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场、体育场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本.doc
《足球场、体育场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足球场、体育场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本.doc(3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福建省县第 三中 学 足球场新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省 足球场 、体育场 可行性研究报告 有限公司 201年月日福建省县第 三中 学 足球场新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 录 1. 总 论 1 2.项目背景与建设的必要性 . 4 3.项目场址选择 11 4.建设用地和相关规划 14 5.建设方案 14 6.节约能源 19 7.环境影响评价 20 8.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21 9.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22 10.项目实施进度 . 23 11.招标方案 . 25 12.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 28 13.社会效益分析 . 30 14.结论 . 31 福建省县第 三中 学 足球场新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
2、告 第 1 页 共 34 页 1.总 论 1.1 项目背景 1.1.1 项目名称及 建设 单位 项目名称:足球场新建工程 建设单位: 建设性质:新建 建设地点: 学校内。 建设期限: 个月 建设内容:本项目规 划足球场 m2、 天然草坪 m2 及围墙 m、排水暗沟 m。 1.1.2 报告编制依据 1、关于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试行管理办法; 2、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 三 个五年规划纲要; 4、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含修正案); 5、体育建筑设计规范 JGJ31-2003; 6、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 7、全民健身条例; 10、工程设计节能
3、技术暂行规定( GBJ6-85); 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 福建省县第 三中 学 足球场新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 2 页 共 34 页 17、城市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建标 2008 102 号); 18、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项目规划方案等有关资料 。 1.1.3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研究的范围 本可行性研究报告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规模、场址选择、设计方案、环保安全、投资估算、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1.1.4 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 中学 一直注重培养学生“体、智、德、美、劳”全面发展,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和舒适的生活环境。为提高教育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
4、的学习环境,展示形象,针对 中学现有 操场无法 满足全校师生日益增长 的体育锻炼 需求 , 中学 拟 建设足球场 m2 及相关配套设施 ,完善学校硬件环境。 针对该项目学校成立了可行性研究工作组,并对项目进行了认真细致的研究 ,及时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了深入的座谈、了解,征求了县第三中学全校教职工、在校生意见,结合学生食宿、生源以及基础设施等方面的一些情况和特点,在满足现实需要的前提下,结合今后发展需要制定了建设方案,对该项目投资情况进行了合理估算,对项目的社会效益进行了评价,最后对可行性方案总结了结论意见。 1.2 项目概况 1.2.1 拟建地点 福建省县第 三中 学 足球场新建工程可行
5、性研究报告 第 3 页 共 34 页 本项目场地位于 中学内 1.2.2 项目建设周期 该项目建设工期 为 个月。自 201 年 月 -201 年 月。 具体进度安排: 201 年 月份前完成报告(代项目建议书)的编制和报批工作; 201 年 月份完成勘察设计; 201 年 月份完成招投标;201 年 月份进行建设施工; 201 年 月份竣工验收,并交付使用。 1.2.3 主要建设条件 一是位置优越。 二是资金来源可靠。该项目总投资 万元,由 县财政城市教育费附加或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的教育经费。 三是本项目 学校区,水、电等配套基础设施到位。 四是政策环境良好。县政府大力支持 中学的建设,各部
6、门积极配合支持项目建设,为 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2.5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本项目总投资为 万元。 资金来源为 :由 县财政城市教育费附加或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的教育经费。 1.3 结论 本项目的建设 属社会事业性项目 ,也是衡量辖区内教育事业发展福建省县第 三中 学 足球场新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 4 页 共 34 页 的重要标志之一。项目建成后,可使某县第三中学体育教学环境得到彻底的改善,便于校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健康发展,对促进县第三中学向更深层次迈进奠定了基础。社会效益显著,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教育的发展方向,因此该项目建设是必要的,也是十分可行的。 2.项目
7、背景与建设的必要性 2.1 项目建设背景 2.1.1、 县概况 县位于福建省北部,与浙江省南部相邻,北纬 27 03 -2732,东经 118 33 -119 17。境内东西最大距离 72 千米,南北最大距离 46 千米。总面积 1735 平方千米。人口 22 万人( 2006 年)。通行闽北方言建瓯话。 。全境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资源丰富。地貌属东南沿海丘陵区,东高西低。全境中低山面积占 82.8%,丘陵占 9.5%,河谷盆地占 7.7%。东部为鹫峰山脉北段,河谷盆地主要分布在中部和西部。最高峰香炉尖海拔 1597 米。海拔最低的谷盆位于石屯乡王山口,海拔仅为 129 米。主要河流有
8、七星溪、松溪等。 全境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西部 18.3,中部 17.4,东部 14.7。年平均无霜期:西部 262 天,中部 252 天,东部 212 天。平均年降水量:中西部 1609 毫米,东部 1926 毫米。平均年日照 1907福建省县第 三中 学 足球场新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 5 页 共 34 页 小时。 2.1.2、综合经济实力 (1)经济总量: 2016 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565603 万元增长 9.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180377万元增长 14.8%第二产业增加值 204839万元增长 7.1%第三产业增加值 180387 万元增长 6.3%。三
9、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 28.338.533.2 调整为 31.936.231.9 一产提高 3.6 个百分点二产、三产分别下降 2.3 个百分点和 1.3 个百分点。 2011年 -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11.1%其中三次产业年均增长分别为 7.1%、 15.9%和 9.6%。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33868 元增长 8.4%折合 4882 美元按照 12月 31 日 1 美元对人民币 6.937 元。 全年完成全县公共财政总收入 44511 万元比上年同期减收 10016万元下降 18.4%其中完成县级公共财政收入 32233万元同口径比上年同期减收 2389万元下降 6.9%完成
10、上划中央收入 12276万元比上年同期减收 5061 万元下降 29.2%税收收入占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比重为 63.2%同口径比上年下降 13.1 个百分点全县公共财政总支出 152215 万元比上年同期减支 23835 万元下降 13.5%。 全县税务部门共组织入库各项收入 46522 万元比上年同期减收13159万减少 22.0%其中国税税收收入 1620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收 1686福建省县第 三中 学 足球场新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 6 页 共 34 页 万元增长 11.6%完成全年收入任务 14900 万元的 108.8%地税税收收入18699 万元比上年同期减收 15656 万元减
11、少 45.6%其他收入 11614 万元比上年同期增收 810 万元增长 7.5%。全县财政税性收入 33049 万元比上年同期减收 13303 万元减少 28.7%完成全年收入任务 49190 万元的67.2%其中中央级完成 12460万元比上年同期减收 4877万元减少 28.1%完成全年任务 18730万元的 66.5%县级收入完成 20392万元比上年同期减收 8623 万元减少 29.7%完成全年收入任务 30460 万元的 67.0%。 (2)人口总数:新中国建立前县人口再生产为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素质的状态人口增长速度缓慢人口发展呈现波浪式起伏。 新中国建立后社会
12、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药卫生事业逐步发展出生率逐步提高死亡率逐步降低。 1949 年至 1975 年间除19591961 年暂时困难时期较低外其余年份的出生率在 2944之间。人口增长未加控制出现高出生率低死亡率人口增长迅速呈高自然增长型。 1962 年 1975 年出现持续 14 年生育高峰期平均年出生率为 38.58自然增长率为 31.14 14 年间净增人口 48614 人年均增加 3475 人。 1975 年后全面贯彻落实计划生育政策实行有计划地生育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得到控制人口增长逐步转为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的低自然增长型。到 1980 年人口出生率降到 11.66比 19
13、75 年的 37.8下降26.14自然增长率下降 24.76。 1990 年全县人口出生率回升至23.47自然增长率也随之增长分别比 1980 年增加了 11.81 千分点和福建省县第 三中 学 足球场新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 7 页 共 34 页 13.37 千分点 7。 2000 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县常住总人口 193169 人其中熊山镇32502 人、东平镇 23392 人、石屯镇 18558 人、铁山镇 19026 人、镇前镇 23838 人、星溪乡 15193 人、外屯乡 11368 人、杨源乡 15191 人、澄源乡 24640 人、岭腰乡 9461 人。 2010 年第六次人口普
14、查县常住总人口 171715 人其中熊山街道47617 人东平镇 19331 人石屯镇 16131 人铁山镇 17432 人镇前镇 15784人星溪乡 14788 人外屯乡 7749 人杨源乡 11294 人澄源乡 14754 人岭腰乡 6835 人。 2016 年末公安户籍总人口 236546 人共 66389 户常住人口 16.7 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 3.0%比上年下降 0.04 个百分点。 2.1.3、教育事业 2016 年末有普通中学 11 所在校学生 8561 人比上年减少 362 人其中初中 5216 人比上年减少 39 人 高中 3345 人比上年减少 323 人全年毕业学生
15、2944 人其中初中毕业 1748 人高中毕业 1196 人专任教师 732 人其中初中 455 人高中 277 人。普通职业中专 1 所在校学生 392 人比上年增加 195 人教职工 26 人。全县完小 23 所教学点 30 个比上年减少 11个班数 435 个比上年增加 36 个在校学生 15084 人比上年增加 1227 人专任教师 942 人。全县共有幼儿园 82 所其中公办 11 所班数 69 个在园人数 2052 人民办 71 所班数 262 个在园人数 6081 人专任教师 439 人。 2.1.4、医疗卫生 2016 年末全县医疗卫生单位 59 个 拥有病床 717 张其中县
16、医院 350福建省县第 三中 学 足球场新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 8 页 共 34 页 张、中医院 120 张、妇幼医院 30 张乡镇卫生院 217 张村卫生所室 189个拥有乡村医生 362 人。 2016 年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188910 人参合率达 99.9%。 2.1.5、人民生活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4849 元增长 7.0%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 16872 元增长 5.4%。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入 10559 元增长 9.9%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8543 元增长 8.8%。 2.1.6、 社会保障 全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 103484 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 20
17、3348 人其中参加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14438 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188910 人参加失业保险 12031 人参加生育保险 11987 人参加工伤保险17206 人。城镇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 882 人农村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 5302 人五保户享受最低生活保障 904 人。 2.1.7、 安全生产 2016 年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 63 起同比减少 3 起下降 4.6%生产性事故死亡 5 人同比增加 1人上升 25%受伤人数 52人同比减少 12人下降 19.35%直接经济损失 45 万元同比减少 140 万元下降 75.8%。其中全县工矿商贸企业安全事故 2 起死亡 2
18、人同比持平道路交通事故 52 起同比减少 5 起下降 8.7%生产性道路交通事故 3 起死亡 3 人同比增加 1人上升 33.3%受伤 52 人同比减少 12 人下降 19.35%直接经济损失 4.7万元减少 2 万元下降 36.9%火灾事故 9 起同比增加 3 起比增 50%无人员福建省县第 三中 学 足球场新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 9 页 共 34 页 伤亡直接经济损失 40.32 万元同比减少 142 万元下降 77.9%。农业机械无生产安全事故。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足球场建设的重要性 体育是社会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标志,体育事业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社会
19、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在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 ,体育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明需要。经济越发展,社会越进步,人们强身健体的意识就越强烈,体育的地位就越重要,作用就越显著。 体育作为一种群众广泛参与的社会活动,不仅可以增强人民体质,还有助于培养人们勇敢顽强的性格、超越自我的品质、迎接挑战的意志和承担风险的能力,有助于培养人们的竞争意识、协作精神和公平观念。高水平竞技体育对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弘扬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国家和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都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我国 体育健儿在奥运会和世界性大赛中表现出来的拼搏精神,激
20、发了我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鼓舞了我国人民战胜困难,奋发向上。 体育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与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大力发展体育运动,不仅能够增强人民体质、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而且能够培养人们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创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体育事业的蓬勃福建省县第 三中 学 足球场新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 10 页 共 34 页 发展和体育健儿取得的优异成绩,将极大地增强国民的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向心力,有力地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想发展好体育事业,离不开体育设施的 建设,没有足够的体育设施,发展体育将成为空谈。 由于历史原因,县第
21、三中学足球场建设落后,体育设施远远不能满足师生健身和体育赛事的需要,缺乏满足需求的足球场。足球场的建设是提高竞技运动水平,促进青少年进行锻炼、增强体制,丰富学生文化生活必不可缺的物质条件,也是发展教育事业的民生工程,在群众生活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本项目的建设优化了县第三中学的教育发展环境,推动学校教育上规模、上水平。 2.2.2 足球场建设的必要性 1、提高教育水平、改善学校硬件环境的需要。 青少年体育教育是一项基础性 、战略性产业,是科教兴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体育事业的兴衰,事关下一代的成长,事关全场人民整体素质的提高,事关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事关全面建设
22、小康社会的进程。新形势下的经济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就是教育质量的竞争。从长远看,一个地方人民素质的高低、掌握知识的程度、拥有人才的数量,决定着一个地方经济的发展速度、发展质量和发展后劲。进入新世纪,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都把发展、振兴教育作为首要任务和基本国策,增加教育投入,加大教育改革力度。其目的就是要争先抢占在国际竞争福建省县第 三中 学 足球场新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 11 页 共 34 页 中 科技、人才和经济的制高点。可以说现在教育的差距就是将来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差距。 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经济基础薄弱,财力紧缺,没有更多的资金投入教育,致使学校现有操场无法满足全
23、校师生日益增长的体育锻炼需求,为更好的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更好展示良好的外部形象,更好的促进学生在“体育”方面的发展,建设足球场是势在必行的。 2、学生身心锻炼的需要 实验表明,体育运动可以消除疲劳,提高脑力劳动的效率。适量运动时运动中枢兴奋,可有效快速抑制思维中枢,使其得到积极的休息。在紧张的学习过后,通过一定的 锻炼,可以放松心情,更有效的投入到学习中去。运动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呼吸系统功能,使大脑获得更多的氧,从而给提高大脑思维、记忆力能力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体育锻炼还可以促进右脑的开发和利用;还有提高神经系统功能、改善个人不良情绪而使人愉快等功能。 本项目的实施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足球场 体育场 可行性研究 报告 范本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