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总体方案.pdf
《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总体方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总体方案.pdf(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总体方案 大数据是以容量大、类型多、存取速度快、应用价值高为主要特征的数据集合,正快速发展为对数量巨大、来源分散、格式多样的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和关联分析,从中发现新知识、创造新价值、提升新能力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服务业态。全面推进大数据发展和应用,加快建设数据强国,已经成为我国的国家战略。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数据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推进全国生态环境监测数据联网共享,开展生态环境大数据分析。李克强总理强调,要在环保等重点领域引入大数据监管,主动查究违法违规行为。国务院 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等文件要求推动政府信息系统和公共数据互联共享,
2、促进大数据在各行业创新应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政府公共服务和市场监管,推动简政放权和政府职能转变;构建 “ 互联网 +” 绿色生态,实现生态环境数据互联互通和开放共享。陈吉宁部长要求,大数据、 “ 互联网 +” 等信息技术已成为推进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要加强生态环境大数据综合应用和集成分析,为生态环境保护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目前,环境信息化存在体制机制不顺,基础设施和系统建设分散,应用 “ 烟囱 ” 和数据 “ 孤岛 ” 林立,业务协同和信 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低,综合支撑和公众服务能力弱等突出问题,难以适应和满足新时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需求。 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
3、署和部党组要求 ,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全面提高生态环境保护综合决策、监管治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加快转变环境管理方式和工作方式,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完善制度标准体系,统一基 础设施建设,推动信息资源整合互联和数据开放共享,促进业务协同,推进大数据建设和应用,保障数据安全。通过生态环境大数据发展和应用,推进环境管理转型,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为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4、 顶层设计、应用导向。围绕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开展大数据顶层设计,顶层设计开放、创新应用全面、基础架构灵活,不断适应生态环境管理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 开放共享、强化应用。统筹整合内外部数据资源,边整合边应用,推动数据资源开放共享。鼓励业务创新、管理创新和模 式创新,逐步形成生态环境大数据应用新格局。 健全规范、保障安全。建立生态环境大数据管理工作机制,健全大数据标准规范体系,保障数据准确性、一致性和真实性,强化运维管理和安全防护,保障信息安全。 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大数据建设既要有阶段性,也要有重点突破。先在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环境应急、环境信息服务等方面实现突破。 (三)
5、总体架构 生态环境大数据总体架构为 “ 一个机制、两套体系、三个平台 ” 。一个机制即生态环境大数据管理工作机制,两套体系即组织保障和标准规范体系、统一运维和信息安全体系,三个平 台即大数据环保云平台、大数据管理平台和大数据应用平台。如下图所示: 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总体架构图 一个机制:生态环境大数据管理工作机制包括数据共享开放、业务协同等工作机制,以及生态环境大数据科学决策、精准监管和公共服务等创新应用机制,促进大数据形成和应用。 两套体系:组织保障和标准规范体系为大数据建设提供组织机构、人才资金及标准规范等体制保障;统一运维和信息安全体系为大数据系统提供稳定运行与安全可靠等技术保障。 三个
6、平台: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分为基础设施层、数据资源层和业务应用层。其中,大数据环 保云平台是集约化建设的 IT 基础设施层,为大数据处理和应用提供统一基础支撑服务;大数据管理平台是数据资源层,为大数据应用提供统一数据采集、分析和处理等支撑服务;大数据应用平台是业务应用层,为大数据在各领域的应用提供综合服务。 (四)主要目标 通过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和应用,在未来五年实现以下目标: 实现生态环境综合决策科学化。将大数据作为支撑生态环境管理科学决策的重要手段,实现 “ 用数据决策 ” 。利用大数据支撑环境形势综合研判、环境政策措施制定、环境风险预测预警、重点工作会商评估,提高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科 学化水
7、平,提升环境保护参与经济发展与宏观调控的能力。 实现生态环境监管精准化。充分运用大数据提高环境监管能力,助力简政放权,健全事中事后监管机制,实现 “ 用数据管理 ” 。利用大数据支撑法治、信用、社会等监管手段,提高生态环境监管的主动性、准确性和有效性。 实现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便民化。运用大数据创新政府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实现 “ 用数据服务 ” 。利用大数据支撑生态环境信息公开、网上一体化办事和综合信息服务,建立公平普惠、便捷高效的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发挥生态环境数据资源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的服务作用。 二、主要任务 (一)推进数据资源全面整合共享
8、 提升数据资源获取能力。加强生态环境数据资源规划,明确数据资源采集责任,建立数据采集责任目录,避免重复采集,逐步实现 “ 一次采集,多次应用 ” 。利用物联网、移动互 联网等新技术,拓宽数据获取渠道,创新数据采集方式,提高对大气、水、土壤、生态、核与辐射等多种环境要素及各种污染源全面感知和实时监控能力。基于环保云规范数据传输,确保数据及时上报和信息安全。 加强数据资源整合。严格实施环境保护部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统筹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破除数据孤岛。建立生态环境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利用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管理系统,实现系统内数据资源整合集中和动态更新,建设生态环境质量、环境污染、自然生态、核与
9、辐射等国家生态环境基础数据库。通过政府数据统一共享交换平台接入国家人口基 础信息库、法人单位资源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库等其他国家基础数据资源。拓展吸纳相关部委、行业协会、大型国企和互联网关联数据,形成环境信息资源中心,实现数据互联互通。 推动数据资源共享服务。明确各部门数据共享的范围边界和使用方式,厘清各部门数据管理及共享的义务和权力,制定数据资源共享管理办法,编制数据资源共享目录,重点推动生态环境质量、环境监管、环境执法、环境应急等数据共享。基于环境保护业务专网建设生态环境数据资源共享平台,提供灵活多样的数据检索服务,形成向平台直接获取为主、部门间数据交换获取为辅的数 据共享机制,研发
10、生态环境数据产品,提高数据共享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推进生态环境数据开放。建立生态环境数据开放目录,制定数据开放计划,明确数据开放和维护责任。优先推动向社会开放大气、水、土壤、海洋等生态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区域、流域、行业等污染物排放数据,核与辐射、固体废物等风险源数据以及化学品对环境损害的风险评估数据,重要生态功能区、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等自然生态数据,环境违法、处罚等监察执法数据。依托环境保护部政府网站建设生态环境数据开放平台,提高数据开放的规范性和权威性。 (二)加强生 态环境科学决策 提升宏观决策水平。建立全景式生态环境形势研判模式,加强生态环境质量、污染源、污染物、环境承载力
11、等数据的关联分析和综合研判,强化经济社会、基础地理、气象水文和互联网等数据资源融合利用和信息服务,为政策法规、规划计划、标准规范等制定提供信息支持,支撑生态保护红线、总量红线和准入红线的科学制定。利用跨部门、跨区域的数据资源,支撑大气、水和土壤三大行动计划实施和工作会商,定量化、可视化评估实施成效,服务京津冀等重点区域联防联控,支撑区域化环境管理与创新。开展环境保护工作进展、计划实施、资金执行、 成果绩效等动态监控和评估,支持构建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的专业化、精细化的环境管理体系,提高管理决策预见性、针对性和时效性。 提高环境应急处置能力。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快速搜集和处理涉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态环境 数据 建设 总体方案 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