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 T 384.7-2009 图像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第7部分 工程要求与验收.pdf
《DB11 T 384.7-2009 图像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第7部分 工程要求与验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11 T 384.7-2009 图像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第7部分 工程要求与验收.pdf(2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ICS 35.240.01 M 63 备案号 : 24606-2009 DB11/T 384.72009 代替 DB11/Z 384.7 2006图像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第 7部分:工程要求与验收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mag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Part 7:Project requirement and checking and acceptance 2009-02-06发布 2009-05-01实施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 布DB 北京市地方标准DB11/T 384.7 2009 I 目 次 前言 II 引
2、言 .I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缩略语 .1 4 设备要求 .2 5 软件要求 .2 6 工程施工要求 .3 7 监控机房要求 .5 8 系统供电要求 .6 9 系统防雷、接地要求 .6 10 系统调试和验收要求 .7 DB11/T 384.7 2009 II 前 言 DB11/T 384图像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第 1部分:总体平台结构 第 2部分:视频格式与编码 第 3部分:通信控制协议 第 4部分:传输网络 第 5部分:图像质量要求与评价方法 第 6部分:图像存储与回放 第 7部分:工程要求与验收 第 8部分:危险场所的 工程要求
3、与验收 ; 第 9部分:图像资源及 系统设备编码与管理; 第 10部分:监控点布点位置及数 量 的 要求 ; 第 11部分:控制权限 分类与管理 ; 第 12部分:图像采集区域标志的 设 计 与设 置; 第 13部分:图像信息存储系统 ; 第 14部分: 手持移动终端联接技术要求 ; 第 15部分:软件质量评价方法 ; 第 16部分:视频图像 字符叠加 要求; 第 17部分: 运行维护 要求; 第 18部分:系统平台技术要求 。 本部分为 DB11/T 384的第 7部分 。 其他图像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要求 将 结 合实际需要 适时 制定,作为 本规范的 分部。 本部分由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
4、 北京市 信息化 工作办公室、北京市公安局提出。 本部分由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 信息研究所归口。 本部分主要 起草单位 : 北京市 质量技术监 督局、 北京市 信息化工 作办公室 、 北京市公安局、 北京清 华力合电子 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 信息 研究所。 本部分主要 起草人 : 葛元仁 、 欧阳云 、 宋国建 、 吕元元 、 杜振洲 、 姚世全 、 王海 虹 、 李晓林 、 刘雪 涛、洪旗、 李文峰。 DB11/T 384.7 2009 III 引 言 根据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图像信息管理系统建 设工作的意见(京政发200617号) 文件精神,以本市应急指挥部门目前使用的图像信息
5、管理系统为基础,并考虑数字图像信息系统 建设的实际需求。由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北京市公安局、北京市信息办牵头组织开展了图像 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的编写工作。编写组由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北京市公安局、北京市信 息办等政府 管理部门 、技术研究 机构与图像信息系统 相关企业组成 。 图像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由系列标准组成。为积极推动本市图像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加强 标准化技术服务,本着总体规划,急用先编的原则,完成了总体平台结构、视频格式与编码、通 信控制协议、传输网络、图像质量要求与评价方法、图像存储与回放要求、工程要求与验收 共 7 大部分系列标准的编制。总体上,该套系列标准为本市和区县级模
6、拟、数字图像信息管理平台的 建设和系统验收提供 了基本的 技术依据 。 DB11/T 384.7 2009 1 图像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第 7部分:工程要求与验收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 了运用到 图像信息管理系统工程的设备、软件、工程施工、监控机房、系统供电、系统 防雷与接地、系统调试和验收 的技术要求 。 本 部分适用 于图像信息管理系统 的 新 建、 改 建 、扩 建工程的设计 和验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 的条款通 过本部分 的引用而成 为 本 部分 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 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 的内容) 或 修订版均 不 适 用于 本部分, 然而,
7、 鼓励根据 本部分达 成协议 的各方研究 是 否可使用 这些文件 的最新版 本。凡是不注日期 的引用文件,其 最新版本适 用 于 本部分。 GB 8702 电磁辐射 防 护 规定电磁辐射 防 护规定 GB/T 17626.2 电磁兼容 试验和 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 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3 电磁兼容 试验和 测量技术 射频电 磁场 辐射抗扰度 试验 GB/T 17626.4 电磁兼容 试验和 测量技术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5 电磁兼容 试验和 测量技术 浪涌( 冲击 )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11 电磁兼容试验和 测 量技术 电压暂降 、短时中
8、断 和电压变 化抗扰度 试验 GB 50198 民用闭路 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 50200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 50339 智能建 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 50343 建筑物 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GB 50348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GA/T 74 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 号 GA/T 367 视频安 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 DB11/140 建筑及 住宅小区 智能化工程 检测 验收规范 3 术语和定义、缩略语 3.1 术语和定义 3.1.1 接地基准点( ERP)earthing reference point 连接用的总接地端, 包括总接地 带 、总接地母线 、
9、总 等电位接地 基准点。 3.1.2 电磁辐射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能 量以电磁波 的 形 式通 过 空间 传播的现象 。 DB11/T 384.7 2009 2 3.1.3 比吸收率(SAR)specific absorption rate 生物体每单位 质量所 吸收的电 磁辐射功率 , 即吸 收剂 量率。 3.2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 适用于本 部分: AVS 数字 音视频编码 标 准( Audio and Video Coding Standard) LPZ 防雷 区(Lightning-Proof Zone) ERP 接地 基准点( Earthing Re
10、ference Point) MTBF 平均无故障时 间(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 SAR 比吸 收率(Specific Absorption Rate ) 4 设备要求 4.1 产品应是列入中 华人民共和 国实施强制性 产品认证 的产品目录或实 施生产许可证 和 上 网 许可 证 管理的产品 , 未 列 入强 制性认证产品目 录或未实 施 生产许可证 和上网许可证管理 的产品应 按规定程 序 通过产品检测 ;采用 新材料、 新型制品 应有合格 的试验 报告及有 关部门的 技术鉴定文件; 4.2 产品应有厂家 提 供 的安全性、 可靠性、电 磁兼容 性检测报告; 4
11、.3 采用进口设备 , 必须 有原产厂家 、 产 地证明、商 检证明 , 中 文 说明 书 和 操作手册; 4.4 系统所使用设备的平 均无故障 时间(MTBF )应 5000小时; 4.5 系统内所有 设备在下 表所列规范规定的 电磁干扰 情况 下应能正常 工作 表7-1 电磁干扰指标 规范名称 指标 GB/T 17626.2-1998 严酷 等级3 的静 电干 扰 GB/T 17626.3-1998 严酷 等级 3的 射频电 磁场 干扰 GB/T 17626.4-1998 严酷 等级 3的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 干扰 GB/T 17626.5-1998 严酷等级:交流电源线不超过 3级;直流、
12、信号、控制及其他输入线不超过2 级 的浪涌 (冲击 )干 扰 GB/T 17626.11-1998 严酷 等级 :40 U T10个 周期 的电 压暂降 ;10个 周 期的 短暂 中断 干扰 4.6 电磁辐射防 护 4.6.1 系统中无线 发射设备 的操作人 员在每天 8小时工 作期 间内,任意 连续 6分钟按全身 平均的比吸 收 率 ( SAR)应 小 于 0.1W/kg; 4.6.2 系统中无线 发射设备 的一般工 作人员在 1天 24小时 内, 任意连续 6分钟按 全身平均 的比吸收 率 (SAR)应小 于 0.02W/kg; 4.6.3 系统中电磁辐射功率 应满足 GB 8702198
13、8 中 2.2的要求。 5 软件要求 DB11/T 384.7 2009 3 5.1 应用软件应先进、 成熟,能在 人机交互的操 作系统环境 下 运行;应使用 简体中文图 形界面;应使 操 作 尽 可能 简化; 在操作 过程中不应 出 现 死机 现象。 如果 系统一旦 发生故障, 各 子系统应 仍能单独 运行; 如果某子系统 出 现故障 , 不应 影响其他子 系统的 正常 工作。 5.2 应用软件应 至少具有 以下功能 5.2.1 对系统操作 员的管理 5.2.2 设定操作员 的姓名和 操作密码 ,划分操 作级别和控制 权限等。 5.2.3 系统状态显示 5.2.4 以声光和/或 文字图形 显
14、示系统 自检 (摄像头 、 硬盘 录 像机等) 、电 源 状况(断 电、 欠 压等) 、 报 警和故障信息 (时 间 、部 位 等 )及 图像状况 等 。 5.2.5 系统控制 5.2.6 视频图像的 切换、处 理、存储、 检 索 和回放,云 台、 镜头等的预 置和遥控 。 5.2.7 事件记录和 查询 5.2.8 操作员的管理、系统 状态的显示 等应有 记录,需 要时 能简单快速 地检索和/ 或回放。 5.2.9 DB11/T 384.1要求实 现的功能 。 6 工程施工要求 6.1 摄像头 6.1.1 满足监视范围 , 能 够互 相 配合 消除盲 点; 环境照 度 应能够满足摄像 头采集图
15、像 ;室 内 距 地 2.5m, 室外距地3.5m 安装 ,也可根据应用需 求确定合 理安 装高度; 6.1.2 摄像头及其配套 设备要牢固 的固定在底座 或 支 、吊架 上,运转灵活,有 防 破坏措 施,与环境 协 调; 6.1.3 有强电磁干 扰时,与地 绝缘隔离 ; 6.1.4 信号线和电源线 应分别引入 ,外露部分用软管保 护, 缆线应留有足够 长的余量, 并不影响云 台 转动。 6.2 云台、解码器 6.2.1 云台转动的 角度范围 满足要求 ,不晃动, 解 码 器安 装在 云 台 附近 ,如在吊顶 内 , 要有 检 修 孔; 6.2.2 云台的水平、 垂 直 转动 角 度 和限位控
16、制 正常,并 有明 确云台转动的起点方 向。 6.3 传输线路 6.3.1 视频信号传输 线 的 同轴 电 缆 防护 层 及 敷设方式应 符合 气候环境, 能 够防止有 害物质和电 磁 干 扰。 室 外 宜 为 聚乙烯铠装 护套同轴 电缆,室 内不超过 500m时,应为有 防火的聚氯乙稀护 套,外 导体内径 为 7mm(75-7) 的同轴电 缆。终端 机房设备 之 间 的连 接 线 , 距 离较短时 应为密编 铜网, 外 导体内径 3mm(75-3 ) 、 或 5mm(75-5 )的同轴 电 缆 。 6.3.2 视频信号传输的 光缆的保护 层,要适合 敷设方式和 环境 要求,室内敷 设的光缆采
17、 用聚氯乙稀 或 其他的塑料 阻燃护套,采 用 聚乙烯 护套, 要有 防火措 施。 无金属的光 缆采用聚乙烯护套 或纤维增 强的塑 料护套。结构 及 允 许最小转弯半径、最 大抗拉力 等机 械参数,要 满足施工要求,长 距离采用 单模光缆, 短距离采用 多模光缆 。室外光 缆直埋, 保护层采 用充油膏铝塑粘 结加铠装 聚乙烯外 护套。 6.3.3 同轴电缆室 外敷设 DB11/T 384.7 2009 4 6.3.3.1 电缆架设 1) 架设架空电缆 时,应先 将 电 缆吊 线用夹, 双固定在 电 缆杆上,再 用电缆挂钩把电缆卡挂 在 吊 线 上 。 挂钩的 间距宜为 0.5 0.6m 。根据
18、 气候 条件, 每一杆挡均 应留出余兜 。 2) 在新杆上布 放和收紧吊 线 时 ,要防 止 电 杆倾斜和 倒杆 ; 在已架有 电信、电力 线 的 杆路 上 加 挂吊 线 时 ,要防止吊 线 上 弹。 3) 架 设 墙壁电缆 应先在墙上 装好墙担, 把吊线放在 墙担 上收紧,用夹板 固定,再用电 缆挂钩将 电 缆卡挂在吊 线上。墙壁 电 缆沿墙角转弯, 应在墙角 处设 转角墙担 。 6.3.3.2 电缆埋设 1) 电 缆采用直 埋方式, 必须使用 具有铠装 的能直埋 的电缆 ,其埋深 不得小于 0.8m 。紧靠 电缆 处 要用细土覆盖 10cm, 上压一层 砖石保护。 在 寒冷 的地 区应埋在
19、冻土 层 以下 , 并做出 路由标志。 2) 电 缆 采 用 穿 管敷 设 时 ,应先 清扫管孔, 并在管孔内 预 设一根铁线,将 电缆牵引网 套绑扎在 电缆 头上,用铁 线将电缆拉 入 到 管 道内 。 敷 设较细的电 缆 可不用牵引网 套,直 接把铁线绑扎 在 敷 设 的 电 缆 上 , 并 做 出 路 由标志。 3) 当架空电缆 和墙壁电 缆引入地下 时 ,在距 地面不 小于 2.5m 的部分 应采用 钢管保护; 钢 管 应埋 入 地下 0.3 0.5m 。 4) 布放电缆时, 应按各盘 电缆的长 度根据设 计图纸 各段 的长度选配 。 电缆需 要接续时 应严格按 电 缆生产厂提出的步骤
20、 和要求进 行,不得随意 接 续。 6.4 同轴电缆与电力线 交叉或平行敷 设时,其间 距不得小 于 300mm;电力 线与信号线交 叉敷设时, 宜 成直角。 6.5 光缆敷设前, 应使用光 时域反射 计和光纤 衰耗测 试仪 检查光纤有 无断点,衰耗值应符合 要求。 6.6 应根据实际敷设长 度来选配光 缆。配盘时应使 接 头 避开 河沟、交通要道 及其它障碍 物处;架空 光 缆的接头与 杆的距离 不应大于 1m 。 6.7 光缆地下敷设如果 采用牵引机 ,光缆的牵引 头要做好 技术处里。牵引力 要加在光缆 的加强芯上 , 牵引力不超 过 150公 斤,牵引 速度 10m/min,一 次牵 引
21、长度不超 过 1km, 光纤接头 预留长度 不小于 8m, 无接头光缆 如果在直 道的管道 内敷设 ,由人工 逐个人 孔同步牵引 ; 事先 做好接头 的光缆 , 接头不 能在管 道中穿行。 光缆端头 ,要事先 用塑料胶 带包扎好 ,盘 圈放在托架 高处。 6.8 架 空光缆敷 设 时端 头应 采 用塑 料 胶带 包 扎, 接头 的 预 留长 度 不宜 小 于 8m, 并 将 余缆 盘 成圈 后 挂在 杆 的 高处 。 架空光 缆可不留余兜,但中 间不应 绷紧。 地下 光 缆 引 上电 杆 必须 用钢管穿 管保护; 引 上 杆后 , 架 空 的 始 端可 留余兜, 参见 GB 50200图 3.
22、4.10 。 6.9 光缆的接续应由受 过专门训练 的人员来操作 ,接续时 应采用光功率计或 其它仪器进 行监视,使接 续 损耗达到最小 ; 接 续后应安装光 缆 接 头护 套 。 6.10 在桥上敷设 光缆时,宜 采用牵引机和中间 人工辅助 牵引 。 光 缆 在 电缆 槽 内 布放 不 宜 过紧 ,在 桥 身伸 缩接口处应 做 3 5 个 “ S ” 弯; 每处宜余留 0.5m 。 当穿越铁 路桥面时, 应外加金属 管 保护。 光缆 经过垂直走道 时 ,应 绑扎 在支持 物上。 6.11 光缆敷设时 要满足光 缆的最小 弯曲半径 。其弯曲 半径 不得小于光 缆外径的 20倍。 6.12 接续
23、点和终端 要 做永久 性 标志。 6.13 全部光缆敷 设完毕后 要测量总 损耗,并 用光时域 反射 计观察光纤 通道全程 波导衰减特 性 曲 线。 DB11/T 384.7 2009 5 6.14 信号线路应 采用屏蔽 缆线或穿 金属管与 强磁场或 强电设备间距不 小于 800mm。 6.15 线缆敷设在 电缆沟的 支架上进入 建 筑物 之后,电 缆沟 与建筑物之 间要隔离 、密封。 7 监控机房要求 7.1 环境 7.1.1 面积应20 平方 米 ;有 防静电保 护;在距 地面 0.8m的照度:正常 时 300lx(915W/m) , 应急照明5lx, 疏散 照 明 1lx; 设置内外 线
24、电话 、 门禁、视频监控和 消防设施 ,有 防 鼠 害措施 。 必 要 时可设置入 侵报警、 火灾自动 报警系统 。 7.1.2 机房内尘埃粒 径 0.5m 的个 数应18000 粒/ dm 。 7.1.3 室内一氧化 碳含量率1010 6 - g/m;二氧 化碳含 量率100010 6 - g/m。 7.1.4 静电泄漏电 阻在 1.010 5 1.010 8 之间。 7.1.5 设备停机时, 机房中 心处噪声 应65dB(A)。 7.1.6 机房内的温 、湿度、 风速应能 自动调控 ,并符合 下表 要求: 表7-2 机房内的温 、湿度、 风速要求 项目 夏季 冬季 温度 2428 1822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11 384.7-2009 图像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第7部分 工程要求与验收 384.7 2009 图像 信息管理 系统 技术规范 部分 工程 要求 验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