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 T 2061-2014 冬小麦苗情监测技术规范.pdf
《DB13 T 2061-2014 冬小麦苗情监测技术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13 T 2061-2014 冬小麦苗情监测技术规范.pdf(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67.060 B 20 DB13 河 北 省 地 方 标 准 DB 13/T 20612014 冬小麦苗情监测技术规范 2014 - 09 - 02 发布 2014 - 10 - 01 实施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DB13/T 20612014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邢台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邢台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马虎成、杜运生、景东林、李艳、黄晨、刘爱婷、刘祥、李梅香、戴露洁、刘素花、王倩、李淑华。 DB13/T 20612014 1 冬小麦苗情监测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河北省冬小
2、麦苗情的监测内容和监测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河北省冬小麦苗情的监测、分析,以及冬小麦生产管理和技术指导。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T 52 土壤水分测定法 3 术语和定义 3.1 冬小麦苗情监测 指在冬小麦出苗、越冬、返青、起身、拔节、抽穗、成熟等关键生长发育阶段,通过定点、定期(特殊自然灾害除外)对代表性地块的小麦个体和群体指标、产量构成因素及气候灾害进行调查和分析的方法。 3.2 监测样点 用于调查基本苗、主茎叶龄、总茎蘖数、有效穗
3、数及穗粒数的固定区域。采取对角线取样法,每个监测地块选择3个有代表性的样点。等行距条播麦田每样点固定标记1m双行,三密一稀式条播麦田每样点固定标记1m三行,撒播或宽幅匀播麦田每样点固定标记0.5 m2。 3.3 取样区 在监测样点周围(至少隔0.5m),用于调查次生根、单株茎蘖和穗粒数等监测项目的区域。 3.4 缺苗(断垄) 条播小麦在3叶期前,行内连续10cm无苗为缺苗(连续15cm无苗为断垄)。 3.5 有效茎蘖 在小麦拔节期,主茎和长出4片叶(包括心叶)以上的大蘖为有效茎蘖。 4 冬小麦播种基础和出苗情况监测 4.1 监测内容 DB13/T 20612014 2 主要对监测点前茬作物、土
4、壤类型、肥力状况、耕作和播种方式、施肥种类、数量和方法等项目进行监测记载,作为苗情和产量分析的依据。监测内容见表1。 表1 监测点基本情况调查表 县(市、区) 监测点 品种名称 土壤类型 前茬作物 整地方式 播前墒情 播种期 (日/月) 播种量(kg/亩) 行距(cm) 播种深度(cm) 基肥 亩基本苗(万) 缺苗断垄率(%) 出苗期 (日/月) 种类 营养元素 含量(%) 数量(kg/亩) 4.2 监测方法 采取调查方式填报,冬小麦播种后至出苗期,及时对各监测点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填报。 4.2.1 播前墒情 整地前测定0cm20cm土壤含水量,按照NY/T 52 规定执行。 4.2.2 亩基本
5、苗 计数监测样点小麦苗数,折算出每亩平均苗数。 4.2.3 缺苗断垄率 在冬小麦出苗后,每块监测麦田选择有代表性的3个样点,每样点测量10m行长内的缺苗断垄累计长度,计算缺苗断垄率。 4.2.4 出苗期 记载全田50以上冬小麦植株第1片真叶露出胚芽鞘2cm时的日期。 4.3 全县(市、区)冬小麦播种基础和出苗情况分析 结合各监测点的基本情况,通过大面积考察,调查分析全县(市、区)冬小麦播种基础和出苗情况。监测内容见表2和表3。 DB13/T 20612014 3 表2 全县(市、区)冬小麦播种基础和出苗情况 县(市、区) 播种面积(万亩) 墒情基础 基肥 种子 处理 播后镇压面积(万亩) 不同
6、播期的播量和基本苗 造墒面积(万亩) 趁墒面积(万亩) 蒙头水面积(万亩) 氮肥(纯N) 磷肥(P2O5) 钾肥(K2O) 种子包衣面积(万亩) 药剂拌种面积(万亩) 10月5日前 10月5日至15日 10月16日以后 面积(万亩) 亩用量(kg) 面积(万亩) 亩用量(kg) 面积(万亩) 亩用量(kg) 面积(万亩) 亩播量(kg) 亩基本苗(万) 面积(万亩) 亩播量(kg) 亩基本苗(万) 面积(万亩) 亩播量(kg) 亩基本苗(万) 表3 全县(市、区)主要冬小麦品种面积 品种名称 其它 合计 播种面积(万亩) 5 越冬期苗情监测 5.1 监测内容 主要对监测点冬小麦主茎叶龄、株高、
7、单株次生根、单株茎蘖数、亩总茎蘖数等项目进行调查记载,并分析判断苗情类别。监测内容见表4。 表4 监测点冬小麦越冬期个体和群体生长发育指标记载表 监测点 品种 主茎叶龄 株高 (cm) 单株次生根(条) 单株茎蘖数(个) 亩总茎蘖数(万) 亩3叶大蘖数(万) 叶色 麦苗 分类 越冬期(日/月) 5.2 监测方法 冬小麦进入越冬期后,调查记载各监测点冬小麦个体发育指标和群体指标。 5.2.1 越冬期 记载冬前日平均气温稳定降至3以下的日期。 5.2.2 主茎叶龄 DB13/T 20612014 4 每个监测样点连续调查10株,数叶片数。未完全长出心叶,用它露出部分的长度占相邻下一片叶长度的比值(
8、用小数)表示,计算平均值(其它生育期监测方法相同)。 5.2.3 株高 每个监测样点连续调查10株,测量小麦植株基部到最高叶尖(用手扶直叶片)的长度,计算平均值(其它生育期监测方法相同)。 5.2.4 单株次生根 在取样区连续挖10株取样,以长出0.5cm为标准,数每株次生根条数,计算单株次生根平均数(其它生育期监测方法相同)。 5.2.5 单株茎蘖数 取10株数每株茎蘖总数(包括主茎和分蘖),计算单株茎蘖平均数(其它生育期监测方法相同)。 5.2.6 亩总茎蘖数 计数监测样点茎蘖总数,折算出每亩总茎蘖数(其它生育期监测方法相同)。 5.2.7 亩3叶大蘖数 计数监测样点3叶以上的茎蘖总数,折
9、算出每亩3叶大蘖数(其它生育期监测方法相同)。 5.2.8 叶色 分浓绿、绿、浅绿3类。 5.2.9 麦苗分类 分旺苗、壮苗(一类苗、二类苗)和弱苗(三类苗)3类(分类标准见附录A,其它生育期监测方法相同)。 5.3 全县(市、区)冬小麦越冬期苗情评价 结合各监测点的冬小麦个体和群体生长发育指标,通过大面积考察,评估分析全县(市、区)冬小麦越冬期苗情。 表5 全县(市、区)冬小麦越冬期苗情 县(市、区) 播种面积(万亩) 麦苗分类 面积(万亩) 主茎叶龄 株高(cm) 单株次生根(条) 单株茎蘖数(个) 亩总茎蘖数(万) 亩3叶大蘖 数(万) 旺苗 壮苗 一类苗 二类苗 弱苗 6 返青期苗情和
10、墒情监测 DB13/T 20612014 5 6.1 监测内容 主要对监测点冬小麦返青期主茎叶龄、株高、单株次生根、单株茎蘖数、亩总茎蘖数、冻害程度和土壤墒情等项目进行调查记载,并分析判断苗情类别。监测内容见表6。 表6 监测点冬小麦返青期苗情和土壤墒情记载表 监测点 品种 主茎叶龄 株高(cm) 单株次生根(条) 单株茎蘖数(个) 亩总茎蘖数(万) 亩3叶大蘖数(万) 麦苗分类 冻害程度 土壤墒情 返青日期(日/月) 干土层厚度(cm) 020cm含水量(%) 6.2 监测方法 冬小麦进入返青期后,调查记载各监测点冬小麦个体发育指标和群体指标。 6.2.1 返青期 记载春季小麦叶片由暗绿色转
11、为鲜绿色,麦田50%以上的麦苗心叶长出12厘米时的日期。 6.2.2 冻害程度 冻害程度分4级: 1级:叶尖受冻发黄或干枯;2级:叶片50%干枯;3级:叶片全枯;4级:主茎或部分大蘖冻死。 6.3 全县(市、区)冬小麦返青期苗情评价 结合各监测点的冬小麦个体和群体生长发育指标,通过大面积考察,分析评估全县(市、区)冬小麦返青期苗情。监测内容见表7和表8。 表7 全县(市、区)冬小麦返青期苗情 县(市、区) 播种面积(万亩) 麦苗分类 面积(万亩) 主茎叶龄 株高(cm) 单株次生根(条) 单株茎蘖数(个) 亩总茎蘖数(万) 亩3叶大蘖 数(万) 旺苗 壮苗 一类苗 二类苗 弱苗 表8 全县(市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13T20612014 冬小麦 苗情 监测 技术规范 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