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 T 795-2006 仔猪黄白痢病的防治技术规程.pdf
《DB13 T 795-2006 仔猪黄白痢病的防治技术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13 T 795-2006 仔猪黄白痢病的防治技术规程.pdf(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B 41 河北省地方标准DB13/T 7952006仔猪黄白痢病的防治技术规程 2006-11-11 发布 2006-11-20 实施DB13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DB13/T 7952006 I前 言 本标准由河北省畜牧兽医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北裕丰实业公司、河北省动物检疫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健诚、侯玉漂、孔令聪、马志华、崔红英、李海龙、锡建中、陈建华、陈东来、李海涛、范炜、丁红田、王玉然、王瑞红。DB13/T 7952006 1仔猪黄白痢病的防治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仔猪黄白痢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养猪场(户)、动物诊疗单位。 2 规范性引用
2、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6548 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 GB/T 17824.1 中、小型集约化养猪场建设 GB/T 17824.3 中、小型集约化养猪场设备 GB/T 17824.4 中、小型集约化养猪场环境参数及环境管理 NY 5027 无公害食品 畜禽饮用水水质 NY 5030 无公害食品 畜禽饲养兽药使用准则 NY 5031 无公
3、害食品 生猪饲养兽医防疫准则 NY 5032 无公害食品 畜禽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 NY/T 5033 无公害食品 生猪饲养管理准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仔猪黄痢 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引起的多见于 1 日龄到 7 日龄仔猪的一种急性、传染性肠炎。 3.2 仔猪白痢 由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所引起的多见于 7 日龄到 30 日龄仔猪的肠炎。 4 诊断 4.1 流行特点 4.1.1 仔猪黄痢 4.1.1.1 本病可常年发生。 4.1.1.2 易感性与日龄关系密切,3 日龄内发病率可达到 90,7 日龄以后的猪很少发病。 4.1.1.3 规模化饲养较分散饲养多发;
4、初产母猪的仔猪较经产母猪的仔猪易发。 4.1.1.4 多有既往病史,在猪场内一次流行后,一般经久不断。 4.1.2 仔猪白痢 4.1.2.1 本病可常年发生,但冬、春两季气温剧变,阴雨连绵或保暖不良、饲养管理失调及母猪乳汁缺乏时多发。 4.1.2.2 发病仔猪的日龄比较集中,7 d30 d 仔猪发病最多,并且病情较重。 4.1.2.3 发病仔猪胎次区别不明显,但是新场或新引进种猪的猪场多发。 4.1.2.4 同窝仔猪中存在已发病猪临床痊愈后,其他猪可再发病,时发时愈,此愈彼发。 4.1.2.5 发病率高,但病死率比较低;可自行康复,对仔猪的生长发育影响较大。 4.2 临床症状 4.2.1 仔猪
5、黄痢 a) 突然下痢,随后严重,次数频繁; DB13/T 7952006 2b) 排出黄色至灰黄色水样粪便,内混有小气泡并带有腥臭味; c) 肛门松弛,不断流出稀粪,粘污后躯及尾部; d) 口渴,精神沉郁,停止吮乳; e) 脱水,双眼塌陷; f) 阴户、肛门周围、腹股沟等处皮肤发绀,可休克死亡。 4.2.2 仔猪白痢 a) 突然下痢,白色、灰白以至黄色糊状或浆状有特殊腥臭味的粪便; b) 拱背、行动缓慢,皮毛粗糙无光; c) 畏寒、呼吸次数增加; d) 脱水。 4.3 病理变化 4.3.1 仔猪黄痢 a) 皮肤干燥,皱缩,可视黏膜苍白、干燥;猪体严重脱水; b) 肠道黏膜的急性卡他性炎症明显,
6、表现为肠黏膜肿胀、充血、出血;其中以十二指肠最严重,空肠和回肠次之,结肠较轻; c) 肠管充气; d) 肠系膜淋巴结充血、肿大、多汁; e) 实质器官点状出血; f) 胃膨胀,充满酸臭的白、黄以至混有暗红血液的凝固乳块; g) 胃底腺区黏膜红色以至暗红或褐红色,可见出血斑点,出血区可形成溃疡灶。 4.3.2 仔猪白痢 a) 体表苍白、消瘦、脱水; b) 肠黏膜有卡他性炎症变化; c) 结肠内容物为浆糊状或油膏状,色乳白或灰白,粘腻,部分粘附于黏膜上,不易完全擦掉。 4.4 病原学诊断 4.4.1 病料的采集 4.4.1.1 病料采集应选择症状典型的病猪或死亡时间短的猪。 4.4.1.2 用无菌
7、棉试子采集直肠内容物,或无菌采集小肠前段内容物、肠系膜淋巴结。 4.4.2 病原学检验程序 病原学检验程序按照图 1 所示进行。 待检病料鉴别培养:麦康凯、伊红美蓝平板 可疑菌落 纯培养 动物接种试 验发病动物 直接涂片 革兰氏染色 镜检 报告 生化鉴别: MR、 VP、靛基质、西蒙氏柠檬酸盐 血清学试验 报告 菌落特征 图 1 仔猪黄白痢病原学检验程序 4.4.3 致病菌的分离培养 4.4.3.1 病料处理 DB13/T 7952006 3将病料混悬于装有 1 ml 灭菌生理盐水的试管中,若为水样粪便可不加生理盐水,待用。 4.4.3.2 直接接种法 取待检液体在麦康凯或伊红美蓝琼脂平板培养
8、基上,做分离画线后 37oC培养 18 h24 h选取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的红色菌落,伊红美蓝琼脂培养基上的黑色带金属光泽的菌落,接种于营养琼脂斜面或三糖铁琼脂斜面高层 37oC培养 18 h24 h,营养琼脂培养基上形成灰白色半透明或不透明的菌苔;三糖铁琼脂培养基为斜面与高层均呈黄色并有气体产生,某些大肠杆菌菌株不产气,不发酵或迟发酵乳糖,在三糖铁琼脂培养基上表现为斜面黄色高层红色。 4.4.3.3 增菌培养法 将经过治疗的个体、含菌量低的样本,可于普通营养肉汤中增菌后接种麦康凯或伊红美蓝琼脂培养基,画线后 37oC分离培养,其余同 4.4.3.2。 4.4.4 病原体形态 4.4.4.1 菌
9、落形态 大肠杆菌在营养琼脂平板上形成的菌落边缘整齐、表面光滑、湿润、低而微隆、中等大小、无色半透明、露珠杨菌落;在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菌落呈粉红色;在伊红美蓝琼脂平板上菌落呈紫红色、隆起、表面湿润、带有蓝绿色的金属光泽。 4.4.4.2 细菌形态 经革兰氏染色,大肠杆菌为革兰氏阴性、无芽孢的短小杆菌,多单在或成双而不形成长链,多数有鞭毛,能运动。 4.4.5 生化鉴别 生化鉴别见表 1。如果出现表 1 以外的生化反应类型,表明培养物可能不纯,应重新划线分离,必要时做重复试验。 表 1 大肠杆菌鉴别结果 靛基质 MR VP 西蒙氏柠檬酸盐 鉴定结果(型别) - - 典型大肠埃希氏杆菌 - - -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13 795-2006 仔猪黄白痢病的防治技术规程 795 2006 仔猪 白痢 防治 技术规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