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 T 804-2006 鸡住白细胞原虫病防治技术规程.pdf
《DB13 T 804-2006 鸡住白细胞原虫病防治技术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13 T 804-2006 鸡住白细胞原虫病防治技术规程.pdf(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B 41 河北省地方标准DB13/T 8042006鸡住白细胞原虫病防治技术规程 2006-11-11 发布 2006-11-20 实施DB13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DB13/T 8042006 I前 言 本标准由河北省畜牧兽医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蕴玉、李佩国、杨宗泽、张艳英、张香斋、张文香、陈娟、郝志田、李爱华。 DB13/T 8042006 1鸡住白细胞原虫病防治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鸡住白细胞原虫病的诊断、预防和临床治疗措施。 本标准适用于养鸡场(户)、动物疫病诊疗单位对鸡住白细胞原虫病的防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
2、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未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NY 5027 无公害食品 畜禽饮用水水质 NY 5036 无公害食品 肉鸡饲养兽医防疫准则 NY /T 5038 无公害食品 家禽养殖生产管理准则 NY 5041 无公害食品 蛋鸡饲养兽医防疫准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鸡住白细胞原虫病 又称鸡出血性病、鸡白冠病,是由住白细胞原虫寄生于鸡的白细胞(主要是单核细胞)和红细
3、胞内,并在宿主体内进行复杂的裂殖增殖和配子增殖而引起的一种血液原虫病。 3.2 裂殖增殖 又称复分裂,虫体一次分裂产生多数新个体的分裂方式。 3.3 配子生殖 雌雄配子融合产生新个体的繁殖方式。 3.4 孢子生殖 孢子虫纲的多种孢子虫,其受精后形成的合子,分泌形成卵囊,虫体在其中进行分裂繁殖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其分裂形成的新个体称子孢子。 4 诊断 4.1 病原 4.1.1 危害鸡的住白细胞原虫主要有卡氏住白细胞原虫( Leucocytozoon Caulleryi)和沙氏住白细胞(Leucocytozoon Sabraesi ) 原虫两种,其中以卡氏住白细胞原虫分布最广、危害最大。 4.1
4、.2 卡氏住白细胞原虫的成熟配子体近于圆形,大小为 15.5 m15.0 m 。大配子直径为 12 m14 m,有一个直径为 3 m4 m 的核;小配子直径为 10 m12 m,核的直径也为 10 m12 m,即整个细胞几乎全为核占有,宿主细胞为圆形,直径约 13 m20 m,细胞核被挤压成一深色狭带,围绕虫体 1/3,有时可见被寄生的宿主细胞核与胞浆均已消失的虫体。 4.1.3 沙氏住白细胞原虫的成熟配子体为长形,大小为 24 m4 m。大配子直径为 22 m6.5 m,小配子直径为 20 m6 m。宿主细胞变形为纺锤形,大小约为 67 m6 m,细胞核被虫体挤压至一侧。 4.1.4 鸡 住
5、白细胞原虫的发育分为三个阶段,即裂殖增殖、配子生殖和孢子生殖。裂殖增殖和配子体形成在鸡体内进行,而雌、雄配子体结合和孢子生殖在库蠓(卡氏住白细胞原虫)或蚋(沙氏住白细胞原虫)体内完成。 4.2 流行特点 DB13/T 8042006 24.2.1 发病日龄 各龄期阶段的鸡均易感染,但以雏鸡和育成鸡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成年鸡发病后死亡率较低。 4.2.2 发病季节 发病呈明显的季节性,在河北省常于 79 月份发生流行。 4.2.3 传播途径 本病主要通过库蠓或蚋叮咬易感鸡群所致。尤其是距池塘、洼地、垃圾场较近及库蠓和蚋孳生的地方,鸡群发病较严重。 4.3 临床症状 a) 精神沉郁,闭目呆立,羽毛松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13 804-2006 鸡住白细胞原虫病防治技术规程 804 2006 白细胞 原虫 防治 技术规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