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 T 928-2008 咸淡水混合灌溉工程技术规范.pdf
《DB13 T 928-2008 咸淡水混合灌溉工程技术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13 T 928-2008 咸淡水混合灌溉工程技术规范.pdf(1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27.140P 59DB13河 北 省 地 方 标准DB13/T 928-2008咸淡水混合灌溉工程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irrigation engineering mixedwith saline water and fresh water2008-03-26发布2008-04-10实施河J匕省质a技术监督局河 北 省 水 利 厂于发布DB13/T 928-2008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一14工程规划25工程设计56工程施工与验收87工程管理与监测,88经济评价9附录A(规范性附录)有关参数的计算方法12DB13
2、/T 928-2008月Ii舀开发利用地下咸水灌溉是缓解河北省中东部平原有咸水区水资源供需紧张矛盾的有效途径,咸淡水混合灌溉工程是科学利用地下咸水抗旱灌溉的基础设施。为确保咸淡水混合灌溉工程质量,规范施工质量的验收方法、程序和技术要求,制定木标准。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河北省水利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河北省水利科学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振辞、刘广才、郭永辰、刘为忠、李京善、聂建中、张斌、张艳红、李娜、魏飒。DB13/T 928-2008咸淡水混合灌溉工程技术规范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咸淡水混合灌溉的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水土环境监测。本标
3、准适用于有深层淡水灌溉条件的咸水区。缺水地区,矿化度小于2 g/1水可以直接用于农作物全生长期灌溉;无深井淡水灌溉条件的咸水区,矿化度2-5 g/I咸水,可用于农作物生长关键期汛前抗旱灌溉,但灌水次数不宜超过1-2次。混合水灌溉的水质应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的规定。在以下地区,咸淡水混合灌溉水质标准可适当放宽:a)具有一定的农田排水工程措施,能保证一定的排水和地下水径流条件的地区;b)有一定的淡水资源,能够满足冲洗土体中盐分的地区。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
4、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 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288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T 20203农田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 8162结构用无缝钢管GB/T 3091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GB/T 3422连续铸铁管SLIT 238水资源评价导则SL 256机井技术规程SL/T 154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井管标准SL 18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SL 223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 183地下水监测规范SL 364土壤墒情监测规范SL 72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3术语和
5、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合于本标准。地下水矿化度mineralization degree of groundwater单位体积的地下水中可溶性盐类的含量,通常以g/L或mg/L表示。3.2咸水灌溉saline water irrigation利用矿化度大于2 g/L的微咸水或咸水,在水资源十分短缺地区进行的灌溉。DB13/T 928-20083.3灌溉水质irrigation water quality灌溉水的化学、物理性状,水中含有物的成分及数量的表征。3.4酸碱度pH地下水的酸碱反应和酸碱程度的表征。3.5土壤含盐量salt content in soil土壤中可溶性盐占干土重的百分数。3.
6、6作物耐盐临界值salt threshold value of crops农作物正常生长所能承受的土壤盐分的最大含量,判断作物是否遭受盐害的临界值。3.7土壤次生盐碱化secondary salinization of soil拼作土壤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而转化为盐碱土的过程。3.8地下水埋深临界深度critical depth of groundwater不致引起土壤盐分积聚过程的地下水埋藏深度。4工程规划4.1一般规定4.1.1旱作物灌溉保证率宜按P=50%设计。4.1.2浅层咸水矿化度不宜超过5 g/L, pH值78,盐分组成应以硫酸盐为主,可溶性钠百分率(SSP)小于60%,钠吸附比(S
7、AR)小于1004.1.3深层水呈碱性,pH值8-8.5,矿化度1.0 g/L左右,可溶性钠百分率(SSP)大于80%,钠吸附比(SAR)大于10,残余碳酸钠(RSC)大于1.0 me/Lo4.1.4混合水矿化度一般不应大于2.0昨,可溶性钠百分率(SSP)小于60%,钠吸附比(SAR)小于1004.1.5咸淡水混合比例应按浅、深井出水量和水质矿化度设计。4.1.6实行咸淡水混合,在相同控制灌溉面积和相同灌溉保证率条件下,应减少单眼深井抽水量。4.1.7土壤质地应以壤质土为主。4.1.8灌溉前后计划湿润层土壤全盐量(%)分别不得大于0.1%和0.15%4.1.9咸淡水混合灌溉适宜作物为小麦、玉
8、米和棉花等大田农作物。4.1.10采取适宜排水措施,应控制地下水位埋深在临界深度以下。4.2基本资料4.2.1项目区基本情况。行政辖区、地理位置、总面积、耕地面积和区内人口等。4.2.2自然条件。除地形、地貌、气候、水文等资料外,还应包括以下资料。a)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包括地层岩性、构造分布及特征,含水层(组)的分布,地下水类型、埋藏和开采条件、富水性,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地下水动态、化学类型、矿化度及有关参数等;b)土壤质地、土壤肥力条件、土壤盐分状况以及土壤盐碱化的历史演变过程;c)地下水位(或埋深)、不同矿化度地下水分布及开发利用的情况。4.2.3灌溉工程现状。深、浅机井眼数及
9、分布、机井静水位、动水位、出水量及其水质,可供地表水资源量、来水时间等。DB13/T 928-20084.2.4农作物种植。各种农作物现状种植面积、产量、产值以及种植发展规划;现状各种农作物灌溉面积、灌溉农业产量、灌水方式、灌溉制度等。4.2.5社会经济条件。包括经济状况、市场状况、基础设施、人民生活水平等社会经济情况。4.3地下水资源评价4.3.1根据规划区地下水资源评价成果所提供的不同典型年地下水可采量,结合配套设备能力,确定可供水资源量;已成井区可以根据多年采补资料,对地下水资源评价成果加以复核,分析确定可供水资源量。4.3.2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对象是小于2 g/L的浅层水、2-3 g/L
10、的浅层微咸水和35 g/L的浅层咸水以及深层地下水,且主要评价对象应是2-5 g/L的浅层咸水。4.3.3有关地下水资源评价参数确定及各项补给量的计算方法详见水资源评价导则(SL/T 238)a4.3.4应依据水资源评价成果、作物种植结构、灌溉制度、灌溉用水量等,进行项目区农业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4.4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4.4.1咸淡水混浇工程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是:以开发利用2-5梦L浅层地下微咸水、咸水为重点,通过大力发展咸淡水混浇抗旱灌溉工程,增辟农业灌溉水源,提高抗旱灌溉保证率,保证农业高产、稳产,增加农业生产效益,最大限度地减缓深层地下水的超采,改善农田生态环境,确保本区水土资源可持续
11、利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4.4.2咸淡水混浇工程规划编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a)坚持水资源采补平衡的原则。以水资源可开采量作为供水量,优先开发2-3 g/L微咸水,通过发展咸淡水混浇井组建设,科学利用3-5叭半咸水,增加浅层咸水利用量,逐步减少深层水开采量,稳定灌溉面积,提高农田灌溉保证率;b)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综合考虑各区域地下咸淡水资源赋存条件,合理确定浅井井型和咸淡水混浇井组形式,因地制宜,科学规划;c)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按照统一规划,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的要求,整合各方面资金,统一建设标准,成方连片,形成规模发展,统筹推进项目建设;d)坚持重点突出的原则。咸淡水混浇井组建设重点放在
12、深层地下水埋藏深、开采强度大、浅层地下微咸水、咸水资源储量丰富的地区。4.5工程方式与规模4.5.1浅深井咸淡水混合可采用一眼深井与一眼或多眼浅井构成咸淡水混合井组。4.5.2深井与浅井宜相邻布设,多眼浅井(咸水井)应采用梅花分布。4.5.3浅井的井位、井深应根据实际需要、地下水物探结果以及深井位置等因素确定。4.5.4咸淡水混合系统(包括混合水池或混合水塔)应根据深井和浅井的相对位置设置,距深井距离一般2-5 mo4.5.5单眼机井出水量应由抽水试验确定,混合井组最大设计出水量为组内机井出水量之和。4.5.6咸淡水宜先行混合后再人主管道。4.5.7按照出水压力条件,浅深井咸淡水混合的方式包括
13、无压混合和有压混合两种形式。a)无压混合浅、深井出水分别进人混合水池,在无压状态下,通过明渠或地下管道输水至田间。见图to深井浅)-图1咸淡水无压混合灌溉工程示意图DB13/T 928-2008h)有压混合浅、深井出水分别在有压状态下进人混合水塔(亦称“限压通气管”)或直接通过地下管道(亦称“管道一体化混合”)输水至田间。分别见图2和图30井井深浅图2咸淡水有压混合一一水塔灌溉工程示意图深井浅井图3咸淡水有压混合一一管道一体化灌溉工程示意图4.5.8咸淡水混合井组控制系统(包括井房、电力设施等)应由深井位置确定。深井井组控制灌溉面积可按下式计算QtTi (1一x)月二二(1)式中:A井组控制灌
14、溉面积,hm;Q组出水量,Q= Qi+ Q2, m3/h;QI、Q一分别为深井淡水和浅井咸水出水量,m3/h ;L灌溉期机井侮天开机时间,h;T轮灌期天数,d;,灌溉水利用系数;k干扰抽水的水量消减系数,由抽水试验确定;m综合平均灌水定额,m3/ hm-,4.5.9咸淡水混合井组所配浅井眼数,应根据深、浅井出水量和水质情况而定。咸淡水混合水质计算模型为MmM,Qf+MSQSQf+Qs(2)式中:M一混合水矿化度,g/L;M1. M一分别为深井淡水和丫划卜咸水矿化度,g/L;Q. Q一分别为深井淡水和浅井咸水出水量,m3o4.6规划成果4.6.1咸淡水混合水灌溉工程规划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a)
15、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b)项目区范围及基本情况;C)水土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DB13/T 928-2008d)工程建设的目标和任务;e)规划方案的确定及可行性分析;f)规划方案的实施计划;g)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h)经济评价与环境评价分析;1)工程运行管理。4.6.2附图中应提交下列主要图件:a) 1 /5 000或1/10 000项目区地下水水质分布图;b) 1 /5 000或1/10 000项目区工程规划布置图;c) 1/1000或1 /2 000典型混合系统和管道系统布置图5工程设计5.1水源工程5.1.1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和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建井方案进行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13 928-2008 咸淡水混合灌溉工程技术规范 928 2008 咸淡 混合 灌溉 工程 技术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