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院优势病种诊疗方案.doc
《中医院优势病种诊疗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院优势病种诊疗方案.doc(26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前 言 近年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为了贯彻落实中医药事业“十一五规划”和中医药继续教育“十一五”规划的有关要求,从中医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开展了“中医优势病种研究”这一重大项目。所谓“中医优势病种”,是指在疾病总体和疾病的某一阶段、某一环节的防治上,中医的效果较西医为优的病种,开展这项工作,有以下几个重要意义: 1、可以提高中医诊疗水平 中医要发展疗效是关键。作为中医院的医生,务必要充分了解和掌握本学科优势病种的理论知识和诊疗方法,临床做到运用自如,了熟于心,这样,方能成为一个造诣精深、医术高超的 名副其实的名中医。 2、扩大中医临床阵地 随着现代医学的迅猛发展,中医治疗的病种越来越显得狭隘,临
2、床阵地渐趋萎缩,因此,必须努力研究中医的优势病种,开展专科、专病工作,扩大中医临床阵地,扭转中医临床阵地持续萎缩的局面。 3、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中医学是一门极富原创的学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中医优势病种研究的深入开展,必将大大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中医的前景一定会更加辉煌, 有鉴于此,晋江市中医院根据临床各科近年来住院的收治病种,每科选择三个优势病种,就概述、临床诊断 以及近年来我院对这些病种的治疗方案、难点分析、疗效评价等几个方面进行临床总结,编写晋江市中医院优势病种诊疗方案一书,供各科医生学习、掌握应用,今后将每年进行更新,切实将中医院的中医优势
3、病种研究工作做好做实。 二 0一二年三月 中医院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2 目 录 第一章 脑病科中医诊疗方案 第一节 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诊疗方案 1 第二节 眩晕(椎动脉供血不足)诊疗方案 9 第三节 头痛(偏头痛)诊疗方案 14 第二章 脾胃病科中医诊疗方案 第一节 胃疡(消化性溃疡)诊疗方案 19 第二节 胃脘痛(慢性胃炎)诊疗方案 25 第三节 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诊疗方案 30 第三章 心血管病科中医诊疗方案 第一节 心悸(心律失常 室性早搏)诊疗方案 34 第二节 病毒性心肌炎诊疗方案 38 第三节 胸痹(心绞痛)诊疗方案 43 第四章 内分泌科中医诊疗方案 第一节 消渴病( 2
4、型糖尿病)诊疗方案 49 第二节 消渴病痹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疗方案 55 第三节 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诊疗方案 61 第五章 肺病科中医诊疗方案 第一节 风温肺热病(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方案 68 第二节 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诊疗方案 73 第三节 哮病(支气管哮病) 诊疗方案 77 第六章 肿瘤科中医诊疗方案 第一节 肺癌诊疗方案 83 第二节 胃癌诊疗方案 88 第三节 乳岩诊疗方案 92 第七章 外一科中医诊疗方案 第一节 臁疮(下肢溃疡)诊疗方案 95 中医院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3 第二节 乳痈(急性乳腺炎)诊疗方案 99 第三节 肠痈(急性阑尾炎)诊疗方案
5、104 第八章 外三科中医诊疗方案 第一节 脱疽病(肢体闭塞性动脉硬化)诊疗方案 107 第二节 水火烫伤(烧伤)诊疗方案 112 第三节 附骨疽(慢性骨髓炎)诊疗方案 118 第九章 骨伤科中医诊疗方案 第一节 股骨粗隆间骨折诊疗方案 124 第二节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 129 第三节 尺桡骨骨折诊疗方案 135 第十章 手足外科中医诊疗方案 第一节 掌骨骨折诊疗方案 141 第二节 指骨骨折诊疗方案 143 第三节 跖骨骨折诊疗方案 146 第十一章 妇科中医诊疗方案 第一节 盆腔炎诊疗方案 148 第二节 痛经( 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诊疗方案 154 第三节 胎动不安(早期先
6、兆流产)诊疗方案 159 第十二章 儿科中医诊疗方案 第一节 肺炎喘嗽(肺炎)诊疗方案 163 第二节 小儿哮喘(支气管哮喘)诊疗方案 168 第三节 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诊疗方案 174 第十三章 肛肠科中医诊疗方案 第一节 肛漏病(肛瘘)诊疗方案 180 第二节 肛裂病(肛裂)诊疗方案 184 第三节 痔(混合痔)诊疗方案 188 第十四章 针灸推拿科中医诊疗方案 第一节 项痹( 颈椎病) 诊疗方案 195 第二节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 200 中医院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4 第三节 中风后遗症诊疗方案 206 第十五章 眼科中医诊疗方案 第一节 视瞻昏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诊疗方案 2
7、12 第二节 瞳神紧小(虹膜睫状体炎)诊疗方案 215 第三节 青风内障(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诊疗方案 218 第十六章 耳鼻喉科中医诊疗方案 第一节 暴聋(突发性聋)诊疗方案 222 第二节 鼻鼽(变应性鼻炎)诊疗方案 227 第三节 慢喉痹(慢性咽炎)诊疗方案 231 第十七章 皮肤科中医诊疗方案 第一节 白疕(寻常性银屑病)诊疗方案 235 第二节 粉刺(寻常性痤疮)诊疗方案 240 第三节 蛇串疮(带状疱疹)诊疗方案 245 第十八章 急诊科中医诊疗方案 第一节 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诊疗方案 249 第二节 眩晕(椎动脉供血不足)诊疗方案 253 第三节 胸痹(心绞痛)诊疗方案 2
8、57 中医院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5 中风病 (脑梗死 )急性期诊疗方案 一、概述: 脑梗死( cerebral infarction , CI) 是缺血性卒中的总称,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指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而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相当于中医中风病范围。 二、诊断 (一 )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 (试行, 1995年 )。 主要症状 :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次要症状: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9、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发病年龄多在 40岁以上。 具备 2个主症以上,或 1个主症、 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 2010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2010。 (1)急性起病 (2)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 (3)症状和体 征持续数小时以上 (4)脑 CT或 MRI排除脑出血和其它病变 (5)脑 CT或躲 I有责任梗死病灶。 (二 )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 2 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 2 周至 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
10、 6个月以后。 (三 )病类诊断 1中经络:中风病无意识障碍者。 2中脏腑:中风病有意识障碍者。 (四 )证候诊断 1中脏腑 (1)痰蒙清窍证:意识障碍、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痰鸣漉漉面白唇暗,肢体瘫软,手足不温,静卧不烦,二便自遗,舌质紫暗,苔白腻,脉沉滑缓; 中医院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6 (2)痰热内闭证:意识障碍、半身不遂,口舌歪 斜,言语謇涩或不语,鼻鼾痰鸣,或肢体拘急,或躁扰不宁,或身热,或口臭,或抽搐,或呕血,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滑数。 (3)元气败脱证:昏愦不知,目合口开,四肢松懈瘫软,肢冷汗多,二便自遗,舌卷缩,舌质紫暗,苔白腻,脉微欲绝。 2中经络 (1)风火上
11、扰证:眩晕头痛,面红耳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舌质红绎,舌苔黄腻而干,脉弦数。 (2)风痰阻络证:头晕目眩,痰多而黏,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3)痰热腑实证:腹胀便干便秘,头痛目眩,咯痰或痰多,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偏瘫侧弦滑而大。 (4)阴虚风动证:眩晕耳鸣,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舌质红而体瘦,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数。 (5)气虚血瘀证:面色晄白,气短乏力,口角流涎,自汗出,心悸便溏,手足肿胀,舌质暗淡,舌苔白腻,有齿痕,脉沉细。 三、治疗方案 (一 )中医辨证治疗 中风病 (脑梗死 )急性期治疗重在祛邪,佐以扶正,以醒神开窍、化痰通腑、平肝息风、化痰通络为主要治法。
12、 1中脏腑 (1)痰热内闭证 治法:清热化痰,醒神开窍。 方药:羚角钩藤汤和温胆汤加减。羚羊角粉 冲 、生地、钩藤、菊花、茯苓、白芍、赤芍、竹茹、川牛膝、川芎、丹皮、半夏、陈皮、栀子 等。 中成药: 灌服或鼻饲安宫牛黄丸、口服局方至宝丸、牛黄清心丸、紫雪散等。 (2)痰蒙清窍证 治法:燥湿化痰,醒神开窍。 方药:涤痰汤加减。制半夏、制南星、陈皮、枳实、茯苓、人参、石菖蒲、竹茹、甘草、生姜等。 中成药: 灌服或鼻饲苏合香丸、口服复方鲜竹沥液等。 (3)元气败脱证 中医院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7 治法:益气回阳固脱。 方药:急予参附汤加减频频服用,人参另煎兑量、附子先煎半小时等。 2中经络 (1)风火
13、上扰证 治法:清热平肝,潜阳息风。 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钩藤后下、生石决明先煎、川牛膝、黄芩、山栀、夏枯草 等。 中成药:天麻钩藤颗粒等。 (2)风痰阻络证 治法:息风化痰通络。 方药:化痰通络方加减。法半夏、生白术、天麻、紫丹参、香附、酒大黄、胆南星 中成药:华佗再造丸、通脉胶囊等。 (3)痰热腑实证 治法:化痰通腑。 方药:星蒌承气汤加减。生大黄后下、芒硝冲服、胆南星、瓜蒌等。 中成药:安脑丸、牛黄清心丸等。 (4)阴虚风动证 治法:滋阴息风。 方药:镇肝熄风汤加减。生龙骨先煎、生牡蛎先煎、代赭石先煎、龟板先煎、白芍、玄参、天冬、川牛膝、川楝子、茵陈、麦芽、川芎等。 中成药:大补阴
14、丸、知柏地黄丸等。 (5)气 虚血瘀证 治法:益气活血。 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生黄芪、全当归、桃仁、红花、赤芍、川芎、地龙等。 中成药:消栓通络片、脑心通胶囊等。 3常见变证的治疗 中风急性期重症患者出现顽固性呃逆、呕血等变证,需及时救治。 (1)呃逆 如呃声短促不连续,神昏烦躁,舌质红或红绛,苔黄燥或少苔,脉细数者,可用人参粳米汤加减 (西洋参,粳米 )以益气养阴,和胃降逆。 如呃声洪亮有力,口臭烦躁,甚至神昏谵语,便秘尿赤,腹胀,舌红苔黄燥起芒刺,脉滑数或弦滑而大者选用大承气汤加减。生大黄后下、芒硝冲服、厚朴、枳实、沉香粉冲服 以通腑泄热,和胃降逆。 中医院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8 如烦热症
15、状减轻,但仍呃声频频,可予平逆止呃汤 (经验方 )治疗。炒刀豆、青皮、枳壳、旋覆花(包)。制半夏、枇杷叶、莱菔子,鲜姜以和胃理气降逆。兼有气虚者,可加生晒参。 (2)呕血:出现呕血,神识迷蒙,面红目赤,烦躁不安,便干尿赤,舌质红苔薄黄,或少苔、无苔,脉弦数者,可予犀角地黄汤加减。水牛角先煎,生地、赤芍、丹皮以凉血止血,或选用大黄黄连泻心汤,还可用云南白药或三七粉、生大黄粉等鼻饲。如出现高热不退,可给予紫雪散以清热凉血。 (二 )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1中脏腑 痰蒙清窍证:选用醒脑静 注射液静脉滴注; 痰热内闭证:选用清开灵注射液静脉滴注; 元气败脱证:选用参麦注射液或参附注射液或生脉注射液等具有
16、扶正作用的中药注射液静脉滴注。 2中经络:可选用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注射液静脉滴注。如:香丹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三七总皂苷注射液等可以选择使用。 (三 )针灸治疗 1应用时机:针灸在病情平稳后即可进行。 2治疗原则:按照经络理论,可根据不同分期、不同证候选择合理的穴位配值和适宜的手法进行治疗。治疗方法包括体针、头针、电针、耳针、腕踝针、眼针、腹讣、梅花针、耳穴敷贴、灸法和拔罐等。 3针灸方法 临床可分为中脏腑、中经络,采用传统针刺方法辨证取穴和循经取穴。主穴:肩龋、极泉、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环跳、阳陵泉、足三里、丰隆、解溪、昆仑、太抻、太溪;闭证加十二井穴、合谷、太冲;脱证加关元、气
17、海、神阙。在选择治疗方案的同时,根据中风病 (脑梗死 )急性期常见症状,如吞咽困难、便秘、尿失禁、尿潴留、复视、语言障碍等加减穴位。如吞咽困难可加翳风等,或采用咽后壁点刺等;尿失禁或尿潴留可加针中极、曲骨、关元等,局部施灸、按摩或热敷。 也可按照软瘫期、痉挛期和恢复期不同特点和治疗原则选 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划醒脑开窍针刺法、头穴丛刺长留针间断行针法、抗痉挛针法等,可根据临床症状选用项针治疗假性延髓麻痹技术、病灶头皮反射区围针治疗中风失语症技术等。 (1)醒脑开窍针刺法 治则:醒脑开窍,滋补肝肾,疏通经络。 主穴:内关、水沟、三阴交 中医院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9 辅穴:极泉、尺泽、委中 配穴:吞咽
18、障碍加风池、完骨、天柱;手指握固加合谷;语言不利加上廉泉,金津、玉液放血;足内翻加丘墟透照海。肝阳暴亢者,加太冲、太溪:风痰阻络者,加丰圈、合谷;痰热腑实者,加曲池、内庭、丰隆;气虚血瘀者,加足三里、气海;阴虚风动者。加太溪、风池 ;口角歪斜者,加颊车、地仓:上肢不遂者,加肩髃、手三里、合谷;下 肢不遂者,加环跳、阳陵泉、阴陵泉、风市。中脏腑闭证加十二井穴 (点刺出血 )、太冲、合谷;脱证加灸关元、气海、神阙。 操作:先刺双侧内关穴,直刺 0.5 1寸,采用捻转提插相结合的泻法,操作 1分钟;再刺水沟,在鼻中隔下向上斜刺 0 3 0 5寸,用重雀啄泻法,以眼球湿润或流泪为佳。刺三阴交时,沿胫骨
19、内侧缘与皮肤成 45。角,进针 1 1 5 寸,使针尖刺到三胡交穴,用提插补法,使下肢抽动 3次。刺极泉时,在原穴位置下 1寸心经上取穴,避开腋毛,直刺 l 1 5寸,用提插泻法,以患者上肢抽动 3次为度:尺泽屈肘成 120 度角,直刺 l寸,提插泻法,使前臂和手指抽动 3 次:委中采用仰卧直退抬高取穴,直刺 O 5_l 寸,用提插泻法使下肢抽动 3次。风池、完骨、天柱均针向喉结,进针 2 2 5寸,采用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 1分钟,使局部产生酸胀感。合谷针向三间穴,进针 l-1.5 寸,采用提插泻法,使患者第二手指抽动或五指自然展开为度。上廉泉针向舌根 1.5-2寸,用提插泻法;金津、玉液用
20、三棱针点刺出血 1-2毫升。丘墟透照海穴约 1 5 2寸,局部酸胀为度。每日针刺 2次,十天为一个疗程, 持续治疗 3 5个疗程。 (2)项针治疗假性延髓麻痹 适应症:假性延髓麻痹。 操作方法:患者取坐位,取 O 40 50mm毫针,取项部双侧风池、翳明、供血,刺入约 1-1 5 寸,针尖稍向内下方,施以每分钟 100 转捻转手法各约 15 秒,留针 30 分钟,期间行针 3次后出针。再取颈部廉泉、外金津玉液,用 60眦长针向舌根方向刺入约 1-1 5寸,吞咽、治呛、发音分别直刺刺入 O 3寸,上述各穴均需快速捻转行针 15秒后出针,不留针。 注意事项;饥饿、疲劳,精神过度紧张时,不宜针刺。年
21、纪较大,身体虚弱的患者,进行针刺的手法不宜过强。 (3)病灶头皮反射区围针治疗中风失语症 适应症:中风失语症。 操作方法: CT片示病灶同侧头皮的垂直投射区的周边为针刺部位,用 28 30号 1-1 5寸不锈钢毫针,围针平刺,针数视病灶大小而定,针尖皆刺向投射区中心。得气后以 180200 次分的频率捻转 l 一 2 分钟,留针 30 分钟,中间行针 1 次。配穴哑门、廉泉、通里穴用平补平泻手法。 中医院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10 注意事项:饥饿、疲劳、紧张时不宜针刺;有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针刺;出针按压针孔。 4治疗设备 根据病情需要和临床症状,可选用以下设备:多功能艾灸仪、数
22、码经络导平 治疗仪、针刺手法针疗仪、特定电磁波治疗仪及经络导平治疗仪、智能通络治疗仪等。 (四 )推拿治疗: 依据辨证论治原则,根据肢体功能缺损程度和状态进行中医按摩循经治疗,可使用不同手法以增加全关节活动度、缓解疼痛、抑制痉挛和被动运动等。避免对痉挛组肌肉群的强刺激,是偏瘫按摩中应注意的问题。按摩手法常用揉法、捏法,亦可配合其他手法如弹拨法、叩击法、擦法等。 (五 )熏洗疗法 中风病 (脑梗死 )常见肩一手综合征、偏瘫痉挛状态、瘫侧手部或同时见到瘫侧手、足部的肿胀,按之无凹陷,似肿非肿,实胀而非肿。可以辨证论治为原则,予活血 通络的中药为主加减局部熏洗患肢,每日 l 2次或隔日 1 次。 可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院 优势 诊疗 方案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