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神话传说与中国哲学的发端、早期议题.ppt
《第一章:神话传说与中国哲学的发端、早期议题.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神话传说与中国哲学的发端、早期议题.ppt(6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第一章:神话传说与中国哲学的发端、早期议题,我们满怀寻根意愿,来到先民的世界,透过那些蛛丝马迹,在时间之弦的颤动中,荷负着过去与未来的沉重。 聂士全,提 纲,一、中国哲学史应从哪里讲起? 二、哲学思想的起源1、神话 2、传说3、殷人敬鬼4、周人的天命观5、早期的阴阳五行说 三、周公建制 四、孔子以前或同时的思想家的言论 五、诸子哲学兴起的时代背景,一、中国哲学史应从哪里讲起,牟宗三(中国哲学十九讲第三讲): “中国可以说哲学,应该是从春秋战国时代说起,从先秦诸子说起。”从春秋战国开始,只能从孔子开始。理由是,孔子以前,周朝虽已有高度的文化,孔子以前,各诸侯国也有一些了不起的人物出现,如郑国的子
2、产、齐国的管仲等,但只能从孔子说起,,“这是因为从孔子开始对尧舜夏商周三代文化有一个反省,有了反省才自觉的提出一个观念,建立一个原则。有观念、有原则,我们的生命就有一个明确的方向。”,据此,牟氏批评了胡适之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册)从老子讲起的做法,指出老子的思想是后起的,因为“道家的思想是反面的思想。有正面才有反面。”也就是说,老子思想是对儒家的一种批判,所以应当先有儒家,然后才有道家。 另外,从老子讲起,夏商周 的文化背景也连不起来。,另外,牟氏还通过对叶水心习学记言中观点的批判,更进一步说明了从孔子讲起的理由。 叶水心是从三代讲起,认为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已经体现了“道之本统”,孔子
3、隶属于这个传统,只是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的骥尾,只是一个整理古文献的档案家。 牟氏认为叶水心关于“道之本统”的理解固然不错,但他不了解后来从孔子开始的“孔子传统”。指出“夏商周三代这个道之本统到了春秋时代孔子出来,振拔了一下,另开一个新传统”,即“孔子传统”。孔子尽管上承夏商周三代这个道之本统,但不是完全等于这个道之本统。因此,叶水心的看法是不行的。 此处要提出一般所谓“九圣相传”的说法,即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孟子。(出自韩愈之说。),正如牟氏所说,孔子以前的夏、商与西周、东周前期,中国已有高度的文化。尽管可以将孔子作为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位哲学家,但不能不对此文化背景做一
4、大致交待,同时,亦要对孔子以前及同时期的思想言论有所了解。 无论是宗教层面,还是思想层面,都反应了先民对我们所生活于其中的世界的一种理解或认知,此类理解往往都充满无限丰富的想像力。,二、哲学思想的起源,徐旭生(18881976)据河南安阳殷墟的学术发掘,以殷朝中叶,盘庚时为界,将古代史区分为“传说时代”和“狭义的历史时代”。传说时代的事迹无信史可征,故“尧舜禅让”、“夏禹传子”、“商汤放桀”等历史事件尚待考辨。尚书中的虞书、夏书、及商书之前数篇,是后代儒家托古而作,尚书商书盘庚以后各篇,和殷墟小屯发掘出来的甲骨文片,是我国最早的成文史料。(参考孙叔平:中国哲学史稿) 因此,探究初期中国哲学的背
5、景,应依这些史料为据,即神话(Myth)或传说(Legend),和殷商后期的文字发掘。,1、神话,哲学是理智的阐明的,从那些自远古流传下来的信息(传说、文献、考古)中,找寻出先民们的生命智慧是最重要的。文化应当有个头,尽管应当,但我们不一定能够真实地到达那里。,神话乃先民对世界的一种把握方式、一种理解。它表明,世界有个开始、边际的,即是有原因的,尽管这个原因是一种诗意的想像、猜测。 学者认为(吴国桢中国的传统),中华文明之初,神话极为贫乏,远不能和古希腊、古印度相比。像盘古开天辟天、嫦娥奔月,都是后人伪造的,无法成为勾勒中国社会生活的依据。,屈原天问: 曰: 遂古之初, 谁传道之? 上下未形,
6、 何由考之? 冥昭瞢暗, 谁能极之? 凭翼惟像, 何以识之? 明明暗暗, 惟时何为? 阴阳三合, 何本何化?,请问: 远古的起头, 是谁传说的? 上天下地还没形成, 是从哪里查考得的? 黑夜白昼一样蒙蒙暗, 有谁能够穷究它的? 大气弥漫无形只有想像, 凭着什么认识它的? 白昼明明、黑夜暗暗, 这是怎么造成? 阴阳三合而有生命, 哪 是本体,哪 是功用?,盘古开天辟地,其一: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 数起于一,立于三,成于
7、五,盛于七,处于九,故天去地九万里。,其二: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里,肌肉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虻。,秦汉间俗说:盘古氏头为东岳,腹为中岳,左臂为南岳,右臂为北岳,足为西岳。 先儒说:盘古泣为江河,气为风,声为雷,目瞳为电。 古说:盘古氏喜为晴,怒为阴。 吴楚间说:盘古氏夫妻,阴阳之始也。 今南海有盘古氏墓,亘三百余里,俗云后人追葬盘古之魂也。桂林有盘古氏庙,今人祝祀。南海中有盘古国,今人皆以盘古为姓。 昉(即任昉,六朝时梁人)案:盘古氏,天地
8、万物之祖也,然则生物始于盘古。,嫦娥奔月,后羿得到西王母赐予的长生不老药,服用之前,他美丽的妻子嫦娥却把药吞服了,顷刻之间,她径直飞向月宫。从此,美貌常驻,容颜不老。,在诗意与事实之间,嫦娥一号探月恒星摄月球表面图像,伏羲与女娲,其一: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鼓其腹则雷,在吴西。 其二: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伏羲制嫁娶,以俪皮为礼。,其一:娲,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也。 传言女娲人头蛇身,一日七十化。 黄帝生阴阳,上骈生耳目,桑林生臂手,此女娲所以七十化也。 其二:俗说天地开辟,未有
9、人民,女娲抟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 女娲祷祠神,祈而为女媒,因置昏姻。以其载媒,是以后世有国,是祀为皋禖之神(即婚姻之神,皋禖,音高媒,禖,求子的祭祀)。,其三: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火+监)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背方州,抱圆天。当此之时,禽兽虫蛇,无不匿其爪牙,藏其螫毒,无有攫噬之心。 考其功烈,上际九天,下契黄垆;名声被后世,光晖熏成物。乘雷车,服应龙,骖青虬,援绝瑞,席萝图,络黄云,前白
10、螭,后奔蛇,浮游消摇,道鬼神,登九天,朝帝于灵门,宓穆休于太祖之下。然而不彰其功,不扬其声,隐真人之道,以从天地之固然。,伏羲与女娲 其一:女娲,伏希之妹。 女娲本是伏羲妇。 伏羲鳞身,女娲蛇躯。 女娲,阴帝,佐宓戏(即伏羲)治者也。 其二:昔宇宙初开之时,有女娲兄妹二人,在昆仑山,而天下未有人民。议以为夫妻,又自羞耻。兄即与其妹上昆仑山岗,咒曰:“天若遣我二人为夫妻,而烟悉合;若不,使烟散。”于烟即合,其妹即来就兄,乃结草为扇,以障其面。今时取妇执扇,象其事也。,日月、天地、山川、风雨雷电,阴阳、四方、八卦,夫妇、婚嫁,生命,天地万物及动植生命由此始也,作为整体作为一的宇宙,演化为阴阳天地万
11、物演化出多,或者说单一性的宇宙开始展出其多样性来。多样性的世界弃满对立,天崩地裂,洪水泛滥,遂有女娲补天,立四极,而重建稳固之根基,令万物有序。一化为多,多复归一。 伏羲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思想秩序开始确立。 婚嫁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生命繁衍,杂乱之性关系始正。,不知何时 有了世界 有了生命 一切开始了 我们处于当下 想像着开始与结局 一演为多,多归于一,兹借经红楼梦第五回,宝玉神游太虚境,听警幻仙姑亲谱红楼梦十二支之序曲与尾声,以传达此意。,一个开始:红楼梦引子,开辟鸿濛, 谁为情种? 都只为风月情浓。 奈何天, 伤怀日, 寂寥时, 试遣愚衷。 因此上, 演出这悲金悼玉的
12、红楼梦。,不是结局:红楼梦飞鸟各投林,为官的家业凋零, 富贵的金银散尽。 有恩的死里逃生, 无情的分明报应。 欠命的命已还, 欠泪的泪已尽。 冤冤相报岂非轻, 分离聚合皆前定。 欲知命短问前生, 老来富贵也真侥幸。 看破的遁入空门, 痴迷的枉送了性命。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 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万有源地无,归于无。 过程尚未结束, 人类仍在演奏着红楼梦十二支正曲,于中有欺诈、痴情、颠狂、烦恼、欢喜等种种对抗,2、传说五帝,黄帝,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轩辕时,神农世衰,世道混乱,轩辕集众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擒杀蚩尤,遂代神农为黄帝。,“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尝
13、宁居。” “以师兵为营卫,官名皆以云命,为云师。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万国和,而鬼神山川封禅与为多焉。获宝鼎,迎日推策,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顺天地之纪,幽明之占,死生之说,存亡之难,时播百谷草木,淳化鸟兽虫蛾,旁罗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炎材物。”(史记卷一),黄帝娶西陵之女嫘祖,生二子,长名玄嚣(青阳),次昌意。昌意娶蜀山氏妇昌仆,生高阳。黄帝死,其孙高阳立,即帝颛顼。 颛顼崩,玄嚣之孙高辛立,即帝嚳。,帝嚳娶陈锋氏女,生放熏,娶女+取氏女,生挚。帝嚳崩,放熏+力立,即帝尧(陶唐)。 帝尧“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黄收纯衣,
14、彤车乘白马,能明驯德,以亲九族。九族即睦,便章百姓。百姓昭明,合和万国。”,尧老,不立子丹朱,而立帝舜(有虞)。虞舜,名重华,为昌意一支。,大禹治水,3、殷人敬鬼,礼记表记称:“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先罚而后赏,尊而不亲,其民之弊,荡而不静,胜而无耻。”夏、周皆远鬼神而近人,惟殷人先鬼而后礼。郑玄注先鬼而后礼为“内宗庙,外朝廷”,即重鬼治而轻人治。 盘庚迁都,在布告中说是天的意旨,而不是考虑到地理与民生的关系。“我以卜之於天,今不承於古,罔知天之断命;”“天其永命于兹新邑;”“肆上帝将复我高祖之德,用永地于新邑。”(尚书盘庚) 上帝、鬼神观念,已难确知始于何时。但此类观念的出现,表
15、明先民的思维空间已拓展于无形,力求寻找现象背后的终极原因。,4、周人的天命思想,周民族为商所节制的部落国家之一,以西安为中心,在渭水流域拥有农业基础。东周传统上被分为两个阶段:自公元前722年至公元前481年为“春秋时代”;公无前403年至公元前221年为“战国时代”。这纯据春秋(是鲁国的编年体史书,记载前一段事迹)与战国策(叙述秦统一之前约182年各国间的军事外交)两部史书而来。 上帝概念殷时已有,周承殷绪,同样把帝、天作为现象和人事的最终原因或决定力量。,“有命自天,命此文王;笃生武王,保右(佑)命尔,燮(和协)伐大商。”(诗 经大雅大明) “惟乃丕显考文王,克明德慎罚,闻于上帝,帝休,天
16、乃大命文王,殪戎殷,诞受厥命,越(与)厥邦厥民。”(尚书周书康诰) “商罪贯盈,天命诛之。予弗顺天,厥罪惟钧。”(尚书周书泰誓上) 周之伐商,乃受天命。因商“弗敬上天,降灾下民”,其罪满盈,如不顺天代之,周之罪与商是一样的。鉴于商之覆亡,周人对天命有更深一层的认识。得出了“天命靡常”的结论,周得天命,但也可如商一样失去天命,故须“敬德”、“裕民”,以顺天命。,“天命靡常”(诗经大雅文王) “我不可不监于有夏,亦不可不监于有殷。我不敢知曰,有夏服天命,惟有历年。我不敢知曰,不其延。惟不敬其德,乃早坠其命。我不敢知曰,有殷受天命,惟有历年。我不敢知曰,不其延。惟不敬厥德,乃早坠厥命。”(尚书周书召
17、诰)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百姓有过,在予一人,今朕必往。”(尚书周书泰誓中) 孔子要人畏天命,但罕言天命,由此可见其端。天命这一外在于人的法则,是在人事中体现出来的,天命无常,其要则在人事。“敬德”,“裕民”,可谓先修人事,以顺应天命。,5、早期的阴阳五行说,阴阳学说: 早期的阴阳观念见载于周易。据称原始八卦可能成于殷周之际。,周易系辞下:“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於天,俯则观法於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虽然包牺氏不过传说中游牧时代的酋长,但由此可知八卦并非凭空虚构,而是古人对现象世界的一种观察与概括。 八卦(
18、the Eight Diagrams),乾( ,象天)、坤( ,象地)、震( ,象雷)、巽( ,象风)、坎( ,象水)、离( ,象火)、艮( ,象山)、兑( ,象泽),成天与地,雷与风,水与火,山与泽,四对立,是由观察现象世界而立,目的在于以八卦象模效万物之相状(“以类万物之情”),明晓万物之真相(“以通神明之德”,德者,得也,神明之得用即万物之化生,万物因神明而起)。而宇宙万物莫不有对,概括而得阳( )与阴( )为宇宙间的根本对立,作为万物变化不息的根本原因。,五行观念见载于尚书周书洪范。洪范旧说为箕子所作。据传周武王克殷后,问箕子以天道,箕子为其演“天地之大法”,共九项,称为“洪范九畴”。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一章 神话传说 中国 哲学 发端 早期 议题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