 如何体现政府主导,政府主导如何实现?,政府主导性 政府是主导医疗保障体系,还是医疗服务递送体系,还是两者都主导? 换言之,政府究竟是主管医疗保险,还是主管医院? 社会公益性 什么是“社会公益性
6、”? 社会公益性的衡量标准(或者说指标)又是什么? 实现社会公益性的政策手段和组织手段如何? 以社会公益性为准是不是意味着公立医院为主导? 医疗服务机构公立是不是一定能实现所谓的“社会公益性”? 医疗服务的市场化和民营化究竟是否应该以及能否实行,(3)问题的意义 中国的绝大多数医疗服务机构,尤其是“规模以上的机构”,都是公立机构,但几乎所有公立医疗机构都变成了变相的“营利性组织” ,公立医疗机构的“社会公益性”淡化,但又具有垄断性。 政府显然无力“主导”(包养)这些医疗机构,因为每年全国的医疗费用在5-6千亿之间,而财政开支总和仅为3万亿左右。 那么,医疗服务究竟能否市场化和民营化? 同时,政
7、府能否在不接管(包养)公立医疗机构的前提下推进其关注社会公益性?,(4)从医疗服务社会公益性的角度看政府与市场在医疗服务中的地位与相互关系 何谓社会公益性? 社会公益,顾名思义就是能给整个社会带来好处的东西。 能给全社会带来好处的东西实在太多太多,带来益处的方式也实在太多太多。 凭借常识我们无法判断哪些东西的生产和提供应该成为所谓的“社会公益事业” ? 一种流行的判断:社会公益公共物品,公共物品的概念 公共物品的特征:消费非竞争性和非排除性。 消费非竞争性:增加一个人对它的消费并不导致其供给成本的上升; 消费非竞争性:排除任何人的消费则需付出巨大的成本,有时甚至不可能。 国防与外交是典型的例子
8、。 公共物品的市场生产要么不可能、要么不充分,因为存在“免费搭车者”的问题。 因此,公共物品的充分生产和提供需要集体行动,一般是国家出面。,物品的理想类型 (依照消费的排他性和竞争性来划分 ),医疗服务是公共物品吗? 但是,作为一种服务,医疗(看病治病)显然不是公共物品。 医疗服务的社会公益性如何体现 :私人物品同样具有社会公益性 :医疗服务是社会公益性事业,私人物品的外部性 许多私人物品都具有外部性,对于没有付费的人也能带来好处(或坏处)。 具有外部性的私人物品的生产是否成为社会公益事业取决于一个社会的价值观 私人物品的信息不对称性 物品与服务的售卖双方对于交易品的信息掌握不对称 绝大多数物
9、品和服务都存在信息不对称性。 信息不对称性极为严重的情形导致社会公益性的需求。,为什么医疗服务被视为社会公益事业? 公共物品与共用物品 预防性医疗服务与公共卫生服务因此成为社会公益事业 外部性 普通的医疗服务具有外部性,因价值观而成为社会公益事业。 人道主义的价值观:救死扶伤、一视同仁,不能让人因为没钱看病而病死 信息不对称性 市场失灵:供方诱导的过度消费 克服市场失灵:走向社会公益性,社会公益事业 的制度多样性 由于免费搭车者、外部性、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存在,许多物品的生产存在着市场失灵。 只要存在着严重的市场失灵,某种集体行动就是必要的。 凡是有集体行动卷入的,那么在某种意义上,这种物品的提
10、供就属于社会公益事业的范畴。,集体行动并不等于国家行动,更不等于反市场行动。 直接以公共物品理论或者市场失灵的存在来论证国家行动的必要性 ,这种论述在逻辑和认知上呈现极大的跳跃性,仿佛大千世界除了市场就是国家。 很多市场失灵问题,通过市场体系的精致化或者协会治理,可以得到缓解。,国家行动国家提供 事业单位模式:政府在公共服务中所扮演的角色是全能的。 政府既是公共服务的资金提供者,也是服务生产者、分配者、递送者、质量控制者。 全能的角色实际上变成了一种角色,即国家动用预算以建立公立机构(也就是事业单位)直接提供各种公共服务。 但是,国家的角色是多样的,也是可以分开的,例如付费者、提供者、保险者、
11、推动者、监管者,等等。,生产者,安排者,公共服务递送的制度安排,契约失灵与医疗服务机构的组织形式 医疗服务中的信息不对称导致医患之间的契约失灵。 应对契约失灵的两种组织形式: 公立非营利组织(公立组织) 民间非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医疗服务提供者的组织形式有三种:私立营利性组织、私立非营利性组织和公立组织。 究竟何种形式的医疗机构能更好地体现社会公益性呢?,中国流行的一种思维定式:惟有公立医疗机构才能体现社会公益性;或者认为,民间医疗机构一定是唯利是图。 由此,不少人认定,公立医疗机构的主导性,是医疗卫生作为社会公益事业发展的客观规律。 进而,不少人断定,在发达国家,公立医疗机构占主导性。
12、因此,人们认为,市场机制在医疗领域没有地位。,国外医疗服务机构的组织形式 在绝大多数国家,初级医疗服务机构主要是家庭医生个体户或者合伙制的诊所,仅在市场不足的地方(偏远地区),政府才投资直接设立公立社区诊所或者鼓励民间非营利组织建立社区诊所。 次级医疗服务的组织结构因国家而异,但既使在公立医院占主导的国家,私立医疗机构的作用依然不容忽视。 三级医疗服务机构的组织形式也各异。,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医院的所有制形式,资料来源:OECD, The Reform of Health Care Systems: A Review of Seventeen OECD Countries. Paris:
13、 OECD, 1994, p. 11.,全球性公立医院的治理变革 基于改善效率的考虑,公立医院的市场化改革(或“治理变革”)具有全球性。 公立医院改革的三种模式: 自主化:公立医院依然是公共部门的一部分,但其所有日常事务的控制权完全从官僚等级体系转移到医院的管理者的手中; 法人化:公立医院独立于公共部门(或政府部门),成为一个法人实体,并且建立法人治理结构(corporate governance); 民营化:公立医院转制为民营实体,无论是营利性还是非营利性的。,公立医院的自主化 绩效预算法:在组织架构不变的前提下,政府根据事先确立的各种标杆衡量公立医院的绩效,然后根据绩效对公立医院进行拨款。
14、(问题:标杆设定比较困难 ) 内部市场制:在不改变医院公有制的前提下,打破医疗服务提供者等级化官僚体系式的组织模式,赋予病人选择权,引入竞争。 英国NHS体制改革:1)购买者与提供者分开;2)购买者向竞争的服务提供者购买服务。,公立医院的法人化 医院以独立的法人形式存在,但是政府作为其大股东进入其董事会。 政府通过医院的董事会,制定医院的财务计划,从而确定衡量或监测其绩效的一些重要指标,包括资产回报率、分红(针对营利性法人化)和再投资政策。 法人化医院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剩余索取者,它可以获取全部剩余,但也必须承担任何损失。 法人化医院必须面对市场的压力,与同类医院以及私立医院展开竞争。董事会对
15、医院的管理承担全部的责任 。,法人化的具体途径 “法定型法人化” ,即通过立法手段确立原有的公共组织转变成为一个独立的实体,有关法律中会明确规定公司化之后组织的活动,而且这些活动要受制于司法覆议。 “契约型法人化”,即原来的公共组织依照公司法重新注册成为一家公司,而其股东(包括国家股持有人和非国家股持有人)之间的契约关系通过注册文件得到法律上的确认。契约型公司化不必经过立法机构的审核,公司的运作也不受制于司法覆议。,公立医院的民营化 民营化的多种形式:合同外包、特许经营、现金卷发放。 民营化公私伙伴关系 出售国有资产,即非国有化运动,仅仅是民营化的一种特殊的、比较激进的形式。 狭义的民营化:将
16、医疗服务从公立向民营转变 民营化具有多种形式和策略,一个基本的结论:组织形式与社会公益性无关 卫生经济学的研究表明:医疗机构公立还是私立,医疗机构是营利性的还是非营利的,与医疗费用的高低没有明确的关系。 在健全的政府购买和监管体系下,私立的、甚至是营利性的医疗机构,完全有可能在提供具有社会公益性的医疗卫生服务上发挥积极主动的作用。 如果政府购买和监管制度不健全,既使是公立医疗机构在损公肥私上完全有可能比民营机构有过之而无不及。,医疗机构的组织类别 (以床位数来计),资料来源: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05年,第6页;2004年,第6页;2003年,第6页;2002年,第6页。,各级医院人均门诊和人
17、均住院费用增长指数,19902004年,资料来源: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05年,第103页。,各类医院的所有制形式(以床位数来计算),资料来源: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05年,第6页;2004年,第6页;2003年,第6页;2002年,第6页。,3、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不足 依照国际惯例,卫生费用被分为公共支出和私人支出两部分。在中国卫生总费用的构成中,个人支出的比重过大,超过了一半。 中国卫生费用中公共支出的比重在近年来有所增长但是,政府对于医疗卫生事业的直接投入相对来说没有增长。,中国卫生总费用支出来源构成,19902004年,资料来源: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05年,第83页。,卫生总费用
18、中公共开支与私人开支之比,1990-2004年,中国城市基本医疗社会保险基金收支情况,1993-2004年,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5年,第799页。,政府卫生预算支出及其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19902004年,资料来源: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05年,第84、353页;2006年中国卫生统计提要,卫生部网站公布。,(三)导致医疗价格上涨的客观原因:医患信息不对称 医疗成本上升问题,有世界“泥塘”之称,就管理而言,关键在于两个环节上的信息不对称: 诊疗信息 财务信息 卫生经济学的有限性:如何释放这两个信息? 内部选择与外部选择! 主动安排与被动安排!,导致医疗成本上升的主要原因及其影响,二
19、、我国医疗服务的社会政策选择,医疗服务改革的目标应当是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的,政府与市场体制结合的医疗服务体制 构建新型医疗服务体制的路径选择:一是加大政府投入,构建全民医保体系,解决公共医疗费用负担过高过重的问题;二是构建新型医疗管理监督体系,遏制医疗价格的上涨;三是加大政府投资,完善初级卫生保健。,(一)我国医疗服务改革的目标与模式选择在人类社会的大棋盘上,每个个体都有其自身的行动规律,和立法者试图施加的规则不是一回事。如果他们能够相互一致,按照同一方向作用,人类社会的博弈就会如行云流水,结局圆满。但是,如果两者相互抵牾,那么,博弈的结果将苦不堪言,社会在任何时候都会陷入高度的混乱之中。,中国
20、古代哲人的启示,上善若水 没有最好的制度,只有最坏的制度和最不坏的制度 治大国若烹小鲜 要改革,不要革命-坚持渐进式改革的路径,1、政府责任:构建医疗服务提供机制和治理机制 制定愿景规划、法律法规、行动计划、树立标杆、监督机制; 建立公民保健财政预算,明确对供方和需求的资助责任和财务审计制度; 通过法律和社会监督促进医生自律; 构建多元医疗服务体系,建立医院治理机制; 完善医疗保险,建立医患保定价和监督的对话和参与机制; 鼓励公众参与和扶持民间医疗服务评价和监督组织。,2、改革的目标?AAA模型,服务提供 Availability,医疗服务提供系统,医疗保障体系,卫生系统改革与发展的最终目标,
21、风险保护,卫生筹资 支付制度 宏观组织 立法规制 行为,公平、可及性 质量、效率,成 本,健康状况,公众的满意度,最终目标,中间结果,控制阀门,(World Bank: Flagship Course on Health Sector Reform & SustainableFinancing),看病贵,看病难,3、中国走哪条路模式选择的制约条件 德国/日本/韩国/台湾模式 英国/北欧/香港模式 美国模式(卫生体制的“美国病”? ) 新加坡模式 中国模式?,中国未来卫生体系战略选择的约束条件 未来20年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加速,政府职能转变、公共财政建立,卫生教育等社会事业发展,全
22、面实现小康社会人口老龄化、疾病模式转变加速、卫生服务需要增加、需求多样化 人均GDP:10003000美元;中低收入国家;,居民收入:城市628018000元;农村:22538000元; 人口总数:12.8114.35亿;7亿多劳动力非正规部门就业 老年人口比重:7%11.1%; 社会结构:城市化率:37%50%,7.2亿居民生活在农村; 城乡差别、地区差别、人群差别依然存在,4、中国未来卫生体系的战略选择:“一二三四五”策略一个目标:建立惠及全体国民的卫生体系,保障每个人获得基本卫生服务,提高全国人民的健康水平二级服务体系:一层是以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为主的初级卫生保健体系;一层是解决急危
23、重症(大病治疗)为主的二三级医疗机构体系,三层保障制度: 一是基本医疗服务保障制度:通过政府一般税收筹资、政府直接举办医疗机构、利用适宜的医疗技术和基本药品、免费向全体国民提供,解决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公平可及问题; 二是社会医疗保险制度:通过立法强制全体劳动者加入,以家庭为单位参保,保费由雇主和雇员分担,政府可资助弱势群体加入,以解决大病风险问题(大病保障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为基础) 三是商业医疗保险:创造条件促进商业医疗保险公司发展,公民自愿加入,以满足多层次的医疗保障和医疗服务需求。,四项实施策略: 一是加快卫生基本法的立法工作,明确卫生发展的目标、公民的健
24、康权利以及各级政府对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的责任; 二是保障卫生投入,确定政府法定的卫生投入水平、完善问责机制; 三是完善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的运行机制,保证公立机构的公益性,保证微观机构的行为与卫生发展总体目标一致; 四是卫生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统一精简高效的管理体制,保证卫生发展与改革的总体目标的实现,五个关键问题: PPP:公司伙伴关系 支付制度:FFS、DRGs、总额预付 基本药品:基本免费药物(WHO) 管制:准入、行为、结果、信息 发挥中医药作用:简便效廉、个体郎中,(二)医疗服务改革的路径选择:加大政府投入,构建全民医保体系 1、应对医疗服务业市场失灵的对策 应对之一:干脆取消市场,把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十 三讲 公共卫生 医疗 服务 社会 政策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