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北固山》赏析(全).doc
《《次北固山》赏析(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次北固山》赏析(全).doc(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王湾次北固山下赏析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诗意):我这次回乡的消息从什么地方才能告诉家里的人呢?这时正好一群北归的大雁飞过头顶,它们不是正要经过洛阳的吗?那就托大雁捎个信吧: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把我即将归家的消息早点告诉我家里的亲人吧! 【题解】: 王湾(公元 693 年 751 年),唐代诗人,洛阳 (今属河南 )人。唐玄宗先天年间 (712)进士,授荥阳县主簿。唐玄宗开元五年 (717) 受荐参与编次官府所藏 图书,书成之后,因功授任洛阳尉,其后行迹不详。 全唐诗卷一一五录存其诗十首。其中最著名的就是
2、次北固山下。 诗人在唐先天年间或开元初年,曾游历江南。于岁末春初之季诗人在舟旅兼程返还故乡途中,泊舟京口(今镇江)北固山下拂晓启航的时候,触景生情写下了次北固山下这一千古名篇。 诗题作次北固山下,意思是泊舟停宿在北固山下。 “次”:旅行所居止之处所。此作“停宿”解。“北固山”: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北,横插江中,三面临江,形势险固,因以为名。诗人泊舟北固山下拂晓启航时看到眼前潮平岸阔,残夜归雁壮美的景色,引 发思乡之情,于是便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传诵千古的五律次北固山下。全诗融写景、抒情、说理于一体,和谐优美,妙趣横生,堪称千古名篇。 【赏析】: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首联写诗人作客江南,于岁
3、末春初之季正舟旅兼程返还故乡。 “客路”:客:旅客,客路,即旅途中的道路。“青山”:这里指北固山。“客路”在“青山”之“外”,是说其旅途道路之遥远。诗人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表明人在返乡旅途中,时而鞍马陆路、时而行舟水上,日夜兼程,并与尾联的“乡书”,“归雁”,遥相呼应,其思家赶路的急切心情,流露于字里 行间。 (首联诗意):迢迢的客路绵延在青青的北固山外,而此时我乘坐着船儿正行进在碧绿的江水中。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颔联写诗人伫立船头眼前所见江面上的景物。江面上是“潮平两岸阔”;行舟是“风正一帆悬”。 “潮平两岸阔”:“阔”写出了涨潮时长江的气势,水面变得宽阔了。由于春到江南
4、,雪消雨降,因而江水上涨,与岸齐平了。既然江水高与岸平,那么严冬枯水季节高出江面的两岸自然就消失不见了,展现在船上人视野中两岸上的景物也尽现眼底,显得更加开阔了。 “风正一帆悬”。风正:指顺风。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 ,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但如果猛烈,那船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平顺地“悬”着。“悬”反映了风顺而和,行船平稳。可见诗人写景遣词之传神。可以设想,如果在曲曲折折的小河里行船,老是转弯子,这样的景致是不可能出现的。如果在山峡之中行船,即使风顺而和,但由于江流湍急,这样的景致也是无法出现的。所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这联,
5、就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风貌传神地表现出来了。 (颔联诗意):潮水上涨,高与岸平,船上人的视野也显得更加开阔了;和顺的江风轻轻地 吹拂着,那船帆就象悬挂在江面上一样轻盈地向前划行。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颈联继续写诗人伫立船头眼前所见江面上的景物。远处是“海日生残夜”;近处是两岸“江春入旧年。” “海日生残夜”,“海日”:从海上初升的红日。海,这里指长江。古诗中常以海指江。“残夜”:夜将尽未尽的时候。“海日生残夜”,含有“江中日早”的意思。“江中”为什么“日早”?在“潮平两岸阔”一句中,诗人已作了暗示。长江下游,由于潮水上涨,江面宽阔,水天一线,恍若与大海相连。诗人行舟江上伫立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次北固山 赏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