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加工厂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
《茶叶加工厂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茶叶加工厂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5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XXXXXX 茶叶加工厂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 录 第一章 总 论 1 1.1 项目概要 1 1.1.1 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1 1.1.2 项目建设内容 1 1.1.3 项目建设方案 1 1.1.4 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 1 1.1.4.1 投资概算 1 1.1.4.2 资金来源 1 1.1.5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 1.1.5.1 主要技术指标 2 1.1.5.2 主要经济指标 2 1.2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2 1.3 综合评价 2 1.3.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 1.3.2 可行性 3 1.3.3 风险评估 3 1.4 结论与建议 3 第二章 背景及必要性 5 2.1 项目建设
2、背景 5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6 2.2.1 是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需要 6 2.2.2 是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的需要 7 2.2.3 是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和培植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需要 7 2.2.4 是满足市场日益增长和实现企业服务社会能力的需要 8 第三章 建设条件 9 3.1 项目区概况 9 3.1.1 地理位置及区域范围 9 3.1.2 自然资源状况 9 3.1.3 社会经济状况 10 3.1.4 项目关联产业的发展状况 10 3.1.5 项目建设地点选择 11 3.2 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 11 3.2.1 政策环境 11 3.2.2 资源优势
3、 11 3.2.3 科技开发能力 12 3.2.4 基础设施条件 12 3.3 主要障碍因素及解决方案 13 3.3.1 主要障碍因素 13 3.3.2 主要障碍因素的解决方案 13 第四章 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15 4.1 建设单位概况 15 4.2 研发能力 15 4.3 企业财务状况 16 4.4 法人代表基本情况 16 第五 章 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 17 5.1 市场分析 17 5.1.1 项目产品市场供求现状 17 5.1.2 市场前景分析 18 5.1.3 项目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分析 18 5.2 销售策略、方案和营销模式 19 5.2.1 销售策略 19 5.2.1.1 品牌策略
4、19 5.2.1.2 宣传策略 19 5.2.1.3 定价策略 19 5.2.1.4 公关策略 19 5.2.2 销售方案 20 5.2.3 营销模式 20 5.3 市场风险分析 20 5.3.1 项目产品市场风险因素分析 20 5.3.2 防范和降低风险对策 20 第六章 建设方案 23 6.1 建设任务和规模 23 6.2 建设规划和布局 23 6.3 生产技术方案及工艺流程 23 6.3.1 工艺流程 23 6.3.2 加工技术要点 6 6.3.3 原料要求 6 6.3.4 产品外观与质量要求 6 6.4 项目建设标准和具体建设内容 25 6.4.1 建设标准 25 6.4.2 具体建设
5、内容 26 6.4.2.1 土建 26 6.4.2.2 设备 26 6.4.2.3 科技措施 27 6.4.2.4 其它 27 6.5 实施进度安排 28 第七章 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 29 7.1 投资概算依据 29 7.1.1 概算依据 29 7.1.2 项目概算计划 29 7.2 投资概算 29 7.2.1 固定资产投资概算 29 7.2.1.1 土建工程投资 29 7.2.1.2 设备投资 30 7.2.1.3 其它投资 30 7.2.1.4 建设期利息 30 7.2.2 流动资金概算 30 7.3 资金来源 30 7.3.1 申请农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经费 30 7.3.2 公司自筹资金
6、30 7.3.3 银行贷款资金 30 7.4 资金的使用和管理 31 7.4.1 财政资金使用和管理 31 7.4.1.1 财政有偿资金使用和管理 31 7.4.1.2 财政无偿资金使用和管理 31 7.4.2 银行贷款的使用管理及还款计划 31 7.4.3 自筹资金使用管理 31 第八章 财务评价 33 8.1 财务评价依据 33 8.1.1 基础数据 33 8.1.2 财务评价 范围 33 8.2 产品销售收入和销售税金及附加估算 33 8.2.1 各种产品的单位产量及价格、销售收入估算 33 8.2.2 销售税金及附加估算 34 8.3 总成本及经营成本 34 8.3.1 单位产品生产成
7、本估算 34 8.3.2 总成本及经营成本 34 8.3.3 固定资产折旧及摊销估算 34 8.3.4 无形及递延资产摊销估算 35 8.4 财务效益分析 35 8.4.1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 35 8.4.2 偿还能力分析 36 8.5 不确定性分析 36 8.5.1 盈亏平衡分析 36 8.5.2 敏感性分析 36 8.6 财务评价结论 37 第九章 环境影响评价 39 9.1 环境影响 39 9.2 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 39 9.2.1 污水处理 39 9.2.2 废渣治理 39 9.2.3 噪声治理 39 9.2.4 植树种草,降低粉尘和噪音污染 40 9.3 评价与审批 40 第十章
8、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民增收效果评价 41 10.1 农业产业化经营 41 10.1.1 壮大主导产业,促进结构调整分析 41 10.1.2 完善产业链条,促进产业化发展,建设现代农业等 41 10.1.3 辐射带动能力分析 42 10.1.3.1 项目 单位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 42 10.1.3.2 辐射带动基地 42 10.1.3.3 辐射带动农户 42 10.2 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评价 42 10.2.1 农民增收 42 10.2.2 农业增效 43 10.2.3 项目区与非项目区比较分析 43 10.3 其它影响评价 43 第十一章 项目组织管理 45 11.1 项目组织机构与职能划分 4
9、5 11.1.1 项目建设阶段机构设置与职能 45 11.1.2 常设组织机构设置与职能 45 11.1.3 劳动定员 46 11.2 经营管理模式 46 11.3 经营管理措施 46 11.4 技术培训 47 11.5 劳动保护和安全卫生 47 第十二章 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49 12.1 可行性研究结论 49 12.1.1 本项目建设符合产业发展政策 49 12.1.2 项目建设具有强有力的技术依托 49 12.1.3 本项目经济效益良好,社 会效益显著 49 12.1.4 项目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49 12.2 建议 50 12.2.1 加强对产品生产的质量控制 50 12.2.2
10、 加强企业技术创新与产品创新 50 12.2.3 加强产品市场开拓与成本控制 50 第一章 总 论 1.1 项目 概要 1.1.1 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项目单位名称:贵州 XXX 茶业有限公司 所有制形式:有限责任 财务状况:注册资金 300 万元人民币,单位总资产 96 万元人民币 1.1.2 项目建设内容 项目名称: XXX 县 XXX 茶叶加工厂 建设 建设地点: XXX 县 洋溪 镇 建设规模:年产优质 XXX 绿茶 茶、 XXX 绿茶 毛尖茶、精品 XXX 绿茶 茶共 200 吨。 建设内容:完成生产车间、成品库及检测室等约 4600 平方米的土建工程及有关附属设施的建设,完成加工设备
11、的安装,使项目能正常投产。 1.1.3 项目建设方案 该产品生产工艺独特,产 品曾获得国际名茶评审委员会等单位的金奖。项目批准立项后, 6 个月完成整个项目建设,并正式投产。产品主要面向国内市场,其中精品 XXX 绿茶 茶主要面向国外市场。项目的管理方案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采用公司 +农户 +基地的模式运行。 1.1.4 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 1.1.4.1 投资概算 项目总投资 3000 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 2000 万元,流动资金 800 万元,建设期资金占用费 3 万元。 1.1.5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1.5.1 主要技术指标 XXX 绿茶 茶符合 Q/Ly01 2005; XX
12、X 绿茶 毛尖茶符合 Q/Ly05 2005;精品 XXX 绿茶 茶符合 Q/Ly06 2005(详见附件,企业标准) 1.1.5.2 主要经济指标: 年产精品茶 200 吨;年销售收入 3900 万元;年总成本 3219万元;年利润总额(平均) 402 万元;年销售税金及附加 279 万元;年缴纳所得税 133 万元;投资利润率 49.5;投资回收期 2年;贷款偿还期 3.5 年;财务内部收益率 27.4;财务净现值 1058万元。 1.2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省农发办关于编制 2007 年度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通知(黔农综 200664 号文); 2、国务院办
13、公厅关于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意见的通知; 3、 XXX 省主要农产品加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 4、 XXX 省茶叶产业化经营规划; 5、 XXX 省茶叶加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1.3 综合评价 1.3.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为进一步促进 XXX 县 茶叶产业的发展,使项目区茶叶产业做大做强,同时为茶农建立一个稳定收入的平台,增强茶叶产业对当地农业生产中的贡献率,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有着极大作用。另一方面,对大力推进 XXX 优势特色经济作物,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农业生产各 个环节的分步增值,培植壮大龙头企业等都是非常必要的。 1.3.2 可行性 生产技术成熟、可靠:产品经
14、 XXX 县 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批的企业生产技术标准执行。 经营效益显著:项目实施企业每年平均获 402 万元利润,每年上缴销售税金及附加 279 万元,交纳所得税 133 万元。 保护环境、绿化荒山:茶叶精深加工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可进一步带动茶叶基地发展,绿化荒山,减少水土流失。 市场前景广阔: XXX 特殊的地理气候资源,为高品质茶叶生产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茶叶具有多种保健及药理功能,随着人类健康意识与日俱增,茶将成为 本世纪最具有市场前景的健康饮料。 1.3.3 风险评估 项目总投资 3000 万元,年销售收入 3900 万元,年均利润 402万元,经财务分析,该项目盈亏平衡点为
15、75,即项目只要达到设计生产能力的 75,即可实现保本,因此项目风险小。 带动作用:可带动 1600 户农户茶园的种植,同时加工厂可提供 160 人的就业机会。 问题及解决方案:资金投入和市场销售是本项目的主要问题,主要解决方案是:健全茶业运行机制,多方增加投入,理顺管理体制,增强龙头企业实力,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树立品牌,进一步开拓市场。 1.4 结论 与建议 本项目符合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立项原则及我省产业发展政策,能充分发挥我省资源优势。项目建设具有强有力的技术依托单位,产品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同时可提高项目区的农业综合发展能力,增加农户收入。建议有关部门给予支持,使项目尽早组织实施。 第
16、二章 背景及必要性 2.1 项目建设背景 茶业为我国优势产业之一,也是我国传统出口农产品。 21世纪以来,我国茶叶生产得到重视,各地都把茶叶发展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重点项目加以发展,其中名优绿茶和乌龙茶发展较快。随着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我国茶叶生产的重心逐步由东部向 西部转移,进一步调动和激发了 XXX 茶农发展茶叶生产的积极性。近几年, XXX 的茶园栽培面积成两位数增长,平均增幅为 14左右,茶叶生产量和品种逐年增多近年来,科学技术的提升,使人们对茶与健康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茶叶作为一种天然健康饮料的优点也越来越多地被人们重视,人均消费量不断增加。 XXX 是绿茶生产大省,绿茶年产量
17、占茶叶生产量的85%以上,茶叶消费的持续稳定增长,将给我省茶叶种植和加工业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为了进一步加快我省茶叶加工业的发展,提升茶叶品质和茶叶效益, XXX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先后颁布了关于促 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 XXX 省主要农产品加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和 XXX 省茶叶加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要求全省根据文件精神,结合实际情况来指导茶叶加工项目实施。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 是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需要 XXX 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地处贵州东北部、铜仁市西部,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和四川盆地过渡的大斜坡地带。县人民政府驻峨岭镇。 “八山一水一分田”,
18、为典型的山区农业县。位于县境东部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梵净山,是世界人与生物圈网成员,是中国五大佛教名山之 一,是唯一的弥勒佛道场,是地球北回归线上唯一的绿洲。全县总人口 42 万,土家族苗族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土家族自称“毕滋卡”,有“土家赶年”、“六月六”、“土家女儿会”等民族节庆,有土家摆手舞、土家金钱竿、土家红棺葬等独特的民俗活动。 2.2.2 是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的需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 2006 年“一号文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十一五”时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综合实方的提高,“三农”问题已经被摆到
19、各项工作的层面上,“三农”问题解决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的实现,影响到千百万农民的切身利益和农村社会的长治久安。加快特色地方产业的发展步伐,通过实施本项目,切实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和经营结构,彻底改变长期以来农业生产增产不增收的被动局面,使项目区茶叶种植和加工收入的增长由过去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转变为集约型增长方式,引导茶业生产向专业化、产业化和市场化方向发展,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举措之一。 第三章 建设条件 3.1 项目区概况 3.1.1 地理位置及区域范围 XXX 县属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和四川 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的黔东低山丘陵区和黔东北中山峡谷之间,武陵山脉
20、主峰梵净山位于其东部,形成东高西低,东南向北西倾斜地形地貌。 境内最高峰为梵净山的耸凸点,海拔 2493.8m,西部与思南、德江交界处的龙门口为最低点,海拔 377.7m,相对高 XXX 县全景 差 2116.1m,高低点直距 46.12km。境内地形可分为中高山及中山、中低山、低山地形,地貌类型有溶蚀、侵蚀和河谷冲刷堆积地貌,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是我县主要的地貌,分布范围广,除东南部的梵净山外,其余地区的大部分属于此类型。东部梵净山地区,平均海拔大 于 1600m,地形切割强烈、相对高差大、坡度较陡,为中高山地形,以锓蚀地貌为主;中东部梵净山前缘地带海拔 1000-1600m,坡度陡缓不等
21、,为低中山地形,以岩溶地貌、河流冲刷堆积地貌和侵蚀地貌为主;中部、西南部、南部地带海拔 800-1000m 为中低山地形,以岩溶地貌、侵蚀地貌和河流冲刷地貌为主;境内海拔在 700-800m 一带,相对高差 200-300m,坡度较小,为低山地形。在山地地形的河谷地带,经河水的常年冲刷,形成了一些相对较平的河谷冲刷堆积地貌,但面积不大。 水文 境内河流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主要河流 有 XXX 河、车家河、乐茂江河、洋溪河、江源沟河等,地表河网较密。多数河流上游陡,中游平缓,下游较陡,河谷深切,水流湍急。分别由西向东、由南向北,由南东向北西流入乌江。 3.1.2 自然资源状况 XXX 县 地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茶叶 加工厂 建设项目 报告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