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 T 1792-2013 公路排水渗井系统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pdf
《DB13 T 1792-2013 公路排水渗井系统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13 T 1792-2013 公路排水渗井系统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pdf(2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93.080.01 P 57 DB13 河 北 省 地 方 标 准 DB 13/T 17922013 公路排水渗井系统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2013 - 11 - 04发布 2013 - 11 - 30实施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DB13/T 17922013 I 目 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2 4 材料设备 3 5 渗井系统设计 4 6 渗井制作施工 9 7 质量验收及监测管理 . 16 附录A(资料性附录) 渗透池刃脚支设方法 . 18 DB13/T 17922013 II 前 言 下穿式被交路的排水问题是平原区公路长久以来的主要短板
2、之一,一直在雨季影响着周边居民的出行。近年来,渗井技术在国内外许多地方取得成功应用,解决了下穿式被交路的排水问题,降低了公路路基高度、节省了土地资源,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地下水资源。河北省从2008年开始在华北平原地下水超采区域进行了部分下穿式被交路排水试验及渗井技术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社会经济效益。为了更好的规范和指导渗井技术的应用,实现下穿式被交路排水及时,确保渗井技术的推广应用,编制组在总结渗井技术应用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有关成果资料,编制了本标准。 本标准中未涉及的部分要符合以下标准中相应内容的规定: 国家现行标准: GB 50069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 GB
3、50141给水排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332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 CECS 137给排水工程钢筋混凝土沉井结构设计规程 CECS 141给排水工程埋地钢管管道构设计规程 CECS 143给排水工程埋地预制混凝土圆形管管道构设计规程 本标准是根据近几年的研究成果及国内外的有关资料及工程实践经验编制的,但是,由于本技术在我国的应用时间较短,许多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总结经验,希望有关单位在使用过程中发现问题或提出修改意见及建议,请及时与编写单位联系(河北省高速公路衡大管理处)以便修订时研用。 本标准由河北省交通厅提出并归口管理。 本标准起草单位有:
4、河北省高速公路衡大管理处、东南大学、河北省地矿局石家庄综合地质大队。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廖济柙、倪富健、白凤怀、罗立红、廖晓航、徐磊、柴飞、李春泽、甄伟超、陈凤桐、尉红彬、靳红翠,王旭波。 本标准首次发布。 DB13/T 17922013 1 公路排水渗井系统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下穿式被交路排水渗井系统的设计方法、技术要求、施工工艺、施工质量控制、验收方法和标准。 本规范适用于水文地质条件满足渗透排水要求的平原微丘区下穿式被交路排水渗井系统的设计及施工。 本规范渗井系统排水范围仅包括被交路的下挖部分汇水面积范围内的大气降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
5、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75 通用硅酸盐水泥 GB 8076 混凝土外加剂 GB 50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2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 50027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 GB 50069 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 GB 50113 滑动模板工程技术规范 GB 50141 给水排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202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4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8 地下防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6、50214 组合钢模板技术规范 GB 50231 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 GB 50268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296 供水管井技术规范 GB 50332 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 GB 50666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GB/T 14684 建设用砂 GB/T 14848 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 19772 城市污水再利用地下水回灌水质 JGJ 46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附条文说明) JGJ 52 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JGJ 63 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 JGJ 162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 JTG F40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
7、术规范 DB13/T 17922013 2 JTG F80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JTG/T D33 公路排水设计规范 JTG/T F50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J 025 公路桥涵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范 DZ 0181 水文测井工作规范 DZ/T 0148 水文地质钻探规程 YS 5214 注水试验规程 CECS 137 给排水工程钢筋混凝土沉井结构设计规程 CECS 141 给排水工程埋地钢管管道构设计规程 CECS 143 给排水工程埋地预制混凝土圆形管管道构设计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3.1 渗井系统 用于收集下穿式被交路下挖部分汇水面积范围内大气降
8、水并将其渗透导入地下的排水系统,包括路侧排水沟、集水井、横向排水管、沉淀池、渗透池、小渗井等设施。 3.2 集水井 汇集下穿式被交路下挖部分汇水范围内大气降水的构筑物。 3.3 沉淀池 对汇集的雨水进行初步沉淀过滤的池状构筑物。 3.4 沉淀池沉淀深度 沉淀池底部到沉淀池横向排水管入水口位置的高度。 3.5 渗透池 用于渗透、储存、蒸发集水的池状构筑物。 3.6 小渗井 将渗透池中的水导排到地下透水层中而设置的位于渗透池中的竖向井(一般井径大于200mm,小于500mm,深度超过渗透池底部隔水层)。 3.7 渗透池有效深度 DB13/T 17922013 3 渗透池底部到渗透池横向排水管位置的
9、高度。 3.8 渗透池设计深度 渗透池有效深度与渗透池横向排水管位置到渗透池顶部高度之和。 4 材料设备 4.1 材料 4.1.1 水泥 符合GB 175中相应型号的规定。 4.1.2 砂 符合GB/T 14684中相应规格的规定。 4.1.3 石子 符合JGJ 52中相应规格的规定。 4.1.4 大卵石或块石 符合JGJ 52中相应规格的规定。 4.1.5 钢筋 符合GB 50204中相应规格的规定。 4.1.6 混凝土 符合GB 50204中相应规格的规定。 4.1.7 混凝土外加剂 其品种及掺量,应根据施工需要通过试验确定,所有外加剂要符合GB 8076中相应规格的规定。 4.1.8 小
10、渗井井管、填料 符合GB 50296中相应规格的规定。 4.2 主要机具设备 4.2.1 集水井、沉淀池、渗透池制作机具设备包括模板、钢筋加工常规机具、混凝土搅拌、运输、振捣等设备,施工操作使用与维护要符合GB 50231中相应的规定。 4.2.2 集水井、沉淀池、渗透池下沉机具设备包括起重机具,出土机具等,施工操作使用与维护要符合GB 50231中相应的规定。 4.2.3 小渗井施工机械设备包括水井钻机、泥浆泵、起重吊装、运输等设备。施工操作使用与维护要符合DZ/T 0148中相应的规定。 DB13/T 17922013 4 5 渗井系统设计 5.1 一般规定 5.1.1 有毒物质 渗透池周
11、边范围(符合GB 50027中相应规定)内及汇水范围周边不得有有毒、有害物质的生产、存储、堆放场所。 5.1.2 拟建渗井系统排水组合渗透池有效容积应不小于沿线历年有记录以来的排水设计重现期3日最大降雨量,日渗透排水量应不小于当地多年平均降水量的1/60。设计重现期标准要符合JTG/T D33中不同等级道路排水设计规范要求。 5.2 气象水文、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调查及勘测 5.2.1 收集和研究拟建线路区的气象、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等有关资料,包括拟建渗井系统地区的地下水开发利用情况、周边范围(符合GB 50027中相应规定)内已有饮用水源情况及施工条件,并核实已有资料。 5.2.2 对于设置道
12、路排水渗井系统的场地,在研究收集已有资料的基础上,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水文地质勘察和水文地质试验,分层(或段)进行试验,要满足YS 5214中注水试验要求,做好试验记录表,确定渗透排水是否满足本规范5.1.2中日渗透排水量的要求。 5.2.3 探明地层 5.2.3.1 对渗透池及小渗井所通过的地层,应事先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详细的钻探,钻探要符合DZ/T 0148中的相关规定,测井要求要符合DZ 0181中相关规定,根据钻探结果,查明地质构造、土质层次、深度和特性,以利于制定渗透池的下沉方案。 5.2.3.2 渗井系统采用本规范5.3.1组合形式,则钻孔深度为25m或大于渗透池设计深度5m;
13、否则将区域水文地质资料作为钻探设计孔深依据,应满足GB 50027中勘探孔深度的要求。 5.2.4 小渗井井管位置要符合GB 50296中相应的规定。 5.3 渗井系统组合形式 5.3.1 集水井横向排水管沉淀池不封底渗透池 浅层地下水最高水位低于拟设渗透池底部,且满足本规范5.1.2中日渗透排水量要求,渗井系统宜采用集水井横向排水管沉淀池不封底渗透池的组合形式,示意图见图1; DB13/T 17922013 5 边沟渗透池外内蛭石、碎石或粗砂被交线主线护栏钢筋踏步钢筋混凝土挡水埝下穿式被交路边坡横向排水管沉淀池集水井图1 集水井横向排水管沉淀池渗透池组合形式示意图 5.3.2 集水井横向排水
14、管沉淀池不封底的渗透池小渗井 浅层地下水最高水位低于拟设渗透池底部,不满足本规范5.1.2中日渗透排水量要求,但增加小渗井后可满足,渗井系统宜采用集水井+横向排水管+沉淀池+不封底的渗透池+小渗井的组合形式,示意图见图2; 主线挡水埝内外渗透池边沟小渗井蛭石、碎石或粗砂过滤网粘土球隔水层井外填砂砂层集水井被交线钢筋混凝土护栏钢筋踏步横向排水管沉淀池下穿式被交路边坡图2 设置集水井横向排水管沉淀池渗透池小渗井的排水方案示意图 5.3.3 集水井横向排水管沉淀池封底的渗透池小渗井 浅层地下水最高水位高于拟设渗透池底部,且增加小渗井后可满足本规范5.1.2中日渗透排水量要求,渗井系统宜采用集水井+横
15、向排水管+沉淀池+封底的渗透池+小渗井的组合形式,示意图见图3。 DB13/T 17922013 6 主线挡水埝内外渗透池边沟小渗井混凝土封底过滤网粘土球隔水层井外填砂砂层集水井被交线钢筋混凝土钢筋踏步护栏横向排水管沉淀池下穿式被交路边坡图3 设置集水井横向排水管沉淀池封底的渗透池小渗井的排水方案示意图 5.4 渗透池、沉淀池、集水井位置的确定 渗透池距主线边沟宜不小于5m,距被交道路宜不小于3m,平面布置宜采用示意图4。 渗透池横向排水管被交道路主线沉淀池集水井图4 集水井+横向排水管+沉淀池+渗透池的排水方案平面示意图 5.5 汇水量 汇水量采用的计算公式见式(1): (1) 式中: 错误
16、!未找到引用源。汇水量(m3/d); DB13/T 17922013 7 设计径流量(m3/s),参照JTG/T D33中计算。 5.6 集水井 集水井必须设在下穿式被交路的竖曲线最低处。集水井的雨水口应设铁篦盖板,防止杂物进入集水井中。集水井的设计指标参照JTG/T F50中通道桥涵的防水与排水中相应的内容。 5.7 沉淀池 沉淀池应方便清理沉淀物。沉淀池的沉淀深度不应小于2m。沉淀池横向排水管入口低于出口,且出口不高于集水井出水口。为确保沉淀池的使用效果,可在其适当位置增设过滤隔板。 5.8 渗透池及小渗井尺寸参数 5.8.1 渗透池设计深度宜采用8m20m,具体尺寸根据工程所在地水文地质
17、条件确定,设计渗透池内径不宜超过6m12m;汇水量超过单个渗透池有效容量,可增设渗透池、沉淀池,以满足汇水量的要求。 a) 5.3.1组合形式中渗透池内径确定见式(2): (2) 式中: 安全系数,取1.1;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渗透池内径(m);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渗透池深度(m);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渗透池底部回填渗滤层厚度(m);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被交道路开挖深度(m);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渗水速度(m/d)。 b) 5.3.2组合形式渗透池中内径确定见式(3): (3) 式中: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小渗井当日渗透量(m3),根据所做水文地质实验成果确定。 c) 5.3.3组合
18、形式中渗透池内径确定见式(4): (4) 5.8.2 小渗井的深度应根据水文地质试验成果确定,并穿过渗透池底部隔水层;井管内径不宜小于0.2m,且不宜大于0.5m。小渗井结构设计要符合GB 50296中相应的规定。 5.9 渗透池池壁厚度 5.9.1 下沉系数、下沉稳定性、抗浮稳定性要符合CECS 137相应的规定。 DB13/T 17922013 8 5.9.2 土压力与池壁厚度关系 根据土压力大小及分布的特点,将渗透池池壁设计成台阶式,即外径大于上部外径。在设计时一般要求池的自重大于池壁所受到的阻力,故下沉较深且靠自身重力下沉的渗透池的池壁厚些。 5.9.3 渗透池池壁厚度应满足下列基本要
19、求: a) 下沉要求(即按下沉系数确定); b) 渗透池结构在各阶段的强度和刚度要求; c) 渗透池结构在各个阶段的稳定要求(如抗滑、抗浮、抗倾); d) 使用阶段的抗渗要求。 注:在设计池壁厚度时,首先预先假定,然后再进行计算核验及配筋,其验算内容要符合GB 50010和CECS 137相应的规定。池壁厚度及节高设计要符合CECS 137相应的规定。 5.10 配筋设计及验算 本规范中所涉及的渗透池、刃脚、沉淀池所有配筋验算均要符合GB 50010和CECS 137中的规定。 5.11 模板 具体要求要符合JGJ 162中相关内容的规定。 5.11.1 木模 弧形木带要符合JTJ 025中相
20、关的规定。木模其它内容要符合JTG/T F50中相关规定。 5.11.2 钢模 除边角、刃脚等不规则部分的模板仍用木模外,其它大面积的平面模板均可使用分块定型组合钢模,需符合GB 50214中的相关规定。 5.11.3 刃脚支模 渗透池外壁刃脚是根据穿过土层的密实程度和单位长度上作用反力的大小,以切入土中而不受损坏来选择,具体选择可依照附录A。刃脚踏面宽度一般采用00.1m,刃脚的斜坡度 应大于或等于45,刃脚的高度多为0.6m2.0m,视其池壁厚度而定。 5.12 封底混凝土厚度 需要封底的渗透池及沉淀池要符合CECS 137中相应的规定。 5.13 其它设施 5.13.1 横向排水管的设计
21、直径为0.5m,宜使用钢筋混凝土预制管,横向排水管要保证32%的横坡度。 5.13.2 在下穿式被交路两侧路堑顶部,必须设置高出周围地势0.5m的挡水埝。被交路在满足线形要素的条件下必须在被交路两头设立反向坡,其顶部标高与挡水捻顶部标高一致。 5.13.3 渗透池顶面处理 渗透池顶面应高出地面0.8m,池壁顶面需设立1.1m护栏。 DB13/T 17922013 9 5.13.4 渗透池、沉淀池周围安全保护措施 为防止非工作人员或牲畜坠入池内,周围应设置防护铁丝网及警示标示、标志。 5.13.5 渗滤处置 集水井出水口、沉淀池的入水口与出水口及渗透池的入水口均应布设双层铁丝过滤网;不封底渗透池
22、底部应采用“蛭石”渗滤层进行水体过滤,也可采用“碎石或粗砂”的渗滤层代替,其厚度为0.5m-1.0m渗透池回灌水质应符合GB/T 19772及GB/T 14848中相关规定。 5.13.6 养护爬梯 定期对渗透池、沉淀池、集水井进行清理和维护以及必要时候的维修,应设置维护爬梯。 5.14 排水水质要求 排水水质应符合GB/T 19772及GB/T 14848中相关规定。 6 渗井制作施工 6.1 施工前准备 6.1.1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按照要求编制,并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同意后,交驻工地监理工程师审批。批准后,方可按经过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组织施工。 6.1.2 障碍物处理 施工区域
23、内影响施工的障碍物及建筑垃圾等均应清除场外。在障碍物处理之前,应查清楚地上建筑物,地下构造物、管道、电力及通讯缆线、人防通道、坟墓、古井、古迹文化、地面积水、树木及需清除的杂土等情况;对保护的对象须得到有关部门的批准。 6.1.3 清理场地 6.1.3.1 根据设计图纸,专业测量人员将渗透池、沉淀池的中心及轴线位置和基坑轮廓尺寸等放样到地面,外延一定距离作为清理范围界限,以满足施工的需要。 6.1.3.2 清除地表土0.2 m0.3m,天然地面土质较好,将地面杂物清掉整平地面,可在基础位置处挖浅槽;土质松软,应整平夯实或换土夯实。 6.1.3.3 遇有高水位场地可采用轻型井点降水或注浆加固地基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13 1792-2013 公路排水渗井系统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1792 2013 公路 排水 系统 设计 施工 技术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