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 T 858-2012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评价技术规范.pdf
《DB11 T 858-2012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评价技术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11 T 858-2012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评价技术规范.pdf(3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17.020 A50 备案号: DB11 北京市地方 标准 DB11/T 858 2012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评价技术规范 Technical Rules for Evaluating Energy Measurement of Organization which Uses Energy 2012 - 05 - 07发布 2012 - 09 - 01实施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DB11/T 8582012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评价内容 . 2 5 评价程序和方法 . 4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能源计
2、量数据的管理制度 6 附录 B: (规范性附录)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置图示例 . 9 附录 C(资料性附录) 选型要求 . 12 附录 D(规范性附录)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基本要求 . 13 附录 E(规范性附录) 能源消耗量(或功率)限定值 . 15 附录 F(规范性附录)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的准确度要求 . 16 附录 G(规范性附录)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评价表 . 19 附录 H(规范性附录) 北京市用能单位能源计量评价整改记录 . 23 附录 I(规范性附录) 能源计量评价报告 . 24 DB11/T 8582012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
3、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北京市能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市质量技术监 督局组织实施 。 本标准起草单位 : 北京市计量检测科学研究院 (北京市能源计量监 测中心 ) 、 北京市 发展与 改 革 委 员会、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 督局、 北京 节能 环保中心 。 本标准 主要起草 人:张宝珠 李金嗣 王晓霖 罗中兴 苗先云 权 威 张玉梅 候光胜 刘 勇 张希庆 DB11/T 8582012 1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评价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 了用能单位能源计量的评价内容 、评价要求、 评价程序和方法。 本标准 适用 于涉及发生 能源 贸易结算行为 的用能单位。 2 规范性引用
4、文件 下列文件 对于 本文件的 应用 是必不可少 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所注日期的 版本 适用 于 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 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 本( 包括所有的 修改单) 适用 于本文件。 GB 17167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 通则 GB/T 2589 综合 能耗计 算通 则 GB/T 3484 企业 能源 平衡通 则 3 术语和定义 GB 17167界 定的 以及下列 术语和定义 适用 于本文件。 为了 便于 使用 ,以下 重复 列 出了 GB 17167中 的 某些术语和定义。 3.1 次级用能单位 sub-organization of energy using
5、用能单位 下属 的能源 核算 单位。 3.2 基本用能单元和主要用能设备 basic unit and main equipment of energy using 次级用能单位内 部的基本用能单 元和 主要用能 设备。 注:基本用能单元是指车间内部装置、系统、工序、工段或联合站、作业队等。 3.3 能源计量率 measuring rate of energy 某一时间段 内, 经过 计量的 某种 能源量 与该种 能源消耗总 量的 比率。 3.4 能源计量器具 measuring instrument of energy 测 量 对象 为一次 能源 、二次 能源 、新 能源和 载能 工质的计量
6、器具。 3.5 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 equipping rate of energy measuring instrument DB11/T 8582012 2 能源计量器具 实际 的安装 数量与 理论需 要量的 比率。 注:能源计量器具理论需要量是指为测量用能单位全部能源量值所需配备的计量器具数量。 3.6 能源种类分类计量 classified measuring of energies 按照原煤、 原油、 天然气 、 电力、 焦炭、 煤气、 热力 、 成品油、 液化 石油气 、新 能源和 其它直接或 者 通 过加工 、转换 、回收而取得 有用能的 各种 资源 分别进 行的计量。 3.7
7、一次能源 primary energy resource 从自然 界取得 的没经过任何加工 、改 变或 转换 的能源 , 如原油 、原煤 、太阳 能、风 能、 天然气等。 3.8 二次能源 secondary energy resource 由 一次 能源 经过加工 和转换得到 的其 他种类 或形成 的能源。 如煤气、 焦炭、 汽油、 煤油、 柴油 、 重 油、电力 、蒸气 、沼气 、热水等 。 3.9 新能源 new energy resource 在 新 技术基 础上 ,系统地 开发利 用的 可再 生能源。 如太阳 能、 风能 、生 物质能 、 地热 能等 。 3.10 载能工质 ener
8、gy carrying medium 由 于 本身状态参 数的 变化 而能够吸 收或 放出能量的 介质, 即介 质是 能量的 载体 , 如水蒸气等 。 4 评价内容 4.1 管理要求 4.1.1 用能单位 应明 确能源计量管理部 门, 配备 相应 的人 员负责 以下 内容 : a) 能源计量器具管理 ; b) 能源计量数据管理 ; c) 能源报表 统计 ; d) 能源统 计分 析; e) 能源抄 (报)表和能源计量 检 定、 校准 、维 修等 。 4.1.2 对于已 经实 现对 参数(量值)在 线计量 、统 计、 调配 与 管理的用能单位 ,能源 抄 (报)表 岗位 应有明 确的 在线 计量数
9、据 核查的 职责 和方法。 4.1.3 用能单位的能源计量 人员 应当具 有能源计量 专业 知识 , 定期 接受 能源计量 专业 知识培训 ,具备 能源计量 状况 分析 、评价能 力 ,并能 够提出能源计量 工作 的改 进措 施。 4.1.4 用能单位 应建立相 应的能源计量管理制度 ,包括: 1) 人 员管理制度 ; 2) 培训教育 制度 ; 3) 能源计量数据管理制度 ,应 按照附录 A的要求制定; 4) 能源计量器具管理制度 ,包括: DB11/T 8582012 3 a) 采购 、入库 和流 转; b) 周 期检 定( 校准) ; c) 配备 、使 用、 维护 和报 废; d) 不合
10、格能源计量器具的管理 ; e) 按照附录 B的要求 绘制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置图 ; 5) 能源消 费统 计报表和能源利 用状况 分析 制度 ; 6) 检查 和评价制度。 4.1.5 用能单位 应制定能源 输送 、消耗 、转换 计量管理要求 及 分级 (层 )能源消耗量化管理 目标。 4.2 能源计量器具配备 4.2.1 基本要求 4.2.1.1 能源计量器具的选用和 安装 应 符合 计量 环境 的要求 ,用能单位 可参 照附录 C的 相关 内容 进行 能源计量器具的选型。 4.2.1.2 能源计量器具 应符 合用能单位所 用能源 品种分类 计量的要求。 4.2.1.3 能源计量器具 应符
11、合用能单位实 现能源 分级分 项考 核的要求。 4.2.1.4 能源计量器具的 安装 宜满足 检 定或 校准的要求。 4.2.2 配备范围 4.2.2.1 进出用能单位的 一次 能源和 二次 能源。 4.2.2.2 自产自 用的 一次 能源。 4.2.2.3 用能单位 可回收 利用的 余能资源和 新能源。 4.2.2.4 用能单位 生活 和辅助 部门 用能。 4.2.2.5 凡需要 进行 用能技术 分析 的主要用能 设备 ,由 多台小 功率 设备 组成 的基本用能单元 。 4.2.2.6 用能单位 生产 过程 中能源和 载 能工 质的 储存 、加工 、转换 、分 配和消耗。 4.2.3 配备要
12、求 4.2.3.1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应 符合 附录 D的要求 ,配备率按 (1)式计 算: 100 s p l N R N = (1) 式 中: p R 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 %); s N 能源计量器具 实际安装 数量; l N能源计量器具理 论需 要量。 4.2.3.2 次级用能单位用(耗)能量 大 于或 等于 附录 E表 E.1中 一种 或多 种能源消耗量限定值的 应按 附录 D配备率基本要求配备能源计量器具。 4.2.3.3 基本用能单 元和 主要用能 设备能源消耗量 大于 或等 于附录 E表 E.2中一种 或多 种 能源消耗量 限定值 应按附录 D配备率基本要求配备能源计量
13、器具。 4.2.3.4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的准确度 应符 合附录 F的要求。 4.3 能源计量率 4.3.1 用能单位 在用的 各种 能源 ,能源计量率 均应 达到 95%以 上。 DB11/T 8582012 4 4.3.2 能源计量率按 (2)式计 算: 100 s p l M Q M = (2) 式 中: p Q 能源计量率( %) ; s M 某一时间段 内, 经过 计量的某种 能源量 ; l M 相同 时间段 内, 该种 能源消耗 总量。 4.4 自审要求 用能单位 每年 应至 少进 行一次能源计量管理内 部检 查和评价 , 并 形成 评价记录 , 按照评价记录进行 改 进 。 5
14、 评价程序和方法 5.1 准备阶段 5.1.1 能源计量评价 应采 用评价 组现场 评价方 式进 行, 评价 组 成员 不应少于 3人, 评价时间 不应少于 1天 。 5.1.2 评价组应 推荐 组长 一名 , 负责制定 现场 评价计 划并准备现场 评价的 工作 文件 , 评价计 划应包括: a) 现场评价的 目的和 原则 ; b) 评价组 成员 分工 ; c) 评价程序 ,包括 首次 会议 、现场 评价 、形成 报告 、末 次 会议 和整改 落实 情况; d) 评价方法 ; e) 评价工作 的日 程表。 5.2 评价阶段 5.2.1 首次会议 5.2.1.1 首次会 议与 会人 员应包括 评
15、价组 全体 成员 、用能单位的负责 人、 部门负责 人和 直接从 事能源 计量管理 工作 的人 员等 ,并由评价 组组 长主 持。 5.2.1.2 会议内容 包括: a) 评价组组 长介 绍现场 评价的 目 的和 原则, 宣布 评价计 划、 评价 组成 员分工 和评价方 式 ,对 评价 双方提出要求 ; b) 用能单位 相关负责 人介 绍本单位 概况 和准备 工作 情况 , 确认 评价 工作安 排中不 明 确的 事项 。 5.2.2 现场评价 5.2.2.1 评价组 成员 在用能单位的 负责人 或者联系 人的 参与下对此 次评价 活动 所涉及 工作现场 进行检 查,初步 了解 该用能单位 相关
16、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和能源计量数据的 处理 等情 况 。 5.2.2.2 评价组 采用资料 审阅 、 数据 审 核、 现场 抽查 、 现场 检测等 方式 , 按照第 4章的要求 进行 评价, 并 填写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评价表 ,见 附录 G。 5.2.2.3 评价时 ,宜 优先 采用具 有能源检测 资质的 节能技术 服务机构 出具的能源 检测、 能源 审计报告 提供的 信息 和数据。 DB11/T 8582012 5 5.2.2.4 发现问题 时,应及 时与 用能单位 相关负责 人员 沟通、 交 换意见 ,确 认不 符合 项。 5.2.2.5 评价组应 依据用能单位能源计量评价表和 收集 到的
17、证据, 填写 整改记录 ,见 附录 H。 5.2.3 形成报告 评价报告由评价 组组 长负责 编 制, 格式 见附录 I。 5.2.4 末次会议 5.2.4.1 末次会 议由评价 组组 长主 持,与 会人 员应包括 评价 组全体 成员 、用能单位的 负责人、 部门负 责人和 直接从 事能源计量管理工作 的人 员等 。 5.2.4.2 会议内容 包括: a) 评价组组 长宣读 能源计量评价报告 , 宣布 评价 结果 , 并就评价 过程 中发 现的 主要 问题 加以 说 明; b) 用能单位 负责 人发 言; c) 评价组组 长宣布 评价 工作 结束。 DB11/T 8582012 6 A A 附
18、 录 A (规范性附录) 能源计量数据的管理制 度 A.1 数据来 源 A.1.1 能源计量数据 应来 源于用能单位内 部 能源计量 点 安装 的 经检 定 合格 或经 校 准符 合 要求的、 并 在 有效期 内的能源计量器具提 供 的数据。 A.1.2 对于自 身不 具备能源计量 条件的用能单位 ,能源计量数据 应来 源于 社会 公正 计量机构 。 A.1.3 用能单位的能源计量数据 可以来 自利用计 算机 技术或 物 联网 技术 已经 实现能源计量数据的 网络 化管理的能源计量数据 中心 。 A.2 数据采集 A.2.1 采集方法 数据采 集应 符合下列 要求 : a) 应实行 分级 采集
19、 、统 计,不应遗漏 或重复 ; b) 路线和 时间 应相 对稳 定; c) 项目应 采用 一致 的记录 格式; d) 鼓励采 用能 满足 数据 信息网络化要求的技术 ; e) 应满足 用能单位 各项 节能技改或 节能量计 算等 活动 的需要 ; f) 应如实 读取 并准确记 入原 始记录 , 读 取并记录能源量值的同 时,应 记录 读取 量值的 时间 和人 员 ; g) 自产、 回收 和综合 利用的能源( 如 压缩空 气、 氧 气 、 氢气 和余 热、 废 气的 循 环利用 等)和 新 能 源 , 均 应 进 行 计量或 测算 ; h) 应充分 利用 现代 化设 备和技术。 A.2.2 能源
20、计量数据 采集 方法 A.2.2.1 人工采集 由用能单位规定的 部门负责 统一 管理 , 安 排专职 (或 兼 职) 人员定 时、 定点 采集能耗数据 , 按规定 渠道报 相关 部门; A.2.2.2 自动采集 由用能单位规定的 部门负责 统一 管理 , 采用 信息网络 ,合 理 设 计功能 权限 、 能耗数据 采集 时间 和工 位等,实 时自 动采 集各类 能耗数据 信息 。 A.3 数据处 理和 确认 A.3.1 用能单位 应有 文件 明确规定能源计量数据的 处理由归口的 部门 具体负责 。 A.3.2 经 能源计量器具 测得 的原 始数据 应妥善 保存 ,保 存期 限 不少于 2年 。
21、 DB11/T 8582012 7 A.3.3 对易受 干扰的能源计量点 ,当计量器具的 抗干扰能 力不足 以抵御干扰影响时 ,能源计量数据应 以可以 正确评价 该位置能源消耗 实际 值的评定方法 进行修 正后 的数据 为准。 A.3.4 评定方法 宜包括以下 内容 : a) 被评定能源的 品种 ,分 析不 能 进行实 际计量的 原因 ; b) 该能源的 特性 及现状 (包括 能源 来源 、用能位置 、用能量值范围 、回收 利用 、转换等 ); c) 评定方法的 依据 ,如 正式 文件规定 、行业 (或 地方)标准 、规范 等; d) 评定过 程; e) 评定技术 可靠 性论 述; f) 评定
22、结 论的 格式; g) 评定和 复核 人员 ; h) 评定日期 。 A.3.5 对于环 境条件 恶劣 或受计量器具制 造 水平 的限制等 无法安装 计量器具 ,不能 直接进 行能源消耗 计量时 ,能源计量数据 应以 该 项能源计量制定 相应 的评定方法 进行 统计 核算 的值为 准。 A.3.6 对于因 能源计量器具 损坏 或安装 、拆卸 期间 造成能源计量数据不 准或 无法统 计时, 能源计量数 据 应以 纠正 措施 采取 的评定方法 进行 统计 核算 的值 为准。 A.3.7 用能单位归口的 部门 应指 定专人对修 正后 和统 计核 算的数据 进行 核对, 并签字 确 认。 A.4 数据统
23、 计 A.4.1 能源统 计报表数据的 统 计应 由用能单位归口的 部 门进 行, 并有相 应文件 作 为支撑。能源统 计报 表的数据 应严 格按照 政府 统计和能源管理 部门 要求和 固 定的报表 格式 填写 。 A.4.2 能源统 计报表数据 应全 面采 用能源计量器具提 供的数据, 并能 追溯 至计量 测试记录或计量单据。 A.4.3 重 点 用能单位 可根 据需要按 生 产周 期 (班 、日、周 )及时统 计计 算出 其单位 产品的 各种主 要能 源消耗量 及各 产品工 序能耗。 A.4.4 用能单位 各 能耗的 统计计 算应折 合成标准 煤, 各种 综合能耗的统 计计 算应按照 GB
24、2589的要求进 行 。 A.5 数据传递 和报 送 A.5.1 能源计量数据的 传递 和报 送应由用能单位 指定 专门 的部门 归口进 行管理。保 证数据 传递的 统一 性 、 真实 性、 准确性和 可靠 性。 A.5.2 用能单位内 部之 间需 要相 互传递 或向政府 部门 报送 的能源计量数据 均应 来源 于归口的 部门 。 A.6 能源计量数据的 归档。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数据的 所有原 始记录和报表 应有 文件化的程序 指定的 部门 进行归 档管理 , 同 时应明确 保 存 的期 限, 便于 随时 查阅 。 A.7 数据核查 和分 析 A.7.1 用能单位 应 建立 能源计量数据的 核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11 858-2012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评价技术规范 858 2012 单位 能源 计量 评价 技术规范
