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 T 1326-2010 园林植物保护技术规程.pdf
《DB13 T 1326-2010 园林植物保护技术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13 T 1326-2010 园林植物保护技术规程.pdf(4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65.020 B 16 DB13 河 北 省 地 方 标 准 DB13/T 1326 2010 园林植物保护技术规程 Code for protection technology of ornamental plant 2010 - 12 - 10 发布 2010 - 12 - 15 实施 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13/T 1326 2010 I 目 次 前言 . VI 引言 VII 1 范围 . 1 2 术语和定义 . 1 3 园林植物保护措施 . 2 3.1 植物检疫 . 2 3.2 园艺防治 . 2 3.3 物理机械防治 . 2 3.4 生物防治 . 2 3.5 化学防治
2、 . 2 4 预测预警机制 . 3 4.1 监测点 . 3 4.2 监测预警及响应 . 3 5 园林植物病 、虫、草害防治技术 . 3 5.1 喷药 . 3 5.2 埋施内吸性杀虫剂 . 3 5.3 浇灌内吸性杀虫剂 . 3 5.4 虫孔注药 . 4 5.5 钻孔注药 . 4 5.6 土壤处理 . 4 5.7 种子处理 . 4 5.8 人工刮刷 . 4 5.9 诱杀 . 4 6 主要防治对象及防治技术 要点 . 4 6.1 病、虫、杂草种类 . 4 6.2 识别特征及防治技术要点 . 4 6.2.1 非侵染性病害 . 4 6.2.1.1 气象因素引起的病害 . 5 6.2.1.1.1 日灼病
3、. 5 6.2.1.1.2 冻害 . 5 6.2.1.2 土壤因素引起的病害 . 5 6.2.1.2.1 水分失调 . 5 6.2.1.2.2 小叶病 . 5 6.2.1.2.3 缺 Fe2+黄化病 . 5 6.2.1.2.4 盐害 . 5 DB13/T 1326 2010 II 6.2.1.3 有毒物质引起的病害 . 6 6.2.2 侵染性病害 . 6 6.2.2.1 真菌病害 . 6 6.2.2.1.1 锈病类 . 6 6.2.2.1.2 白粉病类 . 6 6.2.2.1.3 叶斑病类 . 6 6.2.2.1.4 腐烂病类 . 6 6.2.2.1.5 落 针病类 . 7 6.2.2.1.6
4、 紫纹羽病类 . 7 6.2.2.1.7 苗木猝倒病类 . 7 6.2.2.2 细菌病害 . 7 6.2.2.2.1 穿孔病类 . 7 6.2.2.2.2 软腐病类 . 8 6.2.2.2.3 癌肿病类 . 8 6.2.2.3 病毒病类 . 8 6.2.2.4 线虫病类 . 8 6.2.2.5 丛枝病类 . 8 6.2.2.6 菟丝子害 . 9 6.3 害虫 . 9 6.3.1 刺吸式害虫 . 9 6.3.1.1 蚜虫类 . 9 6.3.1.2 木虱类 . 9 6.3.1.3 疥虫类 . 9 6.3.1.4 蚧虫类 10 6.3.1.5 螨类 10 6.3.1.6 蝉类 10 6.3.1.7
5、蝽类 10 6.3.1.8 蓟马类 10 6.3.1.9 粉虱类 11 6.3.2 食叶害虫 11 6.3.2.1 尺蛾类 11 6.3.2.2 舟蛾类 11 6.3.2.3 刺蛾类 11 6.3.2.4 毒蛾类 11 6.3.2.5 夜蛾类 12 6.3.2.6 蓑蛾类 12 6.3.2.7 螟蛾类 12 6.3.2.8 天蛾类 12 6.3.2.9 枯叶蛾类 12 6.3.2.10 灯蛾类 . 13 6.3.2.11 大蚕蛾类 . 13 6.3.2.12 斑蛾类 . 13 6.3.2.13 潜蛾类 . 13 DB13/T 1326 2010 III 6.3.2.14 巢蛾类 . 13 6.
6、3.2.15 蝶类 . 14 6.3.2.16 金龟类 . 14 6.3.2.17 叶甲类 . 14 6.3.2.18 软体动物类 . 14 6.3.3 蛀干(梢)害虫 14 6.3.3.1 天牛类 14 6.3.3.2 木蠹蛾类 15 6.3.3.3 吉丁虫类 15 6.3.3.4 透翅蛾类 15 6.3.3.5 小蠹类 16 6.3.3.6 长蠹类 16 6.3.3.7 象甲类 16 6.3.3.8 茎蜂类 16 6.3.3.9 树蜂类 16 6.3.3.10 卷蛾类 . 17 6.3.3.11 螟蛾类 . 17 6.3.4 地下害虫 17 6.4 草害 17 6.4.1 单子叶杂草 17
7、 6.4.2 双子叶杂草 17 7 防治效果考核指标 18 8 安全管理 18 8.1 人员管理 18 8.2 药械管理 18 8.3 作业管理 18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化学防治指标及原则 . 20 A.1 化学防治原则 20 A.1.1 对症用药 20 A.1.2 适时用药 20 A.1.3 适量用药 20 A.1.4 交替用药 20 A.1.5 混配用药 20 A.2 化学防治指标 20 A.2.1 食叶害虫 20 A.2.2 螨类 20 A.2.3 蚧虫类 20 A.2.4 蛀食枝、干害虫 20 A.2.5 蛀食枝、梢害虫 20 A.2.6 叶部病害 20 A.2.7 茎干、地下病
8、害 21 DB13/T 1326 2010 IV A.2.8 草坪病害 21 A.2.9 杂草 21 附录 B(资料性附录) 河北省主要园林植物、病、虫、杂草 . 22 B.1 河北省主要园林植物病害 22 B.2 河北省主要园林害虫 24 B.3 河北省主要园林植物杂草 31 参考文献 . 33 表 1 主要考核指标 . 18 表 B.1 河北省主要园林植物病害 . 22 表 B.2 河北省主要园林植物害虫 . 24 表 B.3 河北省主要园林植物杂草 . 31 DB13/T 1326 2010 V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石家庄市质量技术监督
9、局提出。 本标准由石家庄市园林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石家庄市风景园林 学 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乔建国、徐茂华、田利颖、白瑞霞、田菲菲、耿艳丽 DB13/T 1326 2010 VI 引 言 园林植物保护是城市园林绿化养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规范河北省园林植物保护工作,维护园林植物健康,提高园林植物 养护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园林植物的功能效益,保护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标准。 园林植物保护工作 遵循“ 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 ” 的方针,强化生态意识、环境意识,达到保护园林植物、 保护 生态环境的目的。 DB13/T 1326 2010 1
10、 园林植物保护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 标准 规定了 河北省园林植物保护措施、预测预警机制、园林植物病虫草害防治技术、 主要 防治对象及 防治技术要点、防治效果考核 指标 、安全管理。 本 标准 适用于河北省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和其他绿地等的植物保护工作。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 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植物保护 plant protection 对 植物 的 病虫草 害 等实施监测、预报、预防、治理、控制和检疫的行为。 2.2 植物病害 plant disease 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不良环境因素和生物 因素 的影响,使其在内部生理和外部形态上发生的一系列病理变化
11、。 2.3 非侵染性病害 uninfectious disease 由 不适宜的 气象、土壤 和 栽培管理 等 因素引起的无传染力的病害。 2.4 侵染性病害 infectious disease 由真菌、细菌、病毒、 植原体 、线虫 和 寄生性种子植物等生物 因素引起的具有传染力的病害。 2.5 新烟碱类杀虫剂 new nicotine insectic ides 以烟碱分子结构为模版合成的制剂。 2.6 园艺防治 horticulture control 选用抗性品种,运用一系列园艺栽培管理技术,创造有利于植物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 、 虫 、杂草生长发育或传播的条件等手段抑制或减轻 其 发
12、生的方法。 2.7 物理机械防治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control 依据病、虫、杂草的某些特征 和 习性,应用简单的工具、设备,利用光、电、热、辐射等物理因素或 人工、 机械作 用防治病 、 虫、杂草 等 的方法。 2.8 生物防治 biological control 利用生物及其代谢物质控制病、虫、杂草 等 种群或减轻其 为 害程度的方法。 DB13/T 1326 2010 2 2.9 化学防治 chemical control 利用化学农药防治病 、 虫、杂草 等 的方法。 2.10 化学防治指标 index of chemic al control 病 、
13、 虫 、杂草 的 发生程度已达到须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时的虫口密度或植物损害率的数量指标。 3 园林植物保护措施 3.1 植物检疫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检疫条例、 河北省植物检疫实施办法 的要求执行。 3.2 园艺防治 3.2.1 保持 绿地卫生,减少侵染源。及时收集病残体,并 进行 深埋、焚烧 、 化学药剂处理等。 3.2.2 改善环境条件,创造有利于植物生长,不利于病、虫、草害发生的条件。 3.2.3 根据植物生长特性,剪除病虫枝、徒长枝。 3.2.4 合理浇水施肥,增强园林植物抗性。浇水方式应采用沟浇、滴灌式或沿盆的边缘浇水。浇水量由 土壤墒情 程度决定。夏秋生长季节适量控制氮肥,增施磷
14、、钾肥,不得 施 用未腐熟的有机肥和植物残体。 3.2.5 合理配置植物,减少病虫 害 相互侵染。严禁近距离栽植互为 病原物和害虫 转主寄主的植物。 3.2.6 培育和选用健康无病虫及抗性 强 的植物品种或繁殖材料。 3.3 物理机械防治 3.3.1 清除越 冬场所的越冬虫体,如虫茧、虫囊、卵囊、卵块等,减少越冬虫口基数。 3.3.2 对具爬行上下树习性的害虫,采用截杀法进行防治。 3.3.3 对具群集为害习性的害虫,应在尚未分散为害前将其清除。 3.3.4 人工捕杀行动迟缓、 具 假死性的 成虫或幼虫 。 3.3.5 对具明显趋性的害虫,利用其趋化性、趋光性、趋食性等,采取诱杀措施进行防治。
15、 3.3.6 应用热处理消灭植物材料及土壤所携带的病虫源。 3.3.7 对 具 潜入特定场所产卵、化蛹、隐藏习性的害虫,人为营造适宜的条件诱杀。 3.4 生物防治 3.4.1 优先 使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推荐农药名单中的 生物制剂 。 3.4.2 利用自然界中的有益动物,如鸟类、蛙类、昆虫、 线虫等防治害虫。 3.4.3 利用和开发有益微生物,如苏云金杆菌、白僵菌、核型多角体病毒等防治害虫。 3.4.4 利用有益菌类,如木霉菌等防治病害。 3.4.5 利用微生物代谢产物,如农用链霉素、浏阳霉素、阿维菌素等防治病虫害。 3.4.6 利用植物 源农药 ,如烟碱 、 苦参碱、印楝素等防治病虫害。 3.
16、5 化学防治 3.5.1 化学防治原则及指标见附录 A。 3.5.2 优先 使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推荐农药名单中的 合成制剂和无机杀菌剂 。 DB13/T 1326 2010 3 3.5.3 春季喷 施 石硫合 剂, 或于病害发生前喷施保护性药剂等,预防 病虫害 的发生。 3.5.4 病害发生期施用具有治疗、铲除和内吸作用的杀菌剂。 3.5.5 利用触杀剂和内吸剂防治刺吸式害虫;利 用胃毒剂和熏蒸剂防治咀嚼式口器害虫。 3.5.6 根据绿地植物和杂草种类, 采用 灭生性 或 选择性除草剂防除杂草。 4 预测预警机制 4.1 监测点 4.1.1 县(市、区)级以上园林主管部门应设立园林植物病、虫、
17、草害监测点。监测点应设置在植物种类较多、有代表性的地点。 4.1.2 各监测点应配备专职监测员,负责监测辖区内病、虫、草害发生动态。 4.1.3 各监测点应采用各种有效、可行的监测手段 , 全年监测病、虫、草害发生动态。 4.1.3.1 定期踏查与定点详查,观察植物生长状况 , 调查病、虫、草害发生期和发生量。 4.1.3.2 采用物候监测法监测病、虫、草害 的 发生期。 4.1.3.3 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设置诱虫灯 , 监 测夜行害虫成虫的发生期和发生量,开灯时间 为 3 10月。 4.1.3.4 利用害虫的其他趋性,设置诱捕器、诱木或色板 , 监测害虫发生动态。 4.1.4 监测员应做好每
18、天每次调查监测记录,包括观察日期、地点、气候情况、病虫草害名称、发生数量、发生率、寄主植物名称及受害部位、天敌种类及数量、记录人等,定期向主管部门报告。 4.2 监测预 警 及响应 4.2.1 根据各监测 点的监测报告,园林主管部门做出预警等级信息及危害程度分析报告, 制定 并 向园林管护单位下达主要病、虫、草害的防治 方 案。园林管护单位接到防治 方 案后,应按要求在规定的防控时限内完成防控任务。 4.2.2 发现疑似危险性 病、虫、杂草后,各监测点 应及时 向园林主管部门汇报,园林主管部门应 及时组织相关专家对其进行鉴定。对确定的危险性病、虫、杂草,应扩大监测范围, 并由 园林管护单位及时
19、清除。 5 园林植物病 、 虫 、 草 害防治技术 5.1 喷药 5.1.1 大面积喷药前, 宜 进行室内或小面积试验,确认防治效果优异和没有药害后方可使用。 5.1.2 对低矮植物喷药时,药液 应呈 雾状,雾滴直径不大于 80 m, 根据病虫害发生的部位,内外四周均匀喷药 ; 对高大树木喷药时,应下车绕树喷 施 ,加大器械压力,使药液 呈 雾状 ;地面喷药时,应倒行 喷 施,使药液均匀覆盖,避免破坏药层。 5.2 埋 施内吸性杀虫剂 5.2.1 将药剂 埋 施在树冠垂直投影下方。施药面积应占有效吸收根分布总面积的 1/3 以上。 5.2.2 埋 药后 应及时 浇水湿润土壤。 5.3 浇灌内吸
20、性杀虫剂 5.3.1 将药液均匀浇灌在植物周围吸收根最多处。 DB13/T 1326 2010 4 5.3.2 开穴浇灌 时 ,应在药液渗完后封土掩埋。 5.4 虫 孔注药 5.4.1 注射部位为有新鲜虫粪 或 木屑的排粪孔口。 5.4.2 先 将孔口内的排泄物掏空, 然后向 孔口内注满 药液 。 5.4.3 蛀孔多、蛀道连通时, 应堵 塞 注 药 孔上下的排粪孔。 5.4.4 注射后 应 用湿泥封口。 5.5 钻孔注 药 5.5.1 钻孔部位 距地面 20 cm 以上, 钻 孔应 呈 螺旋式上升排列 , 孔间距不少于 20 cm。 5.5.2 钻头直径 0.5 cm 0.8 cm,长 5 c
21、m 10 cm。钻头与树干 呈 45角, 最深处不能达到树木髓心。 5.5.3 树干直径 5 cm 以下,可钻 1 2 个孔;树干直径 5 cm 10 cm,可钻 2 3 个孔;树干直径 10 cm 以上,可钻 3 5 个孔;最多可钻 7 个孔。 5.5.4 每钻孔注射药液 7 mL 10 mL。 5.5.5 下一次注射时,宜在原孔处进行。 5.6 土壤处理 5.6.1 将配好的 药剂 与 细土 或 麦糠等混合均匀 后施用。 5.6.2 采用撒施、 沟施 或 穴施,施后覆土 或浇水 。 5.7 种子处理 5.7.1 播种前应进行药剂拌种或药液 浸种 处理。 5.7.2 拌种 时 ,药剂的有效成
22、分占种子重量的 0.1 0.5, 种 、 药 应 混合均匀 ,可直接播种或 催芽后播种 ; 浸种 时 ,药液量 为 种子重量的 2 3 倍,浸种时间 12 24 h。 5.8 人工刮刷 5.8.1 刮除 工具 应 锋利 。 5.8.2 刮除病斑 及周围 0.2 cm 0.3 cm 的 健康组织 , 刮 口 为纵菱形。 5.8.3 将 虫 卵、虫茧等 刷除 干净 。 5.9 诱杀 5.9.1 根据诱杀对象的习性, 选择 灯光诱杀、性诱剂诱杀、诱饵诱杀等 适宜方法 。 5.9.2 诱杀到的害虫 应 及时 烧毁或深埋 。 6 主要防治对象及防治技术要点 6.1 病、虫、杂草种类 主要园林植物病、虫、
23、杂草 名称及为害植物参见附录 B。 6.2 识别特征及 防治技术要点 6.2.1 非侵染性病害 DB13/T 1326 2010 5 6.2.1.1 气象因素引起的病害 6.2.1.1.1 日灼病 温室花卉、树干光滑的植物易患此病。 因 光照 造成植物 组织 出现坏死斑 ,甚至干枯死亡。 防治技术要点: 园艺防治: 对于不耐强光照射的植物,及时搭设遮荫网 。 物理机械防治:秋末冬初,将树干涂白。 6.2.1.1.2 冻害 温室花卉、月季、雪松、大叶女贞 及边缘树种 等易患此病。 低温造成植物叶片黄化、萎蔫、凋枯,根茎腐烂 ,甚至全株枯死 。 防治技术要点: 园艺防治: 及时 将 温室花卉移入冷
24、窖或温室;根部培土 。 物理机械防治: 树干涂白 ;树干缠草绳;搭设风障 。 6.2.1.2 土壤 因素引起的病害 6.2.1.2.1 水分失调 新植花灌木、地被植物等易患此病。 土壤水分过多或过少时,造成植物萎蔫 、 死亡。 防治技术要点: 园艺防治: 根据土壤墒情进行灌溉, 见干见湿 ;出现水涝时,及时排水。 化学防治:喷施蒸腾抑制剂,减少水分损失。 6.2.1.2.2 小叶病 苹果、月季、杜鹃等易患此病。 由缺 Zn2+引起,植物叶片狭小、黄化、直立 或 丛生。 防治技术要点: 园艺防治: 改良土壤 ,增施有机肥。 化学防治: 结合春秋季施基肥,混施 ZnSO4;叶面喷施 0.3 0.5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13 1326-2010 园林植物保护技术规程 1326 2010 园林 植物保护 技术规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