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教案.doc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教案.doc(3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上课时间 : 7 月 24 日上午(四课时) 上课内容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第一章:音乐与儿童音乐 第二章: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基本理论问题 【 教学目标 】 1、 了解音乐起源的四种学说及音乐的四个发展阶段特点。 2、 理解音乐的本质、特征和教育功能。 3、 理解儿童音乐的特点、审美特性和类型特征。 4、 理解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5、 了解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两种价值观。 6、 理解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内涵,掌握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特点。 【 教学重点 】 理解儿童音乐的特点、审美特性、类型特 征,理解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对儿童发展的作用,理解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内涵及特点。 【 教
2、学难点 】 正确理解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内涵及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 教学过程 】 一、组织教学。 1、点名。 2、向学生说明教材的总体内容。 3、提一些学习的要求。 二、讲授新课 第一章:音乐与儿童音乐 第一节:音乐 一、音乐的起源与发展 (一)音乐的起源 1、模仿说,即认为音乐来源于对客观的自然界和社会现实的模仿。这是最古老的一种说法。 2、游戏说,认为艺术活动和审美活动起源于为估所具有的游戏本能。 3、巫术说,认为音乐起源于人类 早期原始文化的图腾歌舞、巫术礼仪。 4、表现说,认为音乐艺术起源于音乐家的主观想象和情感的表现。这种理论在东西方都有着悠久的历史。 从总体上说,音乐产生的原因离不
3、开人类社会的实践活动。 (二)音乐的发展 音乐的产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社会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 1、原始社会的音乐:是集音乐、诗歌、舞蹈三位一体的“乐舞”的艺术形式。 2、古代的音乐:产生了歌曲、器乐音乐、舞蹈及最初的戏剧和诗歌。经历了雅乐音乐时期、清乐音乐时期、燕乐音乐时期和俗乐音乐时期。 3、近代的音乐:诞生了歌剧、芭蕾舞剧 、音乐剧等综合音乐、戏剧、美术、舞蹈的新的艺术形式。产生了各具特色的音乐艺术流派。 4、现代的音乐:音乐流派更加复杂。 二、音乐的本质 音乐是对社会生活的主观反映,是一种社会审美生活的主观反映。 三、音乐的基本特征 1、材料的特殊性:音乐是用声音构成
4、的,主要是听觉的艺术。 2、流动性:音乐是在时间进程中运动着的时间艺术,具有流动性。 2 3、情感性:音乐的用声音来表达情感的艺术。 4、表现性:必须通过演唱、演奏等“再度创作”过程才能成为活生生的艺术供人们欣赏,可见,音乐具有明显的表现性。 5、由于音乐不能直接提 供视觉形象,不能直接表述思想内容,难以直接用具体的形象来反映,人们通过听觉感受到的音乐信息是非语义性的,所以音乐在一定程度上带有不确定性。 四、音乐的功能 (一)教育功能 1、启迪智慧,诱发灵感。 2、潜移默化,陶治情操。 (二)保健功能 1、调节身心。 2、治疗疾病。 (三)娱乐功能 此外,音乐还具有其他一些实用功能。 第二节
5、儿童音乐 一、儿童音乐的基本特点: 1、愉悦性:儿童在倾听一首乐曲时,往往会身不由己地陶醉在乐曲所描绘的境界之中,从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2、教育性:儿童音乐的教育性影响往往不像语 言的表述那样直截了当,而是像春雨般点点滴滴渗透到儿童的内心情感和心灵深处,起着熏陶、感染的教育作用。 3、个体性:对于儿童而言,音乐也是其个体发展的一种表现。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体验是不相同的,表达自己情绪和情感的方式也是各有差异的,这就是儿童独特个性的表现。 二、儿童音乐的审美特性 (一)形式美: 1、音色。 2、节奏。 3、旋律。 4、力度。 (二)内涵美: 1、直观。 2、稚拙。 3、幻想。
6、三、儿童音乐的类型特征 (一)按照体裁分类: 1、儿童歌曲。 2、儿童器乐曲。 3、儿童歌舞剧。 4、交响童话 。 (二)按照题材分类 1、游戏题材。 2、生活题材。 3、童话题材。 4、大自然题材。 第二章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基本理论问题 第一节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作用 一、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与社会发展 1、有利于培养良好的社会社会风尚 :音乐教育是一种富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审美教育,它可以把高度发展的社会理性转化为生动、直观的感性形式。 2、为造就一代有艺术修养的高素质公民打基础 :音乐学习的最大作用之一是对人的情感、品和修养的培养,让儿童在享受美、抒发情中得到教益,培养素质、提高修养,为日后
7、成为一代具有高雅艺术趣味和创新 探索精神的人才打下基础。 二、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与儿童个体发展 (一)音乐教育与儿童的认知发展 3 1、音乐教育与儿童感知能力的发展 :能促进感知能力,特别是听觉感知能力的发展。 2、音乐教育与儿童记忆能力的发展 :众多的研究表明,学前期是培养听觉能力的最佳期,儿童的音乐学习和体验能使他们尖这种活动中增强听觉的敏感性、发展听觉感知和记忆表象的能力。 3、音乐教育与儿童想象、联想、思维能力的发展 : (二)音乐教育与儿童的情感、意志发展 1、音乐教育与儿童的情感发展:随着儿童社会交往活动的日益扩大,情感体验的日趋丰富及分 化的逐渐细腻,富有情感性的音乐活动已逐渐成为
8、能促进儿童情感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音乐,既能够帮助儿童明确建构自己的感情,也能帮助儿童与自己的感情沟通,并与其他人的感情沟通。 2、 音乐教育与儿童的意志发展 :音乐教育也具有促进学前儿童意志品质得到发展的潜力。这是因为,音乐教育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实践活动家,无论是学习歌唱还乐器演奏,都需要有一定的音乐技能的学习。对于幼小儿童,特别是初学音乐的儿童来说,没有坚持不懈的刻苦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勇气、意志,是无法达到一定目标的。 (三)音乐教育与儿童的个性发展 1、首 先,表现为能促进儿童积极的个性意识倾向性的发展。 2、其次,还表现为能促进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四)音乐教育与儿童的社会性发
9、展 学前儿童的音乐教育活动能够为儿童提供大量的人际交往和合作交流的机会,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交往观念和交往技能。 第二节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价值取向 一、以音乐本位的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价值观 强调以音乐为本位,以教育为手段,对学前儿童施以音乐的早期启蒙,以发展儿童的音乐潜能,使儿童获得音乐艺术内涵的教育。 代表人物高顿( GORDON)博士的理论:认为儿童早期限音乐启蒙既是可能的,也是必 要的、重要的,其主要价值就是帮助和鼓励儿童的音乐体验,以发展儿童的音乐性向和能力。该理论更注重音乐本身,更看重音乐的内在价值和本质特性。 二、以教育本位的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价值观 强调通过音乐教育,通过听、唱、跳、
10、奏等音乐实践活动,来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培养儿童的审美情趣,引导儿童良好的个性及创造性的发展。 正如苏联早期教育家卢那卡尔斯基所言:“进行美育教育,不是只简单地教会儿童一种艺术技能,而是系统地发展感受能力及创作能力,使孩子们热爱世界上的一切真、善、美的东西,并且能动手美化这个世界。” 第三节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涵义 一、如何理解学前儿童音乐教育 1、对于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而言,应以教育价值取向为主,以音乐价值取向为辅,两者互为补充。 2、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作为学前教育的一个方面和要素,既要遵照学前教育的总目标,遵循学前教育的一般规律,又要体现出自身的特殊规律 用音乐进行教育和教儿童音乐。 3、
11、一方面,通过学前儿童音乐教育需要让儿童认识表现音乐的各种符号手段,掌握必要的演唱、演奏技巧,同时学会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培养和发展儿童的音乐能力和音乐才能。它是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因此,从这 个意义上而言,音乐教育承担着4 这样一些音乐本身的教育目的。 4、另一方面,儿童学习音乐的过程,不仅是儿童逐步学会认识音乐、把握音乐、养成对音乐的积极态度的过程,更是儿童在身体、智力、情感、个性、社会性等方面获得全面、和谐发展的过程。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儿童健全的人格,促进儿童全面、和谐、整体的发展是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和任务。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而言,音乐教育更是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手
12、段。 5、因此,把握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既要遵循音乐学习规律及儿童音乐心理发展特点进行音乐潜能的培养和一定的音乐基本知识、技能的 教育和熏陶,也要以全面发展教育为中心,通过音乐的手段、音乐教育的途径以促进儿童在身体、智力、情感、个性、社会性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二、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特点 (一)形象性和感染性 1、虽然音乐是以流动的音响为物质材料,依靠于听觉来感知的特殊艺术,它的形象也是非视觉的,但由于它不是抽象逻辑思维的产物,可以通过联想、表象、想象等活动来构成有思想情感的、有审美价值的内容。因此,音乐的形象性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 2、在儿童音乐教育内容和音乐教材的选择中,无论是声乐作品还是器
13、乐作品,无不具有其鲜明的音乐形象性,它是 通过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来反映儿童所熟悉的社会生活,通过儿童感知理解的具体感性事物,组成生动形象、栩栩如生的音乐画面。 3、形象性的特点还体现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形式和方法上。形象性、直观性都是审美的显著特性之一,也是美育的重要原则之一。 4、音乐艺术的美不仅是具体、形象的,而且还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学前期儿童正处于个人情感由低级向高级逐步发展的重要时期,其情感体验也趋逐步丰富,富有情感性和感染性的音乐教育活动对儿童的情感发展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它既可以使儿童兴奋,又可以使他们镇静、轻松、消除紧张和不安,以获得 情感上的平衡。 (二)趣味性和游戏性 1、内
14、容上的趣味性和游戏性:除音乐游戏内容之外,在儿童的歌唱、韵律活动、打击乐演奏和音乐欣赏活动领域的具体内容中,趣味性的特点也是十分突出的。 2、形式上的趣味性和游戏性 :在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活动中,大多数活动组织形式是一种集体的音乐活动,但它并不是唯一的活动形式。针对同一个教育内容,音乐活动的形式可以是灵活而多样的。 3、方法上的趣味性和游戏性:教师可以通过趣味化、游戏化的口吻来诱发儿童对音乐活动的兴趣,示范、讲解、提问的方法,是音乐教育中最普遍的方法之一。 (三)技能 性和综合性 1、形式上的综合性:我们不必人为地划分音乐表达的不同内容和形式,而应以儿童熟悉、喜爱的综合形式,在歌、舞、乐三者密切
15、相融的音乐活动形式中使他们体验到参与音乐的快乐。 2、过程上的综合性: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体现出表演、欣赏、创作“三位一体”的综合性特点。 3、方法上的综合性: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方法是灵活而丰富多样的。其中,示范的方法、语言讲解的方法、练习的方法、引导探索的方法等等,都是从音乐学科本身的特点,以及儿童感知、理解音乐的特点和规律出发而形成并被普遍应用的。 三、教师课堂小结。 【作业 布置】复习整理上述所学内容。 5 上课时间 : 7 月 24 日下午(四课时) 上课内容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第三章:儿童音乐教育的流派及课程模式 【 教学目标 】 1、理解六种主要的儿童音乐教育体系及其代表人物和主要
16、理论观点。 2、理解三种主要的儿童音乐教育模式。 3、理解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主要理论观点,掌握其共同点。 【 教学重点 】 理解世界上主要的儿童音乐教育体系及儿童音乐教育模式。 【 教学难点 】 理解这些理论的主要观点,并掌握其共同点。 【 教学过程 】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第一节 儿童音乐教育的几种理论流派 一、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 (一)生平及教育体系的形成和传播 瑞士著名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 1865 年出生。 1984 年,出版了视唱练耳教科书实用音准练习,并以此为起点,进行“体态律动”教学法的实验和探索,直至 1905 年左右,他初步建立了自己的音乐教育体系,从而引起瑞
17、士音乐界的震惊。 1906 年正式出版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反响。 1950 年 7 月,病逝。 (二)教育体系的基本内容及方法 1、“体态律动” 1)它强调从音乐入手,让学生聆听音乐,引导学生通过身体运动去接触音乐的各个要素。 2)其教学过程可以概括为四个阶段:一是音响刺激与课题暗示,二是初步反应与相互作用,三是引进反应和表现,四是视谱与综合反应。 3)在体态律动的教学实践活动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一般是:教师钢琴上的即兴演奏,儿童的律动语汇,教师促使学生将身体运动与声音内在地结合在一起,发展他们内部听觉和运动觉的能力、动觉的想象与记忆等。 2、视唱练耳 在达尔克罗兹的音
18、乐教育体系中,视唱练耳是和身体律动紧密结合的。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他主张采用把耳、口和身体配上言语与歌唱的形式相结合的方法作为理想的学习工具和手段。 3、即兴创作 达尔克罗兹同样也是按照体态律动的思路来培养学生的即兴创作能力的。达尔克罗兹即兴创作教学活动的贡献在于他充分重视对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无论在其体系形成之时以及今天,都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三)适合于学前儿童的活动课例简析 活动一:“有声和无声”、“大声和小声”、“相同和不同” 活动二:“集中注意看指挥” 活动三:抚摸想象中的小狗和大马 活动四:学会互相倾听 二、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 (一)生平及教育体系的形成和影响 6 是匈牙
19、利著名的作曲家、民族音乐家和音乐教育家。出生在一个具有良好艺术环境的家庭。柯达 伊在音乐艺术领域的贡献分为音乐创作、民间音乐理论研究和音乐教育三个既独立又紧密联系的方面。 柯达伊教学法创建于 20 世纪初,特别是从 1925 年以后,柯达伊开始密切关注青少年的音乐教育。柯达伊 为匈牙利民族音乐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967 年逝世。 (二)教育体系的基本观点和主要内容 1、音乐教育应该从幼儿园开始 柯达伊教育体系从整体上说是建立在早期音乐教育基础上的。他认为,幼儿园能够为儿童提供一个集体创造音乐的环境,所以音乐教育应该从幼儿园开始,以便使儿童尽早获得音乐体验,而只有从早期开始,才能成功地
20、发展音 乐听觉,他把幼儿期这个准备阶段的音乐教育目标归纳为:引导儿童通过听唱歌曲,体验、感受音乐,唤起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帮助儿童形成音乐的趣味和审美感。 2、以歌唱教学为主要教学内容 他认为,儿童唱歌和说话同样的自然,通过唱歌这一人人都能从事的活动,能够使孩子们的歌喉日臻完美。歌唱教学成为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的教学内容。他积累大量的教材和教学方法,不仅为匈牙利,也为世界儿童音乐教育提供了一个相当完善而富有特色的模式。 3、以“儿童自然发展法”作为课程安排的主要依据 在柯达伊教育体系中,课程进度的编排突破了传统 的不够合理的编排秩序,提出了以“儿童自然发展法”为依据的进度安排原则。所谓“儿
21、童自然发展法”,即根据正常儿童在其成长的各个时期中的能力来编排课程的顺序。 同时,柯达伊还总结了儿童音乐发展中的一般特点,认为在考虑教学顺序时也应予以参照。 4、以首调唱名法、节奏唱名和柯尔文手势为基本教学工具 首调唱名法最初是由英国人桂多。达赖佐在 11 世纪首创的流动 DO 唱名法。节奏教学采用了法国视唱练耳中所用的相似的音节系统。柯尔文手势是柯达伊教学系统中的第三个基本工具和手段,它是由英国人约翰。柯尔文在 1870 年首创的。 5、创建 自成特色的教材体系 柯达伊体系的一个突破和贡献是在教材领域。他认为,给儿童所用的教材只能来自于三个方面:真正的儿童游戏和儿歌,真正的民间音乐,优秀的创
22、作音乐。其中儿歌及民间音乐的朴素的表现形式,对孩子尤为适宜,他收集整理了大量优秀的儿童歌曲和民间歌曲,并创作了许多五声音阶的儿童合唱曲,以让儿童从小就感受并热爱音乐母语。 (三)适合于学前儿童的活动课例简析 活动一:歌唱游戏找朋友 活动二:感受固定拍与节奏 活动三:藏起来的歌曲 活动四:即兴的旋律回声模仿 三、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 (一)生平及教育体系的形成 、传播和影响 是德国当代著名的作曲家、音乐戏剧家和儿童音乐教育家。 1895 年,出生在慕尼黑一个有着良好音乐素养的军人世家,从小受到音乐熏陶。 1950 年,奥尔夫的 5 卷本学校音乐教材正式出版,奠定了他新颖、独创的儿童音乐教育体系。
23、1976 年,集奥尔夫半个多世纪以来教学、科研及音乐教育实践之创造性改革成果的儿童音乐教材,被译成 16 种不同文字的版本传播到欧、亚、美、非洲,并在当地国家的广泛应用中派生出新的教材。从此,奥尔夫的音乐教育思想在全世界流传,成为举世公认的对现代音乐教育改革产生重大而深远影响的主要体 系之一。 7 (二)教育体系的基本内容及特色 1、“元素性”音乐教育 奥尔夫强调儿童音乐教育应该从“元素性”音乐教育入手,强调利用最原始、最简单的节奏和音高元素,以人类最根本、最自然,也是最古老的音乐实践形式 简单的拍手、打击乐器及即兴创作等方式面向每一个儿童,唤起他们身上潜在的音乐本能,使音乐成为他们自发的要求
24、。 2、“节奏第一” 奥尔夫认为,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而不是旋律。他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通过节奏与语言和动作的结合对儿童进行节奏感的培养,是奥尔夫教学实践的一大特色。 3、课程内容 奥尔夫 音乐教育体系的课程内容包括嗓音造型、动作造型和声音造型三个方面。其中,嗓音造型是指歌唱活动和节奏朗诵活动;动作造型指律动、舞蹈、戏剧表演、指挥及声势活动;(声势活动是奥尔夫体系独创的一种以简单而原始的身体动作发出各种有节奏声音的活动,其最基本的身体动作是拍手、拍腿、跺脚和捻指);声音造型是指乐器演奏活动。 4、教学组织形式及方法 奥尔夫体系的教学组织形式是集体教学和综合教学。集体教学反映在给儿童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前 儿童 音乐教育 教案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